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常識
前言
轉載
前 言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初步懂得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經濟活動決定其他一切活動;使學生準確理解并正確掌握經濟的基本含義;使學生全面了解這門課程的基本特點、主要內容和學習它的重要意義。幫助學生認識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我國經濟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必由之路。教育學生懂得學習和具備一定的,培養和提高參與經濟活動的能力,學會用法律法規和高層道德準則規范自己在經濟活動家的行為,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
具體要求
知識方面
識記:經濟的基本含義、的主要內容。
理解:從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公民參加經濟活動的實際需要這三個方面,來分析、說明學習的意義。
能力要求
通過本課教學,培養學生識記知識的能力,即再現和再認識所學知識的能力。
通過本課教學,培養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即在識記知識的基礎上對有關知識進行轉換的能力或解釋、推理的能力。如,深入理解“物質資料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這一基本觀點的能力。
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如引導和訓練學生思考:為什么要堅持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公民參加經濟活動的實際需要這三個方面,來說明學習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知識的很需要性。
3.覺悟要求
通過本課教學,深化學生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認識,從而使學生初步樹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的遠大志向。
教育和幫助學生確立起這樣一個信念:面對21世紀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們必須擁有經濟知識、經濟頭腦和參與經濟活動的能力,否則將難以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游刃有余。
教育和幫助學生認識到發達的市場經濟必然是法制經濟,中學生應注意了解和掌握公民在經濟活動中必須具有良好的市場道德準則,并以此來規范自己在經濟活動中的行為。
教學重點
經濟的基本含義
學習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
經濟的基本含義
課時安排
共1課時
復習提問
在初中階段的思想政治課上你都學到了哪些知識,受到了哪些教育?請同學們思考后用簡潔的語言來回答。
(以上提問設計的目的在于:回顧初中思想政治課的主要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引出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學習內容,適時切入高一教材的內容。)
導入 新課
經過初中思想政治課的學習,同學們懂得了如何做人的道理(初一);知識了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和客觀規律(初二);掌握了有關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常識(初三)。這些都為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高中思想政治課主要是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中心內容,簡要地講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哲學和政治學的基本觀點,以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常識。目的在于幫助高中學生初步形成正確認識社會,全面分析問題,自學選擇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能力,逐步提高參加社會主義實踐的能力,為在下個世紀建功立業打下扎實的基礎。
高中思想政治課第一冊(分上、下兩冊),主要講述的內容。全冊書由前言、商品經濟的基礎理論和社會主義高層三部分構成。今天這節課主要講授前言部分。下面請同學們閱讀前言部分內容。(要求粗讀,即只讀這部分內容的第一框題和第二框題)
講授新課
前 言(板書)
知識總體框架結構(板書)
經濟的基本含義(板書)
社會生活中的經濟現象(板書)
社會生活中的消費現象(板書)
社會生活中的消費現象隨處可見,五彩繽綏的消費市場上活躍著數不清的消費者的身影。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的日常工作離江開消費,居民家庭每天的生活離散開消費,人的一生一點兒也離不開消費。那么人們生活中的哪些現象是消費現象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前言第1段并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思考回答這一問題(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我國有經濟專家指出:當前在吃、穿、用的消費之外,至少還有下列五大消費愈來愈被民從所親睞。
家庭居室消費。沒房的千方百計買房,有房的精心設計裝修,精美家具逐步進入百姓家庭。
交通通訊消費。私人電話機、電傳機、手機、BP機的普及率愈來愈高,高收入家庭的購車計劃
正成為現實。
假日游樂消費。舉家出游、放情山水、回歸村野、垂釣碧溪、遠足名勝古跡已成為平常事情。
4.健身保健消費。購跑步機、舉重器、按摩椅。打保齡、練健美。休閑健身已成為時尚之舉。
5.個人文化消費。購鋼、買電腦、請家教,支付各類文化補習學校的課時費、資料費等。 (以上第一至第五的文字內容,可以用投影膠片展示給學生。)以上我們列舉了社會生活中的大量的消費現象。可以說,消費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消費伴隨著你、我、他。
社會生活中的交換現象(板書)
前面我們分析說明了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大量消費現象。那么無限多樣的、琳瑯滿目的消費品又是如何進入百姓家庭的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前言第1段的內容并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回答這一問題。(教師講授)柴米油鹽菜、果品蛋奶肉、水電煤氣房、洗滌保健品等,這些消費品是絕不會沒有任何條件地進入居民家庭的,它需要經過一個交換環節。用老百姓通俗的話說就是花錢買,用經濟學的術語就是用手中的貨幣到商店、到市場上去交換。社會生活中的交換現象是大量的、經濟的、多種形式的。如,花錢買日用品、花錢買健康(保健品)、花錢買教育(家教和補習學校)、花錢買時間(保姆、鐘點工、快餐),還有交水電費、煤氣費、暖氣費、住房費等。交換不僅連接消費,它也連接著分配。
社會生活中的分配現象(板書)
社會生活是離散開消費的,人們所需要的消費品只有到市場上去交換、去購買才能得到。人們購買消費品時手中必須持有貨幣。那么,人們手中的傾向是怎么來的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我國國有企業職工和城鎮集體企業職工,根據按勞分配原則,在他們勞動之后可按時領取工資、獎金和津貼;集體農民按合同規定完成上繳給國家和提留給集體的任務外,余下的收入全部歸自己;個體勞動者百納稅之后根據勞動和經營狀況獲得收入;私營企業主和三資企業中的外國投資者的收入是非勞動收,這些企業的職工領取的是工資。另外,各級國家機關、各類事業單位的干部和工作人員也都實行按勞取酬。
同學們,社會生活離不開消費和交換,同樣也離不開分配。只有經過“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這一分配途徑,傾向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消費者才能借助傾向這一交換媒介,從市場上換回自己所需要的消費品。
社會生活中的生產現象(板書)
前面我們已經講過,在社會生活中人們一點兒也離不開消費。要消費就得有消費呂,市場上無限多樣的消費品在被人們生產出來的。那么,在社會生活中哪些現象是直接的物資資料生產的現象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前言第1段結合社會生活實際來回答。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在我國的社會生活中,直接的物資資料生產部門是農業和工業,直接的物質資料生產現象是農業生產和工業生產。農民生產了糧食、棉花、蔬菜、水果、肉類和禽蛋;工人生產了食品、布匹、機床、煤炭、汽車和樓房。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在現代化社會生活中人們一點兒也離不開生產。
以上我們從消費、交換、分配、生產這四個方面,分析說明了社會生活中存在著經濟現象。每一個人都置身于一定提經濟關系之中。那么,什么是經濟?它的科學含義是什么?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前言第2段,并結合前面所講的各種經濟現象來思考這一問題。(學生閱讀思考,稍候教師往下講授)
經濟科學含義(板書)
經濟是指人類進行的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板書0
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板書)
為什么經濟首先是人類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而不是指人類從事的政治、軍事科學、文化、藝術等社會活動?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人類要生存,首先要解決吃、穿、住的問題;而吃、穿、住所需要的各種物資資料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人們用自己的雙手生產出來的。離開了物質資料生產這一首要的經濟活動,人類就難以生存。人類除了生理需要進行物質資料生產活動外,還有其它需要,還要進行其它活動,如政治、軍事、科學、文化、藝術等。要進行這些活動,也必須進行物質資料生產,以提供豐富的物質資料。可見,物質資料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經濟活動決定其他一切社會活動。
物質資料生產活動包括生產、分配、消費四個環節(板書)
生產是指人們使用生產工具創造各種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板書)
這里的生產是指直接生產過程中創造產品的生產。人們生產出勞動產品之后,要按一定比例分給國家(上繳利稅)、分配給社會集團(企業留利)、分給社會成員(工資)。
產品分配給國家、社會集團、社會成員的過程叫做分配(板書)
各個社會由于所有制性質 同,因而產品分配的原則也是同。產品分配完畢本應進入消費領域,但是由于社會分工不同,社會成員得到的產品不能完全滿足自身需要,因此需要交換。
人們相互交換勞動和勞動產品的過程叫做交換(板書)
人們在商品經濟中,通常采用商品交換的形式,經過交換,社會成員取得了自己所需要的產品,便開始了吃、穿、住即為滿足自己需要的消費。
消費是指對物質資料進行使用和消耗。(板書)
消費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產消費,它存在于生產過程中。另一種是生活消費,主要指個人消費,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消費。
5.經濟是指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種經濟活動(板書)
凡是人們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方面的活動都是經濟活動。例如,農民種田和工人做工是生產活動;怎樣拿到工資級別是分配活動;商品在市場上銷售是交換活動;怎樣花錢是消費活動。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活動,它們構成了社會再生產的全過程,它們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人們有消費的需要,才能進行生產。生產過后必須經過分配和交換才能達到消費的目的。這四種經濟活動,又都不是一個人所能完成的,活動中人與人之間必須發生關系,形成聯系,組成社會體系。
6.經濟是指人們在經濟活動中的結成的經濟關系(板書)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前言第3段并思考、回答:在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活動中,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會產生什么樣的經濟關系?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經濟關系即生產關系。生產關系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生產關系發生在直接的過程中,一般是指人和生產資料的關系以及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廣義的生產關系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在內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經濟的含義中所說的生產關系是廣義的。
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決定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性質(板書)
人們從事什么樣的經濟活動,在這種活動中結成什么樣的經濟關系,都是在一定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基礎上進行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經濟關系的基礎,并決定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活動的社會性質。例如:我們國家,在全體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條件下,生產中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合作的關系;分配中體現的是按勞分配原則;消費中人們的收入隨生產的發展而逐步提高,生活水平也相應提高。這種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關系體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性質。
以上我們從四個方面,分析說明了經濟的科學含義。那么,我們怎樣用簡練而規范的語言來準確和科學地表述這一概念呢?請閱讀教材第2而第6行黑體字,并用紅筆畫下來。
(教師結合黑體字的內容和下圖歸納“經濟”這一概念的科學含義并板書)
經濟,簡言之,就是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進行的經濟活動和形成的經濟關系。我們應該如何把握“經濟”這個概念呢?
首先,當我們把經濟(一定社會)作為社會再生產的過程時,它有生產、分配、交換、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性質。
其次,社會再生產過程的四個環節的基礎是生產資料所有制,它的性質決定了四個環節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性質。
再次,人們的經濟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經濟制度,即經濟關系中進行的。因此,我們在認識經濟活動的現象時必須認識把握這些活動所體現的生產關系。
學生的意義(板書) 的主要內容(板書) 由前言、商品經濟的基本理論和社會主義市場三部分構成(板書)
前言
1、經濟的科學含義
2、的主要內容
3、學習的意義
第一部分
(基本理論)
第一課 商品、貨幣 、價值規律
基礎
第二課 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二部分
(具體知識)
第三課 企業和經營者
生產
第四課 產業和勞動者
第五課 財政稅收和納稅人
分配
第六課 銀行和儲蓄者
第七課 商品勞務市場和消費者
交換、消費
第八課 世界市場和我國的對外貿易
對外經濟
從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出:第1~2課是基礎理論部分,主要講商品經濟一般知識,分析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第3~8課是按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這四個環節來介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具體知識。
是一門什么樣的課程(板書)
請同學們看教材前言部分“學習的意義”這一框圖題中的第1自然段的內容并思考、回答:是一門什么們的課程?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是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以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主線講述與公民經濟活動密切相關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知識的課程。
3.學習的重要意義(板書)
(1)了解旬國社會主義經濟的概況,明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任務和方面(板書)
請同學們思考并回答;為什么學習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國家經濟概況,明確現代化建設的任務和方向?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是講述商品經濟的一般知識,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基本知識的課程。因此,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能夠使我們明確公有制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基礎,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能夠使我們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懂得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我國經濟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必由之路;能夠使我們了解我國經濟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光明前景,從而堅定社會主義方向,立志為祖國現代化建設做貢獻。
(2)提高參與經濟活動的能力,做有經濟頭腦的人(板書)
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經濟關系之中,人的一生都始終在扮演著消費者的角色,人生的絕大部分時間要扮演勞動者的角色,人不可能游離于社會經濟活動之外,也不可能脫離一定的經濟關系。因此,我們必須具有經濟頭腦,必須具有參與經濟活動的能力。中學生今天學習和掌握經濟知識,培養經濟頭腦,提高參與經濟活動的能力,明天就有可能在社會市場經濟活動中游刃有余。
(3)增強法制和道德觀念,自覺規范自己在經濟生活中的行為(板書)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前方部分最后一段的內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問題:為什么學習可以幫助我們增加法制觀念和道德觀念,自覺規范自己在經濟活動中的行為?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發達的市場經濟必然是法制經濟。法制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和不可缺少的要至少。在教材的各課中,都分別講述了有關市場經濟法律法規的內容。如:作為未來的勞動者、經營者、投資者、納稅人和消費者,應該具有哪些權利和義務;在經濟生活中哪些是應該做、允許做的,哪些是不應該做、不允許做的;怎樣學習用法律的觀點去判斷是非,用法律的規定來維護自己的合權益,用法律的規范來履行自己的義務。學習這些內容將有助于中學生增加法制觀念,學會用法律來規范自己在經濟生活中的行為。另外,在教材的各課中,還分別講述了市場道德的內容。如,“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這些內容將有助于中學生懂得作為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公民,行事之前應該衡量一下自己的做法和行為是否符合市場道德準則 ,學生自覺地依據職業道德準則來規范自己在經濟生活中的行為。
以上我們分析了的主要內容;是一門什么樣的課程;學習的重要意義。希望同學們在理解“學習意義”的基礎上,學好高一課。
鞏固新課
請思考下列問題:
經濟的科學含義是什么?
學習的重要意義是什么?
(教師通過下列圖表對前言部分知識進行歸納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