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走進意象藝術]教學設計
“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走進意象藝術”教學設計
海南省?趯嶒炛袑W 邢述評撰寫
〖教學內容〗人美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鑒賞》第4課
一、課時
1課時
二、課堂教學思路
本課旨在通過欣賞意象藝術作品使學生明白意象藝術和前課所學的具象藝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本課中應立足于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的作品通過對比來找到意象藝術的表現形式。在教學中應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緊抓以學生為主體來作為主線,讓學生去思考意象藝術作品。同時在本課中,注意在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能讓學生自主找到意象藝術所追求的藝術目標。
三、課業類型:欣賞
四、教學目標
(一)認識目標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認識意象藝術是美術作品常用的表現形式之一。
(二)能力目標
讓學生對意象藝術有認識和理解。
(三)情感目標
通過欣賞中外的意象藝術作品,可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創造目標
理解意象藝術在美術作品中更傾向于美術家心內真實,形象更集中、更典型的表現力和形式美感。
五、探索重點
了解意象藝術在美術創作中是常見的一種表現形式。
六、探索難點
理解意象藝術的創作構思,以及意象藝術和作者個人主觀意識的整合。
七、教學用具
(一)教師用具:
1、油畫作品:寫實型藝術作品(具象藝術)如下圖1;寫意型藝術作品(意象藝術)如下圖2、若干張。
2、國畫作品:工筆畫藝術作品(具象藝術)如圖1;寫意畫藝術作品(意象藝術)如圖2、若干張。
如圖1 如圖2
3、媒體設備
(二)學生用具:
1、《美術鑒賞》課本
2、最歡喜的一幅畫
3、習作本
八、教學過程
探索目標 | 探索過程 | 設計意圖 |
學習欲望 |
1、溫故與導入 (1)請同學們欣賞這兩件名作:《蒙娜麗莎》(油畫·1503-1505年)達·芬奇(意大利);《馬蒂斯夫人像》(油畫·1905)馬蒂斯(法國)。分組討論。(2)讓每組代表談談這兩件作品作者所運用的藝術語言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 (3)學生回答:(略) (4)老師引導、歸納:這是兩件題材相同(人物肖像畫),但表現的藝術形式不同的名作。前一節課的“走進具象藝術”已涉及到《蒙娜麗莎》的表現形式(略),而《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藝術作品,今天讓我們一起走向意象藝術的殿堂,一起來欣賞、學習意象藝術作品。 (5)板書或媒體展示課題: ◎“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走進意象藝術” | 意在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直觀的感受意象藝術。 |
效應 | 2、新課與學生 (1) 板書或媒體展示: ◎什么叫意象藝術? (2) 學生回答:(略) (3) 老師引導、歸納 在《新華詞典》中:“意”為愿望、料想.“象”為形狀、樣子。意象藝術是對物象加于簡略,對其富有表現的因素容納作者的思想,形成概括的藝術形象。讓學生欣賞本課的《圣維克多山》油畫和圣維克多山實景照片,通過對比,引導學生自主找到《圣維克多山》油畫和圣維克多山實景照片有啥不同的地方,從而找到什么叫意象藝術。(如經過藝術家創作出來的油畫作品《圣維克多山》,畫中的山、房子、樹、天空都變成細小的塊面形象) (4) 板書或媒體展示: ◎為什么有的美術作品形式怪異?(媒體展示名作《內戰的預感》油畫·達利) (5)學生討論、回答:(略) (6)老師引導、歸納 美術作品不僅可以再現客觀世界,而且可以表現藝術家的個人情感、觀念和意識。 板書或媒體展示: (7)◎請同學討論:如何理解意象藝術? (8)學生回答:(略) (9)老師引導、歸納 A意象藝術更傾向于心理的真實。 B意象藝術形象更集中、典型。 C意象藝術超越了時空的限制。 |
老師與學生的互動 |
主動學習 | 4、 提問與反饋 (1)板書或媒體展示: ◎請同學討論:國畫作品中的工筆畫藝術作品和寫意畫藝術作品(如本案中,國畫作品的圖1和圖2)在表現形式上有啥不同? (2)學生討論、回答:(略) (3)老師引導、歸納:(略) 老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應設置一個能換起學生自問、自答、探求知識的課堂環境。 如每組互提、互問、互答。 |
良好的學習行為 |
自主學習 | 4、練習與鞏固 (1)你最歡喜的一幅畫是意象藝術作品還是具象藝術作品嗎? (2)你怎樣理解意象藝術的“真實”與具象藝術的“真實”? (3)你是否認為意象藝術比具象藝術更有表現力?為什么? |
樹立終身學習觀念 |
【板書設計 】
第4課 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走進意象藝術
一、什么叫意象藝術?
二、為什么有的美術作品形式怪異?
三、請同學討論:如何理解意象藝術?
四、練習與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