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幻燈片“動”起來說課稿
屯昌中學 李蕓蕓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為海南出版社《信息技術》八年級上冊,第一章關于幻燈片制作的第六節內容。幻燈片的制作要經歷構思選材、確定方案、初步制作、裝飾處理和預演播放五個制作過程。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歷了幻燈片制作的前四個環節,本節內容是制作幻燈片流程中的最后一步,內容看似簡單但在整個幻燈片制作過程中卻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因為好的動畫效果可以明確主題、渲染氣氛,產生特殊的視覺效果,使幻燈片的放映效果更加精彩、生動。本節課學生將從學習基本技能的過程中,體會到創作的魅力。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會插入新的幻燈片、對幻燈片中的對象設置動畫效果和對幻燈片設置切換效果。
(2)技能目標
通過趣味教學案例的分析,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動腦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和具有個性的創新精神。并初步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引導與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堂的情感注入。
3.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對幻燈片中的對象設置動畫效果與對幻燈片設置切換效果。
(2)教學難點:
分清設置“幻燈片切換效果”和“幻燈片中的對象的動畫效果”所做操作的不同之處。
二、說教法
1.運用圖解法、對比法講解知識點“幻燈片切換效果”和“幻燈片中的對象動畫效果”的區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2.運用任務驅動法,開展教學活動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通過創設制作一個 “十二生肖趣談”幻燈片的情境,設置一個個任務,引導學生自學教材內容,自己動手操作實踐,并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查漏補缺,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
3.賞識教育法,目的在于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肯定學生學習成果,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4.協作學習法,通過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作品的相互評價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
三、說學法
采用“小組學習制”,即安排學生選出組長,組成學伴,組長的職責在于負責這組學生的活動和管理等。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帶著任務通過小組合作、參與活動、實際操作、探究學習等方式,逐步完成學習任務。
四、學情分析
學生為初二年級學生,好奇心與表現欲望都很強,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由于教學設備的關系,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了初步的協作自學能力;但是操作的熟練程度有待于進一步的提高。
此外,通過以往課堂的觀察和總結,發現學生對基本的知識缺乏系統的認識和了解;信息篩選和提煉能力等均比較薄弱,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和資源共享意識也較為缺乏。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創設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展示一段“十二生肖趣談”幻燈片。(教學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問:誰能說說自己的屬相?
問:下面是老師制作的生肖幻燈片,大家認為哪部分最有趣?想不想自己動手做出來?
(二)新課學習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通過對“十二生肖趣談”幻燈片制作技術的剖析,達到對新知識的學習。
師:通過對以上幻燈片的觀察,我們一起來填寫下面的表格,看看我們這個幻燈片中的小動物們在“表演”中是什么樣的形態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