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幻燈片“動”起來》(說課稿)
四、說教學程序
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我打算安排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整合內容、“魔法”引趣
激情導入:“同學們,請大家注意啰,老師現要給你們上節課所學的幻燈片施‘魔法’。請大家盯住顯示屏幕,看老師施出了什么‘魔法’?”
“魔法”演示:
1、上節課沒有動畫的幻燈片;
2、有動畫的幻燈片(文字飛入、小人跑步、切換效果)。
(這樣引入,創設豐富的現實情境,讓學生體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再說魔法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東東,自然能吸引學生注意力。)
第二環節:任務驅動、大膽探索
問學生:“這些幻燈片老師都施了些什么‘魔法’?”這就是我們今天共同學習的內容——讓幻燈片“動”起來。
任務:各小組利用本節課的知識做一份演示文稿來介紹本小組成員及風采。
主題:小組風采。
要求:三張以上幻燈片,突出主題,有文字、藝術字、圖片、背景、聲音、動畫效果以及幻燈片切換效果。
(總體設想:“魔法”演示+設疑引思+小組練習)
1、廣播演示激活“自定義動畫”的過程后,問學生“老師對這些文字施了什么‘魔法’?”(文字飛入)(重復過程)
安排學生分組練習,完成《小組風采》中的文字部分的動畫效果。
(后面類似的活動基本按照“‘魔法’演示+設疑引思+小組練習”程序進行。)
2、我們學會了“文字飛入”,現在大家能不能自己想辦法做“圖片飛入”的動畫呢?
小組練習,合作交流,完成《小組風采》中的圖片的動畫效果。
3、 “一個對象可以添加多種效果嗎?” 動畫效果可以“修改”或“刪除”嗎?
按照“‘魔法’演示+設疑引思+小組練習”程序完成“自定義動畫”內容的學習。
操作技能好的學生幫助操作技能差的學生,共同完成《小組風采》中的自定義動畫。
4、“你會做老師給你欣賞的小雞繞圈的動畫嗎?”“動作路徑的長度是否可改變?” (針對操作技能好的學生)
(小組練習,合作交流,完成《小組風采》中的“動作路徑”動畫效果)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由于任務的開放性,提供了學生創造的空間,學生在可以完成任務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和創造性,通過任務的完成使他們很有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5、按照“‘魔法’演示+設疑引思+小組練習”程序完成“插入新幻燈片”和“切換效果”內容的學習。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然后學生帶著任務通過小組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務,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第三環節:完成任務、鞏固應用
1、讓學生完成《小組風采》的練習。
2、設問:四個問題組成一個問題鏈。
(1)如何設置對象動畫效果?
(小組討論+總結,先選中操作對象,然后再設置對象的動畫效果。)
(2)如何改變動畫對象的出場順序?
(引導學生觀察右邊任務窗的變化,通過“小組討論+總結”完成。)
(3)怎樣讓“小人”從左至右“跑”過?(針對操作技能好的學生)
(小組討論+總結,“進入”、“退出”、“動作路徑”)
(4)“自定義動畫”和“幻燈片切換效果”有何不同?
(通過“小組討論+總結”完成。激發學生主動思考,應該比老師費力去類比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