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美術下冊教案《裝飾柱》(精選2篇)
六年級美術下冊教案《裝飾柱》 篇1
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與目標
1、通過認識柱子,了解各種柱的,使學生對柱子產生興趣,進而研究柱子的形態,結構與柱子上的裝飾。
2、制作裝飾柱,培養學生學生設計,制作及裝飾技能。
3、體會生活中的美,欣賞自己作品的美。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柱子相關知識,制作一個漂亮的裝飾柱子。
教學難點:柱子的形狀及裝飾。
教學準備:紙箱,紙卡,彩色筆,彩紙。
教學過程
一、教學準備:檢查用具準備
二、導入
1、教師黑板上畫一個柱體,讓學生回答,看到了什么!與現實生活中聯系,可以將柱體想象成什么?回答:柱子。
2、教師將柱體添上幾筆,畫成一個亭子,然后讓學生觀察并回答,亭子的主體是靠柱子支撐。(教師板書柱子作用之一:承重、支撐)
3、教師繼續繪畫,將亭子變成房子,反問學生,房子中有柱子嗎?(可以聯想古代建筑)
教師總結:柱子是我們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它無論是在建筑物的里面還是在建筑物的外面,都有著承重支撐的作用。但是露在建筑外面的柱子光禿禿的,不好看,那么古代時候的人就非常的聰明,他們對柱子進行了裝飾,。
出示課題:裝飾柱
三、新授課
1、他們是怎么樣裝飾的呢?
學生回答:雕刻,鏤空,彩繪……
2、這些資料是哪里得到的?學生回答:自己收集的。
3、誰還收集到了資料,說一說。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內外。
4、今天我們也有一個任務,做一個現代的立體裝飾柱,你們愿意嗎?
教師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
5、欣賞書中的作品,根據書中學生的作品,想象一下自己想做什么樣的柱子。
。1)根據自己的材料,討論裝飾柱的設計形式?
(2)你的裝飾柱要表達什么樣的主題?
學生匯報:戲劇臉譜立體紙塑手工折紙花紋裝飾
四、學生制作、教師巡視。
教師對學生制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并給予指導。
五、展示學生作品
小組隊長介紹自己的作品
六、教師對本課進行小結
六年級美術下冊教案《裝飾柱》 篇2
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設計—應用”領域。編輯本課的目的旨在引導學生了解裝飾柱在生活中的運用。理解美的設計來自于生活中的需要。了解建筑中柱形裝飾的功能、和其文化、歷史淵源。學會用所學知識裝扮生活,陶冶情操。
教學目標:
顯性目標:
1、了解裝飾柱的功能與作用,學習裝飾柱的設計、制作方法與步驟。
2、能小組合作完成裝飾柱作品。
隱性目標:
1、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共同完成創意的能力,培養其團隊精神。
2、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設計,提高學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發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了解裝飾柱的設計要素,即柱體造型和裝飾紋樣
教學難點:
作品的新穎、美觀和實用。
教學準備:
彩卡、剪刀、雙面膠、從前美術課上完成的設計作業等。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對比導入,分析裝飾柱的材質與制作方法。
1、同時出示鳳鳴實驗小學主入口立柱照片與雅典衛城六女神柱照片,提示學生對比照片中柱子造型的區別。(一個是單純的立柱,一個是有立柱功能的裝飾柱)
2、古希臘人為什么要這樣設計柱子呢?(美觀、表達崇敬之心)
教師總結得出:古人很早就發現了柱子除了承重還有很強的裝飾功能,它們不僅美化生活還能表達一定的寓意。
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對象就是裝飾柱。出示課題裝飾柱。
3、回憶你所見過的裝飾柱、分析它的材質與裝飾方法。
材質裝飾方法
學生很可能答蕪湖鳩茲廣場上的裝飾柱巖石浮雕
蕪湖方特歡樂世界木材圓雕彩繪
4、學生匯報自己搜集的裝飾柱相關資料。
教師播放其他裝飾柱圖片和學生一同分析其所用材質與制作方法。
填表總結共性:材料主要是木材和石材
裝飾方法主要是圓雕、浮雕和彩繪。
裝飾紋樣主要有云龍紋、花卉紋、瑞獸紋等。
二、學生作品鑒賞
1、分析書學生作品用材料。
他們在制作裝飾柱的時候怎么不用木材和石材呢?(時間不容許、技術不到位。)
他們用了什么替代品?你還能想到什么他們沒有用到的材料?(泥、面、胡蘿卜、卷筒紙芯)
三、基本型加減法
我們也找來了這么多的材料,怎么將它們組合起來呢?
老師來教你一招,叫“基本型加減法”
1、了解柱體基本形(圓柱和棱柱)
2、加法(在基本型上添加裝飾品如繪畫、剪紙、彩球、臉譜、掛盤等)
3、減法(在基本型上剪刻紋樣,使其出現雕刻或鏤空的效果)
四、作業提示:以小組為單位創作一個獨特的裝飾柱。
步驟:
1、欣賞書中作品,分析其設計主題,討論你們的設計主題
要求明確。如以環保為主題設計的《莫讓水龍頭哭泣》。
以春節為主題設計的《彩球高高掛》。
2、根據主題選擇材料。
3、分工合作,組合完成。
五、評價展示
推選組員將裝飾柱到講臺上展示,讓大家評說。(自評互評結合)
說說主題、材質、設計和組合方面的優點;提出改進意見。
六、拓展延伸
同學們的柱子制作得很好,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像柱子一樣勇于承受壓力,每一個人都能成為頂天立地的頂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