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畫
美術教案-壁畫什么是壁畫
裝飾壁面的畫。包括用繪制、雕塑及其他造型或工藝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主要是建筑物內外表面)上制作的畫。壁畫作為建筑物的附飾部分,通過建筑與和諧統一,既具有意識形態方面的功能,又具有建筑的裝飾與美化功能,構成環境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
沿革 壁畫是最早的獨立繪畫形式。現存史前遺跡亞洲都有發現。最早的距今約 2萬年。中國近年發現摩崖壁畫已有數十處,有的被斷定為新石器時代 。 隨著建筑技術的發展,壁畫從洞窟摩崖壁畫轉向建筑壁畫。古代壁畫多分布在神廟、 宮殿、寺院、庭苑、石窟、陵墓等建筑物中。文藝復興是西方壁畫史上的輝煌時代。現代西方繪畫和建筑風格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影響了壁畫形式的變化。20世紀以來,墨西哥的壁畫運動與蘇聯的壁畫創作,面向社會,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具有新的意義。
中國古代文獻曾記錄過壁畫的內容與規模。屈原的《天問》就是對壁畫有感而發的。陜西咸陽秦宮壁畫殘片,是距今23xx年前的手繪真跡。魏晉以前,壁畫多表現神話與世俗生活。佛教傳入以后,宗教壁畫迅速發展,唐代形成壁畫的高峰期。莫高窟、克孜爾石窟和陜西許多唐墓,都顯示出中國古代壁畫的風貌與藝術高度。宋以后,壁畫逐漸衰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壁畫得到恢復與發展,北京首都機場壁畫群體完成于1979年。嗣后,不斷在一些新建筑中增設壁畫,許多作品在藝術表現、制作方法以及繼承傳統、借鑒外國經驗方面,都有所創新和發展。
制作和技法 壁畫主要分為繪畫型與繪畫工藝型兩大類。
繪畫型 以繪畫手段為主,作者用手繪方式直接在壁面上完成,所使用的基底包括石壁、泥壁、木板、金屬板、編織物或其他材料的表層,可采用干壁畫、濕壁畫、蛋彩畫、油畫、蠟畫和丙烯畫等方法。
①干壁畫,是直接在干燥的壁畫上繪制。它先用粗泥抹底,再涂細泥磨平,最后刷一層石灰漿,干燥后即可做畫。
②濕壁畫,在古代歐洲使用比較多。它是壁面基底半干時,用清石灰水調和顏料進行繪制,顏色與未干燥的墻面經過滲透而牢固結合,干燥之后產生一種特殊的效果。由于必須一次完成,不容打草圖與修改,著色后立即滲入,色彩晦暗而且濃重,需要掌握預想效果,所以技巧上難度較大。 ③蛋彩畫,是在干壁上作畫,盛行于文藝復興時代,果汁與膠融合而成的水溶顏料,不透明、易干、有堅硬感,但易脫落,要涂上亞麻仁油或樹脂做為保護層。15世紀以后,逐漸為油畫所取代。
④蠟畫,是用蠟與顏料混合,畫在木板或石質等不同材料的基底上,然后經過加熱處理,使其表面發生變化,出現一種有光澤的表層。蠟畫最早產生于希臘,在羅馬龐培壁畫中,曾發現這種畫法,后來多用于圣像畫。
⑤油畫,是歐洲15世紀以后發明的,以亞麻仁油為調和劑,一般是在亞麻布或木板上做畫,很少在泥地壁面上繪制,為減少畫面的光澤,也可以用干酪麥加白堊、鋅白粉制做吸油底子。
⑥丙烯畫,是使用人工合成的丙烯酸為調和劑,快干,無光澤,可以免除油畫材料慢干、畫面反光的弱點,為現代壁畫所采用。
以上幾種主要方法,有時也混合使用,或與工藝制作相結合,有的還與浮雕結合。現代壁畫中這種混合使用方法更為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