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網上呼救》教學設計(精選5篇)
滬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網上呼救》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具體了解互聯網的作用,知道她的神奇,和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激發關注現代科技的熱情。
3、體會人與人之間的互信互助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聊天室、互聯網”等詞語的含義,對網絡有初步的了解。
教學準備:
1、認識文中的生字;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你了解“電腦網絡”嗎?集體交流。課件播放網絡相關知識。
2、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網上救援的真實故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1、學習課文的第一至第八自然段,感悟第一個問題:芬蘭的蘇珊在什么情況下發出求救信號的?
①蘇珊為什么發出求救信號?指名讀相關句子。(反復煉讀第六自然段,聯系生活理解“灼痛”“兩肋”“急促”等詞語的意思,體會蘇珊突然發病的感受,指導學生讀出這種感覺)
②蘇珊為什么用“黑色粗體大字”發出求救信號?
③桑恩看到蘇珊的求救信號后態度是怎樣變化的?
小結過渡:蘇珊在非常危急的情況下選擇了用互聯網求救,她是幸運的,因為她遇到了遠隔萬里卻富有同情心的桑恩。
2、學習九至十八自然段。感悟第二個問題:美國的小男孩桑恩是怎樣幫助蘇珊獲救的?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桑恩通過互聯網幫助蘇珊,分別做了些什么?(學生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
3、分角色朗讀課文
4、教師總結:
四、延伸拓展,實踐活動
1、蘇珊的獲救,互聯網固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跟蘇珊的沉著與智慧是分不開的,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遇到危險要懂得利用身邊的事物進行自救,現在我們一起來看個小故事吧!(課件播放:鞋子的故事)
2、通過《網上呼救》這個故事,我們對互聯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你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做什么?課后請把你的想法寫下來。并學習上網,看看互聯網上有哪些信息。
滬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網上呼救》教學設計 篇2
一、激趣導入,課題質疑
1. 你喜歡上網嗎?你上網一般做什么?
2. 板書課題,質疑。
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提出來與大家一起探討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學生快速讀課文,勾畫出生字詞和不理解的詞語。
2. 運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識記生字詞,借助工具書理解不懂的詞語。
3. 默讀課文,認真進行圈點批畫,邊讀邊將自己的收獲批注在課文的旁邊。
4. 交流感悟,初步感受一個美國孩子竟讓遠在芬蘭的女孩及時獲救的神奇。
(1)為什么蘇娜在網上呼救?
(2)桑恩看到呼救時是如何想的?
(3)桑恩為蘇娜做了什么?結果怎樣?
三、研讀課文,潛心感悟
一個美國男孩桑恩竟讓遠在芬蘭的女孩蘇娜及時獲救,太神奇了!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想一想,蘇娜最終能獲救的原因是什么?你是怎樣體會到的?
(一)學生自讀課文,勾畫相關語句,并將體會寫下來。
(二)小組討論,老師巡視指導。
(三)交流匯報。讓學生明白蘇娜最終獲救是大家共同協作的結果。原因有四:
1. 科學的發達,網絡的快捷。
(1)桑恩在美國,蘇娜遠在芬蘭,他們相隔萬里,沒有互聯網,蘇娜不可能發出求救信號,桑恩也不可能收到求救信號。引導學生在地圖上查找美國和芬蘭的位置,體會科學的發達、網絡的快捷。
(2)找出描寫時間的詞語,體會科學的發達、網絡的快捷。將近6點,桑恩發現求救信號;6點14分,桑恩將蘇娜的情況告訴了緊急救援中心的艾眉;6點24分,艾眉接通了芬蘭方面的電話;不久,蘇娜獲救。
2. 桑恩富有同情心。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體會。
(1)“你能幫助我嗎?”桑恩按鍵打出:“出了什么事?”(桑恩發現求救信號,立刻關切地詢問。)
(2)“桑恩凝視著蘇娜剛剛發出的信息……最后決定立即打電話給緊急救援中心。”
①讀這段話,引導學生抓住“凝視”、“趕緊”、“連忙”、“立即”體會桑恩富有同情心。
②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3)“挺住!”桑恩用粗體大字打出,“我們已經打了電話去求助。”
她好久才回答:“痛。痛得更厲害了。”
桑恩兩眼盯著電腦屏幕,他叫蘇娜說出她所在的地址。
①“挺住!”一句中感嘆號有什么作用?(表示語氣堅定。)
②桑恩為什么用粗體大字打出信息?(因為蘇娜感到眩暈,桑恩擔心她因看不見而失去信心。)
③從“兩眼盯著”中你體會到什么?
④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3. 美國緊急救援中心的艾眉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
(1)出示句子:“天哪!她為什么不干脆自己打電話?”體會艾眉的驚訝,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2)出示句子:“艾眉立即吩咐桑恩叫蘇娜把當地緊急救援中心的電話號碼傳過來。”“10分鐘以后,艾眉接通了芬蘭方面的電話。”體會艾眉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
4. 當地的緊急救援人員的及時救助。
出示句子:“不久,當地的緊急救援人員趕到了那所學校,救出了蘇娜。”想象救援人員遇到的困難,體會救助的及時。
四、拓展延伸
1. 討論交流:學了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感受?
2. 網絡還給人們帶來了哪些方便?
滬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網上呼救》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具體了解互聯網的作用,知道它的神奇和在它在現實生活
中的意義。
2.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精神。
[教學重點]
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學習心理活動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心理活動描寫對于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軟件、照片。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現代生活中還有一種看不見的網,那是什么網?
出示:互聯網
2.現代生活中它有哪些作用?你能說說看嗎?
3.揭示課題:有人在危急的時刻,還能在網上呼救。(板書:網上呼救)
4.理解“呼救”的意思
5.網上呼救是什么意思?你能換個詞解釋一下呼救嗎?
板書:求救
6.“網”是什么?象形文字用圖畫的形式賦予了“網”的含義,縱橫交錯,相互交織。生活中有實體的網,還有無形的網。互聯網,網羅的是什么?我覺得這篇文章給了我們詮釋,網絡把人與人之間的真情維系了起來。
二、默讀思考,整體感知:
1.出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開火車輪讀課文,反饋預習,讀準生字讀音。
3.默讀課文,思考:誰在網上呼救?誰組織了救援?呼救的人最后得救了嗎?
三、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分段朗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總結主要內容。
二、深入學習,理解蘇珊要在網上呼救的原因
1.聯系生活經驗,了解還有什么方法可以求救
(1)通常我們通過什么途徑呼救?
(2)蘇珊為什么要在網上呼救呢?快速默讀,找找課文哪一節寫了蘇珊只能在網上呼救的理由。
2.精讀課文的第三節,指名讀思考:你能從中找到幾個理由?
理由(1)整個樓面只有她一個人
理由(2)電話無法拿到
3.引讀第3節
因為蘇珊突然之間……,她想求人幫忙,然而……,她想撥打急救電話,可是因為……,她能夠借助的就是網絡,不知她的呼救是否會有人收到,但抱著一絲希望,她……。此時,將近六點,屏幕上出現了一行黑體字:
三、研讀課文,感受互聯網快捷的特點。
1.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找出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2.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中你體會到互聯網的什么特點?
3.學生交流
出:示媒體:芬蘭是位于北歐地區的一個發達國家,而美國是位于北美洲中部的一個國家,兩國之間如果使用飛機組織救援,至少要九個小時,而現在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鐘,可見網絡縮短了救援時間,使救援行動變得快而及時。
板書:快及時
四、重點感受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1.在這短短的半小時里,人們是怎樣組織救援工作的?
2.集體交流:從這些內容你又讀懂些什么?
板書:熱心
3.麥克為救援蘇珊做了些什么?
4.你從中看出麥克是個怎樣的人?板書:愛心
五、教師總結。
六、作業
1.語文片段訓練:圍繞一點寫一寫,互聯網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了什么作用。
2.預習下一課。
滬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網上呼救》教學設計 篇4
學習目標
學會自主閱讀,了解課文內容;
了解互聯網的作用與神奇,從蘇娜的獲救中感受到人與人的關愛是超越國界和種族的。
重點難點
了解桑恩在蘇娜舊病復發的情況下、利用互聯網拯救生命,并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愛是可以超越國界和種族的。
學習過程
一、導入
上網,同學們都不陌生,互聯網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你喜歡上網嗎?上網一般都做些什么?
……
其實,除了同學們說的這些,網絡還有更神奇的作用!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網上呼救》這篇課文,講述的正是一個發生在互聯網上的一個神奇而感人的故事。
二、學習任務
回憶閱讀方法,引出學習任務:
1、 快速閱讀課文,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說一說,課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 瀏覽課文。想一想,蘇娜最終獲救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從文中哪兒體會到的?
三、 自學
1、 自讀課文,把文章讀準確、流利,概括文章大意。
2、 默讀或瀏覽課文,找出蘇娜獲救的原因,認真進行圈點批劃,將自己的學習收獲做梳理、歸納。
四、 交流展示
1、 開火車讀課文,糾錯。
2、 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
共同梳理:(美國德克薩斯州的桑恩在網上收到了來自芬蘭的蘇娜的求救信號,桑恩立即展開救援行動。在救援中心的艾眉和當地政府的幫助下,蘇娜最終得救了。)
順勢板書:芬蘭的蘇娜 美國的桑恩
3、 一個美國男孩桑恩竟讓遠在芬蘭的女孩蘇娜及時獲救,這太神奇了!那么,最終蘇娜能夠獲救,原因是什么呢?
預設:(1)桑恩的愛心
桑恩看到蘇娜的呼救是如何想的?
他為蘇娜做了什么?(從語言、動作、加以體會)
(2)、網絡的方便、快捷
(從桑恩看到桑娜的呼救到桑娜獲救,時間之短)
補充:芬蘭位于北歐,美國位于北美洲,飛機救援需九小時,然而桑恩利用網絡僅用了短短半小時左右。
(3)艾眉的負責
(4)當地急救人員的及時救助。
梳理:蘇娜最終獲救是桑恩、美國急救中心的艾眉、當地急救人員共同協作的結果。
板書:人間的真情、網絡的快捷、科技的力量
4、 小結
桑恩在蘇娜舊病復發的情況下利用互聯網拯救她的生命,人與人的愛是可以超越國界和種族的,只要人人心中都有愛,那我們就永遠生活在幸福之中。
5、 延伸
網絡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我們不僅要贊美桑恩的愛心,工作人員的負責,更令我們贊嘆的是互聯網的神奇作用,同學們想一想,我們除了上網玩游戲,網絡還給人們帶來的那些方便?
五、 課堂總結
桑恩與蘇娜遠隔千山萬水,兩個不曾謀面的人,卻透過一方小小的熒屏,網絡把他們聯系在一起,桑恩的愛心、互聯網的快捷拯救了蘇娜的命,我們真要為現代科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而喝彩。希望同學們要在享受科技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更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將來能夠推動科技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更便利。
板書設計
24 網上呼救
芬蘭 蘇娜 美國 桑恩
求救 愛心
獲救
人間的真情
網絡的快捷
科技的力量
滬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網上呼救》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具體了解互聯網的作用,知道它的神奇和在它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
2.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學習心理活動描寫的方法。
基礎知識:
1.正音字:
麻痹(bì)眩暈(xuàn)文件夾(jiā)灼痛(zhuó)
2.多音字:
ě(惡心) zuò(作業)
惡 作
è(兇惡) zuō(作坊)
3.區別字:
赫( )瘸( )患( )援( )糕( )
郝( )腐( )忠( )緩( )羔( )
教學準備:
多媒體軟件、照片。
教學時數: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讀題質疑
二、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讀課文
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名讀課文
學習生字
認讀生字卡片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生字
認讀二類生字:赫 灼 瘸 痹 郎 眩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自讀課文
1.讀準生字,理解詞語。
2.了解課文大意。
3.解題。
網上呼救是什么意思?
什么網?誰呼救?
二、細讀課文
學生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思考:課文的哪部分令你感動?找出來,畫一畫。
為什么呼救?結果如何?
文章主要寫了幾個人?他們分別在什么地方?從地理空
間來講,他們隔得很遠。
蘇珊怎么了?
她能自己幫助自己嗎?為什么?
桑恩是怎么做的?
他們是如何救助蘇珊的?
蘇珊求救時為什么要用黑色粗體的大字?
如果沒有互聯網,會怎樣呢?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鞏固練習。
教學過程: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做課后練習題。
3.聽寫生字。
4.做形近字組詞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