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夢工廠(第一課時說課)
課 題
圖片夢工廠(第一課時)
項目
內 容
理論依據或意圖
說教材
地位與作用
《圖片夢工廠》是中國地圖出版社高二年級《多媒體技術應用》選修課的第二單元第一節教材,主要介紹圖形圖像處理的主要技術及相關知識。
學生在高一年級已經學習了地圖版必修教材《網頁中多媒體素材的加工》,前面也學習了數字化圖形圖像的存儲與表示原理等知識,后面教材將介紹“全景圖再創作”、“多媒體創作”章節的內容,它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的地位與作用。“萬事開頭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課是第一課時,對達成本節的教學目標具有關鍵的作用。
根據地圖版教材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 1 )簡單調整數字化照片的效果。
• 了解圖形圖像的特性
• 掌握圖像的選取、復制、粘貼、縮放、旋轉操作。
2 、過程與方法:
能夠根據信息呈現需求,選擇適當的工具和途徑,結合自身的審美體驗,對照片進行適當的調整、加工創作及交流協作、共同探討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1 )使學生感受、欣賞數字化圖像的美并激發學生創作的欲望,形成積極主動地參與創作活動的態度。
( 2 )培養學生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和他人勞動成果的品格。
根據課標、本課時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
重點難點
重點:
圖像的選取、復制、粘貼、縮放、旋轉操作。
難點:
使學生感受、欣賞數字化圖像的美及產生創作欲望,形成積極主動地參與創作活動的態度。
本課時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
說教學程序
創設情境
、
導入課題
• 你們知道我的孩子長什么模樣嗎?
例舉:文字、照片表達
( 1 )哪種效果更好?
( 2 )圖像表達有哪些特性?
欣賞計算機圖片作品:
•
( 1 )它表達的主題是什么?
( 2 ) 想不想加工圖片作品,表達自己的思想呢?
• 引出課題:
圖片夢工廠
—— 從加工照片開始
使學生更容易感性認識圖像的一些特性。
激發學生對創作圖片作品的興趣
使學生明確本課時的課題。
說
教
學
程
序
案例探究
、
交流協作
(一)案例一: 1 、觀察并指出照片拍攝后的缺陷
( 1 )生活中 , 你有類似的體驗嗎?
( 2 )能不能加以調整,使它更亮麗、清晰?
( 3 )應該選擇什么工具呢?
2 、嘗試操作:
相關素材: \\cai\f\tupin\sucai
( 1 )教師演示下載相關素材,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室軟件“文件傳輸”功能幫助解決。( 2 )自主操作、交流協作。
技術學習思維的啟動永遠從問題開始。
引導學生認識本節課的學習是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
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更容易激發與保持創作欲望,完成任務,從中體驗數字化圖片的優勢。
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
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說教學程序
案例探究
、
交流協作
• 說明:還可以通過 photoshop 工具中的“色相 / 飽和度”、“ usm 銳化”命令調整,使照片更加清晰、亮麗。
3 、展示學生作品,教師簡單點評。
(二)案例二: 問題情境設置
每當看到我孩子的這一張相片時 , 我就回想起孩堤時代的生活。我生長在農村 , 那時 , 鄉野間隨處都可聽到鳥嘰嘰喳喳的叫聲。但時過境遷,現在再沒有聽到鳥的聲音 , 也看不到鳥的身影 , 心里總覺得有些缺憾…。我們能否通過技術手段,使往昔的 “ 鳥語花香 ”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佳境重新出現呢?這樣或許能得到心理些許的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