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術課課標解讀
例1 準備一頁以圖片格式存貯的文字材料(可以用掃描儀掃描,也可以到網絡上下載),使用光學符號識別軟件識別其中文字,以文本格式存盤,考察其識別準確率。
例2 分別采用鍵盤輸入、手寫輸入和語音輸入方法輸入同一段文字,從個人的角度對幾種方法的便利程度進行比較。
(6)通過運行自然語言對話或機器翻譯程序,了解其工作原理,知道自然語言理解技術的當前進展、應用價值及前景。
2.活動建議
(1)活動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小組成員分別進行漢字手寫輸入實驗,統計出系統對個人漢字輸入的識別率,比較使用和不使用系統的“學習”功能時識別率的不同,并就結果展開討論。
(2)開展個人主頁設計與制作競賽。要求同學從描述制作個人主頁的基本目的開始,在教師的指導下,上網瀏覽相關網頁,觀察網頁的基本構成和信息的分類與組織,歸納網頁設計的一般規律,完成設計。再利用從各種渠道(合理合法地)收集的與設計需要相符合的素材,采用自己熟悉的網頁制作軟件,制作有特色的個人主頁,并在校園網上發布。
(3)使用雙向翻譯軟件,先將一段英文短文翻譯成中文,然后將該中文內容再次翻譯成英文,考察機器翻譯的準確率以及機器翻譯的優缺點。
(4)訪問一個自然語言處理網站(例如或),用自然語言與計算機中的機器人對話,嘗試尋找其“談話”的破綻。
(三)信息資源管理
1.內容標準
(1)通過實際操作或考察,了解當前常見的信息資源管理方法,認識各種方法的特點及其合理性。
例1 個人藏書、書店、圖書館、音像資料庫、因特網信息等等都是信息資源。
例2 實施教學信息資源管理的目的: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習質量等等。
(2)通過對簡單數據庫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數據庫進行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
(3)能夠使用數據庫管理系統;通過使用大型數據庫,感受利用計算機數據庫存儲、管理大量數據并實現高效檢索方面的優勢。
2.活動建議
(1)在教師的引導下,選擇一個專題,例如學科課程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等專題,小組討論建立專題數據庫的方法,根據實際情況參加學校學習資源建設。
(2)訪問“科學數據庫”(),就某一個主題進行查詢,如有關“信息技術”的資料,并對查詢資料進行統計和分析,就資料的準確性、豐富性、權威性等等進行討論。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