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七課第二框《兼顧效率與公平》
漢中市第三中學 龔華華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效率的含義,理解分配方式對效率的影響,理解公平的含義,懂得社會主義社會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理解公平與效率的辯證關系,理解我國當前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關系的政策措施。
2.能力目標:
準確把握效率與公平之間關系的辯證思維能力,從收入分配角度對如何提高效率、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提出合理建議的實踐能力。結合和諧社會建設,對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議的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樹立效率意識,培養公平精神,了解我國不同歷史發展階段對效率與公平關系的正確處理,樹立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關于公平問題;關于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問題
教學方法:自學閱讀與講授結合法,討論式教學法,探究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教師活動:〔提問〕我國個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具體有哪些分配方式?
學生活動:積極回憶,思考回答以上兩個問題。
教師陳述:實行這種分配制度可以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各種生產要素得到充分利用;但是也不可避免另一種現象:社會成員收入的差距在拉大。一部分人非常富有,但同時我國西部農村很多人才剛剛解決溫飽問題。這就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難題:怎樣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的問題。
新課教學:
板書標題:兼顧效率與公平
一、效率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65頁找出效率的含義,并朗讀出來。
1.效率的含義:指經濟活動中產出與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提高效率即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追求產出最大;或是產出給定的情況下,追求投入最小。要反對浪費,講求效率。效率提高就意味著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
教師活動:讓學生講述經濟生活中不講究效率的現象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舉出實例
用多媒體打出補充材料
(民謠)一隊打鐘二隊喊,三隊四隊往外攆,五隊猛敲生鐵板,六隊地頭把名點,喊破嗓子砸爛鐘,社員遲遲不上工,樹邊侯路邊等,蹭到地頭坐個坑。你來我來大家來,男打撲克女納鞋。
教師活動:讓學生思考這則材料中人們勞動是否有積極性?是否有效率?什么原因造成他們有這樣的行動?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問題,然后同桌兩人進行討論,選出代表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主要在于當時實行大鍋飯,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不利于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因此生產活動就沒有效率。實際是指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有影響。
2.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的影響
學生活動:結合65頁的四幅漫畫,積極思考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的影響。并給出結論: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有重要的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就會提高效率,促進生產的發展,反之,則會降低效率,阻礙生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