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教學目標
1.態度目標:樹立防災、減災意識,在此基礎上設計并演練本校及自己家庭的防災、減災方案。
2.能力目標:全組同學能夠相互協作,根據統計資料在中國圖上繪出中國主要火山、地震帶的分布,并能討論分析出它們的分布規律;能通過討論確定并演練本校和自己家庭的防災、減災方案。
3.知識目標:全體學生能夠根據統計數據和有關圖像感知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優秀學生能夠簡單說明原因;每個學生能夠在一分鐘內至少說出我國三個地震多發的省和兩個火山分布區。
教學理點
幫助并指導學生在樹立防災、減災意識的基礎上,設計并演練學校及家庭的防災、減災方案。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真正樹立防災、減災意識,使每一個學生學會有用的防災、減災方法。
教學媒體
錄像機、電視機,中國政區圖和紅色即時貼圓片及參考資料(各組分組而坐,各組桌面均有配備)。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放錄像】唐山大地震現場實錄(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直接利用《中國地理》教學軟件中有關片段)。
【教師引導】哪位同學經歷過地震,地震時是什么樣?大家說一說。
【講解】通過剛才這段錄像和大家的討論,我OJ可以感受到地震災害是來勢兇猛和殘酷無情的。地震真的有這么可怕嗎?地震的分布和發生有無規律可循呢?
【板書】第五節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一、地震
【講授新課】
【提問】初一時我們學過世界的兩大地震帶分市,有誰還記得?
【板書】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提問】根據世界的兩大火山、地震帶分布,你們能否分析出中國是一個多震國,還是一個少震國?為什么?
【板書】我國位于兩大地震帶上
【講解】的確,我國是一個多震國家,請同學朗讀課本本節開始方框中的文字內容。
【引導】中國的主要地震帶分布在哪兒?
請你們閱讀參考資料,這是近幾十年來我國一些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你們各組能否在5分鐘內用紅色即時貼在中國地圖上把這些地區標出來?比比看,哪組完成得快?
【提問】能不能根據你們自己的圖總結出我國主要地震帶的分布規律?哪個省大震多?地震多分布在什么地帶?(可引導學生分析出我國地震帶多分市在板塊交界處和山前凹陷地帶。)
【讀圖】請大家看課本第38頁的圖3.23“我國的主要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圖”,請各組根據這幅圖補充你們自制的中國主要地震帶的分布圖。
【板書】主要地震帶:
東南部的臺灣省和福建沿海
華北太行山沿線和京津唐地區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云南兩省西部
西北的新疆、甘肅和寧夏
【提問】我們生活的北京是多震區,還是少震區?
【板書】——北京位于我國主要的地震帶上
【講解】北京發生地震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北京有三大斷裂帶,其中有一條斷裂帶在石景山區,那就是八寶山一衙門口斷裂帶。而我們學校就位于這條斷裂帶上。
【板書】——我校位于八寶山一衙門口斷裂帶上
【講解】大家看到這個消息感到非常緊張,其實,只要我們充分注意防災、減災,地震就不那么可怕了。
例如,1976年唐山7.8級大地震中24萬同胞罹難,但是距離震中唐山市僅100千米的青龍縣卻因為防災工作做得好,竟神話般地無一人傷亡,創造了罕見的奇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1996年第9期《青年文摘》中的《唐山大地震中的奇跡》。
再例如,1975年海城7.3級地震,九度區某醫院房屋保存完好,1976年唐山7.8級大地震,基巖地基上的某建筑物(樓房)保存完好(可向學生展示《地震問答》中的實物照片)。
【提問】顯然我們學校的選址是不合適的。那么,目前我們應該怎樣防震呢?(引導學生從震前預報、震發時躲避方法和震后間隙的撤離路線三方面討論。)
【引導】現在咱們來實際演習一下震發時的躲避方法。
師生共同演習。
【提問】你家里應如何防震呢?你能不能把你想到的防災措施填入下表,回家后再補充上實施情況?
【板書】
【講解】請大家回家后動員全家人進行臨震演習,下節課請大家匯報演習情況。
【提問】你知道長白山上白頭山天池嗎?為什么湖泊會出現在山頂呢?你知道黑龍江省的五大連池嗎?為什么五大湖泊會相連成串分布呢?
【講解】請看書上有關這兩個湖泊的插圖,插圖下有文字解釋。
【板書】二、火山的分布
【講解】我國的火山有600多座,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高原南部、東北山區、中國臺灣、海南島等地。不過,近幾年來仍在活動的火山卻很少。最近噴發的一座火山是在新疆境內的昆侖山中。
【板書】三、泥石流
【提問】泥石流有什么危害?
【提問】請你觀察“中國地形圖”,我國有哪些地方容易發生泥石流?
【課堂小結】自然災害的發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災害的發生和分布是有規律可循的。只要我們人類能夠及早地防患于未然,就能把災害降到最小程度。
【課堂練習】(略)
【布置作業 】請大家回家后動員全家人進行臨震演習,下節課請大家匯報演習情況。板書設計
一、地震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我國位于兩大地震帶上
主要地震帶:
東南部的臺灣省和福建沿海
華北太行山沿線和京津唐地區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云南兩省西部
西北的新疆、甘肅和寧夏
——北京位于我國主要的地震帶上
——我校位于八寶山一衙門口斷裂帶上
二、火山的分布
三、泥石流
小資料
近幾十年來我國一些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
1966年3月8日5時29分河北省邢臺地震,震級6.8級。
1966年3月22日16時11分河北省邢臺地震,震級6.7級。
1966年3月22日16時19分河北省邢臺地震,震級7.2級。
1967年8月30日12時22分四川省爐霍地震,震級6.8級。
1969年7月18日13時24分渤海地震,震級7.4級。
1970年1月5日1時42分云南省通海地震,震級7.7級。
1972年1月25日10時06分臺灣省東邊海中地震,震級8.0級。
1973年2月6日18時37分四川省爐霍地震,震級7.9級。
1974年5月11日3時25分云南省昭通地震,震級7.1級。
1975年2月4日19時36分遼寧省海城地震,震級7.3級。
1976年5月29日20時23分云南省龍陵、潞西地震,震級7.5級。
1976年5月29日22時00分云南省龍陵、潞西地震,震級7.6級。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河北省唐山地震,震級7.8級。
1976年7月28日18時45分河北省灤縣地震,震級7.1級。
1976年8月16日22時06分四川省松潘、平武地震,震級7.2級。
1976年8月23日11時30分四川省松潘、平武地震,震級7.2級。
1981年1月24日05時13分四川省道穹地震,震級6.9級。
1985年8月23日12時41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什地震,震級7.4級。
1988年11月6日21時03分云南省耿馬、瀾滄地震,震級7.6級。(摘自《地震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