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 > 詩三首學案(精選2篇)

詩三首學案

發布時間:2023-08-13

詩三首學案(精選2篇)

詩三首學案 篇1

  內容感知

  《涉江采芙蓉》選自《古詩十九首》,這些詩的藝術成就頗高。本詩主要寫的是采芙蓉送給心愛之人。起首四句是平緩的敘述。“芙蓉”“蘭澤”“芳草”等語,讓人頓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潔以及所表達的感情的純潔、美好。五、六兩句承“遠道”而來,“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將“遠道”的意思說盡。但最后兩句并沒有順接上面兩句,而是從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擔憂是,如果兩個相愛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憂傷以終老”了。黯然的情緒真是令人銷魂!

  《短歌行》是曹操借樂府舊題抒發懷抱的代表作之一,頗能體現曹操慷慨悲涼、氣韻沉雄的風格。這首詩流露出對于生命短促的濃濃感傷,不過詩人并沒有陷在消沉的情緒中不能自拔,而在對統一天下大業的追求中獲得了超越。曹操的這首詩,前半部分的情調和漢樂府詩歌相近,主要寫對人生苦短的感嘆,后半部分主要寫自己求賢若渴的心情。古雅雄渾,氣度非凡,體現了曹操的王者風范和英雄氣度。

  《歸園田居》作者陶淵明,東晉大詩人,一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別號五柳先生。《歸園田居》共五首,課文里選的是第一首。從內容上看,它帶有開篇和總括的性質。詩的開頭幾句,概括敘述了自己從出仕到歸田的緣起。讓我們清楚地看到詩人在出入、進退選擇上的一段經歷: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誤入官場)→思歸→歸隱田園。中間寫自己回歸田園的生活、居住、守拙。詩人在這里描繪了優美的田園風光。最后四句又回到眼前,敘寫自己真正找到了自己“性本愛丘山”的田園生活。全詩運用了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語言樸素,比喻貼切。

  基礎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遺(wèi)           還顧(huán gù)         三匝(zā)             羈鳥(jī)

  阡陌(qiān mò)     故淵(yuān)            榆柳(yú)             后檐(yán)

  守拙(zhuō)        曖曖(ài)              墟里(xū)             狗吠(fèi)

  掇(duō)             衿(jīn)               顛(diān)             樊籠(fán)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詞義

  1.重點詞

  遺:贈送。

  還顧:回顧,回頭看。

  舊鄉:故鄉。

  漫浩浩:形容無邊無際。

  終老:度過晚年,直到去世。

  子:對對方的尊稱。

  悠悠:長久的樣子。

  掇:拾取,采取。

  契闊談 :久別重逢,歡飲暢談。 ,通“宴”。

  吐哺:吐出口里含著的食物。

  誤落塵網:文中是比喻說法,指隨俗當了官。

  守拙:守住愚拙,這是謙虛的說法。

  曖曖:昏暗、模糊。

  依依:輕柔而緩慢地飄升。

  青衿: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文中指有學問的人。衿,古式的衣領。

  沉吟:原指小聲叨念和玩味,文中指對賢才的思念和傾慕。

  去日苦多:苦于過去的日子太多了。有慨嘆人生短暫之意。

  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星星少。后比喻偉大的人物出現,才能小的人相形見絀。

  山不厭高:比喻品德越高尚越好。

  天下歸心:天下的英才都心悅誠服地前來歸順。

  2.通假字

  契闊談 (“ ”通“宴”)

  3.一詞多義

  四、特殊句式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賓語前置句,“何以”,即“以何”)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狀語后置句,按現代語序應為“深巷中狗吠,桑樹顛雞鳴”)

  誤落(于)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省略句,省略介詞“于”)

  開荒(于)南野際,守拙歸園田(省略句,省略介詞“于”)

  五、文學常識

  1.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重要詩人。“御軍三十余年,手不舍書……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由于他愛好音樂,又深受樂府民歌的影響,因此創作了許多歌辭。他現存的二十幾首詩全部都是樂府歌辭,這些樂府歌辭雖然用的舊調、舊題,卻一掃兩漢以歌功頌德為主旨的腐朽詩風,而代之以新鮮的現實內容。其中絕大部分或描述喪亂時代兵禍的慘狀,或書寫對苦難人民的深切同情,或表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與宏偉抱負。曹操又是繼《詩經》以后重振四言詩的第一位作家,他的五言詩也頗具樂府民歌的色彩,文章寫得更是簡約嚴明、不拘舊格。魯迅先生曾經把曹操譽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2.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晉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遺世獨立的大詩人。二十九歲時,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辭官歸隱,此后又作過幾任參軍一類的小官,時間都很短。因家庭經濟狀況不佳,到39歲時,他曾親自參加農業勞動。后來又出任彭澤令。郡里派督郵到縣里來,縣吏叫他束帶迎接。他說:“吾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就離職回鄉。這年,他41歲。以后就沒有做官,死時63歲。他的作品現存的有詩120多首,散文六篇,辭賦三篇等。陶淵明的詩歌具有高超的技巧和獨特的風格。其詩樸素、自然,看起來作者似乎全不費力,然而卻包含了高度的匠心。3.《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一批文人詩作的選集,最早見于南朝梁代蕭統《文選》。東漢桓帝、靈帝時,宦官外戚勾結擅權,官僚集團壟斷仕途,上層士流結黨標榜。在這樣的形勢和風氣下,中下層士子為了謀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們背井離鄉,辭別父母,然而往往一事無成,落得滿腹牢騷和鄉愁。《古詩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寫游子矢志無成和思婦離別相思之情,突出地表現了當時中下層士子的不滿不平以及玩世不恭、頹唐享樂的思想情緒,從這一側面真實地反映了東漢后期政治混亂、敗壞、沒落的時代面貌。詩作表現了動蕩黑暗的社會生活,抒發了對命運、人生的悲哀之情。深入淺出的精心構思,情景交融的描寫技巧,如話家常的平常語句,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形成曲終情顯、含蓄動人的藝術風格。劉勰的《文心雕龍》稱之為“五言之冠冕”,鐘嶸的《詩品》贊頌它“天衣無縫,一字千金”。

  六、名篇名句

  1.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2.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3.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4.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句段剖析

  一、疑難妙句

  1.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剖析:再三吟詠,才會發現這“單純”寓于頗微妙的婉曲表現之中。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開的美好季節。在風和日麗中,蕩一葉小舟,穿行在“蓮葉何田田”“蓮花過人頭”的湖澤之上,開始一年一度的采蓮活動,這可是江南農家女子的樂事!采蓮之際,摘幾枝紅瑩可愛的蓮花,歸去送給各自的心上人,難說就不是妻子、姑娘們真摯情誼的表露。何況在湖岸澤畔,還有著數不清的蘭、蕙芳草,一并擱置袖中,插上發際,幽香襲人,豈不要教人心醉?這就是“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兩句吟嘆所展示的如畫之境。倘若傾耳細聽,想必你還能聽到湖面上、“蘭澤”間傳來的陣陣戲謔、歡笑之聲哩!

  2.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剖析:采蓮的歡樂美好情景,剎那間被充斥于詩行間的嘆息之聲改變了。鏡頭迅速搖近,你才發現,這嘆息來自一位悵立船頭的女子。與眾姑娘的嬉笑打諢不同,她卻注視著手中的芙蓉默然無語。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張親切微笑的面容——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長長的吁嘆,點明了這女子全部憂思的由來;當姑娘們競相采摘著荷花,聲言要送給心上人時,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卻正遠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又能遺送給誰?接著的兩句空間突然轉換,出現在畫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遠道”的丈夫了。

  3.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剖析:這里寫的是借酒澆愁,表面上似寫個人行為、個人感慨、個人心愿,其實是對整個人生的最深刻的感悟。流露出對于生命短促的濃濃感傷,對人生苦短的悲嘆,這是詩意的發端,為下面詩意的展開作鋪墊。

  4.“青青子衿”“呦呦鹿鳴”。

  剖析:“青青子衿”是《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詩句。原詩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桃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后人多認為,這是一位女子思念情人的詩。衿,衣領。周代讀書人穿青色衣領的服裝,曹操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達自己對賢才的渴盼。

  “呦呦鹿鳴”是《詩經•小雅•鹿鳴》中的詩句。原詩為:“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這是一首敘述貴族宴會賓客的詩。曹操信手拈來,表示自己對賢才的渴盼和熱誠。

  5.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剖析:這兩句集中描寫詩人做官時的心情,表達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園的心情。“羈鳥”“池魚”兩詞,讓我們感受到詩人在官場中的種種束縛下痛苦不堪、失去生機的形象。鳥在空中飛、魚在水里游,這兩種景象最易喚起人們對于自由的向往。此句從上文轉接下來,語氣順暢,毫無阻隔。因為連用兩個相似的比喻,又是對仗句式,便強化了厭倦舊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緒。

  6.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剖析:“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環境,又是指順適本性、無所扭曲的生活。這兩句再次同開頭“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相呼應,同時又是點題之筆,揭示出《歸園田居》的主旨。“樊籠”在此處指官場。在陶淵明看來,為口腹所役,以社會的價值標準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追逐富貴,追逐虛名,都是扭曲人性、失去自我的行為。而自耕自食,滿足于儉樸的生活,舍棄人與人之間的競逐與斗爭,這才是自然的生活方式。當然,陶淵明作為一個貴族的后代,一個很少經歷真正的苦難生活的磨礪的士大夫,要完全憑借自己的體力養活一家人,實際上是難以做到的;而事實上,他的家中仍然有僮仆和帶有人身依附性質的“門生”為他種田。但他確實也在努力實踐自己對人生、對社會的特殊認識,經常參加一些農業勞動,并在詩歌中歌頌這種勞動的愉悅和美感。我們當然不能把陶淵明的“躬耕”與普通農民的種地等量齊觀,因為這不是他維持家庭生活的主要經濟手段,也不能把陶淵明對勞動的感受與普通農民的感受等同看待。因為這種感受中包含了相當深沉的對于人生與社會的思考。

  二、重點語段

  1.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剖析:仿佛是心靈感應似的,正當女主人公苦苦思念丈夫的時候,她遠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帶著無限憂愁,回望著妻子所在的故鄉。但此刻展現在他眼前的,是漫漫無盡的“長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煙云!此時,詩中的境界應該不是空間的轉換和女主人公的隱去,而是畫面的分隔和同時顯現:一邊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遠天,身后的密密荷葉、紅麗荷花,襯著她飄浮的衣裙,顯得那樣孤獨而凄清;一邊則是云煙縹緲的遠空,隱隱約約搖晃著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閃而隱的面容,竟那樣愁苦!于是聲聲浩嘆自然產生,這浩嘆無疑發自女主人公內心,但因為是在“對面”懸想的境界中發出,所以你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個聲音。它仿佛來自萬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對同心離居的夫婦那痛苦嘆息的交唱!當你讀到結句時,是否感受到:此詩抒寫的思念之情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終于匯成了飛凌山巖的急瀑,震蕩起撼人心魄的巨響。

  2.“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至“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剖析:看似勸人及時行樂,但聯系背景來看,此詩作于與孫權決戰之時,大宴諸將,此時,曹操已平定北方,有一統天下之雄心。所以這誠然是曹操對人生短暫的感嘆,但不是及時行樂的人生態度,而是感到一種大業未成的時間緊迫感。在這種緊迫感之下,他迫切需要輔佐自己打天下的人才,他知道許多賢才如“烏鵲”一般,沒有歸宿,便對他們發出呼喚,希望賢才來歸,開創一個“天下歸心”的大好局面。

  3.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剖析:“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是簡筆的勾勒,以此顯出主人生活的簡樸。雖無雕梁畫棟之堂皇宏麗,卻有榆樹柳樹的綠陰籠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競艷于堂前,素淡與絢麗交映成趣。前四句構成一個近景。但陶淵明要描寫出和平寧靜的意境,單這近景還不足顯示。所以接著把筆轉向遠處的景象:“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這兩句所描寫的景致,給人以平靜安詳的感覺,好像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擾。從四句近景轉到兩句遠景,猶如電影鏡頭慢慢拉開,將一座充滿農家風味的茅舍融化到深遠的背景之中。畫面很淡很淡,味道卻極濃,令人胸襟開闊、心曠神怡。“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使畫面一下子活了起來。他不寫蟲吟鳥唱,卻寫了極為平常的雞鳴狗吠,因為這雞犬之聲相聞,才最富有農村環境的特征,和整個畫面也最為和諧統一。它恰當地表現出農村的生活氣息,又絲毫不破壞那一片和平的意境,不會讓你感到喧囂和煩躁。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看似平淡,卻構成了一幅十分恬靜幽美、清新喜人的圖畫,無不是作者的匠心選擇。

  結構圖解

  主旨探討

  關于《涉江采芙蓉》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本文通過描寫采芙蓉送給自己的心愛之人,從而抒發自己內心的痛苦與惆悵。

  2.本文通過刻畫不能送給自己心愛之人以芙蓉,表達了男女雙方的痛苦,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我的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于《短歌行》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曹操的這首《短歌行》是抒情性很強的言志詩,全篇抒寫了年逝的感慨,流露出對友朋的懷念和求賢若渴的心情,表現了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2.詩人由人生無常帶來的深沉憂思和他要招攬賢才、統一天下的壯志豪情相混雜,情緒或低落或高昂,到詩歌的結尾處,才讓讀者體會到詩人已用對理想、對事業的不懈追求驅散了此前縈繞在心頭的憂思愁緒。

  我的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于《歸園田居(其一)》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詩人用樸實的語言描繪了平平淡淡的田園農家生活,對歸返田園的生活進行了贊美。這就鮮明地表現了“性本愛丘山”“復得返自然”的品性和喜悅。詩意似淺實深,感情似淡實濃。

  2.詩人通過對寧靜、閑適的田園生活的描述,表達了作者以前誤落塵網的悔恨及對官場生活的否定。

  我的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審美鑒賞

  為誰涉江為誰思

  ——《涉江采芙蓉》主人公探秘

  這是一首表達別離情緒的情詩。在古代農業社會里,夫妻或朋友由于戰爭、徭役或仕宦,這種親密的關系往往長期地被截斷。這就成為許多人私生活中最傷心的事。因此,中國詩詞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這樣的典型主題。

  這首詩寫在盛夏時節,看見荷花芳草,就不惜“涉江”之勞,要把它寄給最心愛的人。可是四面一望,知心人在哪里?這里的主人公是誰呢?究竟是誰在“涉江”“采芙蓉”?誰在“還顧”?誰在“憂傷”?說話的人是個男子還是個女子?是男子“在遠道”還是女子“在遠道”?歷來有各樣各樣的說法,碰到這樣模棱兩可的難關,讀者就要體會全詩的意味而加以抉擇。而朱光潛先生是這樣認為的:詩中的“遠道”與“舊鄉”是對立的,離“舊鄉”而走“遠道”的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說話的人應該是女子,而全詩的情調也是“閨怨”的情調。況且把“還顧”接“所思”,作為女子推己及人的一種想象,見出女子對于男子的愛情有極深的信任,這樣就襯出下文“同心”兩個字不是空話,而“憂傷”的也就不僅是女子一個人。照這樣解釋,詩的意味就比較深刻些。“同心而離居”兩句是在就男女雙方的心境作對比之后所作的總結。在上文微噓短嘆之后,把心里的“憂傷”痛快地發泄出來,便陡然煞住。表現得愈直率,情致就愈顯得沉痛深摯。

  《短歌行》之心曲

  曹操這一首《短歌行》是建安時代杰出的名作。這首詩從“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到“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充分表現著《楚辭》里的哀怨。一方面是人生的無常,一方面是永恒的渴望。而“呦呦鹿鳴”以下四句卻是盡情的歡樂。你不曉得何以由哀怨這一端忽然會走到歡樂那一端去,轉折得天衣無縫,仿佛本來就該是這么一回事似的。“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纏綿的情調,把你又帶回更深的哀怨中去。但“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終于走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結論。上下兩段是一個章法,但是你并不覺得重復,你只覺得卷在悲哀與歡樂的漩渦中,不知道什么時候悲哀沒有了,變成歡樂,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歡樂沒有了,又變成悲哀,這豈不是一個整個的人生嗎?

  “青青子衿”到“鼓瑟吹笙”兩段連貫之妙,古今無二。《詩經》中現成的句法一變而有了《楚辭》的精神,全在“沉吟至今”的點竄,那是“青青子衿”的更深的解釋,這是一個完滿的行程,也便是人生旅程的意義。“月明星稀”何以會變成“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幾乎更不可解。唐人詩“一葉落知天下秋”,我們對于宇宙萬物正應該有一個“知”字。然則既然是山,豈可不高?既然是海,豈可不深呢?山海之情,成為漫漫旅程的歸宿,這不但是烏鵲南飛,且成為人生的思慕。山既盡其高,海既盡其深。人在其中乃有一顆赤子的心。孟子主盡性,因此養成他浩然之氣。天下所以歸心,我們乃不覺得是一個夸張。

  問題探究

  讀了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相信你一定對陶淵明產生了興趣,請你以“走進陶淵明”為主題,進行一次探究活動,領悟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吧。

  導思:眾眼看古人,所見各不同,真是“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關于陶淵明,自古以來就有分歧,有人說陶淵明的隱居生活為我們后世不如意的文人,提供了一個精神歸宿。也有人說陶淵明的思想消極避世,假如我們都厭棄官場黑暗,歸隱田園,那這個世界豈不更加污濁?我們應該勇于面對現實。還有人說那么大的一個社會,只憑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他的歸隱是一種無言的抗爭。再說,他不歸隱,古代就少了一位大詩人了。探究時可以結合上述看法,再查找有關資料,在通讀陶淵明作品基礎上寫出自己的理解來。

  探究:第一步,借閱一些陶淵明的作品,尤其是能反映他情趣、愛好、品格與寫作風格的作品,如《五柳先生傳》。利用課外時間閱讀,在閱讀時,備一本筆記本,隨時記下自己的感想、心得、疑點,隨時在書上圈畫、評點,以此積累第一手資料。

  第二步,閱讀時要注意“以人看世”,注意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分析理解。還要查找有關對陶淵明的評注文章,可以是從思想分析的,也可以是從作品的藝術特色上分析的。

  第三步,選擇課題后,相同課題的同學加以討論,共同擬定寫作提綱,豐富論據。可以去校電子閱覽室,在網上通過關鍵詞檢索,瀏覽網上相關研究信息。

  第四步,明確內容,就某一個課題寫一篇XX字左右的小論文。

  第五步,相互傳閱,共同評價,裝訂成冊。

詩三首學案 篇2

  【學習目標】

  1.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長相思》,進一步感受詞的抒情韻律

  2.通過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了解“風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詩詞中的特殊情味

  3.通過想象、質疑、情境誦讀,全力以赴,激情參與,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

  1、自查工具書,認記字詞 ,疏通課文大意

  2、要充分預習,有感情朗讀課文,勾畫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詞和語句,自主進行解釋和翻譯

  3、認真研究學案,獨立思考,限時15分鐘自主完成;規范書寫,運用好雙色筆;小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自學導航】

  1.我能默寫《泊船瓜洲》和《秋思》

  2.運用積累的學習方法,自由朗讀古詩畫出不懂的問題 

  3.讀拼音,寫詞語

  luó yánɡ      yú ɡuān      hé pàn      wén zhànɡ

  (      )      (      )      (     )      (       )

  4.聯系上下文,談談你對下列詞語的理解

  (1)“秋風”給人的感覺是                     ,在詩中更能表達詩人的                                     

  (2)“山一程,水一程”是形容                   ,在詩中更能表達詩人的                                  

  (3)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的意思是                                                               

  5.默讀《長相思》,看看書中的插圖,讀讀書中的注釋,想想這首詞的意思,并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合作探究】

  問題一:作者的“身”在哪里?“心”又在哪里?你們是從哪兒讀出來的?

  問題二:自由朗讀詞的上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你們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和情景?如果身在故園,又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和情景呢?請選擇一個畫面、一種場景,用手中的筆,更用心中的情把它們寫下來

  問題三:讀完《長相思》,你們感受到了作者一顆怎樣的心?你們有什么問題想問一問納蘭性德?

  問題四:細細地品讀三首詩,你發現有什么不一樣?讀出自己的不同感受

  【練練測測】

  1、根據不同季節,抓住不同景物進行描寫,從而抒發詩人的思鄉之情,是本課三首詩詞的共同特點讀讀背背想想,完成下列作業

  (1)《泊船瓜洲》寫的是(  )季,描寫的特定景物是                                              

  (2)《秋思》寫的是(  )季,描寫的特定景物是                                                   

  (3)《長相思》寫的是(  )季,描寫的特定景物是                                                  

  2、“山一程,水一程”表示征途                                                                ;

  “風一更,雪一更”表示征途                                                                

  【能力提升】

  1、讀一讀,體會詩人思念家鄉的情感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戌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詩三首學案(精選2篇) 相關內容:
  • 中國現代詩三首(通用14篇)

    教案示例《贊美》教學目的:一、使學生理解該詩的思想內容,體會詩人痛苦和希望交織的感情。二、了解該詩中運用的反復手法及夢一般的詩境。教學過程:一、導入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尹德說:文學創作都是藝術家的白日夢。...

  • 中國當代詩三首(精選8篇)

    教案示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教學目標:(1)學習詩歌,感受詩人海子的博愛之心。(2)分析詩歌,理解詩人如何有層次地表達情感。(3)訓練學生運用比較的方法學習詩歌。教學重點:分析詩歌,理解詩人如何有層次地表達情感。...

  • 外國詩三首(精選10篇)

    教案示例1《致大海》設計思想 采用比較教學的方法教學本課教學重點 理解詩人的情感,理解詩歌的主題,理清詩歌的抒情思路教學難點 理解詩人的情感,理解詩歌的主題教學手段 討論教學過程一、明確要求:1.教師可把學生分為5-7人為一組的若...

  • 《外國詩三首》教學設計[推薦](精選4篇)

    第四課 外國詩三首第一課時 《致大海》教學目標:1.理解大海的象征意義和借物抒情的手法2.體會詩歌中聯想的重要作用及對主題的表現作用3.體會哀歌式的憂郁美和人與自然重構世界的瞬間之想象思維教學過程:一.導入:在詩歌的王國中,外國詩...

  • 詩三首 教案(通用7篇)

    詩三首【基礎知識及相關背景】一、字音及詞義:羨xi n慕:看到別人的某種長處、好處或有利條件而希望自己也有。誘惑:吸引,招引。厭倦:對某種活動失去興趣而不愿意繼續。霧靄 i:霧氣。桅w i桿:船上掛帆的桿子。樂疆:安樂的地方。...

  • 現代詩三首 紙船——寄母親(精選4篇)

    一、教學目標(一)知識教學點新穎的構思,托物寓情的方法。(二)能力訓練點培養有感情朗讀的能力及抒發生動、具體、含蓄、深沉的感情的能力。(三)德育滲透點對母親的愛。(四)美育滲透點領會本詩摯愛母親的親情美。...

  • 現代詩三首 色彩(精選5篇)

    一、教學目標(一)知識教學點寓抽象于形象的寫法;富有哲理性的詩的含義。(二)能力訓練點豐富的想像力。(三)德育滲透點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價值的重視。...

  • 現代詩三首 我是一條小河(精選4篇)

    一、教學目標(一)知識教學點以人擬物和對偶修辭。(二)能力訓練點觀察生活、勤于思考的能力。(三)德育滲透點奉獻是一種愛。(四)美育滲透點領會馮至的詩具有的輕柔婉美的抒情風格。...

  • 唐詩三首(精選8篇)

    第 三 課 時琵 琶 行(并序)白居易一、教學目的:1、欣賞并學習詩中運用形象比喻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了解運用環境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方法。2、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實。...

  • 詩三首(精選16篇)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教學目標】一、知識教育目標1.鑒賞漢、魏、晉詩歌的情趣和藝術魅力。2.了解五言詩的特點,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這三首詩。...

  • 漢魏晉詩三首(通用4篇)

    ◎課前自主【走進作者】迢迢牽牛星《古詩十九首》中國東漢文人五言詩的代表作。最早見于南朝梁蕭統的《昭明文選》。作者為無名氏。《古詩十九首》也真實地記錄和反映了失意文人仕途碰壁后所產生的生命無常、及時行樂等頹廢情緒。...

  • 魏晉五言詩三首(精選14篇)

    第一課時 短歌行 一、導語: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里以吐納風云的氣勢,睥睨歷代君主:“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 現代詩三首——《紙船》《色彩》《我是一條小河》 備課筆記(通用14篇)

    一、課文悟讀既有“文心”(劉勰《文心雕龍》),也該有詩心,而且詩心更為玲瓏剔透,更為純潔無暇。讀罷“詩三首”(冰心《紙船》、馮至《我是一條小河》、聞一多《色彩》),似在余韻繚繞中見得詩人赤心的跳動。...

  • 《漢魏晉五言詩三首》備課筆記(精選7篇)

    覃克良一、課文悟讀《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這首詩一開始就把情景設置在離散后,抒寫了在遙遙無期的等待中,女主人公綿長無助的思念之情。全詩沒有一字一句提到織女如何思念牛郎,但其思念之情已自見。...

  • 冰心詩三首(精選6篇)

    祝暢紅教學目標:1.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2.補充課外材料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涵;3.激發學生規劃自己的未來,設計自己的人生;教學重難點:1.補充課外材料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涵;2.激發學生規劃自己的未來,設計自己的人生;教學準備...

  • 高一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阳市| 乌兰察布市| 晋州市| 中牟县| 肥西县| 大厂| 赤壁市| 延安市| 惠安县| 静乐县| 吉水县| 揭东县| 固安县| 泊头市| 大庆市| 涟水县| 微山县| 宁波市| 承德市| 新乐市| 宁强县| 遂宁市| 岳池县| 田东县| 吴川市| 伊金霍洛旗| 德保县| 海伦市| 兴海县| 云南省| 浦北县| 临邑县| 永康市| 金平| 子洲县| 原阳县| 石景山区| 台南市| 钦州市| 深泽县| 武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