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職能:管理與服務》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內容標準:
列舉生活中的實例,評議政府履行職責的表現;說明政府部門和公職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和作用。
2、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政府職能,明確政府履行職責的表現。
3、能力目標:
從具體材料入手,提高學生歸納與分析能力;
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初步探究學習的能力;
能夠學會用唯物辨證的思維來觀察問題、認識問題。
4、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我國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并以此激發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熱情。
【教學重點】政府的主要職能及其表現
【教學難點】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
【教研課題】新課程下如何使政治教學回歸社會生活
【教學方法】典型事例法、搜集資料法、情境體驗法
【教 具】教學課件及無線話筒等多媒體教具
【教學過程】
1、 主持節目,導入新課教學。《政府的職能:管理與服務》這一課的內容相對于高一學生來說比較理論化和抽象化。所以首先,我考慮要用一種新穎的形式導入新課,引起學生的關注,調動學生積極性。在準備公開課、收集資料時,受到電視訪談節目的啟發,我決定把這一節課以主持節目的形式進行講授,設置“我看政府”欄目;在形式基本確定之后,選擇怎樣的話題導入新課、貫穿全課就顯得相當重要了。通過與教研組其他老師的反復討論,我最終選定了今年元宵期間“福州市南后街燈展”這一話題。
2、 討論“燈會”,學習政府職能。以福州市南后街燈展的事例導入新課、引出話題,通過分析花燈展的組織者是誰,以及從四個方面(經濟、政治、文化、公共服務)分析組織者(即:福州市政府)為燈展所做的工作,從中看出政府的職能及發揮的作用,培養學生歸納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在一個案例中,從不同角度去理解政府的職能,以此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辨證思考的能力。
3、 學生活動,展示研究成果。以開展“尋找身邊的職能政府”這一活動來檢驗學生對政府主要職能的了解情況。具體做法:在課前布置學生搜集身邊發生的、看到聽到的政府為民辦實事的實例,并將材料帶進課堂進行展示和分析,這材料可以是一張照片、一段錄像、一則新聞、一張報紙…學生通過自我動手,搜集資料以及課堂講解,能夠鞏固對課堂內容的理解。此環節目的在于貫徹新課改精神,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并培養學生學會關注生活、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加深對我國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的體會。
4、 階段小結,明確職能范圍。通過對燈展和學生調查活動的分析之后,我讓學生總結歸納出政府職能主要是體現在哪兩個方面(管理與服務)。最后設置問題——“入黨應該找誰” “小區公共設施由誰提供”“法律由何部門制定并通過”,從不同事例、不同角度使學生明確“政府雖承擔著重要的職能,卻并不意味著政府是包辦一切的。有些事情政府辦不了,也不該辦。”;從而也使學生明白公民能否正確尋求政府幫助,是公民意識、政治素養的體現。設置這一環節,是對本課內容教授的補充說明的需要,是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公共管理的需要。
5.評議政府,回歸社會生活。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考慮到課堂時間的分配,我設置了課后評議環節,以福州“禁摩聽證會”為例,要求學生與家人朋友一起,對政府履行職能的表現進行評議。“禁摩聽證會”也是近期以來福州市民關心的熱門問題,設置該評議話題,旨在體現“德育回歸生活”的新課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