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上下》教案范文(通用11篇)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上下》教案范文 篇1
教學目標:
1. 能辨認上、下、前、后這些方位,并用這些方位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 能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初步能在同一場所辨認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 積極主動地參與位置與方向的認知過程,體會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價值,發展學生積極學習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正確辨別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體驗其相對性。
4. 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揭示課題
師:誰能告訴大家,在你的課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學生自由說。
師:誰能幫老師數一數,你前面有幾位小朋友,后面呢?
學生匯報。
板書課題:上下、前后。
二、新課
1. 上、下
出示主題圖,師:這是某個城市的跨江大橋,你們看,多宏偉啊,誰能用上下描述一下汽車,火車,輪船的位置關系?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對主題圖進行描述,并側重引導學生用“上”、“下”對物體的位置關系進行準確的描述。
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的填空。
聯系生活實際,學生用“上”、“下”描述身邊事物的位置關系。(課件)
2.前、后
讓一組學生排成一縱隊,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學會用“前”、“后”來準確描述。
在黑板上貼出小動物貼圖,讓學生用“前”、“后”相互說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位置,指名說。
三、集體游戲
1. 一切行動聽指揮
請幾名學生在教室內隨意走動,當教師說“!睍r,向全體同學說一說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學的方位詞“上”、“下”、“前”、“后”。
2.畫鼻子
在黑板上畫一動物頭像,讓學生輪流給小動物添上鼻子,做游戲的學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學生可用所學方位詞提醒該同學,讓其順利添上鼻子。四、全課小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上下》教案范文 篇2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的位置關系,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能力目標: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和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情感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能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和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文試表述
教學難點:讓學生體驗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教具準備:喜洋洋的貼圖,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從貼臉游戲,引入課題。
1、師:同學們,今天陳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朋友,瞧:
(課件出示喜洋洋圖片)
2、出示喜洋洋圖片1。
問:你們覺得這兩個喜洋洋有什么不同?
3、學生講,老師貼。
4、學生觀察,兩者間有什么關系?
5、引入課題,喜洋洋為了感謝大家幫它找回了鼻子和嘴巴,現在給我們當導游,帶我們一起去游玩,在生活中去學習上下位置關系。板書:上下。
二、理解上下,培養空間觀念。(重點)
出示主題圖,這是我們學習的第一站,南京長江大橋,圖中有什么交通工具呢?
學生觀察。
1、初步體會上下位置關系
出示汽車和火車,你能說說它們的位置關系嗎?
引導,誰能完整的說一說,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
2、詳細體會上下位置關系
出示火車和輪船,你能再說說它們的位置關系嗎?
引導,誰能完整的說一說,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
小結:在位置關系不變時,對于兩個物體,上下位置關系是絕對的。
2、體會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難點)
出示汽車、火車、輪船,你能說說它們的位置關系嗎?
引導,一會說火車在上面,一會又說火車在下面。對嗎?
同桌討論。生回答。
小結:對于三個物體來說,參照物不同,上下位置關系也會不同。例如:火車對汽車來說,火車在汽車的下面;疖噷喆瑏碚f,火車在輪船的上面。
三、創設活動,加深理解,促進情感體驗
。1)擺一擺
現在,喜洋洋帶我們來到第二站教室。
將你的數學書擺在課桌的上面,然后將你的文具盒放在數學書的上面,再從文具盒里拿出一支鉛筆放在文具盒的上面。
并說說,誰在最上面?誰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擺一擺,說一說。
生操作,師巡視。
(3)寫一寫。
四、鞏固理解、增強應用意識。
1、游戲,喜洋洋做,學生跟著做。
游戲兒歌:上上下下
咕嚕咕嚕咕嚕咕嚕向上爬,(雙手握拳相互繞圈從下往上至頭頂)
咕嚕咕嚕咕嚕咕嚕向下滑。(雙手握拳相互繞圈從上往下至腳面)
太陽出來了, (雙手在頭兩側伸直打開,手心向前)
花兒也對我咪咪笑。 (手腕靠攏在下巴處做花朵狀微笑點頭)
上,下, (雙手伸直上舉,再彎曲至耳朵旁)
上,下, (重復上面動作)
休息一下。 (雙手在臉側做睡覺狀)
2、第三站,動物器材室。
3、第四站,喜洋洋的房間。
4、第五站,回到教室。
聯系生活,叫學生觀察所處的教室,有哪些物體存在著上下位置關系。
五、小結。
今天,喜洋洋帶我們游玩了這么多地方,你收獲了什么?觀察所處的教室,比如,講臺和黑板,第一小組和第二小組間存在哪些位置關系?這是我們后面幾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上下》教案范文 篇3
教學目標
⒈在具體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與順序,進一步培養空間觀念。
、怖斫狻吧舷隆蔽恢玫南鄬π浴
⒊能用語言表達實際情境中物體的“上下”位置關系。
重點、難點
、贝_定物體上下的位置與順序,會用上、下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⒉逐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上下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把上課用的卡片放進這個箱子里找不到了,你們愿意幫助我找到卡片嗎?(出示神奇的箱子)
師:那你們猜猜它在哪個盒子里?
師:這可是個神奇的箱子,只允許我們打開一次,不過,它為我們提供了兩條提示,第一個提示:卡片在1號盒子的下面,它有可能在哪?
師:卡片在3盒子的上面它在哪?你們是怎么猜出來的?
師: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們判斷的對不對呢?(師揭開2號盒子找到卡片)你們真能干,都能當小偵探了。剛才我們一起尋找卡片的過程就是確定物體位置的過程,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知識,上下(教師板書上下)。
二、自主探索,合作解決
、痹谇榫持袧B透“上下”位置關系。
出現小鳥圖片,小鳥說:“樹爺爺,您好,冬天快要到了,我們三個好朋友想搬到您這兒來過冬,行嗎?”
屏幕上出現老樹,老樹說:“行啊。我這有三間房,不知你們想怎么安排呢?
小鳥又說: “是啊。我們各自應該住在哪個房間最合適呢?聰明的小朋友,你們能幫我們合理地安排一下房間嗎?”
同學們愿意幫這個忙嗎?那么怎么安排房間最合理呢?
、努F在老師給每位同學發了一張與前面同樣的圖,請四人一組擺一擺,看哪組安排得又快又合理。
⑵學生4人一組交流合作:把3只小動物的圖片,合理地安排在各層房間里,并說明為什么這樣安排。
⑶哪個小組來匯報一下你們組是怎樣安排的?為什么這樣安排?
⑷學生匯報反饋小組內討論的結果。
學生討論的結果可能有:
①小鳥飛得高,所以它的房間在最上面;小松鼠會爬樹, 所以它的房間在中間;小兔不會爬樹,所以房間在最下面。
、谛∷墒笤谧钌厦妫▲B在中間,小兔在最下面。
、燮渌。(教師對學生的各種想法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鼓勵的方式多種:獎給發言的學生一朵紅花;獎給小組成員每人一朵紅花;為安排房間合理的小組鼓鼓掌……以此激勵學生認真分析思考,勇于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并從中確定出大家公認的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采钊肜斫狻吧舷隆蔽恢藐P系的相對性,突破教學難點。
、磐瑢W們看圖,現在3只小動物的位置關系能用以前學過的“前后”這種位置關系來說嗎?那么它們又是怎樣的一種位置關系呢?
現在請同桌之間說一說小動物的位置關系。
學生反饋的結果可能有:①小鳥在上面。②小松鼠在上面。③小松鼠在下面。④其他。(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評價要用鼓勵性的語言。)
、普l愿意說給大家聽一聽? ①指名說。②同桌互說。
貼:小鳥在小松鼠的上面
小松鼠在小鳥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小兔在小松鼠的下面
小鳥在小兔的上面
小兔在小鳥的下面
、沁@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種新的位置關系(出示課題)。
現在,同學們對“上下”這種位置關系理解了嗎?老師有個問題想問問大家:有的同學說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學說小松鼠在下面,這是怎么回事?(指圖說)可以在小組內討論。
、葘W生組內交流,然后匯報。
生可能回答:因為跟小鳥比,小松鼠在它的下面;跟小兔比,小松鼠又在它的上面;所以有的同學說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學說小松鼠在下面。
⑸小結:看來,同學們在說“上下”位置關系時,一定要看準跟誰比,是這樣嗎?
三、實踐應用
、边\用新知解決疑問。
⑴看圖提問解答。
看到同學們學得這么好,有一位叫小明的同學也帶著他喜歡的東西來到了課堂上。 想知道是什么東西嗎?我們一起看看吧!
電腦演示:書柜圖。
①這是什么呀?書柜有幾層?里面都放了些什么東西?外面呢?(小狗、小鏡子)
、诳吹竭@幅圖,你能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嗎?請同學們四人一組互相提問并回答問題。
學生四人合作:一生問,余生答。
、蹍R報。
(讓學生根據書柜圖中的現實情境,加深理解現實生活中物體的“上下”位置關系,會用有序的語言表達出來。表達形式可以是:一生問,余生答。如果學生表達得不是很有條理,教師可引導學生正確、有序地表達。
、猜蓜(配樂說兒歌、做手勢)。
、耪埻烂鎸γ娴卣f一說五官的位置關系。
⑵老師說口令,學生聽口令指五官。
、抢蠋煱涯銈儎偛耪f的五官的位置關系結合今天所學的知識編了一首兒歌,想不想聽一聽?兒歌的前兩句在2號盒子的上面,生:1號盒子。
師:兒歌的后兩句在2號盒子的下面。生:3號盒子。
(揭示兒歌內容,請學生配樂說兒歌做手勢)
兩只小手伸出來,上上下下分明白,
左手在上右手下,右手在上左手下,
我們一起指一指,鼻子上面是眼睛,
眼睛下面是鼻子,嘴巴長在鼻子下,
五官端正真好看!真好看!
四、總結全課,收獲“上下”
、痹谖覀兊纳钪,有許多這樣上、下關系的例子,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我們身邊的數學吧!
、餐ㄟ^這節課的學習,你們還有哪些收獲?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上下》教案范文 篇4
〖教學目標〗
1. 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的位置關系,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 體驗參照物不同,上下位置的相對性。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確定并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上下位置的關系,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
3.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上一節課“前后”的基礎上繼續為學生創設具體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兩個、三個小動物的上下位置關系,體驗由于參照物不同,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知道上下是相對的,是比較的結果。再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五官位置使學生體會上下的位置關系和按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能確定并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上下位置的關系與順序,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熬氁痪殹崩锏牧曨}具有一定的難度,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推理,自己判斷上下的位置關系,體會生活中的數學,感受學習數學的趣味性,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已具有初步感知上下位置關系的經驗,尤其是在生活中,在具體的活動中,基本能確定上下的位置順序,但關于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認識有限,這是理解和體驗的重難點;所以這節課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之體會上下的相對性,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適時地引導,以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感到數學是有趣的,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設計〗
。ㄒ唬┮耘f引新,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好,上一節課我們一起在“森林運動會”上學習了“前后”,今天,我們繼續在森林里逛一逛、玩一玩,看一看還能發現和學到什么數學知識。
(二)情境探究,體會領悟
1. 看一看。
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初步體驗上下(先不讓中間的小松鼠出現)?,眼前有一棵柏樹,還有什么?它們分別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同桌互相說一說,再指名說一說。
2. 說一說。
出示松鼠,體會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瞧!又跳過來一只可愛的小松鼠,它的具體位置在哪里呢?
(松鼠在小兔的上面,松鼠在小鳥的下面。)
3.議一議。
有的同學說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學說松鼠在下面,這是怎么回事,誰說得對呢?為什么?分組討論,匯報結果。
4.教師小結。
這兩個同學說得都對,只是因為一個同學是把松鼠與小兔比,一個同學是把松鼠與小鳥比,所以說法不一樣,但是說得都是對的。
5.放松小游戲。
說一說自己鼻子的位置。
6.說見聞。
在生活中你見過什么物品,它們之間也有上下的位置關系嗎?(學生、教師身邊物品的上下關系等等。)
(三)拓展應用
1. “練一練”第1題。
出示小書架,請同學們看一看、填一填、說一說,指名到前面擺一擺并提出問題,找同伴解答。要求先獨立完成,再在班上交流。
2. “練一練”第2題。
先按要求寫數,寫完之后,自己說一說哪個數在上,哪個數在下。
3.“練一練”第3題。
本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有多種說法和答案,只要孩子們說得有道理,都應予以肯定。對只說一個答案的學生,教師也應鼓勵和表揚。教師組織討論,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4.“練一練”第4題。
本題答案不統一,先組織學生觀察圖,房子有幾層?哪是第一層……哪是第四層?然后再按自己的意愿確定小動物的位置,即把小狗、小貓、小兔、小象的頭像貼在相應的窗戶里,最后說一說它們的上下關系與順序。
5.“練一練”第5題。
本題是培養學生簡單的空間推理能力,讓大部分學生根據要求獨立思考,對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只標出名字就可以了。如果還有不理解的,可以小組幫學、交流;還可以用人物頭像試著貼一貼,幫助學有困難的學生理解知識。
師小結:這節課同學們學得真愉快呀!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呢?課后到商場和家里再觀察觀察,看看還有哪些東西也有上下這種位置關系,用你的巧嘴巴講一講、說一說。
〖教學反思〗
由上節課的“森林運動會”設計情境,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延續性。由于低年級學生專注時間短,又愛活動,教師在課堂中,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如:撂放書架、寫字、鼻子在哪兒、分房子等,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體驗上下位置的關系,理解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關注學生情感與態度的發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案例點評〗
本節教學設計,教師能夠聯系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設計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創造性地將教材中直接給出的三個小動物比較上下,改為先出示兩個小動物,讓學生比較它們的上下位置關系,再出示第三個小動物,比較三個小動物之間的位置關系,由此引導學生理解“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這樣設計,不僅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而且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符合《標準》中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教學理念。
接著,教師又設計了一系列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數學活動,比如:指鼻子游戲、說生活中物品的上下位置關系、組織學生進行多樣化的練習等等,在這一個個具體活動中讓學生充分感知體驗上下的位置關系,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答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
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很注意對學生進行課堂常規習慣的培養,如:鼓勵學生認真傾聽、仔細觀察、發表不同見解等,教師都能用準確的語言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不僅如此,教師還注重對學生進行適時適度、形式多樣的評價,真正體現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生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的教學理念。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上下》教案范文 篇5
說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第二課時:上下。
教材簡析:
在新課程標準中,有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具體目標。本單元是通過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從而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屬于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第一學段。本節內容“上下”是學生學完“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學習的,繼續培養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描述事物的好習慣,學會用上下正確描述物體的位置關系,進而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以后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標準》中對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具體化為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根據以上四點,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我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的位置與順序,體驗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知識技能目標)
。2)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簡單的空間推理能力。(能力培養目標)
。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素質培養目標)
(4)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推理等思考活動,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以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情感態度目標)
教學重點:學會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與順序。
教學難點:體會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說教法與學法設計
本節課要讓學生在具體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相關體驗,不能把它作為單純的知識點來講授,而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獲得體驗和理解。結合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欲強和本節課學習素材的特點,實現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既重視選擇靈活的教法,又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創設情境,直觀形象法。創設小動物去大樹爺爺家做客這一情境,引導學生觀察主題畫,讓學生能直觀地明確三種動物的位置關系,體驗到上下的位置關系,并創設三種動物變換位置關系的情境理解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觀察討論,互動合作法。
新課標特別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式,要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堂上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說說教室的物品的位置關系,緊扣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教學,引導學生通過互動合作給動物分房子等活動,進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關系,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增強合作意識。
動手操作,積極活動法。通過老師下口令,學生擺物品、整理書架、給動物分房子等活動,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關系,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對性,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具準備:主題畫、投影儀、小書架
學具準備:剪刀、膠水
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引疑。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創設了這一情境導入新課:今天,天氣晴朗,森林里特別熱鬧,原來大樹爺爺今天請客,小兔和小鳥一大早就到了(出示主題畫,先出示小兔和小鳥)讓學生觀察直觀到小鳥和小兔的位置不一樣,我順勢引出課題:“上下”。通過設疑引出課題,能讓學生有發現問題的機會。
第二環節:觀察思考,探究新知。
觀察思考。先引導學生觀察主題畫,仔細觀察小鳥和小兔的位置,讓學生自由說說小鳥在小兔的哪個位置上,小兔在小鳥的哪個位置上,讓學生初步理解上下的位置關系。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引入松鼠,思考:松鼠站在哪?讓學生體驗由于參照物不同,上、下位置關系是相對的。我注意使用淺顯生動的語言向學生說明小動物位置關系的相對性,再讓學生描述松鼠的正確位置,從而體會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由于理解上下的位置關系與相對性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這時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有必要作出適當的說明,對學生理解新知很有幫助。)
換換位置,加深理解上下的相對性。
讓學生動手換一換小鳥和松鼠的位置,要求學生互相說說三種動物各自的位置關系。(學生能在變化中進一步體驗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學會舉一反三,培養他們思維的靈活性。)
指導看書,書寫。
指導學生根據判斷的三種動物的相對位置,填寫好書本的內容,注意上下的書寫,培養學生正確書寫的習慣。
第三環節: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學會應用新知去解決問題。
聯系身邊的例子說一說。
觀察教室,討論哪些物體的位置關系可以用“上下”來描述。學生自由觀察,自由發表意見。(設計意圖:聯系學生身邊的例子來應用新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以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聽口令,擺物品。要求每人準備好數學書,練習本,文具盒和鉛筆等學習用品。老師下口令,學生擺物品,可以設計以下口令:數學書放在桌面上,文具盒放在數學書的上面,練習本放在數學書的下面等等。(因地制宜地組織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識。)
整理書架。每個小組一個小書架,一些書和其他學習用品。要求:小組內互相商量如何擺放這些物品,然后動手一起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說出物品的上下位置關系。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活動,培養學生實踐的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
參觀小明的房間。(課本練一練第1題)
先引導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再根據自己觀察到的,把各種物品的上下關系補充完整,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借助這一情境,要求學生回去整理自己的房間,養成物品擺放整齊的良好行為習慣。
。ㄒ陨匣顒邮歉鶕n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設計的。)
5、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課本第59頁練一練第2題。注意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在寫數過程中,讓學生說說哪個數在上,哪個數在下。
課本第59頁練一練第3題:說一說。
利用圖畫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這是一道有一定開放性的題目,有多種的說法和答案,如船在橋的下面,人在橋的上面,橋在船的上面等。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應用知識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第四環節: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完成第59頁練一練第4題)。
活動要求:先引導學生弄懂題意,然后指導學生剪下附頁中的動物頭像,按照自己的意愿給小動物安排房子。
活動形式:學生可以在小組中合作完成,分完后,與小組同學交流是如何安排的,說一說它們的上下位置關系與順序。這樣做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增強交流合作的意識。
第五環節:拓展思維,強化新知。(第59頁練一練第5題)
這是一道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不做統一的要求。目的是培養學生簡單的空間推理能力。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反饋的過程中,適當引導學生有條理說出自己的推理過程。
第六環節:總結深化,自我評價。
結合新課標里提出新的評價體系,我在這一個環節設計了一張表格,讓學生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做個評價,每人一張評價表,在認為自己做得好的那格畫上一個笑臉。
對學習數學有興趣
積極參與小組的討論交流
能積極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樂意傾聽其他小朋友的意見
通過以上六個環節的教學,我認為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樂意學習,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初步培養,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上下》教案范文 篇6
說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第二課時:上下。
教材簡析:
在新課程標準中,有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具體目標。本單元是通過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從而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屬于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第一學段。本節內容“上下”是學生學完“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學習的,繼續培養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描述事物的好習慣,學會用上下正確描述物體的位置關系,進而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以后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標準》中對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具體化為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根據以上四點,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我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的位置與順序,體驗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知識技能目標)
。2)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簡單的空間推理能力。(能力培養目標)
(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素質培養目標)
。4)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推理等思考活動,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以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情感態度目標)
教學重點:學會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與順序。
教學難點:體會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說教法與學法設計
本節課要讓學生在具體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相關體驗,不能把它作為單純的知識點來講授,而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獲得體驗和理解。結合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欲強和本節課學習素材的特點,實現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既重視選擇靈活的教法,又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創設情境,直觀形象法。創設小動物去大樹爺爺家做客這一情境,引導學生觀察主題畫,讓學生能直觀地明確三種動物的位置關系,體驗到上下的位置關系,并創設三種動物變換位置關系的情境理解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觀察討論,互動合作法。
新課標特別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式,要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堂上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說說教室的物品的位置關系,緊扣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教學,引導學生通過互動合作給動物分房子等活動,進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關系,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增強合作意識。
動手操作,積極活動法。通過老師下口令,學生擺物品、整理書架、給動物分房子等活動,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關系,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對性,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具準備:主題畫、投影儀、小書架
學具準備:剪刀、膠水
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引疑。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創設了這一情境導入新課:今天,天氣晴朗,森林里特別熱鬧,原來大樹爺爺今天請客,小兔和小鳥一大早就到了(出示主題畫,先出示小兔和小鳥)讓學生觀察直觀到小鳥和小兔的位置不一樣,我順勢引出課題:“上下”。通過設疑引出課題,能讓學生有發現問題的機會。
第二環節:觀察思考,探究新知。
觀察思考。先引導學生觀察主題畫,仔細觀察小鳥和小兔的位置,讓學生自由說說小鳥在小兔的哪個位置上,小兔在小鳥的哪個位置上,讓學生初步理解上下的位置關系。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引入松鼠,思考:松鼠站在哪?讓學生體驗由于參照物不同,上、下位置關系是相對的。我注意使用淺顯生動的語言向學生說明小動物位置關系的相對性,再讓學生描述松鼠的正確位置,從而體會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由于理解上下的位置關系與相對性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這時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有必要作出適當的說明,對學生理解新知很有幫助。)
換換位置,加深理解上下的相對性。
讓學生動手換一換小鳥和松鼠的位置,要求學生互相說說三種動物各自的位置關系。(學生能在變化中進一步體驗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學會舉一反三,培養他們思維的靈活性。)
指導看書,書寫。
指導學生根據判斷的三種動物的相對位置,填寫好書本的內容,注意上下的書寫,培養學生正確書寫的習慣。
第三環節: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學會應用新知去解決問題。
聯系身邊的例子說一說。
觀察教室,討論哪些物體的位置關系可以用“上下”來描述。學生自由觀察,自由發表意見。(設計意圖:聯系學生身邊的例子來應用新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以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聽口令,擺物品。要求每人準備好數學書,練習本,文具盒和鉛筆等學習用品。老師下口令,學生擺物品,可以設計以下口令:數學書放在桌面上,文具盒放在數學書的上面,練習本放在數學書的下面等等。(因地制宜地組織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識。)
整理書架。每個小組一個小書架,一些書和其他學習用品。要求:小組內互相商量如何擺放這些物品,然后動手一起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說出物品的上下位置關系。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活動,培養學生實踐的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
參觀小明的房間。(課本練一練第1題)
先引導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再根據自己觀察到的,把各種物品的上下關系補充完整,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借助這一情境,要求學生回去整理自己的房間,養成物品擺放整齊的良好行為習慣。
。ㄒ陨匣顒邮歉鶕n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設計的。)
5、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課本第59頁練一練第2題。注意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在寫數過程中,讓學生說說哪個數在上,哪個數在下。
課本第59頁練一練第3題:說一說。
利用圖畫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這是一道有一定開放性的題目,有多種的說法和答案,如船在橋的下面,人在橋的上面,橋在船的上面等。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應用知識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第四環節: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完成第59頁練一練第4題)。
活動要求:先引導學生弄懂題意,然后指導學生剪下附頁中的動物頭像,按照自己的意愿給小動物安排房子。
活動形式:學生可以在小組中合作完成,分完后,與小組同學交流是如何安排的,說一說它們的上下位置關系與順序。這樣做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增強交流合作的意識。
第五環節:拓展思維,強化新知。(第59頁練一練第5題)
這是一道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不做統一的要求。目的是培養學生簡單的空間推理能力。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反饋的過程中,適當引導學生有條理說出自己的推理過程。
第六環節:總結深化,自我評價。
結合新課標里提出新的評價體系,我在這一個環節設計了一張表格,讓學生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做個評價,每人一張評價表,在認為自己做得好的那格畫上一個笑臉。
對學習數學有興趣
積極參與小組的討論交流
能積極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樂意傾聽其他小朋友的意見
通過以上六個環節的教學,我認為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樂意學習,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初步培養,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上下》教案范文 篇7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與順序,進一步培養空間觀念。
2、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3、能用語言表達實際情境中物體的“上下”位置關系。
教學重點: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上下”位置關系。
教學難點:體驗“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教學準備:課件、數學書、練習冊、鉛筆盒、橡皮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一起在“森林運動會”上學習了“前后”,今天,我們來學習新的位置關系——上下(板書課題)。
二、探究領悟
。ㄒ唬┫胍幌耄
1、看一看,說一說。
這一天,大樹爺爺家來了兩只小動物,你們看是誰?
出示小鳥和小兔,誰愿意幫助小鳥說一說它現在的位置?誰來說說小兔的位置?
。樹爺爺的建議:在說上下時,要說清楚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
自己看提示再說說小鳥和小兔的位置。指名說。
2、體會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瞧,又來了一只可愛的小松鼠,它的具體位置在哪里呢?
(松鼠在小兔的上面,松鼠在小鳥的下面。)
3、議一議:
有的同學說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學說松鼠在下面,這是怎么回事,誰說得對呢? 為什么? 小組討論,報結果。
4、教師小結:
這兩種說法都對,只是因為一個是把松鼠與小兔比,一個是把松鼠與小鳥比,所以說法不一樣,但是說 得都是對的。)
現在小兔的上面有誰?小鳥的下面有誰?指生回答。
5、試一試:大家討論得太好了,小蝴蝶知道了也來了(出示),你會說它的具體位置嗎?同桌練習說。指名說。
6、放松小游戲:說一說自己鼻子的位置。
7、擺一擺,說一說:
(1)請小朋友拿出數學書,把鉛筆盒放在數學書的上面,把練習冊放在數學書的下面,把橡皮放在鉛筆盒的上面。
(2)誰能說說數學書、鉛筆盒的位置?
。3)隨意調換學習用品的位置,同位互相說一說他們現在的位置。
8、說見聞:在生活中你見過什么物品,它們之間也有上下的位置關系?(如:家里、教室里、校園里物品的上下關系等)
三、拓展應用
(一)基本練習
p58練一練第1題
(1)出示小書架,看一看書架有幾層?這里除了書還擺了哪些東西?誰能用“上下”來介紹這些物品的擺放位置?
(2)變動物品的位置,我提問題你來答。(如:小熊在哪里?)
。ǘ┳兪骄毩
1、p59 練一練第3題。
寶物在哪個盒子里?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p59練一練第4題。
觀察圖,房子有幾層? 哪是第一層……哪是第四層? 誰來給小動物們分房子?說一說它們的上下位置關系。(指生分房子并說出位置關系)
提示:大象住一層較合理。
3、數學故事:
看圖說故事,問:聽了這個故事你想到了什么?(不上壞人的當……)
你能用“上下”來說說狐貍和烏鴉的位置嗎?指名回答。
。ㄈ┩卣咕毩
p59練一練第5題。
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全班匯報,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得高興嗎?你有哪些收獲呢?
五、實踐應用:
課后到商場和家里再觀察觀察,看看還有哪些東西也有上下這種位置關系,講一講、說一說。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上下》教案范文 篇8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與順序,進一步培養空間觀念。
2、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3、能用語言表達實際情境中物體的“上下”位置關系。
重點、難點:
1、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與順序,會用上、下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上下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把上課用的卡片放進這個箱子里找不到了,你們愿意幫助我找到卡片嗎?(小黑板出示——神奇的箱子)
生:(興致勃勃)愿意
師:那你們猜猜它在哪個盒子里?
生:(爭先恐后)1號盒子,2號盒子,3號盒子。
師:這可是個神奇的箱子,只允許我們打開一次,不過,它為我們提供了兩條提示,第一個提示:卡片在1號盒子的下面,它有可能在哪?
生1:2號盒子。
生2:3號盒子。
師:卡片在3盒子的上面它在哪?
生:2號盒子。
師:你們是怎么猜出來的?
生:因為卡片在1號盒子下面,它就可能在2號、3號盒子里,卡片還在3號盒子的上面,它就只能在2號盒子里。
師: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們判斷的對不對呢?(師揭開2號盒子找到卡片)你們真能干,都能當小偵探了。剛才我們一起尋找卡片的過程就是確定物體位置的過程,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知識,上下(教師板書上下)。
二、探究新知,理解上下
1、確定三只動物之間的位置關系
師:樹爺爺非常好客,邀請小鳥和兔子來家里做客。(在樹上粘貼小鳥和兔子)誰能說出它們的位置關系?
生:小鳥在兔子的上面,兔子在小鳥的下面(師在小黑板上填寫上下)。
師:小松鼠也來到了樹爺爺家(在小鳥和兔子中間粘貼小松鼠)三只動物的位置又發生哪些變化呢?
師:小鳥的下面有誰?
生:小鳥的下面有小松鼠和小兔。
師:小兔的上面有誰?
生:小兔的上面有小鳥和小松鼠。
師:小松鼠在小兔的哪面?
生: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師:小松鼠在小鳥的哪面?
生:小松鼠在小鳥的下面。
師:為什么小松鼠一會在上面,一會在下面?
生:因為小松鼠跟小鳥比就在下面,跟小兔比就在上面。
師:對,物體的上下位置是有相對性的,所以我們在描述物體位置關系的時候要說完整話。
師:從上往下數,小松鼠排第幾?從下往上數小鳥排第幾?
生:從上往下數,小松鼠排第2。
生:從下往上數,小鳥排第3。
師:現在老師把松鼠和小鳥調換位置,你們能像老師一樣提出有關上下的數學問題并回答嗎?現在就請同桌之間合作互相提問題并回答。
生:合作完成此項任務。
2、游戲
師:為了獎勵大家剛才出色的表現,老師現在和大家做一個“我來問你來答”的游戲。(師一邊用手指一邊問)鼻子在眼睛的--?
生:(跟著老師指并回答)下面。
師:眼睛在嘴巴的--?
生:上面。
師:現在就請同桌玩一玩這個游戲。
生:同桌合作玩游戲。
3、找一找
師:我們的身體不但有上下,我們教室很多物品也存在著上下位置關系,現在就請你們找一找。
生1:電視在柜子的上面。
生2:花盆在電視的下面。
生3:桌子在電燈的下面。
三、鞏固練習,進一步體會上下
1、分房子活動
師:看到大家這么聰明能干,老師想把一項艱巨的任務交給你們,那就是給動物分房子,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提出數學問題并回答。
生:小組合作進行分房子活動。
師:現在我們請一個小組把給動物分房子的情況說一說。
生:小組匯報分房子情況。
2、猜猜動物的位置
師:你們可真聰明,樹爺爺也想來考一考你們(出示小黑板上的提示)猴子在小象的上面,小象在小貓的上面,誰在最上面,誰在最下面?
生:猴子在最上面,小貓在最下面。
師:你們是怎么判斷出來的?
生1:我就是看提示分析出來的。
生2:因為小象在小貓的上面,那么小貓就在小象的下面,而猴子又在小象的上面,所以猴子在最上面,小貓在最下面。
四、總結全課,收獲“上下”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都有哪些收獲?生1:我認識了上下。
生2:我知道怎樣判斷物體的上下了。
師:同學們的收獲真多,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F在老師有一首兒歌送給你們,兒歌的前兩句在2號盒子的上面,
生:1號盒子。
師:兒歌的后兩句在2號盒子的下面。
生:3號盒子。
師:(揭示兒歌內容)上面下面相對看,跟誰比較是關鍵。平時細心多觀察,數學就在我身邊。
點評:劉桂霞
本節課的設計能夠做到以人為本,以教材為本,關注學生情感體驗,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具新穎,色彩豐富,游戲活潑,形式多樣,讓學生帶著新奇上路,帶著興趣學習,力求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新知的同時,也使學生享受到了從事數學活動的喜悅。教學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巧妙合理的使用教具,將書中的內容全部體現在教具之中,變換形式,巧設懸念,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培養了學生自主發現、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起到了參與者、引導者、組織者的作用?v觀全課,仍存在著以下幾點不足:
、艑W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要繼續培養、鍛煉。
、圃诜址孔踊顒又校猩贁祵W生的積極性沒有完全調動起來。
、前鍟O計還不夠巧妙,如改為就更好了。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上下》教案范文 篇9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
在新課程標準中,有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具體目標。本單元是通過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從而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屬于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第一學段。本節內容“上下”是學生學完“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學習的,繼續培養學生學會用上下正確描述物體的位置關系,進而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以后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景中,理解“上下”的位置與順序,進一步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2、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3、能用語言表達實際情況中物體的“上下”位置關系。
教學重點:
能用語言表達實際情況中物體的“上下”位置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本、文具盒、橡皮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要讓學生在具體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相關體驗,不能把它作為單純的知識點來講授,而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獲得體驗和理解。結合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欲強和本節課學習素材的特點,實現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既重視選擇靈活的教法,又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創設情境,直觀形象法。創設小動物去參加森林舞會這一情境,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讓學生能直觀地明確三種動物的位置關系,體驗到上下的位置關系,理解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新課標特別提倡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通過老師下口令,學生擺物品、給動物分房子等活動,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關系,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對性,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激趣導入。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說相反的字來進入新課的學習:大—小、多—少、前—后、左—右、上—下, 我順勢引出課題:“上下”。
第二環節:情境探究,體會領悟。
觀察思考。先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仔細觀察小鳥和小兔的位置,讓學生自由說說小鳥在小兔的哪個位置上,小兔在小鳥的哪個位置上,讓學生初步理解上下的位置關系。
再引入松鼠,思考:松鼠站在哪兒?讓學生體驗由于參照物不同,上、下位置關系是相對的。再讓學生描述松鼠的正確位置,從而體會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由于理解上下的位置關系與相對性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這時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有必要作出適當的說明,對學生理解新知很有幫助。)
第三環節: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學會應用新知去解決問題。
聽口令,擺物品。要求每人準備好數學課本,文具盒和橡皮。老師下口令,學生擺物品,可以設計以下口令:數學課本放在桌面上,文具盒放在數學課本的上面,橡皮放在文具盒的上面等等。 給動物分房子。活動要求:先引導學生弄懂題意,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愿給小動物安排房子;顒有问剑簩W生可以在小組中合作完成,分完后,與小組同學交流是如何安排的,說一說它們的上下位置關系與順序。這樣做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增強交流合作的意識。
尋寶。這道題不僅復習了上下關系的概念,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安排住所。這是一道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不做統一的要求。目的是培養學生簡單的空間推理能力。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反饋的過程中,適當引導學生有條理說出自己的推理過程。 通過以上三個環節的教學,我認為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樂意學習,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初步培養,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上下》教案范文 篇10
一、 說教材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體驗上下的位置關系,能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達出來。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想象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在有趣的課堂活動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及數學學習的快樂,并養成熱情好客尊敬長輩的行為習慣。
教學重點:
是學生會用自己的的語言描述上下位置關系。
教學難點:
是體會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依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是這樣實施教學的。
二、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步驟:
。ㄒ唬┣榫硨、激發興趣
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為小動物找家,結合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確定了小鳥,小兔和松鼠的位置。這一情境的創設目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上下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ǘ┙沂局黝},探索新知
課件先出示兩只小動物,引導學生說說這兩只動物的位置關系,再引導學生用“誰在誰在上面,誰在誰的下面”說話。由于上下關系具有相對性,當出現三只小動物時,學生可能就不會準確描述它們的位置了,為了解決這個教學難點,我讓學生先討論后匯報,接著我利用課件,引導學生再次觀察,當小松鼠跟小兔比時,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當小松鼠跟小鳥比時,小松鼠在小鳥的下面;這樣就幫助學生準確地構建起上和下位置相對性的概念,再引導學生說,如果三只小動物比時,小鳥在最上面,小兔在最下面,松鼠在小鳥和小兔的中間,為了讓學生把所學的新知及時反饋,我把小鳥與小松鼠位置調換,再讓學生說一說,之后引導學生小結:當我們在描述物體位置關系時,要清楚它是跟誰比,在說的時候應該具體說出它在誰的上面,或者它在誰的下面。設計意圖:用學生喜歡的動畫引入,先解決小鳥和小兔兩只動物的位置關系,再解決小鳥、小兔子和小松鼠三只動物的位置關系,由淺入深,有效引導學生掌握新知。
(三)操作實踐、鞏固新知
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就地取材,先根據我的提示,讓學生動手擺好數學書、作業本、鉛筆盒,并說說他們的位置關系,然后再讓學生互相擺一擺,說一說。
小學生喜歡在玩中學,為此我設計了一個點臉譜的游戲,用一首兒歌:“點子點兵,點到誰當兵”跟學生一起做,然后隨機選擇臉上的一個器官,讓學生用“在的上面或在的下面”來說說剛才點中那個器官在臉上的位置。讓學生體驗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養成從數學的角度去看世界的思維習慣。開心尋寶,我把解題的各個步驟設計成錦囊,指導學生”運用排除法的思維方式解開謎團。首先第一錦囊;(課件出示)這樣學生排除了1號盒;然后(課件出示)第二個錦囊:最終讓學生找到寶物。設計意圖:用尋寶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尋寶過程中進一步深化知識
。ㄋ模⿲W以致用,深化新知
最后一個節目是快樂分房,拓展提升;這一活動我讓學生先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然后每個小組都在早已準備好的“房子”上貼上動物的頭像,在小組內先用“上下”練習說說動物的位置關系以及這樣安排的理由,接著,各小組派代表展示作品。設計意圖:這一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及創新意識,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ㄎ澹┛偨Y體驗,完善認識
學會總結與反思是學習的好習慣,所以在本節課結束前,我設計這樣一幅情境,夜幕星空,明月高升,響起了舒緩的音樂,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總結體驗。
通過引導學生總結,加深了學生對上下位置關系的認識,明白要養成待人有禮熱情好客的行為習慣,逐步培養學生學會反思和總結的能力。
。┰u價方式
最后讓我說說本課的評價方式和板書設計,整節課我采用了師評,自評和互評的評價方式,尤其是在師評上我設計一棵愛心圣誕樹,在樹上掛滿禮物,因為眾多的的禮物本身就存在上下的位置關系,我讓表現好的的同學摘下指定禮物上面或下面的禮物,如我會對孩子們說:“請你摘下這個圣誕老人下面的一個禮物”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讓孩子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七、 板書設計:
在板書上力求簡潔明了,把知識的重點展示給學生。課堂上將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學生會學、樂學,寓學習于活動中,學生始終在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嘴表達、動手實踐中學習,學生參與面廣,學得輕松愉快,學習效果好。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上下》教案范文 篇11
一、教學內容
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活動中,讓學生理解“上下”的位置與順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能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與順序,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3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實際情境中物體的“上下”位置關系。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游戲圖、電腦課件、題卡。
學生準備:膠水。
四、課堂實錄
(一)復習舊知
同學們,知道老師站在你們的什么位置嗎?老師的后面是什么?
同學們能說說你的前面、后面分別是什么嗎?
“前后”是我們上節課學習的位置關系,大家學得很好,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新知識,學習之前,老師請大家來聽個小故事。
(二)自主探索,合作解決
1.在情境中滲透“上下”位置關系。
電腦演示動畫故事:
屏幕上出現小鳥圖片,小鳥說:“樹爺爺,您好,冬天快要到了,我們三個好朋友想搬到您這兒來過冬,行嗎?”
屏幕上出現老樹,老樹說:“行啊。我這有三間房,不知你們想怎么安排呢?”
小鳥又說: “是啊。我們各自應該住在哪個房間最合適呢?
聰明的小朋友,你們能幫我們合理地安排一下房間嗎?”
( 設計意圖 創設生動形象的動畫故事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提出的生活問題出發,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
同學們愿意幫這個忙嗎?那么怎么安排房間最合理呢?
(1)現在老師給每位同學發了一張與前面同樣的圖,
請四人一組擺一擺,看哪組安排得又快又合理。
(2)學生4人一組交流合作:把3只小動物的圖片,合理地安排在各層房間里,并說明為什么這樣安排。
(3)哪個小組來匯報一下你們組是怎樣安排的?為什么這樣安排?
(4)學生匯報反饋小組內討論的結果。
學生討論的結果可能有:
①小鳥飛得高,所以它的房間在最上面;小松鼠會爬樹, 所以它的房間在中間;小兔不會爬樹,所以房間在最下面。
②小松鼠在最上面,小鳥在中間,小兔在最下面。
、燮渌。
(教師對學生的各種想法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鼓勵的方式多種:獎給發言的學生一朵紅花;獎給小組成員每人一朵紅花;為安排房間合理的小組鼓鼓掌……以此激勵學生認真分析思考,勇于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并從中確定出大家公認的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對教材進行了創新,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生活常識,判斷小動物們各住哪一層最合理,再利用現有資源自己動手、團結協作,共同來安排房間,解決問題,發現上下這一位置關系。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多角度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和交流意識。)
2深入理解“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突破教學難點。
(1)同學們看圖,現在3只小動物的位置關系能用以前學過的“前后”這種位置關系來說嗎?那么它們又是怎樣的一種位置關系呢?
現在請同桌之間說一說小動物的位置關系。
學生反饋的結果可能有:
、傩▲B在上面。②小松鼠在上面。③小松鼠在下面。④其他。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評價要用鼓勵性的語言。)
( 設計意圖 “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對學生而言,在理解認識和語言描述上都是一個難點。因此,在此設計了一個讓學生初步理解認識的環節,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和自己的體驗描述小動物的位置關系,初步感悟“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2)誰愿意說給大家聽一聽? ①指名說。②同桌互說。
貼:小鳥在小松鼠的上面
小松鼠在小鳥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小兔在小松鼠的下面
小鳥在小兔的上面
小兔在小鳥的下面
(3)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種新的位置關系(出示課題)。
現在,同學們對“上下”這種位置關系理解了嗎?老師有個問題想問問大家:有的同學說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學說小松鼠在下面,這是怎么回事?(指圖說)可以在小組內討論。
(4)學生組內交流,然后匯報。
生可能回答:因為跟小鳥比,小松鼠在它的下面;跟小兔比,小松鼠又在它的上面;所以有的同學說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學說小松鼠在下面。
(5)小結:看來,同學們在說“上下”位置關系時,一定要看準跟誰比,是這樣嗎?
(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自己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的過程,經歷個人獨立思考和小組討論的過程,使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深刻理解“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使“上下”這一概念真正納入到學生自己的認知系統中。)
3舉生活實例,加深學生對“上下”位置關系相對性的理解。
看來,同學們對“上下”的位置關系理解得不錯,不知你們發現了沒有?其實咱們身邊有許多關于“上下”位置關系的問題,請你選幾樣自己喜歡的東西,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說說它們的位置關系。
(1)請同桌互相說一說。
(2)誰愿意說給大家聽一聽?(指名說)
學生觀察反饋的結果可能是:
①書在桌子的上面,桌子在書的下面。
、趪煸诤诎宓纳厦妫诎逶趪斓南旅妗
、巯鹌ぴ阢U筆盒的上面,鉛筆盒在桌子的上面,桌子在鉛筆盒的下面。
、芷渌。
(在學生充分運用“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正確描述生活中物體的位置關系的基礎上,教師要及時地進行肯定、鼓勵學生,激發他們再創造的愿望。)
( 設計意圖 該片段的設計力圖體現“數學知識的教學要與學生現實密切聯系”的理念。引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進行“再創造”,既有利于學生憑借生活經驗主動探索,實現生活經驗數學化,又有利于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學會用數學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探索精神。)
(三)實踐應用
1運用新知解決疑問。
(1)看圖提問解答。
看到同學們學得這么好,有一位叫小明的同學也帶著他喜歡的東西來到了課堂上。
想知道是什么東西嗎?我們一起看看吧!
電腦演示:書柜圖。
、龠@是什么呀?書柜有幾層?里面都放了些什么東西?外面呢?(小狗、小鏡子)
、诳吹竭@幅圖,你能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嗎?請同學們四人一組互相提問并回答問題。
學生四人合作:一生問,余生答。
、蹍R報。
(讓學生根據書柜圖中的現實情境,加深理解現實生活中物體的“上下”位置關系,會用有序的語言表達出來。表達形式可以是:一生問,余生答。如果學生表達得不是很有條理,教師可引導學生正確、有序地表達。)
(2)聽要求寫答案。
老師發現同學們很善于動腦筋,問題提的、答的都非常好。現在老師有一道題想請你們做一做,行嗎?(電腦配音顯示:把6寫在上一行,把9寫在下一行。)
會做嗎?打開教科書第59頁,每個數字只寫兩個。請看答案,你做對了嗎?
(同桌互對答案。)
2.律動(配樂說兒歌、做手勢)。
(1)請同桌面對面地說一說五官的位置關系。
(2)老師說口令,學生聽口令指五官。
(3)老師把你們剛才說的五官的位置關系結合今天所學的知識編了一首兒歌,想不想聽一聽?(師配樂示范說)
(4)請學生配樂說兒歌做手勢。
兩只小手伸出來,上上下下分明白,
左手在上右手下,右手在上左手下,
我們一起指一指,鼻子上面是眼睛,
眼睛下面是鼻子,嘴巴長在鼻子下,
五官端正真好看!真好看!
( 設計意圖 優美的音樂,朗朗上口的兒歌,靈活的動作讓數學變枯燥為樂趣,放松學生的心理,真正讓學生“玩中學,學中悟”。)
3鞏固基礎知識,發展思維能力。
(1)看圖說位置關系。
老師想問問大家,你們去過南方嗎?沒去過南方的同學別遺憾,現在老師帶你們一起去看看南方的風景畫。這幅畫美嗎?美在哪兒?對!小橋、流水、小船、人物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你能運用今天學習的知識結合圖說一句話嗎?
(借助現實生活中的美景圖,讓學生深刻理解“上下”
的位置關系的相對性。可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再有序地描述。)
學生觀察反饋的結果可能是:
、偃嗽跇虻纳厦妫瑯蛟谌说南旅。
、诤铀谌说南旅妫〈跇虻南旅。
、燮渌
(2)數學游戲:分房子。
在大連也有許多風景優美的地方,瞧!美麗的森林動物園又為小動物們蓋了一座新房,管理員叔叔正準備把房子分給四只小動物,可是小動物各有各的想法,你們能幫小動物按照它們的想法住進新房嗎?
大象說它太重了,想住在最下面的房間;小貓說它想住在最上面的房間;小兔說它想住在小貓的下面和小狗的上面,小狗說它想住在大象的上面。同學們,請你幫它們安排好房間好嗎?
(可讓學生自己根據小動物們的要求安排房間,然后在小組內交流,達成共識,再在全班交流。目的是讓學生理解運用“上下”的位置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師小結:由于同學們的熱心幫助,小動物們都高興地住進了新家。
它們夸你們真是一群熱心助人的好孩子!
4鞏固深化,拓展創新。
(1)聰明屋。
老師帶你們到聰明屋去看看,今天它給我們出了一道什么樣的難題?
有三個小女孩分別叫小紅、小蘭、小英,她們住在同一座樓里,小紅住在小英的樓上,小英住在小蘭的樓上,請你猜猜看小蘭住在哪兒?
現在每個小組都有寫有三個小朋友名字的卡片, 請四人一組擺一擺,看看小蘭到底住在哪層樓?
學生根據題意討論,按樓層擺卡片。
全班交流反饋。
(2)正反口令游戲。
①聽老師口令,學生指方向。
如:老師說“上”,學生指“上”。
、诼犂蠋熆诹,指相反的方向。
如:老師說“上”,學生指“下”。
( 設計意圖 “分房子”“聰明屋”和“正反口令”等豐富多樣的分層次練習形式,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鞏固基礎知識,發展思維,充分體現“做中學”的理念,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一點兒也不覺得苦和累。真正實現人人參與、人人學會。)
(四)全課總結
誰來說說你今天都學到了什么?
剛才做游戲的時候,同學們反應真快!可我發現有的同學沒指清楚左右,沒關系,下節課我們再來學習這種新的位置關系!
( 設計意圖 懸念的創設,不僅引發學生繼續學習的欲望,而且為下節課學習左右的位置關系做了很好的鋪墊。)
五、案例點評
“上下”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生活性,可以很好地體現《標準》的理念,讓學生從已有生活經驗出發,學習身邊的數學,讓數學更好地服務于生活。因此,教師緊緊圍繞《標準》的理念,設計這一節課。本節課有以下特點。
1.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本節課教師始終不忘創設故事情境或游戲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師首先創設了“幫助小動物合理安排房間”的故事情境,通過學生動手親自擺一擺,初步感知上下的位置關系。教師在學生動手后,啟發學生進一步明確小動物的位置關系可以用“上”“下”來表述。緊接著教師通過形象的追問“有的同學說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學說小松鼠在下面,這是怎么回事?”引發學生爭論,巧妙地讓學生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對性關系,體現了教師較強的駕馭教材能力。教師帶領學生律動時所用的兒歌以及練習題的故事情境設計等都緊緊圍繞知識點進行,既鞏固了知識,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玩中體味了數學。
2.教師還注重讓學生在身邊尋找數學,發現數學,學習數學。教師不局限于課本,讓學生利用身邊自己喜歡的事物,結合所學的知識說說它們的位置關系,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熱愛數學、應用數學。
3教師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善于利用聲、形、象等創設優美愉悅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課堂上色彩鮮艷、妙趣橫生的動畫,教師適時、恰當的追問,動手、動口的游戲……把學生帶進了一個有趣的數學王國,學生的思維在此自由暢想。這樣的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延長學生的注意時間。
4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由于一年級小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不強,教師有意在較復雜的問題上設計小組合作的內容,通過同伴間的交流、合作共同解決數學問題,從而使學生明白合作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