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壺蓋為什么會動》教案設計(精選6篇)
滬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壺蓋為什么會動》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認讀并識記“英、位、科、半、祖、奶、推、定”8個生字;能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并積累“英國、一位、科學家、祖母、奶奶、一定、推動”等生字組成的詞語;能在老師指導下正確書空“位”的筆順。
2、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提示初步學習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能在字典中準確查找“英”、“位”、“科”。
3、能熟練地借助拼音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能在老師指導下嘗試讀出瓦特和祖母對話時一問一答的不同語氣。
4、通過閱讀大致了解課文內容,知道瓦特發明蒸汽機,成為有名的科學家,是和他從小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分不開的。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讀文,認識本課8個生字;學習用音序查字法查找生字。
2、大致了解課文內容,知道瓦特發明蒸汽機,成為有名的科學家,是和他從小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分不開的。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媒體導入,揭示課題
1、媒體出示“壺蓋跳動”的畫面:看屏幕,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誰能用“什么怎么樣?”的句式說一說。(學生交流) 說明:通過播放FLASH,以直觀的的畫面出示了壺蓋跳動這個現象,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并要求學生用“什么怎么樣?”的句式說一說,規范學生的表達。
2、出示句子:爐子上的一壺水開了,壺蓋啪啪地響,不住地往上跳動。 (學生借助拼音讀句子;理解“不住地”)
3、個別讀,齊讀。
4、過渡:有個小朋友也看到了這一個現象,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媒體出示)壺蓋為什么會動?(指名讀)
5、揭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題,注意,當作為課題時,小問號就不見了,因為課題上一般是不加標點的。(補全課題)完整讀題。(指名讀,齊讀)
說明:這是一個學生從沒有接觸過的知識點,在此,通過問題到課題的轉化,適當滲透,幫助初步理解課題上一般是不加標點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媒體出示要求,學生根據要求讀課文;
(1)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2)思考:“壺蓋為什么會動?”這個問題是誰提出的?
2、交流:“壺蓋為什么會動?”這個問題是誰提出的?(出示圖片:瓦特)
三、深入學習,理解內容
學習課文第1節。
過渡:瓦特是誰呀?讀讀這段話。
1、媒體出示第一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2、學習生字:英、位、科(學習音序查字法)
3、模仿第一節,用上“一位”來介紹一下你知道的科學家。
4、齊讀第一節。 說明:課文的第一節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話,但卻有3個生字需要學生學習。由于查字典仍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本課又是音序查字法的第一課。為了不使學生由于學習查字典而割裂對文本的整體閱讀,在此,把生字教學與音序查字法的學習相結合,采用小集中的方法進行生字教學,生字教學緊扣第一小節的學習,真正落實“閱讀中識字”這一原則。
學習課文2——5節。
1、自讀課文的第二小節,思考:瓦特看到了什么現象? 媒體出示第二節。個別讀,齊讀。
2、交流:瓦特小時候看見了什么有趣的現象?(板書:看見)。 齊讀第1、2句話。
3、學習第2節,理解:好奇;學習:祖、奶
4、自讀課文的2、3、4、5小節,找找瓦特和祖母說的話。
5、出示:瓦特和祖母說的話。指導朗讀
6、分角色讀一讀2——5小節。 說明:2——5小節的朗讀是基于理解的基礎上,在學生理解了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朗讀訓練,學生能更好地讀出自己的感受,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學習第6節
1、自讀第6小節,完成填空。
2、交流并了解這小節中4句句子的意思。
3、齊讀第6節。
學習第7節
1、出示第7節,理解:終于。
2、指導朗讀。
四、總結明理,首尾呼應
1、瓦特之所以能成為有名的科學家,和他小時候的故事有什么關系? 學生討論,交流。
2、用一句話來說一說瓦特是怎么樣的人?
3、總結。
板書設計:
壺蓋為什么會動
看見 看了半天 問
瓦特像
小時候 仔細地看 看見 想 又想
善于觀察 勤于思考 勇于實踐
滬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壺蓋為什么會動》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選用自身喜歡的方法,認識七個生字,會寫九個生字,并能熟練地進行組詞。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將課文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啟發同學探索生活中許多小現象,養成考慮、追問、聯想,甚至實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認識七個生字,會寫九個生字。
2、理解課文,了解瓦特發明的全過程。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
2、懼有關瓦特的資料,和其他發明家緦觀察現象,發明發明的小故事。
3、酒精爐,小水壺等試驗器材。
一、導入
用酒精爐,燒開帶蓋小水壺的水。結果壺蓋不住的往上跳動。你們看看,水燒開了出現什么現象,為佬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早在200多年前,一個瓦特的小朋友就探究到這個現象。
二、新課
自學
1、自讀課文,默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用自身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
2、糾正讀音,同學可分小組,分段落讀課文,組內其他人糾正讀音,也可同桌互讀或前后桌讀。也提倡讀給老師聽,讀后都要互相正音。
3、效果互檢,同桌或組內成員將生字從課文中拿出來,根據熟練程度可以出示拼音,也可以不出示拼音,互相考一考。
識字
1、出示生字卡片或詞語卡片,同桌互相讀,也可以讓同學找出所讀生字的生字卡片。
2、擴詞。引導同學積累豐富的詞匯。
寫字
1、分類,試著找一找哪些字可以放在一類比較著書寫,同學可以分成獨體字和非獨體字,也可以將可能組成詞語的兩個生字放在一起。
2、書寫,觀察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寫出來用實物投影展示給大家看,每個小朋友拿出自身認為寫得的一個字,邊展示邊講。
3、評價,其他人評一評展示的同學在書寫和講解上的優缺點。
交流
1、自讀課文,讀后說說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概括時語言簡潔完整。
3、小組學習,讀文中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大家討論。
(1)同學有可能不理解壺蓋為什么會跳動。有些小朋友課前找好了有關的物理學知識與原理,求解釋。
(2)同學可能疑問,祖母為什么對壺蓋會動置之不理,沒什么興趣,愛考慮的小朋友可能從中聯想到許多周圍有價值的小現象都會被不細心的人忽略,會找到平時自身也出現過的這們的。
(3)同學可能疑問蒸汽機什么原理,同樣可以用同學課前準備的資料解決。
4、匯報交流。話題可以從瓦特開始,也可以從蒸汽開始,同學們談一談從瓦特與蒸汽這個故事中受到的啟發,話題沒有局限,可以選取其他發明家的故事,也可列舉生活中的小現象。
練習
1、讀一讀。
(1)白云在天上飄,不是風吹的嗎?白云在天上飄,是風吹的。
(2)誰有那么的大力氣提得起這桿大秤呢?誰也沒有那么大的力氣提起這桿大秤。
(3)更多的小汽,不是可以推動更重的東西嗎?更多的的水汽就可以推動更重的東西。
2、組詞語。
母( )( )被( )( )蒸( )( )
3、讀一讀,《比畫風》書P40。
滬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壺蓋為什么會動》教案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本課,教育學生從小要善于觀察身邊的事物,對周圍發生的現象要勤于開動腦筋,積極思考。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本課3個生字。
二、教學重、難點
1.通過學習本課,教育學生從小要善于觀察身邊的事物,對周圍發生的現象要勤于開動腦筋,積極思考。
2.認識3個生字。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圖片。
2.布置學生課前搜集瓦特的有關資料。
四、教學過程
導入
1.出示瓦特圖片,師生交流搜集到的有關這位科學家的資料,從而引出課題。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初讀感知
1.自讀課前提示,明確閱讀要求。
2.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讀準字音,于東生字和讀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遍,達到正確、流利。
3.同桌互讀課文,注意讀出人物對話時的語氣。
4.知名度文,匯報自己從故事中讀懂了什么。
圍繞重點,討論交流。
1.指名讀第2自然段,思考:瓦特在什么情況下發現壺蓋會動的?壺蓋為什么會動?(指導朗讀,讀出“好奇”的語氣。)
2.奶奶的回答讓瓦特得到最終的答案了嗎?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學生自由讀文,思考匯報。
3.瓦特通過仔細觀察發現壺蓋會動的原因,從中你能感受到它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他是一個愛觀察、愛思考的孩子。)
4.自由讀第7自然段,小組討論:瓦特為什么能發明出蒸汽機?并匯報交流。
5.小結:正是由于它能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并認真地研究,所以他才能發明蒸汽機,也正是因為他的刻苦鉆研,堅持不懈,所以他才能成為世界的科學家。
拓展延伸
1.生活中,你還發現過哪些不被人注意的現象呢?
2.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今后該怎么做呢?
檢查識字
1.對照字表,畫出課文中生字所在的詞語,自由讀一讀。
2.出示本課生字,小組內認讀,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交流識字方法,肯定各種識字方法。
教學總結
總結學習收獲。
滬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壺蓋為什么會動》教案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七個生字,會寫九個生字,并能熟練地進行組詞。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將課文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啟發學生探索生活中許多小現象,養成思考、追問、聯想,甚至實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七個生字,會寫九個生字。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了解瓦特發明的全過程。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
2、懼有關瓦特的資料,和其他發明家緦觀察現象,創造發明的小故事。
3、酒精爐,小水壺等試驗器材。
一、導入
用酒精爐,燒開帶蓋小水壺的水。結果壺蓋不住的往上跳動。你們看看,水燒開了出現什么現象,為佬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早在200多年前,一個瓦特的孩子就探究到這個現象。
二、新課
(一)自學
1、自讀課文,默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
2、糾正讀音,學生可分小組,分段落讀課文,組內其他人糾正讀音,也可同桌互讀或前后桌讀。也提倡讀給老師聽,讀后都要互相正音。
3、成果互檢,同桌或組內成員將生字從課文中拿出來,根據熟練程度可以出示拼音,也可以不出示拼音,互相考一考。
(二)識字
1、出示生字卡片或詞語卡片,同桌互相讀,也可以讓學生找出所讀生字的生字卡片。
2、擴詞。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詞匯。
(三)寫字
1、分類,試著找一找哪些字可以放在一類比較著書寫,學生可以分成獨體字和非獨體字,也可以將可能組成詞語的兩個生字放在一起。
2、書寫,觀察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寫出來用實物投影展示給大家看,每個孩子拿出自己認為寫得的一個字,邊展示邊講。
3、評價,其他人評一評展示的學生在書寫和講解上的優缺點。
(四)交流
1、自讀課文,讀后說說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概括時語言簡潔完整。
3、小組學習,讀文中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大家討論。
(1)學生有可能不理解壺蓋為什么會跳動。有些孩子課前找好了有關的物理學知識與原理,求解釋。
(2)學生可能疑問,祖母為什么對壺蓋會動置之不理,沒什么興趣,愛思考的孩子可能從中聯想到許多周圍有價值的小現象都會被不細心的人忽略,會找到平時自己也出現過的這們的。
(3)學生可能疑問蒸汽機什么原理,同樣可以用學生課前準備的資料解決。
4、匯報交流。話題可以從瓦特開始,也可以從蒸汽開始,同學們談一談從瓦特與蒸汽這個故事中受到的啟發,話題沒有局限,可以選取其他發明家的故事,也可列舉生活中的小現象。
(五)練習
1、讀一讀。
(1)白云在天上飄,不是風吹的嗎?白云在天上飄,是風吹的。
(2)誰有那么的大力氣提得起這桿大秤呢?誰也沒有那么大的力氣提起這桿大秤。
(3)更多的小汽,不是可以推動更重的東西嗎?更多的的水汽就可以推動更重的東西。
2、組詞語。
母被蒸
3、讀一讀,《比畫風》書P40。
滬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壺蓋為什么會動》教案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本課,教育學生從小要善于觀察身邊的事物,對周圍發生的現象要勤于開動腦筋,積極思考。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本課3個生字。
二、教學重、難點
1.通過學習本課,教育學生從小要善于觀察身邊的事物,對周圍發生的現象要勤于開動腦筋,積極思考。
2.認識3個生字。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圖片。
2.布置學生課前搜集瓦特的有關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瓦特圖片,師生交流搜集到的有關這位科學家的資料,從而引出課題。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自讀課前提示,明確閱讀要求。
2.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讀準字音,于東生字和讀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遍,達到正確、流利。
3.同桌互讀課文,注意讀出人物對話時的語氣。
4.知名度文,匯報自己從故事中讀懂了什么。
(三)圍繞重點,討論交流。
1.指名讀第2自然段,思考:瓦特在什么情況下發現壺蓋會動的?壺蓋為什么會動?(指導朗讀,讀出“好奇”的語氣。)
2.奶奶的回答讓瓦特得到最終的答案了嗎?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學生自由讀文,思考匯報。
3.瓦特通過仔細觀察發現壺蓋會動的原因,從中你能感受到它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他是一個愛觀察、愛思考的孩子。)
4.自由讀第7自然段,小組討論:瓦特為什么能發明出蒸汽機?并匯報交流。
5.小結:正是由于它能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并認真地研究,所以他才能發明蒸汽機,也正是因為他的刻苦鉆研,堅持不懈,所以他才能成為世界的科學家。
(四)拓展延伸
1.生活中,你還發現過哪些不被人注意的現象呢?
2.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今后該怎么做呢?
(五)檢查識字
1.對照字表,畫出課文中生字所在的詞語,自由讀一讀。
2.出示本課生字,小組內認讀,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交流識字方法,肯定各種識字方法。
(六)教學總結
總結學習收獲。
滬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壺蓋為什么會動》教案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2個生字,會寫8個。
2.通過學習本課,教育學生從小要善于觀察身邊的事物,對周圍發生的現象要勤于開動腦筋積極思考。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疑問句與反問句的不同。
教學重點:
1.認識生字,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2.瓦特小時候是如何愛動腦筋,愛提問題的。
3.結合學生生活實踐經驗和課文內容理解動腦筋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搜集有關科學家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科學家嗎?
2.老師再向大家介紹一位大發明家,他的名字叫瓦特。(出示瓦特圖像)你了解瓦特哪些情況?
3.播放課件: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故事。
4.板書課題。教學生字“壺”。
5.如果給題目加標點怎樣加?交流搜集的有關科學家的資料。交流搜集的有關瓦特的資料。看課件。齊讀課題。通過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以加深學生對瓦特的了解,激起學習興趣。同時加強了課堂與課外的聯系,為學生創設了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形象的畫面把學生帶入二百多年前那獨特的意境中,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初讀感知,認識生字
1.自由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讀準生字的讀音。巡視自學情況,發現學生讀文中的困難,及時解決。
2.指導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3.檢查學習情況,重點輔導學困生。
4.指名分節讀文,相機指導。自由讀課文,可用以下識字方法解決疑難生字
①讀拼音
②問一問
③猜一猜
④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認讀生字,通過編兒歌、做動作、觀察比較等多種方法記住生字的樣子。認讀出示的生字。師生合作讀、同位讀、小組讀、開火車讀。學生自評,說自己、說別人、說全班都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培養學生在聽讀中識字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主識字的能力。了解自讀情況。
三、自主研讀,理解體味
1.再讀課文,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匯報交流,教師相機板書。瓦特在什么情況下發現壺蓋會動的?出示第二段文字,指導朗讀并評議。分角色讀對話,思考:瓦特和祖母對“水開了壺蓋就跳動”看法一樣嗎?壺蓋到底為什么會動?出示句子進行比較,理解“更多的水汽,不是可以推動更重的東西嗎?” 指導學生評價讀文。提問啟發:為什么用“終于”一詞?這說明什么?用“終于”一詞造句。瓦特為什么能發明蒸汽機?(相機引導學生體會“動腦筋”。)你覺得瓦特是個什么樣的孩子?瓦特經過不懈的努力終于發明了蒸汽機,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
3.鼓勵質疑,引導解惑。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讀文,小組交流討論。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課文。讀句子,體會不同的語氣。師生合作讀,小組匯報讀,全班齊讀。交流后回答。合作解決問題。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打破傳統串講方式,讓學生自主選擇,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學會主動學習。讓學生體會瓦特愛問,求知的心情,從而產生向瓦特學習的愿望。以讀代講,給學生充分的想象和自主學習的空間。鼓勵學生質疑,不僅發展了思維,而且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幫助學生感悟了語言的深層含義。
四、總結歸納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1.從瓦特的故事里,你受到什么啟發?
2.介紹我校的小發明家張廣辰、朱迪同學的發明經歷。
3.生活中有沒有哪些現象,也引起你們的思考呢?討論后匯報交流。學生暢所欲言。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使科技創新教育取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五、創新實踐想一想生活中,你靠自己動腦筋解決了哪些問題?寫下來,舉行“金點子”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