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數松果》教學反思(通用3篇)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數松果》教學反思 篇1
本課是在學習了5的乘法口訣后,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和運用5的乘法口訣,并能靈活運用乘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課前我針對孩子們喜歡比賽的心理,結合本班評價機制,創設了奪星贏笑臉的比賽情境。通過由淺入深的四輪比賽,使學生在比賽中積極參與,積極比賽,從而理解、掌握和應用所學知識,并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回憶5的乘法口訣,并進行了齊背、抽背和口算題搶答。旨在喚起學生的記憶,針對較難的幾句口訣進行進一步的復習和鞏固。學生的參與面較大,積極性也較高。在學生的知識和情緒熱身之后,開始了第一輪比賽——口算。由于有復習的鋪墊,大部分學生都較快較好地完成了比賽題目,順利的奪得了第一顆星。就連平時反應較慢的幾個同學都嘗到了學習的甜頭。
第二輪比賽是看圖解決問題。我先讓學生獨立觀察練一練兩幅圖,搜集數學信息和問題,列式計算。然后匯報、交流解題思路。再引導學生對兩道題進行對比,從而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當發現第二幅圖,有個學生的列式居然是2×4=8時,便請他說出自己的想法。借此機會讓學生們對他的想法進行討論,促使學生不斷的深入觀察、思考、反思,使道理越辯越明,學生也學得更透。
第三輪比賽是比大小。學生獨立解答后,我針對個別題目進行了點評和適當的拓展。如,由9×5=5×9拓展到口×口=口×口,從而讓學生初步感知:兩個數相乘,交換乘數的位置,積不變的規律。在處理5×5○5+5時,我問:“為什么5×5> 5+5?”有人說:“因為左邊是乘法,右邊是加法。”我反問:“是因為乘法比加法厲害嗎?”學生們紛紛說:“不是。不能看運算符號,要算。”我就嘎然而止。此時,如果能再引導學生舉出反例來反駁他的說法,會更有說服力!
第四輪比賽是一道有難度的應用題,因為它隱藏了三個問題,學生必須找到這三個問題才能著手解決,因此我給它取名為“挑戰題”。目的在于使學生在已有的成功基礎上,體驗更大的自我挑戰,獲得更強的成就感。但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只引導學生理解了問題“他們各需多少錢?”中“各”的意思,提出了三個問題,讓學生課后解決。究其原因,是因為課堂容量太大。如果將此題放到下節課解決,再設計兩道開放題,如,口×5=口5,5×口=口0。這樣,既進行了思維的訓練,又使課堂顯得張弛有度。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數松果》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我注意了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在緊張而又愉快的氛圍中參與比賽,層層深入地學習了知識,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的收獲。同時,也注意了一些細節。如讀題和讀圖的指導、知識點的拓展、題目中關鍵字的追問等。不足的是,當學生發生錯誤時,我引導得過多,應該調動全體學生的智慧,進行討論,促使學生深入觀察、思考、解釋、反思,使知識內化、深化!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數松果》教學反思 篇3
新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數學教學要促進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要給學生提供有價值的數學,并在教學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培養自主探索、猜測驗證的學習習慣,并引導學生與他人進行積極有效的合作交流。課堂教學的表現形式應表現為:創設情境——建立模型(探索交流)——解釋應用。
本節課通過創設小猴子采摘水果的情境,通過比賽圖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適時組織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的計算方法,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進一步理解鞏固5的乘法口訣的意義。
接著,創設了購買購買公園門票的生活情境,學生通過自己與幾個朋友與游玩或與多少家人游玩的數學游戲活動,實踐了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過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的習慣。從而達到使學生學習有價值數學的目的。
另外,再創設了“有19名學生去郊游,帶了5個帳蓬能住下嗎?”的生活情境,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培養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的估算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