幼兒園小馬過河說課稿范文(精選4篇)
幼兒園小馬過河說課稿范文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以及在座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XX鄉的漢語老師,我叫艾力再。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版漢語四年級上冊第十五課《小馬過河》第一課時的內容。下面我就從以下七方面來說課。(PPT出示標題及副標題)
一、 說教材
這是一篇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講述了小馬在幫媽媽馱麥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條小河,不知是深是淺,最后在媽媽的指引下安全過河的故事。本文以“過河”為線索,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使學生懂得做事不能只聽別人說,更要動腦筋想想,親自去試試才行的道理。
二、 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因為漢語閱讀能力還不是很成熟,所以注意力也不能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尤其是我們班兩級分化較大,部分學生甚至對漢語有厭學情緒。但是,在這個年齡段的他們對于圖片、動畫很感興趣,因此我利用圖文并茂的形式來吸引學生,同時也能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從而使學生們輕松學習,愛上漢語。
三、 說教學目標
遵循課標重在培養和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理念,根據四年級學生愛讀童話,能初步讀懂童話的特點,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技能:認識棚、匹等13個生字,會寫深、淺等7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知道做事不僅要動腦筋想,而且
要勇于實踐,初步懂得“實踐第一”的道理。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依據以上教學目標,并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學會本課生字,讀通、讀懂課文;而難點在于讓學生理解文中老馬對小馬說的話,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突出重點,巧破難點,順利實現上述教學目標,在教學方法上我采用了“以讀促悟”法,通過朗讀讓學生自己產生疑問解決疑問,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感悟文本的內涵。為了更充分的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我采取了“以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主,以“教師的適時引領”為輔的學習方法,目的是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生能更多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進而能更加喜愛漢語的學習。
六、說教學流程
我將本課的教學流程分五個環節進行:
第一個環節:激趣導入,啟發質疑
首先,我將通過多媒體展示小馬、老牛、松鼠的卡通圖片,讓學生說出這些動物的名字,并介紹學生與這些小動物相互認識。(這樣的簡單的引入,是為了照顧到待進生,化解他們的畏難情緒。而介紹學生與小動物認識則是為了拉近學生與小動物的距離。激發他們的興趣)接著,揭示課題《小馬過河》。啟發質疑,看到這個課題,你想到了什么呢,小馬和其他小動物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這時孩子們的思想也很自然的被引入到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之中。
第二個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通過初讀課文,學生對課文故事情節有了初步了解。我通過引導學生提問并解答的方式來幫助其他對課文理解有困難的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我預設的問題有:
1、小馬為什么要過河?
2、它幾次來到河邊?
3、它最后過去了嗎?怎樣過去的?
第三個環節:再讀課文,探究生字
四年級的學生在識字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經驗,所以我以自主識字為主,對學生提出要求:把課文里生字新詞用筆劃出來,通過學生提問,老師引導的方式,理解生詞在句中的含義。
第四個環節:以讀代講、品文悟情
在這一環節中以讀為主,我會引導學生以不同的形式反復讀文。
首先出示《小馬過河》課文朗讀動畫,學生體驗朗讀的情感。 接著指名讀,克服學生的朗讀困難。
最后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進入情境,感知情境,進而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讀出應有的語氣。并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在面對同一條河,老牛說很淺,剛沒小腿,松鼠卻說河很深,能淹死人,兩者截然相反的觀點促成小馬過河左右為難,那么河水到底是深是淺?為什么?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才能達到簡簡單單教語文的目的,這其間隨著教學的推進,圖文并存的出示,讓學生弄清這篇課文的難點,為什么同一條河,每個小動物有不同的答案?弄清這個原因是學生正確感受此篇文章的客觀
因素。因此,讓學生通過討論確定答案,教師充當學生的引導者,將深奧的道理淺顯化,生動,形象的讓學生感觀到:牛說很淺松鼠說很深,而小馬親自試試,卻發覺:即不像牛伯伯說的那么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么深,進而使學生深刻的領悟文中所揭示的道理。
第五個環節: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這一環節我是根據上一環節來進行的,通過小組競賽分角色競賽朗讀的方式激發學生朗讀熱情,要求學生讀出感情,通過學生自讀自評,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課文的情感體悟。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的精華體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啟發性,我的板書力求彰顯這一宗旨:
12 小馬過河
馬
試 (動腦筋試一試)
牛伯伯 小松鼠
深 淺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
幼兒園小馬過河說課稿范文 篇2
活動設計背景:由于最近家長反應孩子很多事都不會做,本來自己可以做的事,孩子都不愿意去做,非要家長代勞,而且遇到事情不會從多角度自己去思考,家長們很困擾,孩子都快都一年級了,還是應該讓(他她們)自立了,就這樣的現狀,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用語言故事和表演得形式,讓孩子們明白其中的道理,讓(他她)們養成一個良好的自我能力的培養的習慣。因此設計了這節課。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使幼兒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觀察,多動腦筋,勇于試探的道理。
2.發展幼兒初步比較、分析與口頭表達的能力。
3.通過活動豐富幼兒的詞匯和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明白蘊含的折理。
難點:理解大與小,深與淺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一副。
2.老牛、小馬、小松鼠的圖片各一張.
3.錄有小馬過河的磁帶一盒.
4.小馬、馬媽媽、小松鼠、老牛的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導入三張圖片(老牛、小松鼠、小馬)。請幼兒比較三種動物的高矮,(涉及過問題,將難點提前突破)。
二基本環節
1.請幼兒聽故事(放錄音磁帶)
提問:
A.老牛說了些什么?
B.小松鼠說了些什么?
C.小馬是怎樣做的?
請小朋友討論:
(1)..牛伯伯和小松鼠的聲音有什么區別?小松鼠為什么著急?
(2)馬媽媽說的話的語氣是怎樣的?它和小馬的聲音有什么不同?
2.教師講述故事并提問:
老牛說的話對嗎?為什么?(2).小松鼠說的對嗎?為什么?
(3).馬媽媽對小馬說的什么?小馬最后怎么做的?
.故事講述了一個什么道理?請小朋友互相討論。
3.教師總結:碰到事情要多懂腦筋想一想。還要動手試一試。這樣才聰明能干。
4.請小朋友講述故事,教師巡視。
5..表演故事:教師用提問和肢體語言引導幼兒進行表演,注意動作和表情,請個別幼兒表演。
三結束環節
教師對活動進行評價
活動延伸:將頭飾放入語言區內,幼兒進行自由表演
1.在這次活動中,首現將難點提到前面進行突破,故事淺顯易懂,故事又蘊含深刻的道理存在著深與淺的相對性,這一點幼兒難于理解,因此我就將在高與矮上加以引導,使幼兒理解高與矮的相對性,幼兒在學習和理解故事就更容易些。
2.、將故事中各人物語言提出來,讓幼兒進行理解故事中老牛、小松鼠所說的話,其實都是很有道理的,這時就提醒幼兒應該應該站在不同的角度上來理解老牛為什么說水很淺?松鼠為什么說水很深?,所以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從這些動物的身體特征和它們的對話的語氣出發,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進行表演,表演時就更聲情并茂,幼兒也特別敢興趣。這樣幼兒的講述能力、理解能、表演能力都得到了發展。通過提供的材料,(頭飾),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表演得活動中來,看到一些孩子表演得很起勁、很有興趣,個別能力較差得孩子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了。這樣孩子在自由的空間進行表演,通過生生互動幼兒的興趣更高。
3.由于大班的孩子對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強,因此,因此講完故事提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孩子們就會很快回答了:有的孩子說:“告訴我們做什么事都要動腦筋去想一想,不要光聽別人說”有的孩子說:告訴我們做事要有自己的意見,不要光聽別人說”……….孩子們知道這樣一個道理,教師把我這樣一個教育鍥機,教育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在師幼互動這個環節,雖然表現不突出,但教師根據幼兒自己發展水平,通過老師當馬媽媽,逐漸讓幼兒來代替,在表演過程中孩子興趣特別高,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幼兒一個寬松的環境,讓幼兒展示,讓孩子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段練。
5.在活動過程中,沒有對幼兒習慣上進行糾正,活動過程中,有些孩子雖然理解了故事,也能講出故事所講的道理,但回答問題時站姿不正確,沒有及時糾正,這也爆露了我的調控能力欠缺,對話活動的控制能力太差,不能很好的控制活動的進展,從而使這一活動遜色了很多,總之,這一活動我認識到了不足,明確了以后應該努力的方向,我想在以后的活動中我會更加努力,使活動組織形成自己的風格。
6.如果在重上這節課,我將掛圖制著成投影片或者課件,這樣更能吸引孩子,因為圖片不能很好的服務于教學,上課時只能給幼兒直觀的觀察,不能形象的展示。師幼互動多一些,讓孩子在游戲中輕松、愉快的學習。
幼兒園小馬過河說課稿范文 篇3
【說設計意圖】
這一活動是根據新綱要中對藝術領域的要求而設計的,活動的設計是為了體現教師寓教于樂、幼兒寓學于樂,使節奏訓練、律動、打擊樂三者與音樂有機結合在一起,促進幼兒主動體驗音樂。在整個活動中堅持了師幼互動,*互動的原則,使活動氣氛輕松自由又具有藝術性。總的來說,本次活動可以用三個“快樂”來概括:創設快樂的活動,營造快樂的氣氛,引導幼兒快樂大膽地表現。
【說教材與教法】
1、《小馬過河》是一首典型的回旋曲式樂曲,旋律幽默、風趣、動靜結合,并且節奏歡快,十分形象的表現了小馬詼諧逗樂的在大草原上嬉戲,玩耍的場面。幼兒對這些描述既新奇又熟悉,很容易理解、掌握,使幼兒在欣賞音樂時感到十分愉快,有利于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2、教法:(1)、隨機教學法:為激發幼兒學習主動性,我注重采用隨機教學法,在教學中,始終注意追隨著幼兒,從他們的肢體語言中敏感的撲捉可挖掘的、有價值得部分,啟發鼓勵幼兒進行創編活動。(2)、欣賞法:我在活動中,先引導幼兒整首欣賞,其目的是保持作品的完整性,給幼兒一種完整教學目標的感受,然后分段欣賞,重點部分重點欣賞。
【說教學目標】
1、感受樂曲《小馬過河》幽默、風趣的音樂特點。
2、通過感受、欣賞、游戲創作等活動,使學生初步感知“回旋曲式”的特征,能通過多種形式(律動、打擊樂等)大膽的表現對樂曲的感知。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首先,出示卡通圖譜,進行節奏訓練,節奏訓練在這里就是入門的先導,也是教學內容和方式的基礎。通過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依次遞進的節奏訓練,有助于幼兒掌握樂曲的基本節奏,為欣賞樂曲,做好準備。
(二)新課
1、欣賞《小馬過河》
欣賞過程,分為三步:
第一步,老師帶領幼兒完整欣賞樂曲,初步感知樂曲的風格及情緒;
第二步,教授律動,并通過律動引導幼兒感知回旋曲式的特點,通過不同的體態律動,使幼兒通過肢體語言的變第三步,在熟悉音樂的基礎上,給樂曲第一部分A段,加入打擊樂:鈴鼓、雪橇鈴、三角鐵,通過以上三種樂器更好表現音樂。B段,加入律動——小馬散步;C段,加入游戲——小馬過河;感知樂曲情緒的變化。
通過打擊樂與游戲相結合,使幼兒充分感受A段與B段、A段與C段音樂情緒的異同,從而,充分調動幼兒參與音樂的積極性,將本課推向*。
2、結束活動,在《小馬過河》的音樂游戲中,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馬過河說課稿范文 篇4
認真擬定說課稿, 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師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幼兒園《小馬過河》說課稿 ,歡迎閱讀。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科教版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十二課《小馬過河》。這是一篇家喻戶曉的故事,課文中告訴了這樣一個故事:小馬在幫媽媽馱麥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了一條小河,不知河水是深是淺。最后在媽媽的指示、指引下安全過河。本文以“過河”為線索,采取簡潔生動的語言,使學生懂得做事不能只聽別人說,自己也要動腦筋想想,親自去實踐才行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點,以及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認讀生字詞,理解相關的詞語,積累新的詞匯,并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做到現學現用。
2.技能目標:通過研讀課文,培養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生知道做事不僅要動腦筋想,而且要勇于嘗試,在實踐中尋找答案。
三、教學重難點
依據以上的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重點
1、學會生字新詞;能理解課文,并能準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牛伯伯和小松鼠為什么對同一條河有不同的看法?
3、如何理解文中老馬對小馬說的話,并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四、說教學策略
1.情景導入法
2.朗讀感悟法
3.問題引入法
4.情境教學法:有情有趣是教學課的伊始,針對學生年齡小,借助色彩鮮艷的圖片和色彩鮮明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評價激勵法
6.隨文識字法
五、教學流程
1.導入
(1)這是使用情景導入法與設問法引入課題,充分勾起學生們的興趣,以及使他們能夠快速的進入主題。
(2)引出課題之后,用課件出示問題,讓學生們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小馬為什么要過河?過河途中發生什么?)
2.分析課文
通過初讀,學生對課文已經有了整體認識,在此基礎上講解課文的段落,并解決課文中的重難點。同時,用課件出示每個模塊相應的問題,用問題引出課文的內容,便于學生能夠理解課文的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復習生字,有感情朗讀課文
首先檢查,復習生字詞。以讀詞接力的形式讓學生朗讀,讓學生將生字詞帶入課文中,朗讀課文,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生字詞的理解與記憶。
其次創設情境,指導朗讀。這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老馬、小馬、松鼠、老牛伯伯。老馬是媽媽,語氣要和藹,親切;老牛伯伯是長輩,聲音要粗,語氣穩重;小松鼠從樹上跳下來時,語氣要急切;小馬則天真,有禮貌,聲音較慢,溫和,有的地方還須顯示出害羞,不好意思,比如在它“難為情”時。用課件展示出動物們的對話,邊展示出動物們的對話邊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同時,老師要范讀,并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并佩戴上準備好的動物頭飾,這樣能夠讓學生能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到故事中蘊含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