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教案(通用2篇)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篇1
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學習目標】
識記按勞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基本含義。理解現階段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的客觀必然性和意義,以及確立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制度的意義。聯系經濟生活中的實際,初步認識我國目前存在的多種分配方式,并確認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學習重點】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及其必然性;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含義、具體形式及意義。
【學習難點】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形式;
【知識梳理】
一、按勞分配為主體
這一部分主要講了五層意思:
1、我國現階段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決定因素。生產決定分配,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這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重要原理。我國現在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必然要求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學們應該重點理解:一個社會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社會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的。】
2、按勞分配的含義。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它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之后,以勞動者向社
會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同學們重點掌握:按勞分配的適用范圍——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分配尺度(標準)——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分配內容——個人消費品;分配結果——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3、實行按勞分配的必然性。在我國現階段,公有制經濟既不能實行按需分配(因為生產力水平不高,勞動產品也沒有極大豐富),也不能實行平均主義(因為這不利于充分發揮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只能實行按勞分配,這是由我國現實的經濟條件決定的。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是生產資料公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同學們注意:社會主
義的優越性不是吃大鍋飯、搞平均主義,勞動仍是人們謀生的手段;勞動是光榮的,輕視勞動是可恥的。】
4、實行按勞分配的意義。這里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實行按勞分配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二是作為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制度,它是對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的重要條件,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5、按勞分配所處的地位。按勞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于主體地位,這是由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決定的。
二、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這一部分主要闡述了以下三個問題:
1、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個體勞動者個人占有生產資料,獨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其勞動成果扣除成本和稅款后直接歸勞動者所有,構成他們的個人收入。他們既是勞動者,又是經營者、投資者,不僅要付出勞動、謀劃發展,還要承擔經營風險。個體勞動者的合法收入受國家保護。
2、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要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制度。對此,需要注意的是,過去我國提“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原則”,而現在由“原則”上升為“制度”。【生產要素主要包括:勞動要素、資本要素、土地要素、技術、信息要素、管理要素等。】
3、我國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制度的意義。確立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有利于調動各種生產要素所有者創造社會財富的積極性,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知識拓展】
1、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觀必然性是什么?
答案:關于我國現階段分配制度的客觀必然性,教材講的只是直接決定因素的一個方面。要全面理解我國分配制度的客觀必然性,還應把握以下三點原因:
一是這種分配制度與現階段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因為產品分配采取何種分配方式,要取決于生產成果的多少,而這又同生產力的發展狀況直接聯系。現階段的生產力水平不平衡、總體不發達,是決定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最終原因。
二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決定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生產資料所有制作為生產關系的基礎,對產品的分配方式具有決定作用,分配方式是所有制的體現。
三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市場經濟的有效運行,是以市場主體多元化為條件的。這時,不僅存在著生產要素的多種所有者,而且形成了包括生產資料市場在內的市場體系。因此,必須承認按生產要素分配。否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難以順利運行。發展市場經濟,要使資源得到合理優化配置,以追求最佳效益。只有使各種資源所有者獲得應有的收入,才能充分調動所有者主體的積極性。所以,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就必須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
實踐證明: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激發了社會成員積極投身國家建設的勞動熱情,實際上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這種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2、生產要素
為了進行產品的生產而投入的各種經濟資源。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就必須進行生產。生產不同的產品需要各種各樣的要素的投入,這些用于生產的要素就稱為生產要素。在現代,勞動、資本、土地、技術、信息、管理等是基本的生產要素。
【解難釋疑】
1、 并非所有工資收入都是按勞分配收入。
在我國,全民所有制和城鎮集體所有制經濟中普遍實行的工資制是按勞分配收入。但在私
營企業或外資企業中,勞動者的工資收入不是按勞分配收入,而是按勞動力價值分配的收入,其實質是勞動力價值的貨幣表現。此觀點錯在沒有看到在不同所有制下,工人的勞動性質是有本質區別的。
2、 非勞動收入一定是剝削收入的觀點是錯誤的。
非勞動收入是相對于勞動收入而言的。目前在我國的非勞動收入中,有的是剝削收入,例
如,在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中的私營企業主和外資投資者,通過對勞動者的剝削而獲得的利潤(剩余價值);有的卻不是剝削收入,如債券的利息收入、股票的利息收入,其既不是按勞分配收入,也不是剝削收入。由此可見,剝削收入一定是非勞動收入,但非勞動收入不一定是剝削收入。
3、 按資金分配就是按資本分配的說法不正確。
按資金分配和按資本分配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二者的聯系:它們都屬于按資本分配的范疇。
二者的區別:按資本分配一般是指在在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中的私營企業主和外商投資者按資本多少來占有雇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這屬于剝削收入;按資金分配一般指我國公民購買股票、債券獲得的股息、利息,出租財產獲得的租金以及銀行儲蓄所得的利息等,這都不是剝削收入。
【誤區警示】
1、 勞動收入一定是按勞分配收入。
勞動收入即勞動所得,是相對于不勞而獲的剝削收入和資金收入而言的。按勞分配是指在
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范圍內,勞動者向社會提供勞動,社會以勞動為尺度,向勞動者分配個人消費品,實行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按勞分配收入一定是勞動收入是正確的。但是,勞動收入未必都是按勞分配收入。例如,個體勞動收入,就不是按勞分配收入。因為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條件是生產資料公有制,而個體勞動所得是同個體私有制相聯系的分配方式。觀點錯在沒能把勞動收入與其存在的制度特征結合起來分析。
2、 在公有制基礎上進行的分配一定是按勞分配。
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條件。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勞動產品分配必須體勞
動者的意志和利益,這為實現按勞分配提供了可能。但不能認為在公有制基礎上的分配都是按勞分配。例如:我國過去實行的“平均主義”分配方式,盡管也是在公有制基礎上進行的,但它無視勞動差別,不是按勞分配。這個觀點的錯誤在于只看到了按勞分配受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制約有其客觀必然性,但沒有看到是否實行按勞分配還受社會其他因素的制約。
【堂清練習】
1、現階段,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原則是 ( )
a、按需分配 b、平均主義 c、按勞分配 d、按生產要素分配
2、我國現階段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實行這種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 )
a、我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b、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
c、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和特點
d、由黨的性質和國家性質決定的
3、在我國現階段,按勞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據主體地位,是由于 ( )
a、按勞分配在每個社會成員的收入來源中占據較大比重
b、公有制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主體地位
c、國有經濟是我國經濟的主體
d、公有制企業個人收入來源多樣化
4、下列屬于按勞分配收入的是 ( )
①張某在私營企業中獲得的工資收入 ②王某在農村集體經濟聯產計酬中獲得的收入
③李某在國有企業中獲得的福利性分配收入 ④孫某在國家機關工作中獲得的工資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購買股票、債券所得,屬按資本要素分配的收入。對這一分配形式的認識,正確的有
①它是資源優化配置的客觀要求 ②它是資本要素創造價值的結果
③它是我國現階段的收入分配形式 ④ 它是由宏觀調控決定的分配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黨的xx大報告首次提出,要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這有利于( )
①維護勞動者權益,促進社會公平 ②在全社會形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良好風尚
③勞動報酬與經濟增長、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相適應 ④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篇2
山東省沾化縣第一中學 劉鋒
全課概述
第二單元分析了“投資與創業”,解決了“誰來生產” 的問題,與此銜接,生產的財富如何進行分配。本課“個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國現階段的分配方式: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在分配中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
本課分為2個框題
1.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新課標要求
闡述我國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一)知識目標
1、識記按勞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含義。
2、理解現階段實行按勞分配的客觀必然性;堅持按勞分配原則的意義;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
3、聯系經濟生活中的實際,初步認識我國目前存在的多種分配方式,并確認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全面系統地看問題,正確認識現實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框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我國現階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促進社會財富的增加和社會生產的發展。
★教學重點、難點
1.按勞分配是我國個人收入分配的主體
2.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教學方法
引入實例法、自學閱讀-講授法、教師啟發、引導,課上討論等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形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62頁“南嶺村”的例子,提出問題:這個村子是怎樣分配個人收入的,引發興趣,導入新課。
學生活動:通過教師引導與討論,得出結論──按勞分配,導入新課。
(二)進行新課
二、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1、按勞分配為主體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62-63頁內容,說明什么是按勞分配?我國為什么實行按勞分配?它在我國的分配制度中處于什么地位?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討論,發表見解,回答問題
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之后,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教師點撥:在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必須而且只能是按勞分配,同時這種勞動是社會勞動。
教師活動:我國在公有制經濟中為什么實行按勞分配?
(2)堅持按勞分配的必然性
第一,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分配制度是生產關系的重要方面,一個社會的分配制度直接取決于生產關系,取決于基本經濟制度,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結構的主體,因此決定了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實行按勞分配。
第二,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產品采取什么樣的分配方式同生產力的發展狀況直接聯系,現階段我國生產力沒有實現高度發達,勞動產品沒有達到極大豐富,還不能實行按需分配。
第三,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在當前的生產力狀況下,我國勞動者的勞動能力存在明顯的差別,勞動還是人們謀生的手段,因此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必須體現人們勞動的差距。
教師活動:請大家想一想,在我們個人消費品的分配中如果實行平均分配會出現什么后果?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討論,回答問題:如果實行平均分配,必然導致“懶漢”的出現,勞動者的積極性不能很好地調動起來,干和不干一個樣,干多和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整個社會的發展必然緩慢,最終導致共同貧窮。
教師活動:可見,社會主義階段,實行按勞分配既是客觀經濟條件的要求,在實行按勞分配的同時,也體現了優越性。
(3)堅持按勞分配的意義
教師總結:實行按勞分配,勞動者的個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直接聯系在一起,會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推動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有力地促進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也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就是活動:既然按勞分配有這樣重要的意義,它在我國的分配制度中占怎樣的地位?
學生活動:認真思考總結,得出結論
教師總結:
(4)按勞分配為主體的現實表現
按勞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體地位。首先,從整個社會收入分配結構看,雖然存在多種分配方式,但由于公有制經濟占主體地位,所以按勞分配必然是主體;同時,勞動者中在公有制經濟中就業的占多數,所以按勞分配方式必然是主體。其次,從公有制企業中勞動者收入結構看,盡管目前公有制企業個人收入來源逐漸多樣化,但在各種報酬中,按勞分配部分的收入仍然占較大比重。最后,從按勞分配對其他收入方式的影響看,公有制企業勞動者按勞分配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經濟活動中勞動者收入水平的參照標準。
2、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63頁材料,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認真總結,發表見解
教師引導:在我國,個人收入的分配除去按勞分配之外還存在多種分配方式,到底還有哪些?他們各有什么特點和作用?為什么在我國存在多種分配方式?這些問題,我們將通過下面內容的學習來了解。
(1)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觀必然性
教師活動:為什么我國所有制結構和我國的分配制度有相同的地方?都以某某為主,多種并存?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有什么內在聯系?
學生活動:分小組討論,推薦代表發言,教師總結
這種分配方式與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相適應。根據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決定分配方式。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總體水平低、發展不平衡和多層次的狀況,不可能實行單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種分配方式。
這種分配方式也是由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的所有制結構決定的。公有制是主體,在公有制經濟中只能實行按勞分配。但在其他多種非公有制經濟中,就不能按勞分配,而只能采取其他非按勞分配方式。
這種分配方式也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2) 多種分配方式的主要形式
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
個體勞動者個人占有生產資料,獨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其勞動成果扣除成本和稅收后直接歸勞動者所有,從而構成他們的個人收入。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討論在這里勞動者充當了什么角色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發表見解:他們既是勞動者,又是經營者、投資者,不僅付出勞動、謀劃發展,還要承擔經營風險。
按生產要素分配
按生產要素分配就是生產要素所有者憑借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參與受益分配。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64頁漫畫與材料,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認真總結,發表見解
教師點評:參與受益分配的生產要素主要有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大家在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能要做到能分清一種分配屬于哪種要素的收入。
教師活動:在我國為什么允許這些要素參與分配?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有什么重要作用?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認真總結,得出結論
教師活動:總結學生的結論
(3)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
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有利于讓一切生產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三)課堂總結、點評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具有客觀必然性,也有重要的意義。
(四)實例探究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據此回答例1-例4
[例1] 下列收入屬于按勞分配所得的是( )
a. 經營風險收入
b. 國有企業職工的獎金和津貼
c. 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所得
d. 外資企業職工的工資收入
答案:b
[例2]實行按勞分配之所以能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是因為
a. 它把勞動者的個人收入與自己付出的勞動數量、質量直接聯系在一起
b. 它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c. 它消除了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
d. 它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均分配的社會地位
答案:a
[例3] 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的直接原因是( )
a.生產力水平
b.所有制結構
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d.我國存在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
答案:b
[例4] 在社會經濟活動中,有人通過向企業 或個人提供技術和信息資料取得一定的收入,這種收入屬于 ( )
a.按勞分配
b.按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分配
c.按生產要素分配
d.從社會保障中取得的收入
答案:c
★課余作業
組織學生撰寫社會調查報告,要求學生調查自己家里的收入情況,分清哪些收入是按勞分配所得,哪些是非按勞分配收入,并進一步分析現在的收入形式與以前相比有哪些變化,這種變化給家庭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教學體會
本節內容是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聯系的內容,在學習中應該多引入日常生產、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實例,讓學生去深刻理解這些知識,并能夠從自己的實踐中理解、把握我國分配政策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