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按鈕應用
對應課標要求:(一)多媒體技術與社會生活:(4)體驗并了解多媒體作品的集成性、交互性等特征。(三)多媒體信息表達與交流 :(3)學會使用非線性方式組織多媒體信息。(6)通過評價與鑒賞他人的多媒體作品,體驗其創作思想,明了其中所蘊含的意義。 學習內容分析:本節課學生學習的是多媒體交互主要方式之一按鈕,了解flash按鈕的功能,掌握在flash按鈕上添加動作命令實現作品交互的方法。本課的學習將使學生體驗多媒體作品的交互性,學會使用非線性方式組織多媒體信息,使學生從線性組織多媒體作品到非線性組織多媒體作品的過渡,學好本課將為后期學生靈活自主的組織多媒體信息表達思想奠定基礎。 學習對象分析:高一學生對學習flash動畫制作興趣濃厚,已經學習了幀、組件、庫、圖層等相關知識,已能制作出了簡單的線性flash動畫作品,也接觸過一些多媒體交互的作品,但還不能制作出交互性flash作品。 學習目標:1、了解flash按鈕的功能,體驗多媒體作品交互性。 2、掌握在flash按鈕上添加動作命令(goto語句、fscommand語句)實現作品交互的方法。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索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4、通過評價與鑒賞他人的多媒體作品,體驗其創作思想,明了其中所蘊含的意義。 教學重點:在flash按鈕上添加動作命令實現作品交互的方法;教學難點:幀之間跳轉時目標幀的確定;
教學策略:本課主要體現“自主、協作、探究”新課程思想,在教法上主要采用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和范例教學法,設置了三層任務,即基本任務(任務一)、鞏固任務(任務二)、拓展任務(任務三),制作了6個教學范例,范例一、二引出新知,范例三、四突破教學重難點,范例五是知識的擴充,范例六是拓展學生思維,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教學中教師還通過講解、示范、個別輔導等方式,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教學網和互聯網環境,開發一個webquest學習網站,提高教學效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webquest學習網站自學,也可以學生間研討,或問教師,從而實現了師生、生生、生機互動。通過采用學生對自己的課堂學習過程的評價和反思,促進學生由他律學習變成自律學習,達到意義建構的過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引入1、展示范例一,引導學生進行評價 2、展示范例二,引導學生進行對比評價 3、點評學生的評價,引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應用按鈕實現多媒體動畫的交互。1、評價范例一, 2、對比范例二與范例一的不同 3、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講解新知講解什么是按鈕,按鈕的特性1、了解按鈕 2、明確按鈕的特性自主探究1、布置任務一:應用庫中已有按鈕實現flash動畫中不同幀之間的跳轉 2、巡視、指導學生的自主探究借助webquest自主探究,完成任務一 講解新知1、強化在按鈕上添加goto命令實現跳轉的方法。 2、點評學生制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用范例三、范例四突破教學重難點。 3、引導學生歸納按鈕的特點 4、展示范例五,引出公用庫中的按鈕及按鈕交互的退出功能1、明確在按鈕上添加goto命令實現跳轉的方法 2、了解操作過程中的難點 3、明確按鈕的特點 4、了解flash中的公用庫 3、了解按鈕交互中的退出功能鞏固拓展1、 布置任務二:挑選公用庫中的一個按鈕添加到作品中,將按鈕的動作設置為退出。 2、 巡視、指導學生自學 3、布置任務三(拓展):嘗試制作個性化的退出按鈕1、完成任務二 2、學有余力的同學可體驗任務三,了解按鈕的制作方法作品評價引導學生通過作品的分析,強化應用按鈕的方法和技巧進一步明確按鈕的應用方法和技巧 小結與反思1、小結本節課學習內容(1)、按鈕的功能:按鈕是flash的基本元件之一,它會響應鼠標事件,執行指定的動作,是實現動畫交互效果的關鍵對象。(2)、按鈕的應用:在按鈕上添加動作命令實現作品的交互 如:添加goto實現幀之間的跳轉 添加fscommand命令實現退出2、引導學生完成課堂自我評價表1、 自我小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2、 填寫“課堂評價.doc”課后反思:1、記成功之舉(1)、通過分析學生上交的評價表,可以看到經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基本上能達到各項教學目標,了解flash按鈕的功能,掌握在flash按鈕上添加動作命令實現作品交互的方法,教學效果良好。(2)、這是一節體現“自主、協作、探究”新課程思想,在教法上主要采用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和范例教學法的課,在學生原有flash動畫開發制作知識與能力的基礎上,設置了三層任務,即基本任務(任務一)、鞏固任務(任務二)、拓展任務(任務三),制作了6個教學范例,通過對范例一與范例二的對比評價,引出新知,范例三、四突破教學重難點,范例五是知識的擴充,范例六是拓展學生思維,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興趣非常濃厚。(3)、教師善于引導并能及時肯定與鼓勵學生。教師通過案例的創設與不同的任務的提出,促使學生自主地展開學習與討論。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善于應用學習資源,對學生作品給予及時、具體的激勵。對制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不一定馬上給予正確的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去探究問題產生的原因,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出問題解決的方法。(4)、注意了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在本節課里,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索創新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對多媒體作品的欣賞與評價能力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培養。(5)、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本節課利用webquest模式來關注學生基礎水平和認知特點差異以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并通過基本任務(任務一)、鞏固任務(任務二)、拓展任務(任務三)的設置,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實現教學目標,并給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間,促使其獲得更好的發展。對于在線教程,每個知識點都提供了文字教程和視頻教程,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需求。(6)、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程結束的前幾分鐘通過采用學生對自己的課堂學習過程的評價和反思,促進學生由他律學習變成自律學習,達到意義建構的過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2、記“不足”之處(1)、本節課的容量比較大,對教師的時間、課堂掌控能力要求很高,容易因為時間緊張而削弱學生自我評價的環節。(2)、極個別的學生會打亂三個任務的次序,導致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無法突破。3、記再教設計嚴格控制課堂節奏,不要在拓展任務上放過多時間。最少提前8分鐘開始督促學生提交任務一與任務二的作品,在學生作品點評的基礎上進行小結。可以把學生拓展任務作品的提交放在教師課堂小結后,與學生“課堂評價表”的提交同步完成。這個過程中,教師注意觀察,能適當展示幾個有代表性的拓展作品和自我評價,為下節課的學習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