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編程加工
【第三章 第二節 】教案
【學生分析】因為大多數學生在初中都沒有接觸到利用計算機來進行編程方面的內容,因此在利用 vb來進行編程方面的基礎可以說是零,老師就要從最簡單、最基礎的方面來引導這些零起點的學生。在學生已有的計算機基礎上給他們講解一下程序設計中的算法以及一些簡單的vb編程,因為有些學生將選修“算法與程序設計”,那時將繼續深入學習這方面的內容,因此在這里只向同學們簡單介紹編程。
【教材分析】本節內容較為簡練,是對上一節“信息加工的概述”的承接,主要是一個描述利用 vb來進行編程的過程。讓學生了解一些簡單的編程知識。
【教學目標】希望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能夠了解一些 vb的基本常識,知道算法是進行程序設計的關鍵所在,會自己編寫或者修改一些簡單的小程序。【教學重點】在高級語言環境中操作執行一段簡單的計算機實用程序代碼,了解其工作過程。
【難點、關鍵】解剖程序,了解其結構組成和具體作用,認識計算機程序設計的基本流程。【教學方法】演示,實踐,計論法【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環境】多媒體教育廣播系統, vb軟件, 教學素材
【教學過程】一、 引入新課:
(1)引入:
師:執行幾個畫函數圖像的小程序,讓學生看程序運行的過程。(2分鐘)
師提問:數學課中是如何畫函數圖像的?(2分鐘)
借助高一學生正在學習函數圖像知識的背景,從演示畫學生熟悉的 函數圖像程序入手,能立即喚起學生求知欲望,產生學習興趣。 學生:學生總結出數學課中畫函數圖像的方法和步驟
(2)新課講述
1. 師:學生在數學課上用描點法畫函數圖像的方法、步驟,體現的數學思維是計算機程序設計的基礎,利用對比的方法,逐句剖析計算機畫二次函數 的圖像的程序(見程序剖析實例),讓學生了解其結構組成和具體作用,懂得計算機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按照人類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進行人機對話。計算機能夠聽懂的“話”,就是我們輸入的命令。這樣,就有利于消除計算機編程的神秘感,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編程的興趣。
程序剖析實例:(11分鐘)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確定命令按鈕單擊事件
dim x, y as single ‘定義x,y兩個變量
picture1.cls ‘清除圖象
picture1.scale (-10, 25)-(10, -25) ‘定義坐標系
picture1.line (-10, 0)-(10, 0), rgb(0, 0, 255) ‘畫橫坐標軸 ,顏色為藍色
picture1.line (0, 25)-(0, -25), rgb(0, 0, 255) ‘畫縱坐標軸 ,顏色為藍色
‘用循環語句描點畫函數圖像
for x = -5 to 5 step 0.0001 ‘x值從-10變化到10,每次增量為0.0001
y = x ^ 2 ‘根據表達式y=x2來計算y值
picture1.pset (x, y), rgb(255, 0, 0) ‘根據x,y的值用紅色描點
next x ‘取下一個增量的x值
end sub ‘結束程序
在這個環節中選用了學生在數學課中剛剛學過,比較熟悉的畫 二次函數圖像作為實例,學生容易理解,易于接受。通過教師剖析,學生在熟悉的情景中輕松學習了計算機程序設計的思想,感悟到用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的魅力。
2.體驗:教材中安排了“編程實現”一個小節讓學生經歷和體驗程序設計的過程,其“界面設計”、“代碼編寫”、“調試運行”三個環節非常好。我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仍以畫 二次函數圖像作為主題,組織學生實施上述三個環節的學習、體驗。首先將引入課題時運行的幾個畫函數圖像的小程序提供給學生們,讓其觀看界面的設計,程序的代碼,然后運行程序,在此基礎上修改源程序代碼,設計界面,畫出其他函數圖像,親身感受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的過程。( 1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