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井》教案設計(通用6篇)
北京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井》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學會8個生字,認讀2個字。默讀課文,能將課文分成幾部分,寫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5自然段。仿照第3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懂得勞動能給人帶來甜美和歡樂,激發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能將課文分成幾部分,寫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懂得勞動能給人帶來甜美和歡樂。
教學難點
仿照第3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8個生字,認讀2個字。默讀課文,能將課文分成幾部分,寫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你們在哪里見過井,說一說你講過的井是什么樣的。
二、新授
1、默讀課文,自學生字
2、檢查自學的結果
3、比一比,組詞語
傍( ) 吩( ) 咐( ) 胖( )
膀( ) 粉( ) 符( ) 拌( )
4、選擇帶點字的正確讀間,城下面畫ν。
乘涼(chéng chèng )記載(z?i zài) 癡癡(zhī chī chī ) 嬉笑(xī x?)
多音字組詞:系 Xì jì 鋪 pū pù 數 shuǔ shù
5、仿照例子,再寫出幾個詞語:干干凈凈、碧綠碧綠、 一顆一顆
在括號里填上恰當的詞語。 ( )的李子 ( )的印痕 ( )的水井 ( )的味道 ( )的坡度 ( )的大蘿卜
( )的星星 ( )的大纓子
三、自由讀深文,思考;如何按不同內容給深文分段,說說為什么這么分? 第一段(1-2)水井的外形和悠久的歷史。 第二段(3-7)井水的特點。第三段(8 )這口井給作者帶來的聯想。
四、思考每一段的段意
說一說你是用什么方法歸納的段意
一段:在我家屋后的菜園里有一口小小的古的水井。
二段:井水清甜涼。
三段:古井給我們帶來的歡樂。
課后小結:請同學利用批注的方法在書的旁邊寫下段的主要內容(可以只寫幾個字或是畫在書上),然后觀察所寫的內容有什么規律,引導學生把寫同一內容的段落進行歸并。學生按照此方法進行操作,正確率較高。最后請同學記住這種方法:按照事物的不同方面進行分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描寫的井水的特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5自然段。懂得勞動能給人帶來甜美和歡樂,激發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懂得勞動能給人帶來甜美和歡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新授
1、學習第一段
指名讀,思考:這2個自然段分別介紹了中什么?
井的外形,地點大小,形狀。二、井的歷史古老。)
從哪些地看出水井的古老?
(“什么時候修成,已經沒有人能說清楚”、“被井絕磨出一道道深深的印痕。)
齊讀課文第一段
2、學習第二段。
默讀第二段,思考;井水有什么特點?請你在文中劃出有關的詞語。
討論回答:井水的特點是:很清很甜,很涼。
3、自由讀第3自然段,思考標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井水的清?哪些詞語表現出兒童情趣?(趴在井圖上,一顆一顆數映在水里的星星。癡癡地,一面數,一面心里想、)處理課后閱讀思考(3)投影:
理解句子中帶點的詞語,想想句子的意思,讀體會。
“我一面數,一面心里想:啊,這些星星,離得多遠! 多遠“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這句話的意思是:宇宙是很大的星星離我們是很遙遠的,這一點“我”是清楚 的,所以用嘆號。井水的深度我們是不知道的。所有用問號。遙遠的星星,能很清楚地映在深深的井水中,說明井水很清楚。) 有感情地朗讀這個自然段。
默讀第四、五自然段,思考、標劃。井水為什么甜?通過什么事寫井水的甜? 把含鹽量很少的深水,叫做甜水,課文是通過洗菜,洗大蘿卜這兩件事寫出井水的甜。指名讀邊聽邊想:井水的甜美,給孩子們的生活帶來快樂是從哪些語句中體現了來的?(嬉笑聲,白白胖胖的大蘿卜,頂著碧綠的纓子。真是可愛極了。) 全班有感情地朗讀4、5自然段。
5、 默讀第6、7自然段,思考;作者通過什么事情表現井水的“涼”?(通過井水浸過后的紅李子的味道,又脆又甜,還有一股清香,冰涼來渲染井水的涼。) 有感情地朗讀6、7自然段。
6、齊讀第二大段,想想作者是通過什么來出井水三個特的? (采用了有概括,有具體事例來源照井水的清甜涼。)
7、 這么了的井水給人們帶來了什么好處? (飲用,澆灌、洗滌、浸涼水果,以及供孩子們觀賞。激發孩子們的求知*)
8、齊讀第三段,邊讀邊思考: (1)看到這口井,使作者想到了什么?你們是怎么體會的?(飲井不忘挖井人,贊美了給后代帶來甜美和歡樂的勞動,贊美了辛勤創業給后人帶來幸福的勞動人民) (2)為什么到現在,作者還在思念這口古井? (飲水思源,飲水不忘挖井人,勞動者永遠受到后代人的懷念和敬愛。)
三、鞏固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課后小結:文章的內容學生能夠輕易理解,因此就把重點放在了請同學讀中感悟上。在品詞品句時已經能夠體會出古井帶來的甜美和歡樂,再次引導學生讀書時,學生能夠讀出自己的體會。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仿照第3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
教學難點
仿照第3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雖然咱們沒有見過那口古井,但是古井里的水有多么清澈,你們能想象出來嗎?
思考這是為什么?
二、新授
讀課文的第3自然段,體會作者的寫法。
請同學進行小節
啟發學生利用具體實例來把一句話寫具體。
出示題目,學生自己思考
小組內交流
學生自己完成
交流
板書設計
清
井 井水特點 甜
涼
聯想 勞動帶來歡樂
課后小結:指導全班學生練習寫一個內容,在指導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相互補充,相互啟發,最終寫的結果內容豐富,效果較好。在課后的練習時請同學自由選擇內容練習寫作。這樣的設計降低了難度,學生更加易于接受。
北京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井》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井水特點,感受古井給作者帶來的甜美和歡樂。
2、理解井水清、甜、涼這三部分在段式結構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指導仿寫一段話。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5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清、甜、涼這三部分在段式結構上的相同點,感受古井給作者帶來的甜美和歡樂。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寫生活片段的作用:表現井水特點,表現井水給自己的童年生活帶來快樂。
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內容和結構,練習用串連段意的方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通過初讀,你知道課文三部分分別寫了什么內容嗎?
教師隨學生發言點擊課件出示三部分的段意,并板書如下內容。
第一部分:“我”老家屋后的菜園里有一口古老的水井。
第二部分:井水清,甜,涼,給“我”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第三部分:贊美了挖井人給后代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板書: 古老 清
井水 甜
贊美 涼
2、請你把三部分的段意串連在一起,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預設:多數學生只能將三段的段意串聯在一起,不能自覺地進行刪減合并,主要內容存在語意重復的現象。教師主要引導學生發現主要內容中語意重復的地方,啟發學生進行合并刪減,保留后面的內容,使主要內容在要點齊全的情況下語言簡潔。
課文《井》的主要內容。
課文寫了“我”老家屋后的菜園里有一口古老的水井。井水清,甜,涼,給“我”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甜美和歡樂。贊美了挖井人給后代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提問:讀一讀主要內容,你們發現了什么問題?(兩次寫到“甜美和歡樂”)你們覺得應該怎樣解決?(課件展示去掉前一個內容,后面的內容前移,形成簡潔規范的主要內容。)
3、讀一讀修改后的主要內容,用串連段意的方法歸納主要內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應該注意什么?
第一部分:“我”老家屋后的菜園里有一口古老的水井。
第二部分:井水清,甜,涼,給“我”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第三部分:贊美了挖井人給后代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教師歸納總結:用串連段意的方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先將各段的段意連起來,再進行合并、增減,注意語句要通順簡潔。
二、抓住重點生活片段感受井水特點及甜美和歡樂,比較三部分在寫法上的異同。
導語:作者每每想起這清、甜、涼的井水,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幅幅童年生活的情景。請你瀏覽課文3—7自然段,思考:作者回憶了哪些生活片段?
(一)回顧表現井水特點的重點生活片段。
板書:“數星星” “澆菜” “收大蘿卜” “浸、吃李子”
(二)抓住主要生活片段感受井水特點,在朗讀中體會帶給“我”的甜美和歡樂。
導語:請同學們抓住這些生活片段深入閱讀。
層次一:依據自學提示自主閱讀感受井水特點和帶給“我”的甜美和歡樂。
自學提示。
請你從第二部分中選擇一、兩個生活片段,邊讀邊思考:你從那些地方體會到了井水特點,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層次三:引導學生整體感受井水特點,指導學生讀出甜美和歡樂。
層次二:交流理解,指導朗讀。
井水清
1、你覺得怎樣讀就能把井水“清”的感覺讀出來呢?
預設一:如果學生沒有突出強調“一顆一顆”和“閃亮”,教師就提問引導。
(1)你覺得怎樣讀就能體現星星是一顆一顆的?
(2)你讀的時候能讓我們也感受到那閃亮的星星嗎?
個別指導后再讓全體學生自由讀,然后再請學生朗讀。
預設二:如果學生能突出強調“一顆一顆”和“閃亮”,教師就追問。
(1)你讀“一顆一顆”時為什么語速慢了呀?
(2)你為什么重讀“閃亮”呀?
2、“數星星”帶給作者怎樣的感受呢?
出示課件
我一面數,一面心里想:啊,這些星星,離得多遠,多遠!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1)請你在朗讀的時候只讀一個“多遠”、“多深”,感受到了什么?
(2)再讀讀文中的句子,你又有了怎樣不同的感受?
預設:多數學生只能體會到連用兩個“多遠”、“多深”強調了星星離得遠,井水很深。針對學生的理解,教師采用范讀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
教師配樂范讀:從老師讀“多遠”“多深”中你還能感受到什么?
(文中連用兩個“多遠”、“多深”,感覺“我”一邊數星星,一邊在思考,在想象。)
學生自由練習后配樂指名讀展示。
井水甜、涼
導語:井水的清澈引發了作者的思考,那“甜”和“涼”這兩部分又帶給作者怎樣的感受呢?
1、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感受生活片段帶給“我”的歡樂。
導學策略
(1)教師采用引導想象的方法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收大蘿卜”。
讀這兩段時你的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情景?請你一邊想象著這種情景,一邊朗讀。
指名朗讀前請學生說一說想象到的情景。
你能通過朗讀讓我們也仿佛看到那洗得白白胖胖、頂著碧綠碧綠大纓子的蘿卜呢?
(2)教師采用抓重點句的方法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浸、吃李子”。
你覺得怎樣讀就能突出“那可口的味道呀,我真是一輩子也忘不了!”
教師抓住學生的發言進行敘述。
作者童年的時候忘不了這可口的味道;成年以后還忘不了這可口的味道;甚至到了白發蒼蒼的時候,也忘不了這可口的味道!
2、井水帶給作者怎樣的感受?
(三)通過比較明確三部分在寫法上的相同點,理解“運用生活片段寫具體”的好處。
層次一:梳理三部分在寫法上的相同點。
1、默讀3—7段,三部分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點?
2、師生歸納梳理。
預設:學生通過默讀能感受到三部分都是“首先用一句話概括寫出井水的特點,然后通過生活片段具體寫出井水的這個特點”。對于第三點不易體會,教師運用比較的方法突破難點。
(1)作者在生活片斷的最后都寫了什么語句?教師依據學生發言歸納出示。
“數星星”: 我一面數,一面心里想:啊,這些星星,離得多遠,多遠!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收大蘿卜”: 白白胖胖的大蘿卜,頂著碧綠碧綠的大纓子,真是可愛極了!
“浸吃李子”: 那可口的味道呀,我真是一輩子也忘不了!
(2)這些語句所表達的意思有什么相同的?
引導學生認識到:都寫出了生活片斷帶給“我”的感受。
1、首先用一句話概括寫出事物的特點。
2、然后通過生活片斷具體表現事物特點。
3、最后寫出了作者的想法或感受。
層次二:通過比較明確“運用生活片段寫事物特點”的好處。
導語:我們通過比較了解了三部分在寫法上的三個相同點,尤其是第二點寫法和我們在中年級段學習過的“先概括后具體”寫法不同,本文主要通過生活片段來寫具體。那作者為什么要通過生活片段來寫井水特點呢?
1、出示《井》的片段。
井水很清很清。我小時候,夏天和秋天的傍晚,常和妹妹到井臺上來乘涼。我們趴在井圈上,癡癡地往井里看,一顆一顆地數映在井水里的閃亮的星星。我一面數,一面心里想:啊,這些星星,離得多遠,多遠!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2、出示《我愛故鄉的楊梅》的片段。
沒有熟透的楊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愛吃。我小時候,有一次,楊梅吃得太多,發覺牙齒又酸又軟,連豆腐也咬不動了。我這才知道,楊梅雖然熟透了,酸味還是有的,因為它太甜,吃起來就不覺得酸了。吃飽了楊梅再吃別的東西,才感覺到牙齒被它酸倒了。
讀這兩個片段,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從兩個角度理解。
(1)從寫法的角度:這兩個片段的寫法有什么相同之處?(通過生活片段寫事物的特點。)
(2)從情感角度:在表達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之處?(表達了愛家鄉、喜愛事物的情感。)
本文通過生活片段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通過生活片段寫表達了井水給“我”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板書:甜美和歡樂
(四)比較三部分在內容上的不同。
1、三部分在寫法上有三點相同,在內容上又有什么不同呢?
2、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歸納梳理總結。
(1)片段的內容不同;
(2)生活片段的數量不同;
(3)表現的情感不同。
教師針對第三點總結。
雖然都是寫給“我”的生活帶來甜美和歡樂,但是有的是思考之樂;有的是豐收之樂;有的是美味之樂。
三、抓住首尾段體會井水“給許多代人帶來了甜美和歡樂”,了解文章的整體結構。
導語:我們重點閱讀第二部分,體會到了井水給我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甜美和歡樂。那僅僅是給“我”們這一代人的生活帶來甜美和歡樂嗎?
1、依據學生發言出示課件。
那口井,是誰開掘的呢?他們以自己的勞動,給后代帶來了多少甜美和歡樂啊!
預設:學生能抓住“后代”體會到給許多代人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2、除了結尾段,還從哪看出來的?
導學要點:引導學生聯系第一段的內容,抓住“深深的印痕” 理解井的歷史太長了,井給許多代人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3、你明白了課文為什么要介紹井的歷史古老了嗎?
交流總結兩點:如果不寫這部分,題目就應該是“井水”,以《井》為題不僅僅要寫井水;如果不寫這部分,就只能表達出這口井給“我”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甜美和歡樂,寫上這部分就能表達出“這口井給許多代人都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4、作者通過生活片段表現井水特點,最主要的是想表達什么?
教師點撥引導:這樣寫主要是為了表現井水給許多代人都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四、回顧重點段的寫法,指導學生完成課后第五題。
導語:作者為了表現這種情感選擇了通過生活片段寫井水特點的寫法。我們也學習這種寫法說一段話。
1、回顧寫法。
2、請你從老師提供的內容中選擇一個,也可以自己定一內容。思考:通過什么生活片段來寫?
(1)路上的車真多!
(2)天真冷!
(3)真 !
(4)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5)師生交流,教師針對寫法特點進行指導。
教師評價:你用上了其中的( )點寫法,如果能在前面加上表示時間的詞語就更像生活片段了。
學生評價:你覺得他說的符合哪點寫法?能不能提一些建議。
布置作業
1、背誦3-5自然段。
2、仿照第3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25 井
古老
清 “數星星” 遐想之樂
甜 “澆菜” “收大蘿卜” 勞動、
豐收之樂
涼 “浸、吃李子” 美味之樂
北京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井》教案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井水特點,感受井水給作者帶來的甜美和歡樂,激發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2、理解井水清、甜、涼這三部分在段式結構上的特點,并能仿寫一段話。
3、練習背誦課文第3-5自然段。
教學重點:理解井水清、甜、涼這三部分在段式結構上的特點,感受井給作者帶來的甜美和歡樂。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寫生活片段的作用:表現井水特點,表達井水給自己的童年生活帶來快樂。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內容、梳理文章結構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井》這篇課文,齊讀課題。
師: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回憶一下課文寫了井水的哪幾個特點?
清
井水 甜
涼
二 、抓住重點生活片段感受井水特點及其給人們帶來的甜美和歡樂。
師:作者每每想起這清、甜、涼的井水,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幅幅童年生活的場景。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3—7自然段,回憶一下:作者描寫了哪幾個與井水有關的童年生活片段?
(一)回顧表現井水特點的重點生活片段。
板書:數星星、收大蘿卜、浸、吃李子
(二)抓住主要生活片段感受井水特點,品味朗讀中體會帶給“我”的甜美和歡樂。
朗讀井水清這部分,想想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井水的特點?
井水清:
1 、先來看看你從哪里讀出了井水很清?
【出示課件】
我們趴在井圈上,癡癡地往井里看,一顆一顆地數映在井水里的閃亮的星星。
我一面數,一面心里想:啊,這些星星,離得多遠,多遠!這井水,它有多
深,多深!
提問引導:
(1)為什么你們能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井水很清?
(2)突出強調“一顆一顆”和“閃亮”
(3)能不能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好像也能看到井水里那閃閃爍爍的星星?
個別指導后再讓全體學生自由讀,然后再請學生朗讀。
2、學習“多遠,多遠!”“多深,多深!”時,引導學生質疑感悟。
【出示課件】
我一面數,一面心里想:啊,這些星星,離得多遠,多遠!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1) 它可以讓你感受到什么?(水很清)
(2) 讀了這句話,你們有什么疑問?(為什么要兩個詞連用?)
(3) 去掉一個“多遠”與 “多深”,比較著讀讀,再談感受。(引導學生感悟兩個“多遠”、兩個“多深” 連用,既強調了“非常遠、非常深”,又表達了“我”一邊數星星,一邊在思考,在想象這個意思。)
(4) 【出示課件】星星圖片,引導學生想象,配樂朗讀。自讀,指名讀
師:是啊,就在這靜謐的夏夜,這水中的倒影、閃爍的星光,帶給作者多少遐想呀!下面就讓我們通過朗讀走進作者的童年,走進著那無盡的夜空,走進孩子們無限的遐想中……(齊讀第3自然段。)
過渡:在這美好的夏夜,井水的清澈給作者帶來了遐想之樂,你又是從哪里感受到井水“甜”這個特點的呢?默讀井水甜這部分,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批畫。
井水甜:
1、“媽媽澆菜的時候……嬉笑聲。”
(1)引導關注“常常、立刻”,讀出特別愿意去干,充滿快樂期待。
(2)引導關注“嬉笑聲”,讓學生通過朗讀分享這份快樂。
2、【出示課件】
白白胖胖的大蘿卜,頂著碧綠碧綠的大纓子,真是可愛極了!
(1) 抓住白白胖胖,碧綠碧綠談體會。
(2) 誰能用你的讀讓我們感受到大蘿卜的可愛嗎?
(3) 這蘿卜長得這么好,要感謝什么?(井水,因為這甜甜的井水,所以菜才長得好。)原來,作者寫蘿卜長得好,其實是在寫井水甜啊!
(4)我們感受到的僅僅是水甜嗎?還甜在哪里?(甜在作者心里。)這就是生活的甜美,勞動的快樂呀!
過渡:遐想如夢,那是因為井水的清;笑聲如歌,那要感謝井水的甜。那么,這很涼很涼的井水,又給作者童年留下怎樣的感受呢?
井水涼:
1、抓重點句“那可口的味道呀,我真是一輩子也忘不了!”,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浸、吃李子”。
2、你覺得怎樣讀就能突出作者當時的感受? ——“那可口的味道呀,我真是一輩子也忘不了!”
3、朗讀中突出關注了“又脆又甜”、“清香”、“可口”,引導其他同學來評價:說說哪兒讀得好,為什么?大家也學著讀讀。
4、這井水帶給作者怎樣的感受?你是通過什么感受到的?(快樂、甜美,是從“浸李子、吃李子”這兩個生活片段中體會到的。)
5、小結:我們從吃冰李子這件事體會到了井水很涼很涼,不僅如此我們還與作者一同感受了什么樣的快樂?(品嘗美味的快樂)所以,作者才說“一輩子也忘不了呀!”
(三)通過比較,明確“清、甜、涼”三部分在寫法上的相同點,理解“運用生活片段寫具體的好處”。
師:作者童年,這一段段深深烙印著古井印跡的快樂回憶,永遠縈繞在作者心田!他忘不了……
【出示課件】配樂回顧、并練習背誦:
井水很清很清。
我們趴在井圈上,( )地往井里看,( )地數映在井水里的( )的星星。我一面數,一面心里想:啊,這些星星,離得多遠,( )!這井水,它有( ),多深!
井水很甜很甜。
收大蘿卜啦!媽媽從地里把大蘿卜拔出來,我和妹妹就把大蘿卜抱到井臺邊,打上水來,把大蘿卜一個個沖洗得( )。( )的大蘿卜,頂著( )的大纓子,真是可愛極了!
井水很涼很涼。
新鮮的紅李子,被井水浸的冰涼,咬在嘴里( ),還有一股清香!那可口的味道啊,我真是一輩子也忘不了!
1、配樂,教師帶領學生串讀重點片段,回顧內容,積累語言。
【出示課件】:
井水很清很清。
我們趴在井圈上,癡癡地地往井里看,一顆一顆地數映在井水里的閃亮的星星。我一面數,一面心里想:啊,這些星星,離得多遠,多遠!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井水很甜很甜。
收大蘿卜啦!媽媽從地里把大蘿卜拔出來,我和妹妹就把大蘿卜抱到井臺邊,打上水來,把大蘿卜一個個沖洗得干干凈凈。白白胖胖的大蘿卜,頂著碧綠碧綠的大纓子,真是可愛極了!
井水很涼很涼。
新鮮的紅李子,被井水浸的冰涼,咬在嘴里又脆又甜,還有一股清香!那可口的味道啊,我真是一輩子也忘不了!
2、梳理三部分在寫法上的特點。
師: 快速默讀3—7段,思考“清、甜、涼”三部分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點?
教師生歸納梳理:
(1)學生通過默讀能感受到三部分都是“首先用一句話概括寫出井水的特點,然后通過生活片段具體寫出井水的這個特點,同時注意抒發自己的感受”。對于第三點不易體會,教師可引導學生再讀讀段落結尾句,明確是在表達對回憶生活片段的感受。
寫 作 特 點:
1 先用一句話概括地寫出事物特點。
2 再通過具體生活片段表現事物特點。
3 最后寫出作者的感受。
(2)本文為什么要選擇這樣的生活片段來寫井水特點呢?(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通過生活片段不僅真實、自然地寫出了井水特點,更真切地表達了井水給“我”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甜美和歡樂。)板書:甜美、歡樂
三 、抓住首尾段體會井水“給許多代人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師:是啊,這水井,給作者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井水給作者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無盡的甜美和歡樂。那僅僅是給“我”們這一代人的生活帶來甜美和歡樂嗎?
1 、引導學生關注結尾,【出示課件】
那口井,是誰開掘的呢?他們以自己的勞動,給后代帶來了多少甜美和歡樂啊!
預設:學生能抓住“后代”體會到給許多代人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2、 除了結尾段,你還從哪看出來?
引導學生聯系第一段的內容,抓住“深深的印痕” 理解井的歷史太長了,從而突出了“井給許多代人帶來了甜美和歡樂”這個意思。
3、師:再讀井形部分,回顧內容,還從哪里體會到掘井人為后人造福?
● 古井位置:屋后菜園—吃水澆菜方便
● 井形:井臺青石板—干凈防滑
井臺坡度—打水方便、臟水不往井里流
井圈整石打造—結實
井圈里口圓、外八角—提水輕松、外觀漂亮
小結:第一自然段作者在介紹古井外形的同時,讓我們了解到,掘井人再挖井之初就在為后人著想、造福后人。
四、理解三部分內容之間的關系,體會各部分的作用
1作者重點寫了什么?(井水的特點及帶給“我”的甜美和歡樂)
2為什么前面還要寫第一部分“井的外形和歷史”以及第三部分呢?
(寫第一部分:①突出了掘井人為后代著想,用自己的勞動造福了后人這個意思。②更符合題目的意思。如果不寫這部分內容,題目叫《井》就不合適了,就該改為《井水》。
寫第三部分①作者不是僅僅想表達“井水給自己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無盡的甜美和歡樂”,而是要表達“井水給許多代人帶來了無盡的甜美和歡樂”這個意思。②作者由井水給自己帶來的快樂想到給許多人帶來的快樂,特別想抒發自己對掘井人的感謝、贊美之情,所以寫了這一段。)
● 學生自己思考原因。
● 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強調:①理由越具體越好。②可以兩個都解決,也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來解決。
● 全班交流。
六、板書:
25 井
清
井水 甜 甜美 歡樂
涼
北京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井》教案設計 篇4
《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生字詞,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3-7自然段.
3、懂得勞動能給后代帶來甜美和歡樂,培養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運用
1、回憶美
2、尋找美
3、品味美
4、討論美
5、贊賞美
6、創造美
導入 :第一課時初讀后,井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①請你帶著愛美的心,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尋找課文寫的最美的小段。比比誰的小段最美。
②請幾位同學互讀自己認為美的小片段。
③教師朗讀自己認為最美的小段,擺出與學生比試姿態
① 抓住學生不服氣的心理,提出要求:認真品讀小片段之后,跟老師展開辯論,品讀時要參考提示,展開創造性想象。
② 出示“品讀提示”:
A:你欣賞的小片段描寫了井的什么?美在何處?歡樂在何方?
B:這個小片段的關鍵詞是什么?它們分別讓你想象品味到了那些美好的景象?
C:應怎樣創造性的朗讀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達出來?
③ 與學生一起品讀。
① 靈活出示學生發言的片斷內容。
②激勵評價。
③教師小結:佩服學生知識豐富,見解獨特能言善辯。通過發言,感受了井水的甘甜。
④引導學生體勞動給后代帶來歡樂,贊美以自己的勞動給后代帶來歡樂的人們。
①過渡激勵。
②師表演朗讀。
③師生齊讀重點片斷。
④小結,介紹《吃水不忘挖井人》。
①要求:用詩歌、圖畫等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
②朗讀自己創作的詩歌作示范。
③巡視指導
④欣賞學生作品。
⑤評價學生的創作
1、回憶上節課內容,發言:井外形古老,井水很清,很甜,很涼,給后代帶來了歡樂。
2、①尋找課文中寫的最美的小段。用橫線畫出來。
②帶著美的感受,朗讀自己以為最美的小段。
③聽老師朗讀,評價。
3、①聽老師提出品讀要求,認真品讀課文。
②默讀“品讀提示”。
指名朗讀“品讀提示”。
③自由選擇一個小片斷,參考提示仔細品讀欣賞。
默讀、畫批、找出關鍵詞、想象。
創造性朗讀課文部分內容。
4、討論交流。
①自由發言:回答這段寫了什么?想像到了什么?
鼓勵讀相同段的同學發言。
②有感情朗讀,深入體會欣賞語言文字與意境之美。
③朗讀最后一自然段,加深理解.
④體會勞動給后代帶來的歡樂,贊美以自己的勞動給后代帶來歡樂的人們。
①練讀練背。
②學生誦讀,評議。
③齊讀重點片斷。
④聽故事,看圖片
①明確要求.
②認真聽老師誦讀。
③獨立創作。
④展示作品。
⑤評價。
電腦。
出示教學課件:部分板書內容。
電腦展示“品讀提示”。
教學課件:學生發言的片斷內容 。
動畫:水中映著閃亮的星星。
出示課件《吃水不忘挖井人》 ——毛澤東挖紅井的故事。
紅井照片
板書設計
井臺
外形
井圈
井 給后代帶來
清-- 數星星 甜美和歡樂。
水 甜-- 澆洗菜
涼-- 浸李子
附:教師創作的兒歌和感想,
傍晚來乘涼,
趴在井圈上,
癡癡往里看,
星星在閃亮。
脫貧感謝鄧小平
致富不忘共產黨。
北京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井》教案設計 篇5
一、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勞動能給后代人帶來甜美和歡樂,教育他們熱愛為造福后人付出辛勤勞動的人們。
2.學習概括和具體敘述相結合的寫作方法,并能理清課文的結構。
3.學會生字,理解新詞和疊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解題,學習字詞,給課文分段按段意總結主要內容,學習課文第一、二、三節。
(一)解題:板書課題后,引導學生理解這是一篇狀物抒情的文章。
(二)檢查課前預習情況。
首先朗讀課文,其次查字典后聯系上下文,預習生字新詞。
1.在學生回答課文共寫了多少節這一問題后,找八名學生分節朗讀課文。
2.指名一個學生到黑板上默寫生詞:(其他同學在紙上默寫)“年齡”、“癡癡”、“一輩子”“開掘”。
3.重點教以下兩個字。
容易寫錯的字:年齡的“齡”不是“令”
容易讀錯的字:癡癡的“癡”讀chī不讀chí
多音字:
(三)自由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參照課后練習中1、2題的提示給課文分段。并在概括段意的基礎上,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學習課文第一大段(1、2節)。
1.請一名學生讀課文,讀前教師提問:這是一口什么樣的井,用一句簡單的話概括出來。
①教師板書、“古老”、“小小”后讓學生帶著…這小小的井什么樣,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它的古老這兩個問題,出聲讀課文。
②讓學生從
(五)指導學生朗讀。
讀出井的外形和古老,讀出贊美的語氣,讓人體會到它雖然小而平凡,但它在作者心中,在所有的人心中卻無比高大,因為它為后人做出了奉獻。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講讀課文第二大段的“井水很甜很甜”、“井水很涼很涼”和第三大段。
(一)總結“井水很清很清”這一節的學法。
1.以事襯托井水。
2.在敘事中,抓住詞語之間的關系,體會作者抒發的感情。
(二)在老師的“扶(誘導)、放(學生自學)”中,讓學生學習,井水“甜”、“涼”這兩部分課文。
1.學生默讀“井水很甜很甜”這部分課文。
2.老師“扶”學生找準寫了什么事?板書:吃、澆、洗。
3.老師“扶”學生找出“澆菜”、“沖洗”時表達作者感情的詞。板書:嬉笑、可愛。
4.老師指點讓學生體會:
①“澆”——“嬉笑”,表達了用甜水澆菜給作者帶來了勞動的歡樂。
②“洗”——“可愛”,表達了用甜水洗菜給作者帶來了豐收的喜悅。
③“吃”——“甜水”,表達了甜水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快樂。
5.幫學生小結:甜甜的井水,給人們帶來了快樂、給人們帶來了喜悅,令人喜愛,令人贊賞,這井水是令人歡心的水。
6.指導學生讀出對井水的喜愛之情。
(三)放手讓學生自學“井水很涼很涼”這一部分內容。
1.讓學生出聲讀——找寫什么事。
2.讓學生默讀——找出寫事中的關鍵詞。
3.讓學生討論——寫事中的關鍵詞與表達作者感情的詞之間的聯系。
4.讓學生到黑板前,板書“浸”“咬”并講解與“一輩子”這個詞的聯系。
5.在學生補充發言中,讓其體會到:被井水浸過的李子,不僅有李子原有的可口味道,令人難忘的是在炎熱的夏天被井水浸得冰涼的李子,令作者更感愉快和舒暢。
6.指導學生讀“吃過晚飯……我真是一輩子也忘不了!”這一小節,讀中讓學生將“那可口的味道呀,我真是一輩子也忘不了!”這句話,在不改變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換一種表達。讓學生在原句與更換后的表達中,朗讀出作者對很涼很涼的井水贊美之情。
(四)在師生共同總結中學習第三大段。
1.學生朗讀第一大段并總結出:前人勞動。
2.學生朗讀第二大段并總結出:造福后人。
3.學生朗讀第三大段并總結出:后人對前人的懷念,敬重與贊美。
(五)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后,完成課后作業第四題;比較井、井邊趣事、古井三個題目的不同。
(六)布置作業;課后作業三題之二、五兩題。
“井”的作者借井這個事物,抒發了對造福后人的開掘者的敬重,贊美之情。
在這篇課文后,編者共安排了六項作業。它的意圖是,讓學生理清課文結構,掌握主要內容,通過前后句的變換和疊詞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師在這兩節課中,應力求把作者的心聲,編者的心意與自己的教學思路結合在一起,通過教、扶、放的方法使作者、編者、教者與學生達到共鳴,使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并陶冶情感。
北京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井》教案設計 篇6
反思有利于教師找到自己的不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井》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井》教學反思一
《井》是北京課改教材小學語文第九冊的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狀物抒情散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我”家的屋后菜園里有一口小小的古老的水井,井水很清、很甜、很涼,給后代帶來了甜美和歡樂。贊美了以自己的勞動給后代帶來甜美和歡樂的人們。本節課是第二課時,本節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用找關鍵詞、句的方法來幫助理解,在反復的讀、圈劃中感悟文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憑借課文中的語言材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勞動能給人帶來的甜美和歡樂,激發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同時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并學習運用先概括后具體的方法。對于這樣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在教學中我力圖做到整體入手感知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同時潛移默化地體會作者寫法,最后通過朗讀還原作者的情感。
本節課基本上按照教學設想完成了既定的教學任務,有優點也有不足之處。總體看來比較突出的優點有:
一、朗讀充分,較好地體現出語文課的特點。
在教學設計時考慮到本文散文化的特點,朗讀的設計比較到位。在教學中這一特點體現的比較充分。在體會井水“很清很清”這一特點時,設計了自由讀,分句子朗讀,指名讀,齊讀,以及教師引導朗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在體會“我們趴在井圈上,癡癡地往井里看,一顆一顆地數映在水里的閃亮的星星。” 我一面數,一面心里想:啊,這些星星,離得多遠,多遠!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這個重點句子時,老師的引讀同時出現,學生一下子就被帶到了那個迷人的夏夜,朗讀的情緒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讀得非常動情。把學生置于作者那種深深的懷念與喜悅的情緒中。
二、在領悟課文語言神韻同時,引導學生發現寫法特點。
學生在這節課上充分地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課文詩一般的語言是通過讀來感悟的,然而課文“先概括后具體”的寫作方法也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范例。我沒有打破文章的情感線,而是在設計每個環節時滲透寫作的手法。“作者是怎樣把井水“很清很清”的這一特點寫具體的?這一環節時,始終抓住了“很清很清”這一概括的詞語。無論學生怎樣體會,我都將學生的發言總結到文章的概括句當中,讓學生在體會文章的意境的同時也不斷加深結構的印象。
本課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教學時間前松后緊,導致后面的教學任務完成的比較倉促,不深入;沒能及時評價學生的發言,說明預設還不夠充分,駕馭課堂的技巧不夠,今后需要改進。
《井》教學反思二
《井》是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教學目標有四點:了解文章內容并劃分部分;體會井水特點;明白重點段寫法;懂得勞動能給后代帶來甜美和歡樂。重點是體會井水特點及寫法。難點是明白文章是通過具體事件寫清井水特點的。我力求主要通過兩點完成教學:
1.以讀為本。在讀中體會井水特點、揭示寫作方法。教學中我主要抓住井水清的特點,引導學生抓重點詞“一顆一顆地數”“閃亮”“癡癡地”;抓嘆號、問號兩種標點朗讀體會,在反復朗讀中體會這一特點。充分體會到這一特點后,引導學生朗讀、背誦積累這一整段,再讓學生觀察這一段寫法上的特點,進而使學生感悟到整段是先概括后具體的寫法,在此基礎上,追問學生:這一段寫井水很清很清,除了重點句,后邊用了“清”字嗎?讓學生弄明白文章是用一件具體的事來說明井水清這一特點的,這時老師揭示這就是具體敘述的方法,選擇具體事件來說明特點。
2.加強訓練。一是抓住主要內容給文章劃分部分。通過讓學生瀏覽全文說說寫了什么,梳理出文章內容,順勢引導學生將文章劃分為三部分。二是通過我忘不了 我更忘不了 兩個填空訓練學生說話,讓學生把讀懂的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在說的過程中同時落實了本課書承載的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