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A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蝸牛搬家》教案(精選4篇)
語文A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蝸牛搬家》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認識12個字,會寫8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懂得有了美好的目標,就要及時行動,不怕困難、付出努力,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彼岸的道理。
★能清楚明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點:
★會認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感情課文內容,懂得文中蘊含的道理。并能清楚明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質穎導入
1、課間多媒體播放《小燕子》兒童歌曲,師引導學生跳《小燕子》律動。
2、談話導入:小燕子為什么每年春天都搬家到這里?同學們有沒有現在住在新房子里或馬上就要搬新家的呢?你們的新家怎樣?(師生交流、反饋 )
3、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也跟搬家有關,是誰搬家呢,讓我們來看一看。
4、教師板書課題,同時學生書空。
5、讀課題。師:看到課題,你們想提出什么問題嗎?(送出第一顆金星,鼓勵愛動腦提問的學生)
多媒體課件出示問題。
設計意圖:課前談話圍繞搬家的話題展開,以此為切入點,拉近了學生和文本的距離,調動學生的思維,借助師生的互動,讓課堂涌動著一潭鮮活的水,為下文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初讀課文,復習舊知。
師:要想了解蝸牛的這段經歷,那就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快讀讀課文吧。
。ㄒ唬┏鍪咀宰x要求,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想一想:
1、請小朋友自由朗讀課文,遇到不太熟悉的字就用圓圈畫出來,借助拼音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
2、蝸牛為什么要搬家?
3、蝸牛的家搬成了嗎?
(二)字詞過關:攀高峰,摘星星
師:我知道同學們個個都很勇敢,不怕困難,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一起去攀高峰,摘星星,好嗎?這些字是我們的攔路虎,讓我們齊心協力,一起來清除它們,勇攀高峰。
(投影出示生字詞)
a、指名讀字詞,同學互相正音。
b、同桌之間互相讀一讀,聽一聽。
c、齊讀生字詞。
(三)檢查讀書情況。
。ㄋ统龅诙w金星,送給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學生。)
設計意圖:自讀課文中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能讓學生讀得有步驟、有目的,在檢查正音時先抓住容易讀錯的字詞,再把生字放在句子中朗讀,既是對生字的再鞏固,又為下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鋪上了墊腳石。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習慣的同時,只寄希望于學生的自覺性是遠遠不夠的,適當的量化,有助于學生不斷歸納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習質量。
三、細讀課文,初步感知全文。
。ㄒ唬⿲W習課文一、二自然段,對比石縫兒周圍與小山丘的不同。
指名說說蝸牛為什么要搬家?
1、請男生讀第一自然段,對比石縫兒周圍的光禿禿。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體會小山丘的美。
師:聽了她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發言)
師:除了密密的叢林,甜甜的野果,清清的小河,你還可能會看到什么?(學生發言)
師:帶著你想象到的美景,請女同學來美美地讀這句話。(女生齊讀句子)
。ǘ┘右韵胂,感情讀悟。
師:小山丘這么美,怪不得螳螂說住在那兒甭提多快活啦!讓我們想象一下:
師:(出示多媒體)蜻蜓和螳螂住在小山丘,可以在密密的叢林里 ,可以在掛滿甜甜的野果的樹下 ,可以在清清的小河邊 ,還可以在 。(指導學生說話)
師:不只是蜻蜓和螳螂,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在那生活,你們瞧,這么多的小動物都來啦。ㄕn件出示圖片,欣賞美麗的小山丘。)
師:聽說有這么美的地方,如果你是蝸牛你會怎么想?你想不想搬去?
生:(齊答)想!
師:蝸牛心里也是這么想的,它呀,打定主意也要搬到小山丘去住。蝸牛的家搬成了嗎?從課文中的哪句知道的?(學生發言)
。ㄈ⿲W習課文第七自然段。
理解詞語“始終”,指導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自己發現問題,再用自己已有的學習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且過程中滲透了學習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讓學生體會了合作學習的樂趣,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學生豐富的想象會讓文本更加生動,從而增強學習的興趣。
四、抓住主線精讀課文,感悟寓意。
(一)師:到底是什么攔住了它搬家的腳步?請默讀4、5、6自然段,到書中尋找答案。
學生反饋,教師相機板書。
(二)重點指導學習第四自然段
1、出示要求,自讀第四自然段。
①當喜鵲來幫蝸牛搬家時,蝸牛是怎么說,怎么做的?
、谟脵M線畫出蝸牛說的話,反復多讀幾遍,想想該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2、學生讀文后反饋問題,理解“猶豫”。
師:(板書“猶豫”)開始是打定主意的,現在又猶豫了,能不能告訴我“猶豫”是什么意思?
用“猶豫”說句子。
3、師生合作進行情境表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重點指導用猶豫的語氣讀好蝸牛說的三句話,體會蝸牛猶豫、害怕的心理。)
、賹ёx:蝸牛老弟,聽說你想搬到前邊的小山丘去住,今兒個天氣晴朗,正適合搬家了,我來幫你搬家吧!……
②引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進行情境表演。
師:聽了蝸牛的話,喜鵲可能會說什么?
生1:今天的天氣這么好,你都不搬家?
生2:這么好的天都沒搬,多可惜啊。
師:蝸牛聽了喜鵲的話嗎?
生齊:沒有聽喜鵲的話。
師:蝸牛不聽喜鵲的話,喜鵲——只好走了。蝸牛的家沒有搬成。
。ㄈ┩婪纸巧菀谎菅嘧、蛤蟆幫蝸牛搬家的情形。
師:不僅僅有熱心的喜鵲來幫忙,還有燕子、蛤蟆也來幫忙了。請同學們小組配合學習五、六自然段,讀一讀燕子幫蝸牛或者蛤蟆幫蝸牛的情節。記著剛剛老師教學的步驟,先整體讀一讀,然后畫出蝸牛說的話,再分角色朗讀一下,最后演一演,開始行動吧!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學課文,教師巡視加以指導。
2、請個別小組在集體面前進行情境表演。
設計意圖:閱讀是理解、體驗、感悟的過程,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在讀中感悟,鼓勵學生聯系自己進行感悟,讓學生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再進行小組交流。在交流中,學生能互相啟發,教師不要急于送出答案,剝奪學生思維的權利,點撥要點撥在學生的需要處、矛盾處、困惑處,使學生能真正獲得有效的閱讀方法,提高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學生產生獨特的情感體驗,與作品共鳴的基礎上再有感情朗讀,力求使學生讀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五、 創設情境,揭示寓意。
師問:蝸牛沒有搬成家的主要原因是天氣不好嗎?那又是什么原因呢?(學生發言)事到如今,你會怎樣勸告蝸牛呢?(學生發言)
1、說說你對蝸牛的勸告。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全班反饋。教師適時指導:要注意是對蝸牛說話。
師:是啊,當我們有了目標,就要及時行動,不怕困難,付出努力,這樣才能成功。
2、續編故事,再送金星。聽了小朋友們的勸告,蝸牛的家后來搬成了嗎?請你展開想象說一說。
3、課件出示有關勸戒的名言,加以閱讀,明理。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聯系自己的理解,感悟文中蘊含的道理,再引導學生對故事進行續編,是對課文的再現和延伸,有利于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六、拓展訓練(課后練習)
1、 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或選讀其它的童話故事。
2、 收集有關勸戒的語句。
語文A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蝸牛搬家》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蝸牛搬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教育學生做事情不要怕困難。培養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在朗讀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蝸牛為什么沒有搬成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第一自然段。
。ǔ鍪菊n件1)小朋友,你們認識它嗎?(板書:蝸牛) 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蝸牛嗎?
小結:同學們說得真好,蝸牛怕風吹日曬,只有陰天下雨時,才從殼里探出頭來,舒展一下蜷曲的身子。
二、學習新知
學習第二自然段
1、有一天,蝸牛的好朋友蜻蜓和螳螂來看蝸牛,告訴了蝸牛他倆現在的住址。我們也去那地方看看吧?請跟我來, (出示課件2)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2、這兒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課文的哪一自然段些寫的就是這兒的美景呢?一齊把第二自然段讀一讀吧!
3、誰愿意把你看到的美景再一次用朗讀和大家一塊兒分享?(出示課件3)(指名朗讀句子)
4、聽了她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除了密密的叢林,甜甜的野果,清清的小河,你還可能會看到什么?
(我還好像看到了小鳥在樹上唱歌。
我好像看到了魚兒在小河里游泳。
我好像看到了小兔子。)
5、帶著你們想象到的美景,請女同學來美美地讀這句話。(女生齊讀句子)
課文中,“清清的小河”后面有六個小點,你們知道是什么標點符號嗎?表示什么? (還有很多美麗的景物)
誰來說說,可能還有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6、小山丘這么美,用螳螂的話說,住在那兒——甭提多快活了。
你能給“甭提”換個詞嗎?
男孩子們,你們就是這只螳螂,用朗讀把你的快活讀出來吧。猩首x句子)
學習第三自然段
1、聽到蜻蜓和螳螂的這些話,蝸牛會無動于衷嗎?
它的心情怎么樣?(很興奮。)
用你的表情告訴大家你很興奮,好嗎?(學生一起做表情)
2、聽說有這么美的地方,蝸牛很興奮,蝸牛開始是怎么想的?(打定主意,也搬到小山丘去住。)(板書:搬家)
3、那它原來住在哪里呢? (水池邊的石縫里 )(出示課件4)
小山丘和石頭縫有什么不同呢?(石頭周圍光禿禿的,小山丘那兒很美。)
石頭周圍光禿禿的,有樹沒有? 有草沒有? 有花沒有? 什么都沒有,這就是“光禿禿”的。
4、如果你是那只蝸牛,你會怎么想? 你想不想搬到小山丘去?
蝸牛心里也是這么想的,它呀,打定主意也要搬到小山丘上去住。請看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出示課件5)
這段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 (高興,對美麗的小山丘的向往) 齊讀。
“打定主意”是什么意思?(就是決定了。下了決心要搬。)
學習第七自然段
1、蝸牛的家搬成了嗎? 課文里面是怎么說的?哪一句話告訴我們蝸牛最后并沒有搬家?
板書:始終沒有搬
“始終”這個詞能理解嗎? 我們知道“始”指開始,“終”是指什么? (最后、結束)。
這句話合起來是——從開始到最后都沒有搬成家。一直到最后沒有搬。 (出示課件6)
大家看,沒有搬成家的蝸牛望著那美麗的小山丘嘆息著。它會說些什么?
。ㄖ还痔鞖獠缓茫晃以绨徇M新家了。)
2、你想它當時的心情怎么樣?(不高興。不快活。)
蝸牛因為不高興,心里不痛快嘆著氣,這就是嘆息。 (出示課件7)
現在我們就是這只望著小山丘嘆息的蝸牛,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
學習第四、五、六自然段
1、到底是什么樣的天氣攔住了它搬家的腳步呢?請用你喜歡的方式課文第4、5、6自然段,到書中尋找答案。
學生自由讀課文。
讀完了嗎?找到答案沒有?
真的找到了?找準了?你是不是像蝸牛一樣打定主意了?
是什么原因讓蝸牛沒搬成家?它猶豫了幾次?
。ǖ谝淮问翘鞖馓珶,怕強烈的陽光把它曬壞;第二次是因為滿天風沙,怕禁不住這風沙吹打;最后一次是下雨地滑,怕爬不上小山丘的斜坡。)
小朋友們真會讀書,一下子就找到了蝸牛說的三句話,老師把它寫到一塊了,大家來讀讀。 (出示課件8):
、俳裉焯珶崃,我行動又慢,強烈的陽光會把我曬壞的!
②我這細皮嫩肉,可禁不住這風沙吹打。
③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無論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師:開始是打定主意搬到小山丘去,現在接連幾次朋友來幫它搬家,蝸牛都猶豫了,誰能告訴我“猶豫”是什么意思?
師:想想“打定主意”和“猶豫”的意思怎樣?(相反)
師:那么,“猶豫”就是——打不定主意。拿不定主意。
2、反復練讀,了解內容。
師:我來看看我們班哪個小朋友朗讀水平,喜歡喜鵲幫蝸牛搬家那一自然段的有哪些哪些同學?(板書:喜鵲 來幫忙 )
。ǔ鍪菊n件9)請你們來讀一讀。
朗讀指導:我們知道大晴天時,蝸牛害怕什么?(日曬)
抓住“猶豫”“太熱”“太慢”“強烈”“曬壞”這些詞語讀出它當時怎樣的心情? (害怕)
這一次,蝸牛為什么沒有搬?(板書:怕太陽曬)
喜歡燕子幫蝸牛搬家那一自然段的有哪些同學?(板書:燕子)
。ǔ鍪菊n件10)敢不敢向剛才的同學挑戰?努力讀好哦!
這一次,蝸牛的家沒搬成是什么原因呢?(板書:怕風沙吹打)
“禁不住”是什么意思。(經不起,受不了,受不住的意思 )
喜歡蛤蟆幫蝸牛搬家那一自然段的有哪些同學? (板書:蛤蟆)
(出示課件11)看著你們讀得那么好,老師也想和你們一塊兒讀,歡迎嗎?
這次,又是為啥呢?(板書:怕下雨地滑)
“無論如何”你是怎樣理解的?能不能換成另外的詞?
。ǜ揪褪桥啦簧先サ。 是不可能爬上去的。 隨便什么辦法我都爬不上去。 我就是費盡力氣也爬不上去。 無任怎樣我是爬不上去的。 )
師:你覺得蝸牛說的這些話有道理嗎?
學生自由發言。
。]道理?雌饋聿还苣姆N天氣它都不能搬家,它應該去冒一下險。) (它應該去試一試。)
師:是呀,說得太好了。太陽真的會把它曬壞嗎?它就一定禁不住不住風沙吹打嗎?小山丘的斜坡是不是真的就爬不上去呢?不去試一試,作一次努力,你怎么知道呢?
師:蝸牛它自己想到這點沒有?它是怎么說的? (只怪天氣不好,要不我早搬進新家了。)
。ǔ鍪菊n件12)請同學們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反復朗讀。
師:課文哪句話說明蝸牛其實還是“想”搬家的?
師:從“總是”“張望”“嘆息”“只怪”等詞,可感受到蝸牛依然向往哪里?但是它明白自己不能搬進新家的真正原因嗎?
師:是不是該怪天氣不好?到底要怪誰?(怪蝸牛自己。)
師:這時,你想對蝸牛說什么嗎?
學生自由發言
(我想對蝸牛說:打定了主意就不要猶豫,就要搬家。 蝸牛不能只怪天氣。 蝸牛啊蝸牛,你不能只怪天氣不好呀,你要自己去試一試,保證你就能 到小山丘去了。
師:(師用手虛指遠處)小山丘在那里,誰來用動作表演一下蝸牛的“張望”和“嘆息”? 學生表演。
師:看來,這只蝸牛還是非常向往搬到小山丘啊。
三、拓展延伸,以“蜘蛛”來對比“蝸!保瑥摹段伵0峒摇帆@得啟示。
師:大家現在來看看你們眼前的這只蜘蛛,與這只只會嘆息不知行動的蝸牛相比 ,你想到了什么?
。ǔ鍪菊n件13)指名讀。
師: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困難,蜘蛛放棄了嗎?害怕了嗎?對照一下蝸牛,聯系一下蜘蛛,你想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ú荒芊艞墶R峦鼻。說到就要做到。)
小結:有了美好的目標,就要及時行動,不怕困難,付出努力,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彼岸。
師:如果你是這只小蝸牛,聽了同學們真誠的話語,你會對曾經想幫你的喜鵲、燕子、蛤蟆說什么嗎?
生:我想說,對不起,喜鵲,我不應該害怕困難。
師:嗯,小蝸牛后悔啦。
生:我想對燕子說,你好心來給我幫忙,我應該搬家。
生:我想對它們三個說,我還是想搬家,你們再來幫我好不好?
師:太好了!蝸牛想改變自己了!這樣的蝸牛小朋友喜歡嗎?
師:最后老師有一句話要送給蝸牛,送給大家,我們一齊來讀。
出示課件14:
今天盡你的努力去做好,明天也許就能做得更好———牛頓。 學生齊讀。
四、作業
1.根據課文內容,和小朋友排演《蝸牛搬家》的故事。
2.這節課你積累了哪些好好詞、好句?把它們抄寫在作業本上。
3.把《蝸牛搬家》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4.課外選讀其他童話故事。
板書設計:
喜鵲 來幫忙 怕太陽曬
蝸牛搬家 燕子 —→ 怕風沙吹打 —→ 始終沒有搬
蛤蟆 怕下雨地滑
語文A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蝸牛搬家》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隨文識字,認識11 個字,會寫一個字。
★指導有感情朗讀。
教學重難點:
識字、有朗讀。
教學過程:
一、 猜謎導入 。
1、同學們喜歡猜謎嗎?(出示課件)猜猜它是誰?(出示課件:蝸牛同時貼帶有蝸牛兩個字的圖片)
2、識記“蝸”
。1) 讀一讀。(指名讀、齊讀)讀準字音。
。2) 說一說。“蝸”為什么是“蟲”字旁?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蝸牛?(同學介紹)
3、引出課題,書空“搬”。
你們知道嗎?小蝸牛還有一段不尋常的經歷呢?— —它要搬家。(課件“搬家”)
。1) 師領讀。
。2) 師范寫,生書空。 這個字是什么結構?我們搬東西用什么搬?所以“搬”的部首是提手旁,怎樣才能把它寫漂亮?跟老師一起把這個字搬進田字格。(師范寫,生書空)
4、質疑:
齊讀課題三遍。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過渡:要想了解蝸牛的這段經歷,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就快走進課文吧!
二、 檢查預習情況。
師問:昨天老師留了朗讀預習作業,同學們把課文讀熟了嗎?
1、說方法。
能不能告訴老師,您們平時是怎樣把一篇課文讀熟的?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有時句子讀不通怎么辦?
2、自由讀。
過渡:為了展示你的讀書效果,把自己讀得的一自然段,讀給同學們聽吧!
3、指名讀。
4、 同學讀得真好,不僅聲音大,而且音讀得也很準,老師為你們鼓掌!
過渡:剛才讀課文時,課文中出現了許多小動物,都有誰?
三、識字。
1、指名答,師貼字。
“蜻蜓”“螳螂”“蛤蟆”“燕子”“喜鵲”。
2、自由讀。
自己讀一讀這些動物兒的名字吧!
3、識字。
那個名字你感到很陌生,你想通過什么辦法記住這些字?(指名答)。
4、記。
那就用你們喜歡的方法,記住他們吧!
5、齊讀。
四、 學習課文,知道有感情讀文。
1、合作讀、演。
這些小動物都為蝸牛做了什么?他們都說了些什么?請同桌合作認領一、二種小動物讀一讀,演一演。
2、匯報。
你們認領的是哪種小動物?上臺領,并自我介紹,臺下同學打招呼。
(1)如:“蜻蜓”和“螳螂”
、 生讀、演。
、 識字“甭”,換個說法,用“甭”說句話。
、 識字“丘”,小山丘是什么樣子?是畫,組個詞吧!
。2)……
五、總結。
這么多朋友幫蝸牛搬家,蝸牛的家搬了嗎?老師期待下節課,同學們能擁有感情的讀和精彩的演來詮釋。
語文A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蝸牛搬家》教案 篇4
執教 岳陽樓區教育局教研室 吳 群
評析 岳陽樓區站東小學 王海燕
一、扣住“始終”,從“終”出發,了解蝸牛最終沒有搬家。
師:昨天,我們初步學習了《蝸牛搬家》。蝸牛搬家這個故事,大家喜歡嗎?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個故事,請看大屏幕。(學生看視頻聽課文朗讀)
師:(播放中課件出現故障,視頻不能播放。)對不起,課件出現了問題。有誰記得剛才這個故事講到哪里來了?
生:燕子幫蝸牛搬家。
師:你聽得真認真!現在課件出問題了,誰來幫吳老師?幫忙把這個故事講下去?(學生感到困難,沒人舉手)不要緊,簡單地講一講,老師和你們一起來講好不好?
(師生合作一起說。)
師:(對一生)我聽你說得挺好的,你來接著說給大家聽,好嗎?
(一個學生接著把故事說完)
師:你真棒,比剛才電腦里講得還好!
評:課堂上的偶發事件,往往是難以預測,也是不可避免的!這是教師最感棘手的,但處理得當,同樣也可以成為教學資源。課堂上的吳老師游刃有余,從“聽”轉到“說”,從“燕子幫蝸!钡健皩W生幫老師”,一切自然貼切……真可以說是“精彩來自生成”。
師:故事的題目是“蝸牛搬家”,故事的最后,蝸牛搬家了嗎?
生:沒有。
師:課文里面是怎么說的?哪一句話告訴我們蝸牛最后并沒有搬家?
生:蝸牛的家始終沒有搬。
板書:始終沒有搬
師:“始終”這個詞能理解嗎?
生:一直。
師:“始終沒有搬”就是一直沒有搬,我們知道“始”指開始,“終”是指什么?
生:一直到最后沒有搬。
師:對,這句話合起來是這個意思。單說“終”,就是——
生:最后。
師:“始”是開始,“終”是最后、結束。從開始到最后都沒有搬成家。那么,開始的時候蝸牛是怎么想的呢?大家看課文的1到3自然段。
評:“始終”——這一個在文本中本不大起眼的詞語,被吳老師獨具慧眼地挖掘出來,在幫助學生理解詞義,滲透學生理解詞義的方法的同時,建構起組織本課教學的基本框架?此齐S意,實見匠心。
二、回到“始”字,了解蝸牛想搬家的原因。
師:請大家自己讀一讀1到3自然段,想一想:蝸牛開始到底是怎么想的?
生自由讀課文。
師:誰來說說蝸牛開始是怎么想的?(師指板書中的“始”字)
生:它想搬到一個小山丘去住。
師:對,那它原來住在哪里呢?
生:石縫兒里。
師板書:
小山丘
石縫
師:小山丘和石縫那兒有什么不同呢?
生:石頭周圍光禿禿的,小山丘那兒很美。
師:石頭周圍光禿禿的,有樹沒有?
生:沒有。
師:有草沒有?
生:沒有。
師:有花沒有?
生:沒有。
師:什么都沒有,這就是“光禿禿”的。小山丘又是什么樣子呢?
生:美麗。
師:美到什么樣子?
生:有密密的叢林,有甜甜的野果,還有清清的小河
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出示小山丘畫面)
生:哇,好美呀!
師:是啊,多美的景色!誰來帶著贊美把課文中的這句話讀一遍。
學生讀。
師:課文中,“清清的小河”后面有六個小點,你們知道是表示什么嗎?
生:還有很多很多。
師:還有很多美麗的景物,誰來說說,可能還有什么?
生:樹林。
師:課文中的“叢林”就是指樹林。
生:還有鮮艷的桃花。
師:好,“鮮艷”這個詞用得好。還有什么?
生:還有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
生:還有甜甜的野果。
師:“野果”書上講到了,你一定是想著甜甜的野果太好吃了,就再說一遍,是嗎?
生:還有旺旺的青草。
師:你的意思是說茂盛的青草吧?(學生點頭)
生:還有五顏六色的花。
生:還有可愛的小燕子!
生:還有嘰嘰喳喳的小鳥!
……
師:我們班同學個個聰明,想像豐富,詞匯也多,真像一個個小博士呢!
評:石縫周圍的“光禿禿”與小山丘的山清水秀形成鮮明的對比。課中,濃墨重彩地強調小山丘的美麗,在學生心中建立起小山丘美的形象,使學生對蝸牛打定主意要搬家的心情“深有同感”!
師:聽說有這么美的地方,如果你是蝸牛你會怎么想?你想不想搬去?
生:(齊答)想!
師:蝸牛心里也是這么想的,它呀,打定主意也要搬到小山丘上去住,看到課文的第三自然段,課文是這么寫的嗎?
生:是的。
師板書:打定主意搬
師:“打定主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決定了。
生:下了決心要搬。
師:對,決定了,下定了決心。(指板書)開始打定了主意,最后卻始終沒有搬(指板書),看到這,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它已經打定主意了要搬,那到最后怎么還是沒有搬呢?
生:小山丘那兒那么美,為什么蝸牛又不搬家了呢?
評:“會問的孩子才會學!”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敢不敢提問”和“會不會提問”是同等重要的!此處,教者又巧妙地與上文所扣的“始終”一詞聯系起來,有意識地將“矛盾”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問題從學生嘴中脫口而出!這樣,既縮小了“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坡度,又明確了下一步的學習目標!
師:是啊,為什么?那是為什么呢?
師:現在我們看課文的4到6自然段,到課文中找理由。自由讀讀課文,看誰能找出答案來。
三、抓住蝸牛說的三句話,體會蝸牛害怕困難,所以“始終沒有搬家”。
學生自由讀課文。
師:讀完了嗎?找到答案沒有?
生:找到了!
師:真的找到了?找準了?你是不是像蝸牛一樣打定主意了?(生笑,點頭)
生:蝸牛怕太陽曬,又有些猶豫了。
生:蝸牛說風沙太大,怕下雨。
師:(板書“猶豫”)開始是打定主意搬,現在又猶豫了,能不能告訴我“猶豫”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不想搬過去
師:那“打定主意”和“猶豫”的意思?
生:相反。
師:那么,“猶豫”就是--
生:打不定主意。
評:“詞語理解”是低年級的一個教學重點!但本堂課中,教者沒有將其設置為一個孤立的教學點,而是將“詞語理解”和“文章感悟”結合起來,使其成為整個教學網絡中的一個“點”,并將它們連成一條“線”。此環節,就是又一次把重點詞語“猶豫”作為教學的切入點,結合前文中的“打定主意”來理解猶豫,既對前面的學習內容進行了回顧,又為后面的學習作了鋪墊。
師:什么原因讓蝸牛打不定主意了?猶豫了幾次?
生:第一次是太陽太大怕把它曬壞,第二次是因為滿天風沙,怕打在它身上會死掉,最后一次是下雨地滑怕爬不上小山的斜坡。
師:小朋友們真會讀書,一下子就找到了蝸牛說的三句話,老師把它寫到一塊了,大家來讀讀。
。ǔ鍪菊n件:
今天太熱了,我行動又慢,強烈的陽光會把我曬壞的!
我這細皮嫩肉,可禁不住這風沙吹打。
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無論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學生自由讀。
師:我來看看我們班哪個小朋友朗讀水平最高,誰來讀一讀?你愿意讀哪一句就讀哪一句。
一生讀第一句。
師:誰來評評,他讀得怎樣?
生:讀錯了一個字。
師:請先說優點,再說缺點。
生:有一些流暢,但“曬”字沒有讀準確。
師:“曬”應該讀翹舌音,你聽得很仔細。你能讀一讀嗎?
。硪簧x,讀得很好。)
師:現在在我們面前出現了兩只“蝸!,你們喜歡哪一只蝸牛呢?
生:劉子旋(第二個讀的學生的名字)!
師:她讀得好,我們歡迎她再讀一遍好不好?
。▽W生鼓掌歡迎,劉子旋再讀一遍。)
師:你們說說她哪里讀得好?
生:“強烈的陽光會把我曬壞的”這兒讀得好,把“曬壞”讀得重一些。
師:(對劉子旋)你讀得很好,請問你剛才為什么要這樣讀?
生:我想,蝸牛怕太陽曬,我就把“太”和“曬壞”讀得重一點。
師:我們讀句子要抓住重點的詞,有的地方要讀得重一點,有的地方要讀得輕一點,我們學著劉子旋的樣子一起來讀一遍。
生齊讀。
評:朗讀的“指導”,不應該只是來自教師,課堂上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優秀學生的朗讀便是一種。學習中,如果“榜樣”來自于老師,學生也許會有“壓力感”,而當“榜樣”來自于與己相仿的學習伙伴時,學生不但不會有“壓力感”,相反會產生一種“學習動力”。吳老師就很巧妙地利用了這一點,既有自己對學生“人文”的評價,又信手拈來,為學生提供來自身邊的模仿范例,朗讀指導收到了實際效果。
師:另外的句子誰來讀?
生:“我這細皮嫩肉,可禁不住這風吹雨打!
師:讀書的時候要看清楚每一個字。誰來再讀一遍?
生:我這細皮嫩肉,可禁不住這風沙吹打。
師:“禁不住”是什么意思。
生:受不了風沙吹打。
師:對的,就是受不了,受不住的意思。你理解得很好,請你把這個句子讀一遍。
生:我這細皮嫩肉,可禁不住這風沙吹打
師:你們聽清楚嗎,他剛才是這樣讀的:“我這細皮嫩肉,”(把“我”字讀得比較重)大家嘗試這樣讀一下。
生自由讀。
師:來,再請你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為什么要把“我”字突出來?
生:我覺得這只蝸牛把自己看得很重,非常擔心自己,心里只怕自己受苦。
師:能想到這一點,你真了不起!大家也學著這樣把這句話讀一遍。
生齊讀:我這細皮嫩肉,可禁不住這風沙吹打。
師:把動作加進來,我們的朗讀就更好了。誰來試試?
(學生邊讀邊表演,很形象。)
師:最后還有一句,有誰愿意讀?(一學生站起來讀: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無論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師:嗯,讀得很好,但是那邊的小朋友你聽到她的聲音沒有?
生:沒有。(老師請學生再讀一遍,學生聲音大了一些,但仍不夠響亮。)
師:不錯,比起剛才有很大的進步!如果聲音能再大一點,就更好了!盁o論如何”你是怎樣理解的?能不能換成另外的詞?
生: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的。
師:“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的”,還會用“根本就是”,你的詞匯真豐富!
生:是不可能爬上去的。
生:隨便什么辦法我都爬不上去。
生:我就是費盡力氣也爬不上去。
師:好的,蝸牛就是這樣想的,想象你就是小蝸牛,再來讀讀這句話。
生:(齊讀)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無論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評:本文,蝸牛之所以“始終沒有搬成家”,就是因為它“畏懼困難”。它的三個“借口”是突破文章重點的關鍵所在!教者抓住重點,舍棄其它,將這三句話作為“突破點”,充分展現了其對文本的解讀之深,解讀之精!在教學中,教者沒有將這三個重點句肢解得支離破碎,而是以朗讀促理解,以理解助朗讀,并將師生評價、生生評價落到實處。
師:(指大屏幕上的三句話)蝸牛說的這些話你覺得有道理嗎?
生:有道理,天氣不好。
師:嗯,這是你的看法。
生:沒道理。看起來不管哪種天氣它都不能搬家,它應該去冒一下險。
生:它應該去試一試。
師:是呀,說得太好了。太陽真的會把它曬壞嗎?它就一定經不住風沙吹打的呢?小山丘的斜坡是不是真的就爬不上去呢?不去試一試,作一次努力,你怎么知道呢?
師:蝸牛它自己想到這點沒有?它是怎么說的?
生:只怪天氣不好,要不我早搬進新家了。
師:是不是該怪天氣不好?到底要怪什么?
生:怪蝸牛自己。
師:這時,你想對蝸牛說什么嗎?
生:我想對蝸牛說:打定了主意就不要猶豫,就要搬家。
生:蝸牛不能只怪天氣。
生:蝸牛啊蝸牛,你不能只怪天氣不好呀,你要自己去試一試,保證你就能到小山丘去了!
生:蝸牛三心二意。
師:哦,蝸牛是三心二意嗎?它這時心里想不想搬家?
生:想。
師:對,它心里還是想搬家,說明它不是三心二意,對嗎?
生:對。
評:學生回答“三心二意”出乎老師的意料,老師卻能巧妙地利用這一“課堂契機”,既解了學生的疑難,又很自然地過渡到后文的學習。
師:課文哪里說明蝸牛最后還是“想”搬家的?
生:它每天對著小山丘張望,嘆息。(師板書:嘆息 張望)
師:這兩個詞的意思懂不懂?(師用手虛指遠處)小山丘在那里,誰來用動作表演一下蝸牛的“張望”和“嘆息”?
學生表演。
師:看來,這只蝸牛還是非常向往搬到小山丘啊。
四、拓展延伸,以“蜘蛛”來對比“蝸!,從《蝸牛搬家》獲得啟示。
師:大家現在來看看你們眼前的這只蝸牛啊,這只只會嘆息不知行動的蝸牛!你想到了什么?
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一篇課文:蜘蛛織網。
課件出示:
蜘蛛織網
一只蜘蛛在織網,剛織了幾下,一陣風吹來,把絲刮斷了。
蜘蛛重新織起來,剛織了一半,一陣雨點打來,把網打破了。
蜘蛛再重新織。它織啊,織啊,眼看快要織成了,一陣冰雹砸下來,又把網砸破了。
蜘蛛又重新織?棸,織啊,它終于織成了一張大網。
蜘蛛高興地坐在網中,捉著飛來的小蟲。
師:對照一下蝸牛,聯系一下蜘蛛,你想到了什么?
評:此處巧妙地引入《蜘蛛織網》這一文本,以蜘蛛的“不放棄”與蝸牛的“遇到一點困難就放棄”形成對比,道理在對比中不言自明。
生:我們要學習蜘蛛,不能學蝸牛。
生:不能放棄。
生:要勇往直前。
生:說到就要做到。
師:對,不光要想和說,還要做。
生:想到了搬家就要搬。
師:不管是搬家還是做其它什么事情,打定主意去做的就要去做,不能害怕困難。
評:受年齡的限制,二年級的學生,思維和表達也許不是那么完善,這是很自然的。但作為老師,對學生不完善的回答要引導,幫助提升,不能視其“思維的局限”而不見,放之任之。此環節,當還有學生把體會局限在“搬家”上的時候,吳老師發揮了其導師的作用,把他們引導到廣闊的生活空間。
師:如果你是這只小蝸牛,你有什么話說嗎?你會對曾經想幫你的喜鵲、燕子、蛤蟆說什么嗎?
生:我想說,對不起,喜鵲,我不應該害怕困難。
師:嗯,小蝸牛后悔啦。
生:我想對燕子說,你好心來給我幫忙,我應該搬家。
生:我想對它們三個說,我還是想搬家,你們再來幫我好不好?
師:太好了!蝸牛想改變自己了!這樣的蝸牛小朋友喜歡嗎?
生:喜歡!
師:最后老師有一句話要送給蝸牛,送給大家,我們一齊來讀。
課件出示:
今天盡你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明天也許就能做得更好。
———牛頓
學生齊讀。
師:這句話的意思能理解嗎?如果不太懂,課后再想想,或者請教別人,好嗎?
生:好。
下課。
總評:
看,一次“學案”到“學堂”的演繹
“質樸簡約、一氣呵成”,全無粉飾雕琢的作秀之態,這就是吳老師的課堂,“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促發展”,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從“學案”到“學堂”的演繹!
教者根據對文本的解讀、學情的了解,從學生“如何學”的角度設計出來的課時方案,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適時地將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呈現”出來!
其一,教者打破文本“由因到果”的敘述順序,以“尋果索因”作為課堂中軸線,帶領學生感悟學習,真所謂“去繁就簡三秋樹”,簡潔明了!接著,教師從對“因”與“果”的了解中,找到質疑空間,讓學生自己提出了進一步的探究主題——“它開始已經打定主意了要搬家,可到最后怎么還是沒有搬呢?”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需求”,水到渠成!
其二,教學預設中,吳老師充分考慮了低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考慮了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始終沒搬、打定主意、猶豫、張望嘆息”為立足點,品味蝸牛先“信心十足”,進而“猶豫不決”,最后“望洋興嘆”的心理歷程。集中而有力!這一設計看似簡單,卻蘊涵著教者對低年級語文教學特點的準確把握。
我們都知道沒有一堂課是可以完全預設的,除非教者毫不顧及學者的學習體驗,只把“學堂”當作“學案”的復制品。而吳老師呢?她“審時度勢”“以學促教”,使學堂成為學案得以“發展”和“完善”的實踐場所。
1、善于調整,少了刻板,多了“靈動”。開課伊始,“意外”出現!課文朗讀中斷!怎么辦?教者從容不迫,說道:“對不起,課件出現了問題。剛才這個故事講到哪里來了?誰來幫幫吳老師,把這個故事講下去?”妙!一次“課堂意外”倒“無意間”營造了一個檢驗學生聽的質量,師生合作進而一生獨立訴說故事情節的機會。課堂因此而更顯示出動態美!
2、善于傾聽,少了說教,多了“關懷”。為什么純粹的“媒體遠程教育”并不能完全代替“師生對面的近距離教學”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學生是“人”,他們即時即刻的表現,需要及時得到來自教師的“人文關懷”。為突破教學難點,吳老師循學生所好,鼓勵學生而且自己也認真地傾聽,其自主選讀的“蝸牛為沒搬成家而找的三個借口”,并發揮課堂上的合作效益,通過自評、生評、師評全方位地評述學生的朗讀效果!“讀得很好,你為什么要這樣讀?”、“為什么你要把‘我’字突出來?”“說教”沒有了,就在這看似“即興式”的點撥下,學生頭腦中那只“輕言放棄,害怕困難,不敢嘗試”的蝸牛形象逐漸凸顯,呼之欲出!同時,教者還不失時機地“捕捉”聽來的信息,不斷出現新的“生成”,隨機地強化大聲朗讀的習慣、彰顯學習的“榜樣”提示先說優點再說缺點的評價方法等。
3、善于交流,少了束縛,多了“個性”。為了文章主旨的挖掘,整堂課層層深入,跌宕起伏自然流暢。當學生思維需要梳理之時,教者構筑起交流的平臺,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釋放發現”的渠道。先評說“蝸牛的話有道理嗎?”,繼而聯系舊知《蜘蛛織網》,進行對比“你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就在這一“評”一“比”中,孩子們用最簡短、最樸素的,又具有一定個性的語言——“不能放棄”、“要勇往直前”、“說到就要做到”道出了文章的真諦!
此課,在平和親切的學習氛圍中,有效地落實了從“學案的設計”到“學堂的呈現”,從“學案的預設”到“學堂的發展、完善”!
附課文: 蝸牛搬家
蝸牛住在水池邊的石縫兒里,周圍光禿禿的。它怕風吹日曬,只有陰天下雨時,才從殼里探出頭來,舒展一下蜷曲的身子。
一天,蜻蜓和螳螂來看蝸牛。蜻蜓說:“前邊有個小山丘,那兒有密密的叢林,有甜甜的野果,還有清清的小河……。我倆現在就住在那兒!斌胍哺f:“住在那兒,甭提多快活啦!”
蝸牛聽了蜻蜓和螳螂的話,很興奮。它打定主意,也搬到小山丘去住。
過了兩天,喜鵲來幫蝸牛搬家。蝸?纯搭^頂上的太陽,有些猶豫了。它說:“今天太熱了,我行動又慢,強烈的陽光會把我曬壞的!”喜鵲只好走了。
過了兩天,燕子來幫蝸牛搬家。蝸牛望望滿天風沙,有些猶豫了。它說:“我這細皮嫩肉,可禁不住這風沙吹打!毖嘧又缓米吡。
又過了兩天,蛤蟆來幫蝸牛搬家。蝸牛望望那蒙蒙細雨,又有些猶豫了。它嘆了口氣說:“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無論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睕]辦法,蛤蟆也只好走了。
蝸牛的家始終沒有搬。它總是朝著小山丘那邊張望,嘆息:“只怪天氣不好,要不然我早搬進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