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走進意象藝術
課 時:1課時
教學思路:
本課是具體了解和認識三大美術類型中的第二種類型——意象藝術。在本課中應立足于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的作品通過對比來找到意象藝術的表現形式。在教學中應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思考、辨析意象藝術作品的主要特征。同時在本課中,注意在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讓學生自主找到意象藝術所追求的藝術目標。
課業類型:欣賞課
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認識意象藝術是美術作品常用的表現形式之一。
2、能力目標
讓學生對意象藝術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
3、情感目標
通過欣賞中外的意象藝術作品,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4、創造目標
理解意象藝術在美術作品中更傾向于表現藝術家心理真實、形象更集中、更典型的表現力和形式美感。
探索重點:
通過教學,使學生分清意象藝術與具象藝術的區別,了解意象藝術的主要特征,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藝術。
探索難點:
理解意象藝術的創作構思,以及意象藝術和作者個人主觀意識的整合。
教學過程:
教 學 設 計
分析、評價、反思、體會
學
習
欲
望1、導入請同學們說說形容男子很瀟灑的詞語有哪些?形容女子很漂亮的詞語有哪些? 學生回答(略) 這些詞語不管用在我們班的哪一位男同學或女同學身上,我想你們都不會介意吧?但如果把我們班的某位同學比喻成“鵪鶉”,有誰會愿意嗎?(假設把某位同學比喻成鵪鶉,并通過多媒體播放鵪鶉的圖片,其肯定不樂意) 但我國古代一位著名的畫家偏偏把自己以鵪鶉自喻,同學們知道這位畫家是誰嗎?為什么要把自己比喻成鵪鶉?媒體展示:《鵪鶉圖》中國畫·朱耷 這也就是這節課我要重點來講的課題。媒體展示課題: “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走進意象藝術”
意在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對意象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
學
習
效
應2、新課與學生(1) 媒體展示:什么叫意象藝術?(2) 學生回答:(略)(3) 老師引導、歸納:在《新華詞典》中:“意”為愿望、料想!跋蟆睘樾螤睢幼。意象藝術是對物象加于簡略,對其富有表現的因素容納作者的思想,形成概括的藝術形象。媒體展示:《圣維克多山》油畫和圣維克多山實景照片 讓學生欣賞《圣維克多山》油畫和圣維克多山實景照片,通過對比,引導學生自主找到《圣維克多山》油畫和圣維克多山實景照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從而找到什么叫意象藝術。(如經過藝術家創作出來的油畫作品《圣維克多山》,畫中的山、房子、樹、天空都變成細小的塊面形象。)(4) 媒體展示:為什么有的美術作品形式怪異?(媒體展示名作《內戰的預感》油畫·達利) (5)學生討論、回答:(略)(6)老師引導、歸納:美術作品不僅可以再現客觀世界,而且可以表現藝術家的個人情感、觀念和意識。媒體展示:(7)請同學討論:如何理解意象藝術?(媒體展示《教皇英諾森十世》油畫·委拉斯凱茲與《被牛肉片包圍的肖像》油畫·培根、《蒙娜麗莎》油畫·達芬奇與《馬蒂斯夫人》油畫·馬蒂斯) (8)學生回答:(略)(9)老師引導、歸納:a、“意象”是藝術家的“意中之像”。b、意象藝術更傾向于心理的真實。c、意象藝術形象更集中、典型。d、意象藝術超越了時空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