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教學法的實踐探
1、 問 題 教 學 法 的 意 義 及 特 點早在 我 國 古 代 就 有 了 “ 學 起 于 思 , 思 源 于 疑 ” 的 提 法 , 它 深 刻 地 揭 示 了 疑 、思 、 學 三 者 的 關 系 。 古 希 臘 蘇 格 拉 底 善 于 用 問 答 方 式 來 激 發 和 引 導 學 生 自 己 去 尋 求 正 確 答 案, 這 種 蘇 格 拉 底 方 法 被 稱 為 “ 產 婆 術 ” , 說 明 教 師 在 引 導 學 生 探 求 知 識 過 程 中 起 著 助 產 的 作用 。 被 譽 為 “ 德 國 教 師 的 教 師 ” 的 第 斯 多 惠 有 一 句 至 理 名 言 “ 一 個 壞 的 教 師 奉 送 真 理 , 一 個好 的 教 師 則 教 人 發 現 真 理 ” 。 近 代 美 國 教 育 家 杜 威 提 出 了 “ 五 步 教 學 法 ” : 困 難 — — 問 題 — — 假 設 — — 驗 證 — — 結 論 ” , 從 而 把 問 題 教 學 程 序 化 、 模 式 化 。 當 代 有 的 外 國 學 者 提 出 科 學知 識 的 增 長 永 遠 始 于 問 題 , 終 于 問 題 — —越 來 越 多 深 化 的 問 題 , 越 來 越 能 啟 發 新 問 題 的 問 題。 甚 至 認 為 , 提 出 問 題 是 “ 有 效 教 學 的 核 心 ” , 是 促 進 思 考 和 學 習 的 有 效 手 段 之 一 。
在傳 統 教 學 中 , 教 師 多 教 少 問 , 學 生 多 “ 接 受 ” 少 思 考 , 表 現 為 “ 滿 堂 灌 ” 和 “ 注 入 式 ” 的 教 學 形 式 。 即 使 有 少 部 分 問 題 , 也 僅 僅 是 教 師 提 出 問 題 , 學 生 被 動 回 答 問題 , 而 不 是 啟 發 式 地 給 學 生 提 供 產 生 問 題 的 情 境 ; 或 學 生 提 出 問 題 , 教 師 解 答 問 題 , 而 不 給學 生 提 供 自 行 解 決 問 題 的 辦 法 和 機 會 。 因 此 就 有 了 楊 振 寧 博 士 的 評 價 : 中 國 學 生 與 美 國 學 生的 最 大 區 別 就 在 于 中 國 學 生 不 善 提 問 題 、 不 愿 提 問 題 。 試 想 , 如 果 中 國 的 教 育 培 養 的 學 生 是一 批 批 只 知 忙 于 不 加 思 索 地 接 受 知 識 的 “ 書 呆 子 ” , 那 將 會 是 多 么 可 怕 的 前 景 。 這 就 產 生 了當 今 教 育 界 所 強 調 的 素 質 教 育 、 創 新 教 育 。 而 在 其 中 , 筆 者 認 為 轉 變 教 育 觀 念 , 培 養 學 生 的自 主 意 識 、 問 題 意 識 是 至 關 重 要 的 , 必 須 引 起 廣 大 教 師 的 高 度 重 視 并 付 諸 于 教 育 實 踐 過 程 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