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小兵張嘎》教案(通用5篇)
鄂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小兵張嘎》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自主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工整地書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在抗日戰爭中游擊隊的英勇精神,體會小兵張嘎的懂事、勇敢、機智和愛憎分明。
3、能聯系上下文體會詞句的意思,并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描寫,體會人物的品質及所蘊含的感情,感受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好處以及詳略得當的表達方式。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小兵張嘎的懂事、勇敢、機智和愛憎分明。
2、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描寫,體會人物的品質。
三、教學方法
講授、自學、交流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搜集背景資料
2、學生:搜集抗日戰爭中有關小英雄的故事。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抗日戰爭中,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抗日小英雄,同學們,你們能舉出一個例子來嗎?(如把敵人引入包圍圈而犧牲的王二小,巧送雞毛信、機智勇敢的海娃……)今天,我們一起來讀讀《小兵張嘎》的故事,從而引入新課。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大家通讀課文,感知張嘎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小兵?
2、出示本課的生字新詞,學生自讀,并把生字所在的句子讀一讀。
3、分小組讀課文,并交流自己的看法。
4、現在,你能說說張嘎是一個怎樣的小兵嗎?
(三)、細讀課文,感悟人物形象
1、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寫了小兵張嘎哪幾件事?哪一件事寫得最詳細?
2、從第一、第二件事中你認識了一個怎樣的張嘎?
3、讀6—11自然段,抓住關鍵詞句感知張嘎這一人物形象。
4、交流:你找到了哪些重點詞句?它們分別表現了張嘎的什么品質?
【重點詞句:
①、“嘎子一驚,失聲叫道……快預備飯啊!”
②、“說時遲……栽在臺階上。”
③、“就連老鷹抓小雞也……飛身撲過去,一下就……搶在手里。”
④、課文三處寫到小兵張嘎對手槍的喜愛、渴望。】
【張嘎的品質:
聰明、機智、勇敢,愛憎分明】
5、指導學生朗讀重點詞句,深入感悟張嘎的品質。
(四)、總結拓展
1、學完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2、你還讀過哪些關于抗日戰爭的小英雄的故事?與大家交流。
板書設計:
痛失奶奶
嘎子身世- { } 略寫
成為小兵 機智
小兵張嘎— { } 勇敢
誘敵進屋 愛憎分明
勇斗鬼子- { 巧妙周旋 } 詳寫
機智奪槍
鄂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小兵張嘎》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和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故事。體會小兵張嘎的懂事、勇敢和機智。
3.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品質及所蘊含的感情,學習作者詳略得當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的描寫,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及品質。
2.學習作者詳略得當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小兵張嘎》的電影片段和當時的背景資料。
學生:搜集有關其他兒童團員的故事,觀看有關電影。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用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導入課題
我們已經認識了許許多多的抗日小英雄,如把敵人引入包圍圈而光榮犧牲的王二小,巧送雞毛信、勇敢機智的海娃……今天,我們來讀讀小兵張嘎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張嘎到底是個怎樣的小兵呢?帶著問題輕聲自讀課文,遇到生字、新詞就多讀幾遍。
2.抽讀,檢查學生是否能讀正確、讀流利,相機指導“淀”“霎”的讀音,“囊”的讀音和字形。
3.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語的情況。
4.默讀,想想張嘎到底是個怎樣的小兵?(機智勇敢、懂事、愛憎分明……)
三、細讀課文,感悟交流
1.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寫了小兵張嘎的哪幾件事?其中哪件事寫得最詳細?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痛失奶奶”“成為小兵”略寫,“消滅鬼子”詳寫。這樣寫的好處是突出文章重點,更能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2.細讀6~11段,抓住關鍵詞句感悟人物形象,并作上批注。
3.交流:從哪些詞句可看出小兵張嘎的機智勇敢、愛憎分明?
重點1:嘎子一驚,失聲叫道:“哎呀……快預備飯啊!”
由“失聲叫道”到“急忙改口高叫道”,把“兩個鬼子”改稱為“兩個太君”,體現了嘎子的臨危不懼和聰明機智。
重點2:“說時遲……栽在臺階上。”
(1)勾畫出描寫鬼子軍官的動作的詞語。(竄、夾、栽)
(2)從這幾個詞語你體會到了什么?
(一方面描寫出了鬼子的狼狽相,另一方面突出了嘎子的機智及對敵人刻骨銘心的仇恨。)
重點3:讀描寫嘎子對手槍的喜愛與渴望的句子。
(1)找出文中三處寫嘎子對手槍的喜愛與渴望的句子,勾畫出來,再讀一讀。
(2)嘎子為什么那么喜愛與渴望手槍?
(他希望自己能像真正的游擊隊員那樣上戰場,打鬼子。)
(3)指導朗讀這幾個句子。
四、教師總結,遷移拓展
1.回家后把這個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家長聽。
2.在下次習作中用上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
鄂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小兵張嘎》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內容。
3、結合課文的特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在讀中感悟嘎子的機智、勇敢與頑皮。
4、嘗試讓學生開展合作創作,將課文改編成劇本,進行表演。
教學重點
結合課文的特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在讀中感悟嘎子的機智、勇敢與頑皮。
教學難點
嘗試讓學生開展合作創作,將課文改編成劇本,進行表演。
教學切入點:結合課文的特點,在讀中感悟嘎子的機智、勇敢與頑皮。
閱讀切入點:
從課文哪些語句能感受到嘎子的機智、勇敢與頑皮?
課時安排:2課時
板書設計:21、小兵張嘎
劃分課文場景:(1)嘎子初闖韓家大院
(2)嘎子遇見了純剛大伯
(3)嘎子送出雞蛋
(4)嘎子、黃狗、瘦長條
(5)嘎子、鬼子和大黃狗
嘎子特點:聰明機智膽識過人頑皮孩子氣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觀看《小兵張嘎》的電影,了解故事的內容和背景。
二、談話導入
在抗日戰爭時期,廣闊的華北平原上涌現出許多英勇的抗日英雄,這其中還有許多小英雄呢!小兵張嘎就是眾多小英雄中的一個。
板書課題,課文截選了嘎子與敵人斗爭故事中的一個小故事,讓我們走進戰爭年代,與嘎子一起與敵人展開機智勇敢的戰斗。
三、初讀感知
1、瀏覽課文,注意讀準生字字音,復述課文內容。
2、檢查生字。
3、復述課文內容。(小嘎子在韓家大院門口與瘦長條周旋,同純剛大叔里應外合,成功地將一顆手榴彈送進大院并制造混亂打擊敵人的經過。)
4、劃分場景
劃分課文場景(1)嘎子初闖韓家大院(2)嘎子遇見了純剛大伯(3)嘎子送出雞蛋(4)嘎子、黃狗、瘦長條(5)嘎子、鬼子和大黃狗
四、自主探究,研讀課文
1、默讀課文,自主探究
默讀課文,用一個詞來概括你對小嘎子的印象。
2、出示:小嘎子真是一個的孩子。請你填一填。并說說你的理由(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嘎子的這些特點的?)
3、交流,形成對嘎子較全面的印象
聰明機智,
裝成“一個跑堂的小伙計”混進韓家而不被人察覺;“仿佛很熟悉的,愣往里走”
被瘦長條認出后,先是”一愣”,很快又鎮定下來”一笑”,”送去見太君”讓人沒法產生懷疑,他給人感覺是一個調皮不懂事的小孩子.
膽識過人,
獨自完成任務,面對瘦長條的刺刀毫不畏懼,鎮定自若,出色完成任務.
盡忠職守,
面對困難,沒有放棄與敵人斗智斗勇,爭取一切機會完成任務.
頑皮孩子氣
4、總結
小兵張嘎克服重重困難,用自己的機智勇敢,爭取一切機會出色完成了任務,你想對他說些什么?讓我們記住這個名字”小兵張嘎”,記住這個英雄的形象,記住他英勇的抗日事跡。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小兵張嘎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你們想將這一課改成劇本,演一演嗎?
二、區別特點
說說本課與本單元的前兩篇課文有什么不同?
如果我們將課文改編成類似于前兩篇課文的劇本,你知道該寫些什么?怎么寫?
三、練寫片段
1、指導學習劇本格式:(1)劃分場景(2)每一個場景的環境描寫(3)擴號里描寫人物表情動作
2、回憶第一課時劃分的場景
(1)嘎子初闖韓家大院
(2)嘎子遇見了純剛大伯
(3)嘎子送出雞蛋
(4)嘎子、黃狗、瘦長條
(5)嘎子、鬼子和大黃狗
3、最難的是設計人物的動作、對話,做一個片段練習:小嘎子與瘦長條在韓家大院門口周旋的場景。
4、學生練寫后全班交流(注意設計人物的動作、對話要能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和人物的心情)
教師總結
四、學生分工改編劇本
五、學生根據劇本進行表演
六、評議
鄂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小兵張嘎》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的八個生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在抗日戰爭中游擊隊員的英勇風采,體會小兵張嘎的懂事、勇敢、機智。
3、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品質及所蘊含的感情,學習作者詳略得當的表達方法。
重點難點:
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的描寫,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及品質。
教學方法:
1、自我研讀發、
2、讀議法、
3、角色表演法
4、多媒體演示法
教具:
1、掛圖、生字卡片
2、搜集【小兵張嘎】的電影片段和當時的背景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自古英雄出少年”你們都知道那些戰斗小英雄呢?(學生自由發言)在抗日戰斗的血與火中,涌現出許許多多的小英雄。如:把敵人引入包圍圈而犧牲的王二小;巧送雞毛信、勇敢機智的海娃……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小英雄,小兵張嘎。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觀看【小兵張嘎】的電影片段、了解故事的內容和背景。(多媒體播放)
4、看了以后,張嘎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你喜歡他嗎?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全文生字、新詞:
冀淀偽垮囊腔霎啃
3、指名讀生字,并組詞,并把生字,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
4、著重強調:如“淀”的發音,讀dian(4音)不讀ding
“霎”的發音讀sha(4yin)不讀cha(4音)
指導“霎”的筆畫安排。
5、通讀課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6、讀完全文,你能說說小兵張嘎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嗎?
7、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嘎子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嗎?
8、出示句子:小兵張嘎是一個的孩子。
三、課堂小結:
課文選取了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成為小偵察兵,與區隊長一起消滅日本鬼子的幾個畫面,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少年的英雄形象,使一個懂事、勇敢、機智、愛憎分明的少年英雄張嘎躍然紙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布置作業
1、書寫生字、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體味人物的形象的特點,在讀課文中感悟嘎子的機智,勇敢。
3、繪聲繪色的講這個故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小兵張嘎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二、細讀課文,感悟人物形象,體會人物品質
1,、默讀課文,找出課文寫了小兵張嘎的哪幾件事?哪件事寫得詳細?哪件事寫的簡略?
2、哪件事寫得最詳細?
3、指名讀1——5自然段、思考1——5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4、重點讀6——11自然段,抓住關鍵詞、句,感悟人物形象,體會人物品質。
出示句子:
(1)嘎子一驚,失聲叫道:“哎呀,兩個鬼……”“子”還沒出口,他急忙改口高叫道:“奶奶!有兩個太君進院了!快準備飯啊!”指名讀句子思考:通過這句話你體會到小兵張嘎的什么形象?
(2)齊讀:邊讀邊體會小兵張嘎的臨危不亂、聰明機智。
(3)說時遲、那時快、嘎子見他要跑,急忙“咣當”把門一關,鬼子軍官身子才竄出半截,便夾住了后腿一個嘴啃地,栽在臺階上。讀句子,思考:這句話體會了張嘎的什么形象?
(4)自由讀句子邊讀邊體會,小兵張嘎的聰明機智勇敢以及對敵人刻骨銘心的仇恨。
(5)課文哪幾處寫到小兵張嘎對手槍的喜愛和渴望?
(6)小兵張嘎最后終于擁有一把手槍,他的心情怎樣?你能舉個自己的例子來說明一下他當時的心情嗎?
(7)此時的嘎子會想些什么呢?(學生自由發言)
(8)指導朗讀出示的重點句子
(9)齊讀出示的重點句子
(10)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和同學們演一演、比一比誰演的最逼真。
三:根據情節、復讀故事
1、理清課文線索
2、指導學生復述,同桌互相復述。
3、指名復述課文內容
4、回家講給爸爸媽媽聽
四:總結拓展升華主題
1、總結全文,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和收獲?
2、小兵張嘎給你留下怎么的印象,你喜歡他嗎?為什么?
3、算一算、張嘎要是活著,他現在多大了?你現在要是見到張嘎,你會問他些什么呢?
五:課堂總結:
課文為我們刻畫了一個懂事勇敢機智愛憎分明的少年英雄形象,讓我們永遠記住“小兵張嘎”這個名字,永遠記住這個少年英雄的形象,永遠記住他英勇的抗日事跡。
六:布置作業:
1、將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2、收集并了解關于小兵張嘎的故事。
七:板書設計:
26
失去奶奶
成為小兵略寫
勇敢機智
誘敵入屋臨危不懼
關門加敵詳寫
撲敵奪槍
鄂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小兵張嘎》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選自徐光耀的中篇小說《小兵張嘎》,文章選取了小說前8章節的內容,但有較大的改動,主要是將一到七章節的內容濃縮為前5個自然段,簡單寫了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的情景和奶奶死后他成為小偵察兵的經過。從第6自然段開始,重點敘述了他與區隊長一起消滅日本鬼子這件事:誘敵進屋、與鬼子巧妙周旋、協助戰士消滅鬼子、奪得渴望已久的手槍……故事情節生動,扣人心弦,敘事詳略得當,人物形象十分鮮明,為我們刻畫了一個機智勇敢的少年英雄的形象。
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讀懂本篇課文的內容,感受人物形象是比較容易的。借助課文這個例子,落實高段的閱讀訓練目標,在文章的布局謀篇中注意詳略得當,同時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效果。學習作者通過符合人物個性的特色語言、傳神的動作、心理活動等細節描寫,突出嘎子鮮活形象的寫作方法。
二、教學目標
1.自主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教師重點檢查“冀”、“淀”的讀音,注意“嘎”的字形識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關鍵詞句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表達效果,感受小兵張嘎的機智勇敢。
3.感知課文在布局謀篇上有詳有略的特點,知道作者是怎樣將重點內容寫詳細的,初步探究文章為什么要有詳有略。
三、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朗讀課文,借助教材中的“課文鏈接”對《小兵張嘎》這部兒童小說和小嘎子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2.教師認真閱讀《小兵張嘎》這部兒童小說,觀看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和電視劇,選擇有關內容作為教學資源儲備。
3.教師認真分析語文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的年段特點,掌握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
四、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小兵張嘎的機智勇敢。
2.揣摩關鍵詞句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表達效果,知道作者是怎樣將重點內容寫詳細的,并引導學生初步探究文章為什么要有詳有略。
五、教學難點
揣摩關鍵詞句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表達效果,引導學生初步探究文章為什么要有詳有略。
六、教學過程
(一)從課題入手,檢查預習,找準起點。
1.出示課題。
2.學生讀課題。
3.出示“嘎”字在字典上的三個讀音及其解釋,進行選擇。
* 嘎(ɡā)
①(~~〕象聲詞,形容鴨子、大雁等的叫聲。
② 象聲詞,形容短促而響亮的聲音。
* 嘎(ɡ)
京劇唱腔里,唱出的一種音叫嘎調。
* 嘎(ɡǎ)
①乖僻,脾氣不好。
②調皮。
4.課前你們預習了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了解學生學習本課的起點。)
5.抽查問題。
①本課所講的故事,發生在什么時期,什么地方?(提問的目的,一是了解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二是從第二個問題的回答中,了解學生對生字詞讀音的掌握情況,因為“冀”、“淀”是生字中讀音最容易出錯的兩個字。)
②初讀課文后嘎子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根據學生的回答了解學生感受課文中人物形象的起點。)
(二)瀏覽課文,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哪里是詳寫。
1.瀏覽課文,課文有的地方寫得十分詳細,有的地方一筆帶過,找一找,舉例說說。
2.詳寫的內容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課文,體會關鍵詞句的表達效果,知道怎樣詳寫。
1.課文是抓住什么把嘎子奪槍的部分寫詳細的?學生自己讀課文的6—11自然段,批注自己的體會。
預設1:
說時遲,那時快,嘎子見他要跑,急忙“咣當”把門一關,鬼子軍官身子才竄出半截,便夾住了后退,一個嘴啃地,栽在臺階上……
(1)指名學生讀。(根據學生朗讀的情況,指導理解“說時遲,那時快”的意思)
(2)自己讀,想象畫面。
(3)學生練讀,指名讀。根據學生讀的情況指導理解:作者描寫時所用的哪些詞閃到你的眼前,讓你感到特別痛快。(“竄、栽、夾、嘴啃地”等)
“竄”的教學:出示“竄”字的繁體字,讓學生談感受;引導學生感受準確運用帶有感情色彩詞語的表達效果。
(4)指導學生讀好這部分內容。
(5)課文是寫小兵張嘎,為什么作者那么詳細地寫鬼子的狼狽樣?
預設2:
(1)體會正面描寫嘎子的語言。
嘎子推開門,只見兩條黃色的影子正在院子里晃,再一看,可不是兩個日本鬼子嗎?前面那個挎把洋刀,背個圖囊,還是個官兒呢。嘎子一驚,失聲叫道:“哎呀,兩個鬼……”“子”字還未出口,他急忙改口高叫道:“奶奶!有兩個太君進院啦!快預備飯啊!”只聽屋里微微的一陣響,傳來區隊長裝出的奶奶的聲音:“嘎子,好好把太君往屋里請。”
①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人物對話的內容。
②指導學生讀好“哎呀,兩個鬼……”從朗讀中體會嘎子的機智。
③學生練習朗讀,體會人物語言背后的含義。(他急忙改口高叫道:“奶奶!有兩個太君進院了!快預備飯啊!”“奶奶”實際上是在叫誰?“快預備飯”指的是什么?指導學生用虛聲表現距離感。)
④分角色朗讀課文的第7自然段。
2.出示作家手跡,讓學生感受精彩文字背后的語言錘煉。
總結: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四)感受照應,升華人物形象,知道為什么詳寫
1.出示課文最后一段。
就連老鷹抓小雞也沒有這么快。小嘎子飛身撲過去,一下就把“王八盒子”搶在手里了。他的心是怎樣在沸騰啊,什么過年放炮,什么趕會逛燈,怎么比得上他此刻的快樂呢?
(1)出示老師改寫的文字。
他的心在沸騰啊,過年放炮,趕會逛燈,都比不上他此刻的快樂。
(2)兩段對比讀,感受到有什么不同?
(3)嘎子喜歡槍,作者在描述中作了鋪墊嗎?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段落:
這時,他發現那個軍官腰里挎著個皮盒子,一支手槍把翹在外面。一霎間,他那饞蟲兒似的小舌頭,一連在嘴角上舔了好幾下。
老鐘送他一把做工精巧的木制小手槍,可嘎子多么想擁有一支真正的手槍啊!
2.出示小說原文中的一段文字:
啊,削得多么精巧呀!不只彈槽、護圈、槍柄削得毫厘不差,惟妙惟肖,單看那“槍筒”,竟是用一個銅子彈殼改成的,金光燦燦地裝在上面,襯著柄兒上的片片魚鱗,簡直就是小巧玲瓏的“張嘴燈”,裝上子彈能打得響哩。
(1)這一段精彩的描寫在課文中卻濃縮成了一個詞,(精致)想一想為什么要這樣呢?
(2)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升學生對文章布局謀篇要做到詳略得當的認識。
3.回扣課題,提升人物形象。
4.激發閱讀中篇小說《小兵張嘎》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