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音樂《東海漁歌》教案范文(精選5篇)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音樂《東海漁歌》教案范文 篇1
教學內容
欣賞歌曲《大海啊,故鄉》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歌曲《大海啊,故鄉》,培養學生熱愛家鄉和祖國的美好情感。
2.能哼唱歌曲并按節奏創編兩小節旋律。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
教學要求
能感受《大海啊,故鄉》中所寄托的游子的思鄉之情。
教材分析
《大海啊,故鄉》
《大海啊,故鄉》是一電影《大海在呼喚》的主題歌。歌曲情地表達了一位游子對祖國的眷戀之情。歌曲是四個樂句的單樂段結構。歌曲中多次運用了 x.│ x─ │的節奏,好像起伏的海浪,也好像是在向媽媽傾訴著思念之情。第一樂句是個起句,從中音區開始的旋律優美、溫柔,好像是在對人輕輕的述說,所以要唱的柔和、平穩。第二樂句是個承句,第一、二小節的節奏繼續沿用了第一樂句的節奏,保持了音樂的統一。三、四小節的節奏發生變化。第三樂句是個轉折句,把醞釀已久的激情一下子激發出來。在演唱時力度增強,充滿激情。第四樂句是個合句,是第二樂句的變化重復。音樂的情緒在激情過后又恢復了深情,首尾呼應,細膩的表現了游子對祖國的眷戀之情。
教學過程
1.第一遍欣賞歌曲《大海啊,故鄉》,要求學生仔細聆聽歌曲中唱了什么內容?
2.教師介紹歌曲《大海啊,故鄉》。
3.第二次欣賞歌曲,要求學生說出哪一句旋律使你最感動,為什么?
4.第三次欣賞歌曲,要求學生跟著音樂哼唱。
5.師:這是一首懷念故鄉,思念祖國的歌曲,許多身在外地的人都非常想念自己的祖國和家鄉,他們創作了許多藝術作品,比如中國臺灣詩人余光中為了表達他對家鄉的思念,寫了一首的詩《鄉愁》,請同學們讀一讀。
6.在《大海啊,故鄉》的伴奏音樂中有感情的朗讀《鄉愁》。
7.由感情的演唱歌曲,表達自己對祖國和故鄉的熱愛。
8.課后反思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音樂《東海漁歌》教案范文 篇2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趕海的小姑娘》
教學準備
手風琴、磁帶、錄音機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趕海的小姑娘》
2.感受大海邊的生活情趣
教學重點
通過演唱歌曲體會“趕海”的情景,感受音樂歡快活潑的情緒。
教學難點
1.第三樂句第二小節的休止符要做到聲斷氣不斷。
2.樂曲中的附點四分音符的時值要唱夠。
3.最后結束句的七拍長音,要訓練學生用較長的氣息支持來歌唱。
教材分析
《趕海的小姑娘》
《趕海的小姑娘》由馬金星作詞,劉詩召作曲。歌曲通過對一個小姑娘“趕海”的描寫,表現了小姑娘歡快的心情和一顆純真的童心。
歌曲的音樂形象鮮明,旋律流暢,結構工整。歌曲為單二部曲式結構。第一樂段由四個樂句組成,第二樂段由三個樂句組成,最后以模仿螺號的長音結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學唱歌曲《趕海的小姑娘》
1.發聲練習
2.聽錄音,感受音樂的情緒
3.學生學唱歌曲
(1)跟隨老師學唱
(2)在演唱過程中老師指導學生糾正錯誤的地方
(3)采用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領唱加合唱、分組唱、獨唱等。)
三、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演唱歌曲《趕海的小姑娘》體會了“趕海”的情景,感受音樂歡快活潑的情緒。有機會的話,希望同學們能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去看看美麗的大海。
四、課后反思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音樂《東海漁歌》教案范文 篇3
教學內容
為《趕海的小姑娘》創編舞蹈動作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
教學目標
能為《趕海的小姑娘》創編幾個舞蹈動作,并讓同學們表演。
《趕海的小姑娘》舞蹈設計
1.第一段歌詞
1-8小節:雙手叉腰,右腳踏出一步,左腳向右前方腳后跟著地,同時右腿屈膝。然后再做反方向。共2個八拍。
9-12小節:往左前方輕輕跑幾步,做撿東西的動作。1個八拍。
13-16小節:身體轉向右邊屈膝,雙手扣在一起,頭輕輕搖。1個八拍。
17-20小節:雙手做捂簍動作,屈膝,小碎步,身體先向左轉,后向右,頭隨身體轉動。1個八拍。
21-24小節:屈膝,先抬左腳雙手在左邊打開,后做相反的動作。1個八拍。
25-30小節:雙臂在頭兩側,掌心相對左右搖擺。1個半八拍。
2.第二段歌詞
31-38小節:動作同1-8小節。
39-46小節:雙腳分開,雙臂在身體兩側,左右搖擺。2個八拍。
47-54小節:兩位同學面對面拉手轉圈跳。2個八拍。
56-61小節:做提簍動作,雙臂在身體兩側前后擺動,雙腳跳躍動作。1個半八拍。
3.結束句
身體向左前方,右腳尖點地,雙手呈喇叭狀放在嘴前,1個八拍。然后向反方向做一個八拍。
教學過程
1.先教分解動作
2.然后跟隨錄音跳舞
3.可選優秀者做表演
4.課后反思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音樂《東海漁歌》教案范文 篇4
教學內容
欣賞民樂合奏《豐收歡樂而歸》
教學目標
1.感受樂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達的不同情緒。
2.描述音樂表現的不同情境。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
教學要求
能為《豐收歡樂而歸》的幾段音樂填上適當的速度記號。
教材分析
《豐收歡樂而歸》
《豐收歡樂而歸》是民樂合奏《東海漁歌》的第四部分。由馬勝龍、顧冠群作曲,全曲共分四部分,分別是(1)黎明時的海洋。(2)漁民出海捕魚。(3)戰勝驚濤駭浪。(4)豐收歡樂而歸。樂曲表現了東海漁民的勞動生活。
《豐收歡樂而歸》由三個部分組成:
1.樂曲開始:在弦樂震音和揚琴分解和弦的琶音伴奏下,由笛子吹出悠揚的、節奏自由的散板旋律,表現了人們在戰勝驚濤海浪之后的喜悅心情。
2.中間部分:表現了漁民們戰勝風浪之后,自豪的駕駛著漁船,乘風破浪,滿載著豐收而歸。
3.結束部分:音樂的速度轉為快板,節奏緊湊,再現了樂曲第二部分歡快的主題,這是根據浙東鑼鼓的民間音樂改編的旋律,是全曲的核心音調,經過不斷的變化,漸快、漸強,最后,鼓樂齊鳴,在最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教學過程
1.第一遍欣賞樂曲《豐收歡樂而歸》。感受音樂中出現了幾種不同的情緒?
2.教師介紹樂曲。
3.分段欣賞:分辨三個不同的樂段。
4.為各段音樂填上速度記號,并描述音樂表現的不同情景。
5.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6.課后反思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音樂《東海漁歌》教案范文 篇5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小螺號》
2.音樂活動《阿爸回來了》
教學目標
1.能用歡快的聲音演唱《小螺號》。
2.積極參與音樂活動《阿爸回來了》的創編和表演。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手風琴
教學重點
通過表演《阿爸回來了》體會漁民的勞動生活。
教材分析
《小螺號》
《小螺號》由詞曲作家付林創作于80年代,歌曲一經演唱就以獨特的風格、鮮明的音樂形象傳唱開來,受到人們的喜愛。
歌曲為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第一樂段是典型的“起承轉合”的歌曲結構。第二樂段同第一樂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節奏舒展,由四個樂句組成。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最后樂曲在歡快的情緒中結束。
在演唱方面,要引導學生分辨兩個樂段的不同情緒。第一樂段用歡快、彈跳的聲音演唱,特別要注意十六分音符的演唱,歌詞比較密集,要訓練學生均勻的呼吸和清晰的吐字。第二樂段的氣息要長,并能夠保持,以免在唱長音的時候,音準容易發生向低偏離的現象。
教學過程
1.教師引導學生了解螺號(海螺是生活在海里的一種海洋生物螺的統稱,個兒一般比較大,可以做成號角或工藝品。螺號就是用大的海螺做成的號角,生活在海邊的人常用吹螺號傳遞信息)。
2.指導學生用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小螺號》。在演唱過程中要注意指導學生吐字、咬字要清晰,唱好密集的歌詞部分,正確分辨兩個樂段不同的音樂情緒,并能用彈跳的聲音和較長的氣息唱好歌曲的兩個樂段。
3.指導學生創編《阿爸回來了》。
4.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