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
教學課題 | 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及表現形式 | ||
所用教材 | 教材名稱: 思想政治 第 1 冊,第 一 章 三 節 26-29 頁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教學目標 | 1、 知識方面:識記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2、 能力方面:運用,分析經濟生活中的現象,培養學生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 3、 覺悟方面:使學生懂得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客觀規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從事經濟活動必須自覺地遵循價值規律,按價值規律的客觀要求辦事。 | ||
教學重點 | 1、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 2、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 ||
教學難點 | 1、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 ||
課時安排 | 1課時 | 教學用具 | 投影機、電腦 |
教學方法 | 閱讀講解、提問法、舉例法相結合 |
教 學 過 程 及 內 容 | 課前提問 1、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下面說法錯誤得是(C) A、在一定時期內發行多少紙幣是由國家決定的 B、紙幣的面值是由國家決定的 C、每種面值的紙幣各代表多大價值是由國家決定的 D、每種面值的紙幣各發行多少是由國家決定的 2、對于發生通貨膨脹的原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 A、由于商品供不應求,以致物價上漲,紙幣貶值 B、由于法制不嚴,市場混亂,不法商販哄抬物價 C、由于銀行信貸供不應求,居民購買需求旺盛 D、由于紙幣的發行量大大超過流通中所需貨幣量 第三節 價值規律(板書) 好了,下面我們講今天的新課。人類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人們發現了許多必然的現象,如:太陽東升西落,水往低處流,等等。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人類總結了許多規律,如:萬有引力定律,慣性定律,能量守衡定律等。這些規律的認識,對人類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樣,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中也有許多經濟現象,例如:“五一”“十一”黃金周期間,機票火車票的價格普遍上揚,但在三四月份最低可以打到三四折;過年時節,超市的蔬菜水果價格要比平時高一至兩成;還有就是為何八十年代中期以來冒出得那么多冰箱彩電廠家,現在已經銷聲匿跡?通過我們前面學習的關于商品和商品經濟的基本知識,大家想一下,商品經濟有沒有規律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那商品經濟究竟要遵守一條怎樣的規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價值規律。 下面大家一起看一張圖片。(毛巾圖片) 這條毛巾看起來很普通,跟大家平時用的好像沒有什么區別,但我把他拿出來講就肯定不是一條普通的毛巾。你們知道他的售價是多少嗎?他的價格是八萬八,為何它能賣這么高的價錢呢?關鍵就在于上面的這朵花,這朵花是用水晶鑲嵌起來的。大家都知道水晶石比較貴重的東西,他的生產比較復雜,要經過切割打磨才能完成,需要花相當長的時間。也就是說生產這一條毛巾所花費的勞動時間要比普通的毛巾多得多。根據前面我們學過的知識,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這一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那么這一條毛巾的價值就比普通的毛巾大。價值規律有兩個要點,這就是第一點: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這一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接著我們將價值規律的另一個要點。首先提個問題。 |
教 學 過 程 及 內 容 | 那么,怎樣說明商品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的商品是等價的呢?我們說,只要兩種商品都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進行交換,商品生產者之間的商品交換就是等價交換,交換遂成互利的事。所以,千百年來,隱藏在商品經濟背后的基本規律──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就是: “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飲用水和洗浴水采用優質自來水,沖馬桶的水則用海水或經處理的污水,幾種用水分別由專管供應,并按質收費。我們現在的用水只有一種,就是符合國家規定的經過幾層過濾的“純淡水”。但是用戶在實際用水過程中卻不一定非要用“純淡水”,例如沖廁所、澆花的水大可用只經過基本過濾的水。 優質自來水和海水、經處理的污水所經過的過濾程序不同,優質自來水要經過多層過濾,而且必須是來自天然的水。但是沖馬桶用的海水無需過濾,經處理的污水過濾的次數也比較少。所以,優質自來水和用于沖馬桶的水所花費的勞動時間不同,那么它們的價值也就不同,當然收費的時候也不能用同一價格收費,而是應該按照他們的質量進行收費,如果兩者的收費一樣,都按照優質自來水的標準收費,居民肯定會不滿意,收費是誰也不干。這是因為價格高了與價值不相符合,也就是說不是進行等價交換。只有按照不同標準進行收費,優質水收費較高,劣質水收費較低,價格符合價值才是等價交換。 (在黑板上畫兩條二維線,再環兩條重合的直線,表示價格與價值相符合。)在物物交換階段,買賣雙方只要相互認為對方的商品與自己的商品價值量相等,就可以成交,滿意而歸(當然這種可是在長期的交換實踐中形成的),那么貨幣產生以后,商品和商品之間的等價交換又是如何體現的呢?貨幣出現以后,貨幣成為商品交換的媒介,即:商品──貨幣──商品。在商品流通中,買、賣在時間和空間上可以分離,不管是賣方還是買方, 都是商品與貨幣直接交換。由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 |
教 學 過 程 及 內 容 | 礎,因而只要買賣雙方的價格與其價值相符,它們之間的交換就是等價交換。所以,貨幣出現以后,等價交換也就是要求商品的價格應該與價值相符。只要價格合理(價格與價值相符),不同的商品生產者之間的商品交換就是等價交換。這是我們首先要明確的一點。 等價交換的原則,在貨幣出現以后,應表現為價格與價值相符(價值 =價格)(板書) 等價交換原則要求價格與價值相符,但在現實生活中,商品在市場上出售的價格,有時比價值高,有時比價值低。這就是我們要討論的第二個問題:現實生活中價格或高于或低于價值是否違背價值規律?(幻燈片) 如:春節前夕,市場上出售的蔬菜、水果、魚、肉、蛋等商品的價格一下子會比平時高兩三成,甚至倍增;春節過后,這些商品的價格又有所回落。服裝市場上,也常常看到季節性削價、甩賣。同是一件衣服,新上架時售價會比下架時高得多。這種價格有時高于價值、有時低于價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現象,就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為什么說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問題A:價格為什么會漲跌? ① 供求影響價格 舉例:a.今年以來糧食市場價格上漲 今年1至8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累計上漲4%,糧食價格、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今年以來市場物價上漲,是我國經濟步入新一輪增長周期的反映,也是糧食供求關系發生變化,國際市場價格上揚等共同作用的結果。糧食價格持續低迷,產量逐年下降,供需缺口不斷擴大 。糧食產量從1999年開始連續5年減產。而糧食需求量卻逐年穩步上升,供求關系的變化促使糧食價格由降轉升。 b.今年夏天的荔枝大豐收。暑假我回家時,我們家的荔枝最低可以賣到三毛錢,還可以自己到果園里采摘。去超市買東西超過五十元就可以贈送兩斤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新鮮荔枝。這是因為供過于求,促使價格降低。 供,就是市場上的商品供應量;求,就是消費者需要的商品數量。當市場上某種商品少了,供給不能滿足需求,即供不應求時,買者競相購買,自然會導致商品的價格高于價值,于是,物價上漲;但市場上某種商品多了,供給超過了需求,即供過于求時,賣者競相出賣,自然會出現商品的價格低于價值,于是,物價下跌。“可見,供求變化會影響價格,使價格上下波動,引起商品的價格經常與價值不一致。” 供不應求——價格上漲 供過于求——價格下跌 問題B:價格為什么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② 價格反過來影響供求 舉例:手機生產 在八九十年代初擁有一把“大哥大”是一件非常風光的事,在電影里 |
教 學 過 程 及 內 容 | 我們經常可以見到這樣一個鏡頭:一個大老板西裝革履,手持一八像磚頭一樣的“大哥大”,大聲地叫嚷著“喂喂……”。那時候一個“大哥大”是稀有物品,可以賣八千到一萬元,利潤相當高、有利可圖,很多人就投身到手機生產之中來,手機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到現在生產手機的廠家已經遍布全國,競爭激烈,手機的供求量已經達到飽和,手機的價格也是一路下跌,現在普通的手機幾百塊錢就可以買到了,幾乎人人都有手機。價格下跌,生產者會因無利可圖而減產或轉產。據預測,到今年年底彩色手機的市場占有率將達到60%,明年國際市場的手機生產增產將會降低。 所以,價格會反過來影響供求,價格的漲落會影響供求,使供求趨于平衡,從而使商品的價格接近于價值。商品價格的上漲或下跌,直接關系到商品生產者的利益。當價格上漲,商品生產者獲利增加,別的商品生產者看到這種商品有利可圖,就會改行生產這種商品,從而使生產擴大,這樣,就使本來供不應求的商品因生產擴大又變得供過求。當供過于求,價格下跌時,商品生產者的獲利就減少,有些生產條件差的生產者會因虧損而破產;有能力的生產者(資金雄厚)則會減少生產或根據市場轉產,什么商品有利可圖就生產什么商品,這樣,這種本來供過于求的商品就會因一些商品生產者破產、減產、轉產而變得供不應求。由于供不應求,又會引起價格上漲,進入新一輪的循環。 這樣,就形成了一條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曲線。 價格上漲——有利可圖——擴大生產——供大于求——價格下跌——無利可圖——縮小生產——供不應求——價格上漲 可見,價格的漲落和供求關系是相互制約的。 正因為價格和供求這間存在著一種相互制約的關系,商品的供求關系影響價格,使價格上漲或下跌;反過來,價格的上漲或下跌,也會影響供求,使供求趨于平衡 (過渡)供求影響價格;價格又影響供求,使價格圍繞價值下波動。那么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問題C:價格圍繞價值波動根本原因是什么? 舉例:小汽車、摩托車、自行車 小汽車的價格是30萬,摩托車是3千,自行車是3百。 我們用圖來表示一下它們的價值與價格,重點以摩托車為主。 (提問)思考一下,為什么在價格波動的曲線當中有一條直線作為軸心貫穿其中? 價格波動的曲線當中,有一條直接作為軸心貫穿其中,這條直線代表的就是摩托車的價值,摩托車的價格隨著價值上下波動,但我們可以從圖中也可以看出:摩托車的價格高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高了,而是開始下降。這是為什么呢?前面我們已經講過了,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這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正是因為商品的價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格終究是由價值決定的,供求關系對價格只能起影響作用(價格在一定幅度內上漲或下跌)。這種價格對價格的決定作用,正是價格只能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而不能距離價值太遠的客觀強制力量。這輛摩托車所耗費的人類勞動比生產一輛小汽車要少得多,小汽車的價值就是比摩托車大。摩托車的價格再高也達不到小汽車的價格,再低也不會低于一輛自行車的價格。所以,市場上價格的上漲或下跌不是無止境的,價格不會距離價值太遠,價格不能無限制地上漲,也不能無限制地下跌,它總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就如同地球與太陽的關系,地球永遠圍繞太陽轉動,有時候遠一點,有時候近一點,但是它永遠也不可能脫離太陽這個中心。 |
教 學 過 程 及 內 容 | “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這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是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客觀強制力量”(板書) 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有時高于價值,有時低于價值,與價值規律等價交換原則所要求的價格與價值相符矛盾嗎? 我們對等價交換原則所要求的價格與價值相符,應從運動的觀點看問題,而不能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從單個交換過程來看,雖然價格時漲、時落,但從一個較長時間來看,商品的價格總來說仍然與價值相符,因為上漲的部分與下跌的部分是可以互相相抵銷的。例如,一輛摩托車的價值是3000元。第一交交易它賣3000/輛,第二次賣4000元/輛,第三次3000元/輛,第四次2000元/輛,平均起來還是3000元。這輛,摩托車的價格總的來說仍然與價值相符。所以,等價交換原則所要求的價格與價值相符是在運動中實現的,即:從一個較長時間看,商品的價格總的來說仍然與價格相符。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表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量始終作為一種趨勢,作為一個規律的貫徹著。所以說,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僅不違背價值規律,反而正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而且是惟一可能的表現形式。” 問題四、價值規律能否改變 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既然是規律,規律是客觀的,不可改變的。那么價值規律也是客觀、不可改變的。但是它可以認識和利用。 1、作為生產者,生產供不應求的產品,可以獲利。 2、作為消費者,避開消費高峰,可以買到“價廉物美”的商品。 3、作為經營者,供過于求時購進,供不應求時賣出,可以獲利。 價值規律“像一只無形的手”,支配著商品經濟的變化和發展,在市場經濟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認識了價值規律,就可以利用價值規律為我們服務。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支配著商品經濟變化發展的基本經濟規律──價值規律。它的基本內容是:“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客觀規律,只要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價值規律就必然起作用。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價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即價值規律所要求價格與價值是在運動中實現的,我們應從動態中去理解和把握價值規律。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只有通過競爭的波動,從而通過商品價值的波動,商品生產的價值規律才能得到的貫徹,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這一點才能成為現實”。 |
板 書 設 計 | 第三節 價值規律 一、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及其表現形式 問題一、什么是價值規律,其基本內容是什么? 問題二、現實生活中價格或高于或低于價值是否違背價值規律? 問題三、為什么說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 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問題四、價值規律能否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