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Basic的基本知識
一、課題:visual basic的基本知識 二、教學目標: ⑴ 掌握啟動和退出visual basic的方法。 ⑵ 了解visual basic窗口的組成,了解visual basic的三種工作模式,知道工具箱、工程資源管理器窗口、窗體設計器窗口、屬性窗口、代碼編輯器窗口的作用。 ⑶ 理解工程的概念,知道工程的構成。 ⑷ 理解對象、窗體和控件的概念,掌握建立控件對象的一般步驟,了解對象的命名規(guī)則。 ⑸ 知道對象的三要素,知道讀取和設置對象屬性的方法,知道調用對象方法的格式,知道事件過程的格式。 ⑹ 了解事件驅動的程序設計思想和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方法。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⑴ vb系統(tǒng)中各窗口的功能。 ⑵ 對象、窗體、控件、屬性、方法和事件等基本概念的含義。 ⑶ 事件驅動的程序設計思想。 三、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要計算機解決問題,必須編寫程序,即確定算法,并采用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描述算法。實際上,采用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描述的算法,只有用某一種計算機編程語言表示出來,才能稱之為計算機程序,才能在計算機上執(zhí)行。在眾多的計算機編程語言中,目前使用得較為廣泛的是visual basic,簡稱vb。它是美國微軟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環(huán)境的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本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第二節(jié) visual basic的基本知識”,了解vb窗口的組成和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方法。 在具體學習本節(jié)內容之前,首先讓同學們看一個用vb編制的小程序。 演示:一個簡單的vb程序——“歡迎使用visual basic” 本節(jié)課我們將通過實際制作這個小程序,來具體說明vb窗口的組成和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基本方法。 討論式學習新內容⑴提問并結合演示——使學生了解vb的工作界面 提問:要想用vb編程,必須先運行它,那么在windows操作系統(tǒng)中如何運行一個已經安裝好的軟件呢? 答案:方法一:單擊開始菜單的程序子菜單中相應的菜單命令;方法二:雙擊該軟件在桌面上的快捷方式。 邊演示邊講解:啟動vb后,會出現(xiàn)“新建工程”對話框,該對話框有三個選項卡,從字面上我們不難理解它們的含義: ø 新建:建立新工程 ø 現(xiàn)存:選擇和打開現(xiàn)有工程 ø 最新:列出最近使用過的工程 在vb中,一個應用程序即為一個工程。要創(chuàng)建我們剛才運行的程序,須選擇“新建”選項卡,并選取其中的“標準exe”項,然后單擊“打開”按鈕,進入vb的窗口。 引導觀察:請同學們認真觀察vb的窗口,把它與我們前面學習過的軟件做個比較,想一想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答案:相同點:都有標題欄、菜單欄和工具欄;不同點:有許多獨立存在的子窗口。 學生自學:請學生閱讀本節(jié)的第二部分內容——visual basic窗口的組成,上機操作,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ø vb有哪三種工作模式?目前我們正處于哪一種工作模式? 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