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 > 《茶館》教學設計(通用15篇)

《茶館》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8-08

《茶館》教學設計(通用15篇)

《茶館》教學設計 篇1

  10  茶館(節選)

  ●從容說課

  1957年發表并演出的《茶館》,代表了老舍先生話劇創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舊北京城中一個大茶館——裕泰茶館的興衰為背景,通過對茶館及各類人物變遷的刻畫和描寫,反映了清末、民國初年到抗戰勝利后三個不同時代近50年的社會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的動蕩、黑暗與罪惡,對世人宣告了舊中國必將走向滅亡的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梢赃@樣說:《茶館》是老舍以自己豐富的閱歷,憑借對北京市民社會的熟悉,帶著對舊社會的滿腔憎恨,為它唱出的一曲挽歌。全劇共五幕,課文節選的是第二幕。

  學習《茶館》,主要應領會劇本獨特的結構和戲劇沖突。

  《茶館》不是以一個主要人物和事件貫穿全劇的縱式結構,而是用截取橫斷面的手法,把眾多的人物和事件展示出來。劇中人物的活動,只是截取他們在茶館中的一個橫斷面。這無數個畫面組織起來,構成一幅卷軸畫,隨著劇情逐步展開。這些人物沒有特別突出的主次之分,每一個人的臺詞都不多,在茶館中也是一閃而過,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故事,這些故事或相互交織,或平行發展,共同構成了茶館這樣一個大時代的縮影。整個一幕劇就是由一個個發生在茶館中的小情節、小故事連成的,是平面展開的,是我們稱之為卷軸式的平面結構。

  《茶館》的獨特之處還在于它采用了特殊的戲劇沖突方式——人民與舊時代的沖突。劇中雖然集中了三教九流人物,但他們之間并不存在直接的、具體的、針鋒相對的沖突,人物與茶館的興衰也沒有直接關系。劇中的人物仿佛是在某種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軌跡必然地在運行。正直、善良的人們無法擺脫厄運的襲擊,那些異;钴S的社會渣滓,各自遵循著自己的道德準則行事,作者也沒有去追究他們個人品質上的某種邪惡之處,而是把矛盾的焦點直接指向那個舊時代,人物與人物之間的每一個小的沖突都暗示了人民與舊時代的沖突。如第二幕中李三的抱怨、巡警的勒索、難民的哀告、逃兵的蠻橫,都表現了帝國主義指使的軍閥混戰給社會造成的黑暗,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而劉麻子、唐鐵嘴等人,也正是那個黑暗社會的產物。這種近乎“無事的悲劇”更能激起人們對舊時代的強烈憎恨。

  學習本課,可運用誦讀法和歸納法(學生自己歸納)來進行,盡量讓課堂出現師生互動的場面,以便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掌握《茶館》卷軸畫式的平面結構及其獨特的戲劇沖突。

  3.學習本劇對劇情巧妙的銜接與穿插的結構特點。

  能力目標

  1.能通過劇情與人物語言掌握有關戲劇沖突,并能認識主要矛盾沖突及其實質。

  2.反復朗讀,進入角色,揣摩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動作性特征。把握作品的語言特色。

  3.仔細揣摩潛臺詞的深刻含意,理解其言外之意。

  4.通過劇本提供的多方面信息剖析重要人物的內心世界,能夠隨著劇情的發展變化分析人物的性格發展變化,進而準確把握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

  德育目標

  老舍先生說:“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睂W習劇本,應通過茶館這個特殊的舞臺了解更廣闊的背景上所反映的紛紜復雜的階級關系和社會風貌,認識全劇的沖突實際上是人民與舊時代的矛盾,進而認清那個時代的腐朽性。

  ●教學重點

  1.學習老舍先生的語言藝術,品味劇本獨特的語言風格。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分析《茶館》的矛盾沖突,揭示《茶館》的主題思想。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指導學生品味《茶館》中人物對話的北京方言特點。

  2.分析、討論法。對難理解的問題通過分析、討論達到認識和理解的目的。

  3.比較鑒賞法。對《雷雨》和《茶館》的結構特點等進行比較鑒賞,加深學生的理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茶館》電影vcd光盤。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介紹作家、作品。

  2.理解劇本的情節脈絡。

 。劢虒W過程]

  一、導語設計

  老舍先生是杰出的人民藝術家。他在文學領域的許多方面都有極高的藝術成就。他的小說好,我們在初中已經學過了選自《駱駝祥子》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他的戲劇更好,20世紀五十年代的中國劇壇,他的作品獨樹一幟。今天我們就通過學習《茶館》,再次走近老舍,領略老舍戲劇創作的特殊魅力。

  二、解題

  多媒體顯示:

  1.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他對于多種文藝體裁都進行過廣泛的實踐。小說作品中短篇與中篇不乏佳作,而尤以長篇小說最有影響,與茅盾、巴金齊名,同為現代長篇小說大家。此外,還寫過雜文、鼓詞、新詩、舊劇、民歌……解放后,他考慮到“以一部分勞動人民現有的文化水平來講,閱讀小說也許多少還有困難?墒牵磻蚓筒荒敲绰闊!保ā独仙釀∽鬟x•序》)“劇本排演出來,就連不識字的人也能看明白。”(《我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感想》)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他深入群眾,寫了一批話劇作品,因而蜚聲文壇。1951年獲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藝術家”稱號。

  他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駱駝祥子》《牛王踢傳》《離婚》《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月牙兒》等,話劇有《龍須溝》《方珍珠》《茶館》等。

  2.《茶館》簡介

  1957年發表并演出的《茶館》,代表了老舍話劇創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舊北京城中一個大茶館——裕泰茶館的興衰為背景,通過對茶館及各類人物變遷的描寫,反映了從清末、民初到抗戰勝利后三個不同時代的、近50年的社會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的動蕩、黑暗和罪惡,達到了作者預想的寫作意圖,即埋葬這三個可詛咒的時代,宣告舊中國必將走向滅亡。

  《茶館》全劇共三幕,各寫了一個時代。第一幕的時間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變法剛剛失敗,譚嗣同被問斬后不久。那時的裕泰茶館生意興隆,三教九流的人物都把這里作為一個相互交流的場所。作者在這一幕里向我們展示了腐朽的中國封建社會已經走向末路。劇中描寫了信洋教的小惡霸,依仗洋人,神氣十足,連官府也怕他三分;有錢有勢的人家為了一只鴿子,可以請來官方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吃朝廷錢糧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閑;朝中的太監總管不僅生活奢華,而且還可用高價買來妻子;農民和城市貧民卻賣兒賣女。這種剪影式的描寫,展現了清末社會的眾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國主義的滲透、侵略和封建統治的荒淫、腐敗所造成的農民破產、市民貧困和社會黑暗。這一切都表明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末日即將來臨。

  第二幕即課文節選部分。

  第三幕寫的是抗日戰爭勝利之后,國民黨統治時期的社會生活。劇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種不可自拔的困境中。裕泰茶館已破爛不堪,王利發無論怎樣改良也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意;有名的廚師只能在監獄里蒸窩頭;身懷絕技的藝人無法維持生計。與此相對照的是惡勢力異;钴S,地痞、特務如魚得水。最后茶館被人霸占,掌柜的懸梁自盡。作者懷著強烈的激情批判和詛咒了這樣一個黑暗的時代,表明了舊中國注定要滅亡。劇中通過康大力等人投奔西山解放區的描寫,暗示出黑暗就要過去,光明即將到來。

  三、梳理劇情脈絡

  1.播放電影片斷,使學生感性了解劇情。

  2.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分角色朗讀。

 。ń庹f:分角色朗讀的要求:①臺詞較多的角色,各選一名學生擔任。臺詞少的角色,一人可兼幾個。②本文語言特色為角色對話運用北京方言,朗讀時應盡量讀出京味來。③朗讀時應聲情并茂,可適當地運用一些手勢。)

  3.叫一名學生起來簡要復述情節,師生共同梳理。

 、倮钊蛲跏绶野l牢騷;

 、谕趵l和王淑芬拌嘴;

 、垩簿痛蟊膲赫ヅc掠奪;

  ④唐鐵嘴要租房;

 、莩K臓、松二爺來為王利發的開張賀喜;

 、迏窍樽印⑺味髯觼聿桊^抓人、敲詐;

 、呖淀樧忧蠊;

 、鄤⒙樽雍屠详悺⒗狭值慕灰;

  ⑨崔久峰對局勢的不滿;

 、饫详、老林被搶,劉麻子被抓。

  這些人物可歸納為掌柜、下層人民、兵痞、封建遺民、舊民主主義者等,情節結構可概括為:以主要人物——王利發的悲慘命運和茶館的變遷為線索貫穿全劇。

  板書:

  四、課堂練習

  1.填空

  《茶館》的作者是_________,原名_________,字_________。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_________”的稱號。主要作品還有劇本《_________》《_________》,小說《_________》《_________》。

  2.《茶館》一劇中的臺詞,有的詞語不止一個意思,請把不止一個意思的詞句的臺詞找出來(    )

  a.你們的鐵桿莊稼不行了,我們的灰色大褂反倒成了鐵桿莊稼。

  b.我們給皇上效力,有袁大總統的時候,我們給袁大總統效力。

  c.二十多年了,他們可給我長過工錢?什么都改良,為什么工錢不跟著改良呢?

  d.多年的交情,你看著辦!你聰明,還能把那點意思鬧成不好意思嗎?

  參考答案:

  1.老舍舒慶春舍予人民藝術家龍須溝方珍珠駱駝祥子四世同堂

  2.d

  五、課堂小結

  《茶館》寫的是裕泰茶館所經歷的半個世紀,即從清末、軍閥混戰到國民黨統治時期共三個時代由盛到衰的變化,下層人物的悲慘結局。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的社會面貌,深刻地表明舊制度的反動腐朽,揭示了舊中國必然滅亡的歷史規律。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應在梳理情節的基礎上初步了解作品的主題。

  六、布置作業

  1.反復朗讀課文,品味關鍵對話。

  2.《茶館》第二幕中出場的人物有多少位,如何劃分他們的類型?

  3.劇本中舞臺說明的特點和作用各是什么?

《茶館》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一)理解作品的藝術結構特點及特殊的矛盾沖突。

  (二)把握節選部分眾多人物的形象特點,品味語言的個性化、動作化及幽默風格。

  (三)了解《茶館》的思想藝術成就,激發戲劇欣賞的興趣,提高鑒賞能力。

  課時安排    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老舍及作品

  老舍(1899-1966)現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絮青、鴻來等。滿族,北京人。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駱駝祥子》《四世民堂》《火葬》等,中篇小說《月芽兒》《我這一輩子》。劇本有《龍須溝》《茶館》等。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于世。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余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二)介紹《茶館》劇情

  全劇共三幕,分別截取三個時代的橫斷面,展現出氣勢龐大的 歷史畫面。課文節選的是第一幕,時間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變法剛剛失敗,譚嗣同被問斬后不久。作者在這一幕里,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末日即將來臨,是全劇最凝練最集中的一幕。這一幕沒有中心故事,只有一些零星的事件,再用茶館老板王利發將它們貫穿起來,反映了晚清社會的必然滅亡。第二幕的事件發生在民國初年袁世凱死后、帝國主義操縱下的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此時與第一幕相隔十多年。經過停業改良的裕泰茶館準備開張,王利發與妻子抱怨生意艱難,時局混亂,茶館前景暗淡。這時巡警來向王利發討要公糧,王利發交不出,只好賄賂巡警免交。一群大兵來到茶館鬧事,王利發又送錢打發了他們。以賣菜為生的常四爺說起自己十多年前只因說•了“大清國要完”這句話,就被抓去坐了—一年多的牢,并述說了自己十多年來的經歷。特務宋恩子、吳祥子要檢查茶館后面公寓里住著的學生,王利發阻止他們,無奈答應了每月給他們送錢。十多年前被劉麻子賣給龐太監做老婆的康順子,帶著養子康大力找到茶館,見到劉麻子要跟他算賬。原國民黨議員、舊民主主義者崔久峰既不滿現實,又悲觀失望,對王利發說“中國尋巨亡不可”。劉麻子販賣婦女,為兩個逃兵說媒,宋恩子、吳樣子以抓逃兵為名,把逃兵的錢全部拿走,并抓走劉麻子充當逃兵交公。

  第三幕事件發生在抗日戰爭勝利后的國民黨統治時期。日本侵略者剛剛投降,國民黨就進了北京城,國民黨特務與美國兵到處橫行,市面一片混亂,民不聊生。裕泰茶館也已敗落不堪,難以維持。希望改良的老板王利發想聘女招待,以此來支撐老字號茶館,但都無濟于事。茶館幫傭康順子的養子康大力,到北京西山八路軍游擊區參加了革命,反動勢力到茶館逼迫王利發,要他交出康大力的母親康順子,否則砸掉茶館。王利發被逼得走投無路,把兒子、媳婦、孫女送走去投奔康大力,自己與被國民黨沒收了一切產業的秦仲義和以賣花生豆度日的常四爺,一起聚集在茶館里燒紙錢,為可悲的自己、也為那個可詛咒的時代送葬。當沈處長大批人馬來霸占茶館時,王利發在后屋上吊死了,茶館與他一起,被舊時代埋葬了。

  (三)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初步了解劇情,試著理出主要事件和人物.

  字詞積累:趿拉     珍饈     兵荒馬亂     文縐縐    說媒拉纖     綾羅    綢緞

  (四)欣賞影片《茶館》,把握話劇情節

  第二課時

  1.分組討論: 

 、龠@一幕寫到哪些人物,這些人物大致可分為哪兩大類?

 、趯懥四男┦录?分別用小標題來歸納概括。

  2.集體交流,明確:課本節選的《茶館》第一幕,是全劇最凝練最集中的一幕,人物眾多,事件紛繁。

  ①這一幕出場的人物很多,但他們都是訴說著各自的故事,在“茶館”一閃而過。所有的人物、情節,像一個個畫面,這無數個畫面組織起來,便構成了一幅卷軸畫,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逐步展開。第就在一幕的人物,大約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勢力及其奴才走狗;另一類是在這“三座大山”壓迫下的各階層的人們。前者如西太后的寵奴龐太監,吃洋飯的惡霸馬五爺,特務宋恩子、吳祥子、流氓黃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販子劉麻子,江湖騙子唐鐵嘴等等。后者如王利發、秦仲義、康順子、康六、鄉婦、老人等等。

 、趯懙降氖录饕校厚R五爺施威、康六賣女、常四爺罵洋貨、鴿子之爭、秦仲義夢想實業救國、秦龐交鋒、茶客對話、常四爺被抓、龐太監買妻。這些事件涉及到戊戌變法、實業救國、洋教勢力強大、民族資本家興起、洋貨傾銷中國等等,反映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封建統治的腐朽、農村的民不聊生,從而表明清末整個社會的黑暗腐朽,不可救藥。

  3  請學生分角色初讀劇本。(課文較長,人物眾多,選取片段,讀出其中的京味兒)

  4  作業:查閱有關資料,了解戊戌變法的歷史背景、經過和結局,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不同人物對戊戌變法的反應,體會劇本是如何形象化地反映當時社會狀況的。

  第三課時

  (一)討論交流作業

  明確:劇中的不同人物對戊戌變法有不同的反應。王利發是漠不關心,連茶客們議論這件事,他都非常害怕,始終抱著“莫談國事”的態度。茶客們對戊戌變法非但不了解,甚至加以指責,說康有為“心眼多毒”。民族資本家秦仲義對戊戌變法根本就不抱任何希望,他“早就知道”變法長不了。封建王朝的宮廷太監對戊戌變法則是又怕又恨,變法失敗后,保守勢力重新得勢,龐太監的氣焰更加囂張,直言:  “誰敢改祖宗的章程,誰就掉腦袋!”與歷史學家不同,對于戊戌變法這樣一個重大歷史事件,老舍以鮮明的人物形象,從不同角度(直接、間接)寫出了不同階層的人物對事件的不同態度,從而含蓄深刻地揭示出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和 教訓,顯示了一個文學家、劇作家對于歷史事件和時代發展所作的高度而形象的藝術概括。

  (二)整體把握第一幕的主旨,理解潛臺詞的含義課文的結尾“茶客甲”有一句話:  “將!你完啦!”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什么?文中從哪些地方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一定要扣住劇本來回答。)

  明確:課文結尾“茶客甲”說:  “將!你完啦!”這句話的潛臺詞是:清政府完了,清朝社會完了,這個時代滅亡了。文中通過眾多事件,多側面、多角度地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例如:達官貴人為爭一只家鴿而大打群架,荒淫無恥的朝廷老太監竟然娶妻,八十二歲的賣耳挖勺的孤老淪落街頭,饑腸轆轆的農家姑娘被賣人火坑,常四爺因為一句話被捕人獄,還有戊戌變法失敗、帝國主義入侵等等,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都顯示出晚清末年反動統治階級和人民大眾之間的尖銳對立,揭示了那個時代必然滅亡的命運。 

  (三)精讀對話,分析人物形象之一:王利發(將臺詞朗讀與分析王利發這一形象結合起來)。先完整地介紹王利發在整出戲中的命運,再請同學找出有關王利發的臺詞細細品讀,要求能分析出這個人物身份和性格的復雜性,要讓學生學會用動態而不是靜態,立體而不是平面的方法來分析人物。

  也可以將王利發和秦仲義進行比較分析。因為他們一個是小資產階級的代表,一個是民族資產階級的代表,他們都是帝國主義和軍閥的口中之食,是那個時代的犧牲品。

  難點解析:如何看待王利發這個貫穿全劇的線索性人物?

  王利發是茶館的老板,子承父業,更繼承了其父“多說好話,多作揖”的處世哲學;他精明、干練、謹慎,委曲求全,善于應酬,也善于經營,善于改良。像他這樣一個精于處世的小商人,最終也逃脫不了破產、懸梁的命運。劇本通過這個形象的刻畫,反映了舊時代、舊制度吃人的本質特征。

  (四)結合課文內容讀讀常四爺的臺詞,說說常四爺具有怎樣的思想性格

  常四爺是老舍筆下被刻畫得頗為生動細致的人物。雖然同樣是“吃俸祿”的八旗子弟,但卻不同于膽小怕事、只知喝茶請安、侍弄黃鳥的松二爺,這個人物有著鮮明的正義感和強烈的愛國意識。他不滿于富戶人家為一只鴿子而械斗,痛心于洋貨傾銷、國家的銀子外流,對清朝的腐敗和命運深表擔憂。從茶館里兩起鄉民賣女的悲劇中,他預感到“大清國要完”,因而招來橫禍被捕入獄。他性格剛強而又富于同情心,當二德子向他逞兇時,他言辭鋒利地回敬對方,明里譏諷二德子,暗中指責腐敗政府,一針見血,咄咄逼人。危難時刻他也不像松二爺那樣被嚇得魂不附體,語無倫次,而是臨危不懼,挺著腰板離開茶館。他看不慣劉麻子所做的賣人交易,施舍給賣女兒的村婦兩碗面。直到后來他參加義和團,與洋人拼殺,成為了一個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所有這些都顯示出常四爺光彩照人的形象,然而,這位剛強了一世的愛國志士,最終變得窮困潦倒,他一生的美好愿望。與頑強奮斗都成為泡影。這是一個正直的中國人的悲劇。他的悲劇說明在舊中國社會,理想遭踐踏,美好被毀滅。劇本通過常四爺這個人物,揭露了舊時代政治的腐敗,反映了愛國有罪、報國無門的荒唐現實。

  (五)作業

  寫一篇300字左右的人物評論:我看王利發。

  第四課時

  (一)請表演最出色的小組分角色朗讀秦仲義和龐太監的對話,體會這些話語背后的潛臺詞,并通過朗讀時的語氣語調形象地表現出來(可以由“將!你完了!”這一雙關潛臺詞作啟發)

  老舍的戲劇語言講究含蓄深刻,追求“從一句話里面看一個世界”,從一句臺詞里聽到弦外之音的藝術效果。第一幕中最精彩的人物對話莫過于秦仲義與龐太監的交鋒了,表面看似乎只是兩人之間偶然見面時的一次簡短問候,但卻意味深長,豐富的潛臺詞不僅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且還反映出時代的面貌。秦仲義對龐太監的第一句問候就是話中有話,說明戊戌變法曾經讓龐太監的心里很是忐忑了一陣,變法被鎮壓后,龐太監的心里才得以“安頓”。龐太監的回答當然是氣盛一籌,因為“誰敢改祖宗的章程,誰就掉腦袋”,——句話點明了那個時代發生的重大事件,保守勢力又重新得勢。當龐太監將秦仲義劃入維新派陣營、譏諷他的勢力“比做官的還厲害”時,秦仲義則根本不害怕龐太監的威脅諷刺,以退為進、反唇相譏。最后兩人在“咱們就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笑聲中互相告別,其實卻是在暗中較勁,決不服輸。他們的較量,實質上是民族資產階級與封建統治階級新舊兩大勢力的較量。這樣兩個具有時代特色的人物對話,含義可謂豐富、深刻。

  (三)體味劇中精練而又個性化的語言

  老舍認為,劇中人物的對話應該是“話到人到”,“開口就響”“聞其聲知其人,三言五語就勾出一個人物形象的輪廓來”,也就是每個人物都有符合自己地位、身份和思想的個性化語言。如:王利發的語言謙恭周到、圓滑得體、機敏善辯,與各種人物應酬從容自如,非常符合一個茶館掌柜的身份。常四爺的語言則豪爽耿直,帶有俠氣,并且毫不忌諱他對現實的不滿,表現了他正直倔強、敢作敢為、富于正義感的思想性格。

  (四)總結:作者雖沒有直接寫那個時代發生的重大事件,但那個時代的風云變幻和黑暗與罪惡又無處不在,“大茶館折射出小社會”,這正是作者匠心獨運的結果

  (五}作業

  課外閱讀全劇劇本 

《茶館》教學設計 篇3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4分)

  趿拉( 。≌漯}(  ) 戊戌( 。≡Lā 。

  2.填空:(4分)

 、爬仙嵩   ,字舍予,代表作有小說    等。被譽為“人民藝術家”。

 、莆闹械凝嬏O是一個   的人,王利發是一個   的人。

  3.課文最后寫茶客的一句話“將!你完啦!”有何含義?(3分)

  4.讀下面語段,在橫線上補寫一個與劃波浪線的句子句式相同、語意連貫的句子。(2004年寧德試題)(3分)

  善思則能“從無字句處讀書”。

  讀沙漠,讀出了它坦蕩豪放的胸懷;讀太陽,讀出了它普照萬物的無私;

  5.閱讀下列四則文字材料,就你感受最深的一點寫一句話。(2004年泉州試題)(3分)

 、傥覈16%以上的青少年有心理不健康問題,非常叛逆的“十五歲現象”呈上升和提前趨勢。

  ②“中國關心下一代身心健康工程”于2004年5月31日在北京正式啟動。

 、垡晃恢麑W者在自述中寫道:“在家鄉,我在母親的教訓下住了九年,受了她極大、極深的影響……如果我學得一絲一毫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一點點待人待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容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苌缯摗陡改敢鄮煛、評論《和孩子交朋友》。

  6.根據下面的情境為林靜設計一段對話。(2004年潛江試題)(3分)

  6月5日“世界環境日”這天,林靜同學被評為學!碍h境小天使”。市電視臺記者來采訪她,問:“林靜同學,祝賀你獲得學校‘環境小天使’這樣一個美譽。此時,你有什么感想?以后打算怎么做?”林靜說:“       !

  7.下邊的病句是從近年來的書報上摘錄的,請任選兩句加以修改。(2004年威海試題)(4分)

 、僦袊嗣袷琴澩闪⒙摵蠂氖着鷩抑。(1995年9月5日《人民日報》)

 、跁x文公當上了晉國國君后,發展生產,整頓政治,訓練軍隊,成為北方一大強國。(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國古代史》第19頁)

  ③因此,為了您的人身安全,請勿用左手啟動家電,以防萬無一失。(1997年2月28日《今晚報》)

  ④他們坐在一張桌子的半徑兩端,不偏不倚面對著面。(1996年4月5日《羊城晚報》)

 、

 、

  第二部分:

 。ㄒ唬

  〔鄉婦拉著個十來歲的小妞進來。小妞的頭上插著一根草標。李三本想不許她們往前走,可是心中一難過,沒管。她們倆慢慢地往里走。茶客們忽然都停止說笑,看著她們。

  小 妞 。ㄗ叩轿葑又虚g,立。⿱,我餓!我餓!

  〔鄉婦呆視著小妞,忽然腿一軟,坐在地上,掩面低泣。

  秦仲義  (對王利發)轟出去!

  王利發  是!出去吧,這里坐不!

  鄉 婦  哪位行行好?要這個孩子,二兩銀子!

  常四爺  李三,要兩個爛肉面,帶她們到門外吃去!

  李 三  是啦。ㄟ^去對鄉婦)起來,門口等著去,我給你們端面來!

  鄉 婦  (立起,抹淚往外走,好像忘了孩子;走了兩步,又轉回身走,摟住小妞吻她)寶貝!寶貝!

  王利發  快著點吧!

  〔鄉婦、小妞走出去。李三隨后端出兩碗面去。

  王利發 。ㄟ^來)常四爺,您是積德行好,賞給她們面吃!可是,我告訴您:這路事兒太多,太多了!誰也管不了!(對秦仲義)二爺,您看我說的對不對?

  8.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一情節的內容。(3分)

  9.這一現象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3分)

  10.文中人物對待母女倆的不同態度分別反映了他們怎樣的身份和性格特征?(4分)

  秦仲義:

  常四爺:

  王利發:

  李三:

 。ǘ

  他要感謝那只手

 、鸥卸鞴澋那跋,美國芝加哥的一家報紙編輯部向一位小學女教師約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貧寒的孩子畫的圖畫,圖畫的內容是:他想感謝的東西。

 、坪⒆觽兏吲d地在白紙上描畫起來。女教師猜想這些貧民區的孩子們想要感謝的東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數孩子會畫上餐桌上的火雞或冰淇淋等。

 、钱斝〉栏窭菇簧纤漠嫊r,她吃了一驚,他畫的是一只手。

 、仁钦l的手?這個抽象的表現使她迷惑不解。孩子們也紛紛猜測。一個說:“這準是上帝的手!绷硪粋說:“是農夫的手,因為農夫喂了火雞!

 、膳處熥叩叫〉栏窭埂粋皮膚棕黑色、又瘦又小,頭發卷曲的孩子桌前,彎腰低頭問他:“能告訴我你畫的是誰的手嗎?”

 、蔬@是你的手 老師 孩子小聲答道

 、怂叵肫饋砹耍诜艑W后,她常常拉著他粘乎乎的小手,送這個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窮,父親常喝酒,母親體弱多病,沒工作,小道格拉斯破舊的衣服總臟兮兮的。當然,她也常拉別的孩子的手。可這只老師的手對小道格拉斯卻有非凡的意義,他要感謝這只手。

 、涛覀兠總人都有要感謝的,其中     有物質上的給予,     也包括精神的支持,諸如得到了自信和機會。對很多給予者來說,也許,這種給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卻常常難以估量。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盡自己的所能,給予別人。

  11、為第⑹段加標點。(2分)

  這是你的手 老師 孩子小聲答道

  12、第⑸段對小道格拉斯運用了  描寫。(2分)

  13、第⑺自然段中說:“可這只老師的手對小道格拉斯卻有非凡的意義”,這里的“非凡的意義”指的是什么?(3分)

  14、在第⑻自然段橫線處填上恰當的關聯詞語。(2分)

  15、從下文看,第⑷自然段運用的寫作手法是   。(2分)

  16、從全文看,第⑺自然段的記敘順序是    ;第⑻自然段的作用是     。(3分)

  17、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這是一篇充滿人情味兒的小散文。作者由一件小事引開去,讓我們在感嘆之余深深沉思:那些家境貧寒的孩子,之所以畫餐桌上的火雞或冰淇淋等,是因為腐朽的資本主義制度造成懸殊的貧富差異。

  b、這是一篇充滿人情味兒的小散文。作者由一件小事引開去,讓我們在感嘆之余深深沉思:在別人需要時,我們是否伸出過自己溫暖的手幫助過他們呢?

  c、這篇文章給我們這樣的啟示:我們以愛心去關懷別人,并且回報別人的關懷,那我們的世界就會充滿陽光。

  d、這篇文章給我們這樣的啟示:我們的付出對我們而言也許不值一提,甚至有時是不經意的,但對那些需要的人來說,則是嚴冬里的一盆炭火,酷暑里的一杯冰茶。

  第三部分:片斷寫作練習(50分)

  讀一讀《茶館》這部戲劇,或者看一看這部電影,就其中某一人物,說說你對他(她)的理解。

《茶館》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1、揣摩個性化的人物語言,把握人物性格。 

  2、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礎上了解戲劇主題。 

  教學重難點: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戲劇主題。 

  教學方法: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歲月如歌,在逝去的日子里,總會有些難忘的東西在我們的腦海中揮灑不去:李白的詩、韓愈的文、杜康的酒、齊白石的畫、梅蘭芳的京劇。并且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醇。老舍的《茶館》就屬于其中之一。現在據《茶館》發表演出的時間已經將近50年了。但它仍然能帶給我們極高的藝術享受。前幾天,我們已經欣賞了電影《茶館》,今天,讓我們繼續走進《茶館》,去領略它的藝術魅力。 

  (投影顯示課題) 

  二、學生表演《茶館》片段! 

 。ㄍ队帮@示表演者姓名) 

  三、人物形象分析: 

  《茶館》中出現的人物眾多,前后三幕中出場的共有30多個,我們不可能一一分析,這節課我們主要分析一下課文節選部分出現或涉及到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王利發、常四爺、松二爺、宋恩子、吳祥子、劉麻子、唐鐵嘴及課文中提到的秦二爺幾位。 

 。ㄍ队帮@示八位人物姓名,點擊王利發人名進入相關鏈接) 

  (一)、王利發。 

  1、對不同人采取不同態度。 

 。1)、對難民、李三等人:“別耽誤功夫!”“咱們的事,有功夫再研究!” 

  對難民強硬、冷漠,對李三雖同情,卻有限度,表現他自私。 

  (2)、對大兵、警察、特務:“您圣明!薄澳愣嘟o美言幾句,我感恩不盡!”“老總們,實在對不起,還沒開張,要不然,諸位住在這兒,一定歡迎!”“您甭看,準保都是*得住的人!” 

  對他們的態度則是討好,巧應付,怕得罪。表現王利發的圓滑世故。 

  (3)、對唐鐵嘴之流:“你混得不錯呀!穿上綢子啦!”“可是,我這兒已經住滿了人,什么時候有了空房,我準給你留著!” 

  對唐鐵嘴厭惡仍笑臉相迎,表現王利發的精于處世。 

  2、善于經營,不斷改良。 

  “all right?”“yes,也有這么一說!” 

  體現王利發言語上的改良。 

  “西直門的德泰,……全先后腳兒關了門,只有咱們裕泰還開著,……” 

  “大茶館全關了,就是你有心路,能隨機應變地改良!” 

  通過王淑芬和常四爺之口表現王利發善于改良,是茶館業中的佼佼者。 

  3、對現實不滿,含蓄表達: 

  “這年月還值得感謝!”“有不打仗的新聞沒有?” 

  表現王利發的膽小怕事。 

  總結:王利發是裕泰茶館的掌柜,也是貫穿全劇的人物。他從父親手里繼承了裕泰茶館,也繼承了他的處世哲學,即多說好話,多作揖。他膽小、自私,又精明、干練、善于應酬,對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態度。在黑暗的舊中國,盡管王利發善于應酬,善于經營,不斷改良,卻無法抵御各種反動勢力的欺壓。他對此也抱有強烈的不滿,但表達得十分含蓄。就是這樣一個精于處世的小商人,最終仍然沒能逃脫破產的命運。王利發的悲劇,是舊中國廣大市民生活命運的真實寫照。 

 。ǘ┏K臓。 

  1、“我賣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聽說你明天開張,也許用得著,特意給你送來了!” 

  表現常四爺的自食其力,樂于助人。 

  2、“什么時候洋人敢再動兵,我姓常的還準備跟他們打打呢!……” 

  表現常四爺的愛國、敢作敢為。 

  3、“要是洋人給飯吃呢?”“盼著你們快快升官發財!” 

  表現常四爺的正直、倔強。 

  總結:旗人。正直,愛國;倔強,敢作敢為;自食其力,樂于助人。 

 。ㄈ┧啥。 

  1、“看見我這身衣裳沒有?我還像個人嗎?”“可是到了民國,我挨了餓!”“我餓著,也不能叫鳥兒餓著!” 

  表現松二爺的游手好閑、懶散無能,不愿自食其力。 

  2、“我看見您兩位的灰大褂,就想起前清的事兒!不能不請安!”“你說得對!嗻!四爺,走吧!” 

  表現松二爺的膽小怕事。 

  總結:旗人。膽小怕事,懶散無能,游手好閑,喝茶玩鳥,不愿自食其力。最終餓死。 

  (四)秦二爺。 

  民族資本家。一心實業救國,最終破產。 

 。ㄎ澹﹦⒙樽。 

  *說媒拉纖、拐賣人口掙錢的地痞無賴。 

 。┨畦F嘴。 

  “我感謝這個年月!”“大英帝國的煙,日本的‘白面兒’,兩大強國侍侯著我一個人,這點福氣還小嗎?” 

  算命看相的江湖騙子。無恥。 

 。ㄆ撸┧味髯印窍樽印 

  1、“王掌柜不愿意咱們看,王掌柜必會給咱們想辦法!咱們得給王掌柜留點面子!”“對啦!坐下談談吧!你們是要命呢?還是要現大洋?”“別動!君子一言:把現大洋分給我們一半,保你們倆沒事!咱們是自己人!” 

  表現宋、吳二人的貪婪、蠻橫、霸道。 

  2、“有皇上的時候,我們給皇上效力,有袁大總統的時候,我們給袁大總統效力……”“誰給飯吃,咱們給誰效力!” 

  四、戲劇主題分析: 

  在茶館中,老舍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這里面有廣大市民的代表王利發,有不甘受奴役的中國人常四爺,有沒有謀生能力的旗人松二爺,還有地痞無賴劉麻子、江湖騙子唐鐵嘴、老牌特務宋恩子、吳祥子等等。老舍的目的應該不僅僅是將這些人物展示給我們看,他應該另有深意。先來聽聽劇中人物自己的話吧。c擊王利發、常四爺、唐鐵嘴人名觀看相關影片)也許,我們能從不同人物的不同結局中找到答案。這八個人,可以簡單地分個類,上面四個,可以歸入好人的范疇,下面四個,則應歸入壞人的范疇。王利發懸梁自盡,常四爺落魄一生,松二爺慘遭餓死,秦二爺最終破產。好人遭了殃!劉麻子等人卻在這個社會中如魚得水,壞人猖狂無比!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常說“邪不壓正”,可在《茶館》中,邪卻確確實實地壓住了正,這其中的根源何在?看來老舍先生批判的矛頭已經不僅僅是宋恩子、吳祥子等反面人物了。他要展示的實際上是整個舊時代的黑暗。 

  《茶館》展現了三個可詛咒的時代:戊戌變法失敗后的晚清末年、軍閥混戰的民國初年、抗戰勝利后解放戰爭爆發前夕的guo民黨反動統治時期,描繪了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三個黑暗、病態、荒誕的社會發展片斷,揭示了舊社會的必然滅亡。 

  在《茶館》中,不管是哪個時代,我們看到的始終是漆黑一片,難道就沒有一點希望了嗎?戲劇中是否給了我們希望?  明確:希望在于以康大力為代表的西山八路! 

  五、結束語、課后作業: 

  秦二爺走了,常四爺走了,王利發也走了,我們這堂課也該結束了。給大家布置個課后作業:比較《雷雨》、《茶館》的戲劇結構及矛盾沖突 。同學們再見!

《茶館》教學設計 篇5

  《茶館》【一】

  教學目的:1.理解劇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沖突。

  2.理解王利發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確、生動、幽默而富于個性化的語言。

  教學重點:戲劇沖突和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個性化的語言。

  教學方法:導讀、分析、鑒賞。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藥》中的茶客→中國的茶文化→茶館老板的辛酸→舊社會的茶館的命運。

  二、.戲劇作者和他的作品:

  老舍(1899~1968),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是我國“五·四”以來新文學的開拓者之一,現代杰出的語言藝術家,享有世界聲譽的愛國主義作家,人民藝術家。他以小說、劇作和曲藝著稱于世,在散文,詩歌、雜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寫下見多部長篇小說,70多部(篇)中短篇小說,30多部劇作,近 20部譯著等。其代表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劇本有《茶館》《龍須溝》。老舍出生在北京一個貧民家庭里,1913年考入北京師范學校,讀書期間受古典文學熏陶,開始用文言學習寫詩和散文。1917年畢業后即任小學校長。1924年赴英國,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中文講師。陸續寫出了《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等3部具有諷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長篇小說,提供了現代小說史上最早的諷刺性的長篇體制。1930年春回國后任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36年夏,老舍辭去教職,從事專業寫作。1946年與曹禺赴美講學,寫完了 100萬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 1949年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等職。 1951年獲“人民藝術家”稱號!拔母铩遍_始后,受到殘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盡。他的其他重要作品還有長篇小說《牛天賜傳》《離婚》《鼓書藝人》、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月牙兒》、話劇《方珍珠》等。

  三、.第一、三幕劇情簡介

  第一幕: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一個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館開始營業,掌柜王利發興致勃勃地坐在柜臺上。三三兩兩的旗人,遛夠了鳥兒,走進茶館來歇腿、喝茶。有兩位茶客唱著京戲,另外幾個圍著桌子觀賞瓦罐中的蟋蟀。茶館中到處貼著“莫談國事”的紙條?墒悄贻p力壯、為人正直的常四爺偏要談談國事。他說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飯、講洋話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營里當差的。他因一句“大清國要完”,被兩個特務吳恩子和宋祥子抓去,送進了監獄。相面騙人的唐鐵嘴來討碗茶喝,說媒拉纖的劉麻子也來了,要把康六15歲的女兒康順子賣給70多歲的龐太監當老婆。主張實業救國的秦仲義走進來,說什么要辦工廠,搞維新。頑固派的代表龐太監則殺氣騰騰地說:“圣旨下來,譚嗣同問斬!告訴您,誰敢改祖宗的章程,誰就掉腦袋!” 這表明了當時政治的黑暗。

  第三幕:抗日戰爭勝利,guo民黨特務和美國兵在北京橫行。這時的裕泰茶館更加破敗,只有“莫談國事”的紙條寫得更多,字也寫得更大。這一幕中,幾個主要人物都已老態龍鐘并且有了子孫;老地痞流氓不見了,代替他們的是他們的下一代。這些小輩干起壞事來,比他們的父輩更加無恥。幕啟,康媽媽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由小劉麻子介紹來當女招待的小丁寶,也走進茶館與老掌柜的攀談。這個時候,黑暗勢力更加猖撅,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小劉麻子向小唐鐵嘴炫耀著他那一套拐騙婦女的缺德計劃,被guo民黨黨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館來抓人,龐四奶奶則來恐嚇王利發,讓他交出康順子。普通百姓呢,包辦滿漢全席的有名廚師被迫到監獄去蒸窩頭,出名的評書藝人一次掙不上三個雜合面餅子錢,常四爺的生活更加艱苦,秦仲義的工廠被搶走,王利發的茶館也將被人霸占。對此,王利發已失去生活的信心,他讓兒子、兒媳、孫女都跟著康媽媽到西山去逃命。這時,常四爺、秦仲義相繼來到茶館,找闊別多年的老掌柜談心。他們互訴不幸,含著眼淚為自己撒起了紙錢。這時,茶館里的燈光漸漸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陽光卻漸漸明亮起來。

  四、學生熟悉課文內容,明確結構

  《茶館》【二】

  教學目的:1.理解劇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沖突。

  2.理解王利發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確、生動、幽默而富于個性化的語言。

  教學重點:戲劇沖突和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個性化的語言。

  教學方法:導讀、分析、鑒賞。

  教學過程:

  一、.理清戲劇沖突脈絡:

  課文分為十節:

  第1節:開頭—“忿忿地往后走”,寫李三的抱怨。

  第2節:“栓子的媽,他歲數大了點”—“我給三爺拿菜錢去”,寫妻子的埋怨。

  第3節:“一群男女難民在門外央告”—“難民散去”,寫打發難民。

  第4節:“怎樣阿?六爺!”—“明天還不定是風是雨呢”,寫軍警的敲詐。

  第5節:“您慢走”—“報童追唐鐵嘴下”,寫超級騙子唐鐵嘴。

  第6節:“自言自語”—“同松二爺下”,寫“鐵桿莊稼”的幻滅與懷念。

  第7節:“這小子”—“同宋恩子下”,寫“混世魔王”的敲詐。

  第8節:“劉爺,茶喝夠了吧”—“你們到底有多少塊現大洋”,寫劉麻子的生意。

  第9節:“王利發和催九峰由后面慢慢走來”—“我只會念經,不會干別的”,寫催九峰的絕望。

  第10節:“宋恩子、吳祥子又回來了”—結束,寫“逃兵”的下場。

  二、從王利發的語言看他的性格:

 、佟皢!你這是什么話呀?咱們的買賣要是越作越好,能不給你長工錢嗎?……all right?”

 。ㄌ崾荆杭缺憩F了當時社會經濟的蕭條,這表現了王利發自私的一面,從自己利益出發不“長工資”。)

 、凇澳鹊,……我感恩不盡!”

 。ㄌ崾荆哼@表現了他委曲求全而又處世圓滑的一面。)

 、邸案獠恍!……我準給你留著!”

 。ㄌ崾荆哼@表現了他順應奉承,卻又不上當的處世技巧,真是處世絕招。)

 、堋斑@個年月還值得感謝!聽著有點不搭調!”

 。ㄌ崾荆哼@表現了他對自己處境的愁苦,對現實的不滿和憤恨。)

  ⑤“我也那樣!我覺得請安比鞠躬更過癮!”

 。▽Σ煌娜瞬捎貌煌慕哟绞剑藶樘幨谰髦。)

  ⑥“常四爺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別計較他!”

 。閯e人排解麻煩,這是他善良的一面。)

  ⑦“咱們可把話說開了,從今以后,你不能再在之這兒作你的生意,這兒現在改了良,文明啦!”

  (提示:精明干練,謹小慎微。)

 、唷昂冒桑衣o你打聽著!你看,十多年前那回事,我到今天還沒忘,想起來心里就不痛快!”

 。ㄌ崾荆合氚褎e人支開,因為有兩張嘴吃飯,這又是自私的表現。)

  ⑨“那么,你幾不想想主意,賣賣力氣,別叫大家作亡奴?”

  (提示:這并不表明他有了覺悟,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表現了他深諳處世之道。)

  三、.歸納王利發的形象:

  王利發是裕泰茶館的掌柜,也是貫穿全劇的人物。他從父親手里繼承了裕泰茶館,也繼承了他的處世哲學,即多說好話,多作揖。他膽小、自私,又精明、干練、善于應酬,對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態度。在黑暗的舊中國,盡管王利發善于應酬,善于經營,不斷改良,卻無法抵御各種反動勢力的欺壓。他對此也抱有強烈的不滿,但表達得十分含蓄。就是這樣一個精于處世的小商人,最終仍然沒能逃脫破產的命運。王利發的悲劇,是舊中國廣大市民生活命運的真實寫照。

  四、.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一。

  《茶館》【三】

  教學目的:1.理解劇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沖突。

  2.理解王利發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確、生動、幽默而富于個性化的語言。

  教學重點:戲劇沖突和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個性化的語言。

  教學方法:導讀、分析、鑒賞。

  教學過程:

  一、.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1.常四爺的形象:

  2.松二爺的形象:

  3.劉麻子、唐鐵嘴等,這是一群地痞無賴,一個說媒拉纖、拐賣人口,一個是麻農相士,算命騙人。這樣一類人物形象,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畸形和病態。

  4.崔久峰:

  “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者——“中國非亡國不可”的失敗主義者。

  5.吳祥子、宋恩子:

  順風倒的*邪小人,*坑害別人鉆營偷生。

  二、.從戲劇語言看時代:

  思考——下面戲劇語言反映的是怎樣的時代?

 、佟叭隣敗T蹅兊牟桊^改了良,你的小辮兒也該剪了吧?”——滿清覆滅。

 、凇霸绖P死后,天下大亂,今兒個打炮,明兒個關城,改良?哼!我還留著我的小辮兒,萬一把皇上改回來呢!”——政局動蕩。

 、鄞蟊*!誰要鈔票?要現大洋!——通貨膨脹。

 、堋案嬖V你,常四爺,要我們效力的都仗著洋人撐腰!沒有洋槍洋炮,怎能夠打起仗來呢?”——半殖民時代。

  ⑤“現在,人家總長次長,團長師長,要娶姨太太講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戲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現大洋!”——官僚生活腐化墮落。

  三、討論:從《茶館》看茶園——精神文明建設之我見

  四、作業布置:

  分小組扮演一段《茶館》中的戲劇情節,評比出最好的一組。

《茶館》教學設計 篇6

  一、教材分析 

  《茶館》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第四冊第四單元。這個單元學習中國現當代戲劇和外國戲劇。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品味個性化和富有動作性的人物語言,把握尖銳集中的戲劇沖突,了解人物性格是怎樣在矛盾沖突的發展、變化中得到展現的。 

  《茶館》是本單元第二篇閱讀課文,這個位置決定它在學生知識的掌握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既要引領本單元的教學任務,又要復習鞏固學過的知識:既要承擔教會學生鑒賞方法的工作,又要鍛煉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 

  《茶館》寫于1957年,是老舍話劇創作的高峰。曹禺稱它為“中國話劇史中的經典!眲”疽员本┰L┐蟛桊^為中心場景,展示了清末、民國初年、抗戰勝利后三個不同時代的、近50年的社會生活,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的動蕩、黑暗和罪惡,達到了作者預想的創作意圖,即埋葬這三個可詛咒的時代,宣告舊中國必將走向滅亡。《茶館》全劇共三幕,一幕寫一個時代,每一幕敲響一個時代的喪鐘,最后一幕三個人的談話點出了全劇的主題。  

  課文節選的是《茶館》第二幕。這一幕寫的是民國初年軍閥混戰時期。這時裕泰茶館漸趨衰落,茶館主人王利發積極迎合潮流實行改良,卻仍然難以維持下去。 

  這篇課文的教學主體是高二學生,對于戲劇,他們僅僅在初中接觸了《威尼斯商人》選段和《白毛女》選段,客觀地說對戲劇知識他們了解一些,但戲劇的鑒賞能力還有待提高。 

  針對這樣的教學實際,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 了解作家作品。 

  2、 掌握《茶館》卷軸式的平面結構及其獨特的戲劇沖突。 

  3、 培養學生的文本研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水平。 

  過程和方法 

  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的“探究理論”指出:學習中,學生的“心靈是一個參與者而不是參觀者”,學生應由“無知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探究者,教師應由“有知的”傳輸者變成探索的激發者和引導者。根據這一理論和語文課標的核心理念,師生課前分別準備資料,課上師生互動,通過誦讀、討論、研習、品讀的過程,完成教學目標,解析重點、難點。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認清那個時代的黑暗,了解百姓的痛苦,珍惜現在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 

  品味劇本獨特的語言風格,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分析矛盾沖突,揭示《茶館》的主題思想。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茶館》電影vcd光盤 

  課時安排 

  2課時 

  二、教法和學法分析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學生要在“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五個方面獲得發展的要求和美國心理學家達菲“閱讀策略教學”三步驟,確立了“習得知識——拓展延伸——遷移應用”三步教學法。 

  依據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捷的建構主義理論,主張學生必須主動“投入學習”和課程標準大綱要求建立同伴式的師生關系,創造平等民主的學習氣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采用了多媒體激趣教學法,誦讀法,分析討論法和比較鑒賞法。 

  三、教學過程分析 

  (一)說預習 

  1、觀賞《茶館》全劇,了解人物的命運。(使學生對《茶館》有感性認識) 

  2、上網查閱資料或翻閱書籍,了解本文的作者,本文的寫作背景,弄清“戊戌變法”“庚子年”“八旗”等概念。(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容) 

  3、預習課文內容,清除語言障礙,準備復述。(為理性分析文章打基礎) 

 。ǘ┱f導入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好的導入可以調動學生的興趣。我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畫面,音樂,創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到茶館的氛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說解題 

  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可以容納各色人物,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茶客生活上的變遷可以反映社會的變遷。 

  (四)說步驟 

  整個步驟分“習得知識——拓展延伸——遷移應用”三個環節 

  習得知識 

  根據教學重點、難點“習得知識”分兩個脈絡進行 

  1、 梳理情節,品味個性化的語言,分析人物形象。(解決教學重點) 

  a、請一名同學簡要復述課文節選部分的情節,教師通過課件演示進行概括。(這個步驟既檢測了預習,使預習和新課緊密銜接,又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 

  b、篩選人物富于個性化、動作性的語言進行朗讀、品讀,教師進行范讀。(這個步驟既使學生從語言角度品味了老舍先生卓越的藝術成就,又為下面分析人物形象準備了充分的依據) 

  c、分組討論人物形象,重點討論王利發,教師點撥、歸納。(“言為心聲”上個環節的品味人物個性化語言使人物形象的分析水到渠成。讓學生分組討論總結,大家群策群力,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2、 分析人物性格產生的原因,分析《茶館》的矛盾沖突,揭示作品的主題思想。(解決教學難點) 

  a、 王利發對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態度,原因是什么? 

  b、 常四爺是旗人,卻也反對大清帝國,這說明了什么? 

  c、 松二爺、劉麻子、唐鐵嘴、吳祥子、宋恩子這類人的存在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時? 

  這三個問題的解答,結合李三、大兵、唐鐵嘴等人的經典語言,就把全劇矛盾的焦點直接指向那個舊時代,人物與人物之間每一個小的沖突都暗示了人民與舊時代的沖突。這樣學生就理解了本劇特殊的戲劇沖突,理解了《茶館》的主題。本課的教學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拓展延伸 

  比較《茶館》與《雷雨》的戲劇結構,了解本文的卷軸式平面結構 

  遷移應用 

  閱讀莎士比亞的《暴風雨》選段,分析水手長的形象 

  課堂小節 

  交代本文的重點、難點完成情況 

  布置作業 

  課下分角色表演《茶館》的一個片斷 

  四、板書分析 

  板書力求文字簡練,版面均衡,通過這個板書,學生可以一目了然地把握課文重點,一看板書就能回憶起課文的內容,從而努力體現其直觀性、藝術性的特點。

《茶館》教學設計 篇7

  1.填空題  。1)老舍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族人,是我國杰出的________作家。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__________”的稱號。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______》、《_________》和話劇《_________》、《________》等! 。2)《茶館》共三章,依次截取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個時期的橫截面,采用人物帶故事的寫法,通過__________茶館由_________而__________的變遷,以及在茶館中活動的各種人物的生活的變遷,反映近_________年的社會面貌! 2.判斷題 。1)《茶館》寫了清末、民初和抗戰勝利后三個時期的社會矛盾,這些矛盾并不集中,也沒有一組矛盾貫穿全劇,但依然結構嚴謹,富有戲劇性,引人入勝。(    )  (2)《茶館》沒有統一的情節,上場的人物有七十多個,卻沒有一個非此不可的中心人物,只有像圖畫一樣,將一個一個人物展放進去,顯得結構散亂。這的確是該劇的遺憾之處。(    ) 。3)“莫談國事的紙條可是保存了下來,而且字寫的更大”這句舞臺說明透露出王利發對社會的不滿,也反映了他不想因茶客談國事而受到牽連、影響茶館生意的心理。(    ) 。4)“北京城內的大茶館已先后相繼關了門。裕泰是碩果僅存的一家了”中,“碩果僅存”表明王利發善于經營,茶館利潤很高,透露出不安定的社會現實。(  )  3.人物語言個性化是本劇的一個特色。下面幾句話出自何人之口,選出判斷準確的一項(    ) 。1)大英帝國的煙,日本的“白面兒”,兩大強國侍候著我一個人,這點福氣還小嗎? 。2)可是,誰要咱們旗人呢!想起來呀,大清國不一定好呀,可是到了民國,我挨了餓! 。3)(接錢,沒看,揣在懷里)沒關系!  (4)對!您圣明,我糊涂!可是,您搜我吧,真一個銅子兒也沒有啦。ㄏ破鸸幼樱屗眩┠!您搜!  a.劉麻子  松二爺  常四爺  王淑芬  b.唐鐵嘴  松二爺  常四爺  王利發  c.劉麻子  常四爺  松二爺  王利發  d.唐鐵嘴  常四爺  松二爺  王淑芬  4.上面四句話分別表現了人物怎樣的性格特征,選出分析正確的一項(  ) 、賵A滑、謙恭、世故、周到  ②回憶大清國,軟弱無能 、塾突、無恥,滿身奴性    ④豪爽耿直,常有闖蕩江湖的俠氣  a.②③④①       b.④②③①              c.③②④①              d.③④②①5.作文:試評老舍《茶館》的語言特色,600字以上。    答案與提示1.(1)舒慶春  舍予  滿  劇  人民藝術家  駱駝祥子  四世同堂  茶館  龍須溝  (2)清代末年  民國初年  抗戰勝利后  裕泰 盛 衰 五十  2.(1)√  (2)×(提示:結構散亂不對)  (3)√  (4)×(提示:茶館利潤很高,不對)   3.b   4.c   5.略

《茶館》教學設計 篇8

  【課內四基達標】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疙瘩(    )(    )    甭(    )        搭訕(    )       咂摸(    )神龕(    )          戊戌(    )      庚子(    )       盅 (    )2.選出標點符號正確的一項(    )a.魯侍萍  (大哭)這真是一群強盜!(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憑……憑什么打我的兒子?b.魯大海  (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他們三個人簽了字?(伸手去拿,想仔細看一看)他們不告訴我,自己就簽了字了?c.魯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這個人的媽。d.常四爺  是呀,您的眼力不錯!戊戌年我就在這兒說了句“大清國要完。”叫您二位給抓了走,坐了一年多的牢!3.按照不同的標準,戲劇可分為不同種類:按      可分為話劇、歌劇、舞。桓鶕鋱龃蔚亩嗌倏煞譃      、      ;按      可分為歷史劇、現代;根據內容的性質可分為      、      、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用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利發老氣橫秋地從后面進來。b.唐鐵嘴搭訕著往外走。c.宋恩子右手慢慢地咂摸著桌子,突然說:“你想對了!”d.革命有什么用呢,不過是自誤誤人而已!唉!現在我只能修持,懺悔! 【能力素質提高】語段分析下面是《茶館》第一幕中幾個片斷,閱讀后答題。(一)〔唐鐵嘴踏拉著鞋,身穿一件極長極臟的大布衫,耳上夾著幾張小紙片,進來。王利發  唐先生,你外邊溜溜吧!唐鐵嘴  (慘笑)王掌柜,捧捧唐鐵嘴吧!送給我碗茶喝,我就先給你相相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說,接過王利發的手來)今年是光緒二十四年,戊戌。你貴庚是……王利發  (奪回手去)算了吧,我送給你一碗茶喝,你就甭賣那套生意口啦!我告訴你,你要是戒不了大煙,就永遠交不了好運!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靈驗!(二)〔松二爺和常四爺都提著鳥籠進來。他們先把鳥籠子掛好,找地方坐下。松二爺  好像又有事兒?常四爺  反正打不起來!要真打的話,早到城外頭去啦;到茶館來干嗎?〔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進來,聽見了常四爺的話。二德子  (湊過去)你這是對誰甩閑話呢?常四爺  (不肯示弱)你問我哪?花錢喝茶,難道還教誰管著嗎?松二爺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說這位爺,您是營里當差的吧?來,坐不喝一碗,我們也都是外場人。二德子  你管我當差不當差呢!常四爺  要攔威風,跟洋人干去,洋人厲害!英法聯軍燒了圓明園,尊家吃著官餉,可沒見您去沖鋒打仗!二德子  甭說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動手)(三)馬五爺  (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風。《伦  (四下掃視,看到馬五爺)喝,馬五爺,您在這兒哪?我可眼拙,沒看見您!(過去請安)馬五爺  有什么事好好地說,干嗎動不動地就講打?二德子  口庶!您說的對,我到后頭坐坐去。李三,這兒的茶錢我候了!(往后面走去)常四爺  (湊過來,要對馬五爺發牢騷)這位爺,您圣明,您給評評理!馬五爺  (立起來)我還有事,再見!(走出去)常四爺  (對王利發)邪!這倒是個怪人!王利發  您不知道這是馬五爺嗎?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常四爺  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門沒挑好日子!(四)〔纖手[注]劉麻子領著康六進來,找了個座兒。劉麻子  說說吧,十兩銀子行不行?你說干脆的!我忙,沒工夫專伺候你!康  六  劉爺!十五歲的大姑娘,就值十兩銀子嗎?劉麻子  有女兒,你可養活不起,這怪誰呢?康  六  宮里當差的誰要個鄉下丫頭呢?劉麻子  那不是你女兒的命好嗎?康  六  誰呢?劉麻子  龐總官!你也聽說過龐總官吧?伺候著太后,紅的不得了,連家里打醋的瓶子都是瑪瑙作的!康  六  劉大爺,把女兒給太監作老婆,我怎么對得起人呢?[注]  纖手:舊時給人介紹買賣的人。5.請結合上面四個片斷分析《茶館》主要矛盾沖突。6.對片斷(二)中三個人物性格特點分析不當的是(    )a.松二爺膽小怕事,說話嘮叨。b.常四爺為人正直,愛打抱不平,有勞動人民樸素的愛國熱情和反抗意識。c.二德子強橫霸道,恃強凌弱,是封建反動勢力的鷹犬和爪牙。d.據劇本人物介紹,常四爺和松二爺都是“三十來歲”。從對話中可知,他們兩人都是像秋瑾(《藥》中夏瑜)那樣的革命者。7.從片斷(三)可以看出,馬五爺不是一般人物,也只有三句臺詞。他一句“你威風!”就震攝住了囂張狂傲的二德子,使之唯唯而退。常四爺說他是個“怪人”,王利發又說常四爺“得罪了他”。這是因為(指出解說不當的一項)(    )a.他是長輩,在地方上德高望重,說話在理,所以二德子服他。b.他是地方一霸,像二德子這樣的打手也怕他三分。c.他有洋人撐腰。他不搭理常四爺,揚長而去,就是因為常四爺說了洋人的壞話,被他聽見,敢說“得罪了他。”d.他教訓二德子的話是虛偽的,只為在公眾場合冠冕堂皇。實際上他對常四爺這樣不滿洋人的人懷恨在心。    參考答案【課內四基達標】1.gēda  béng shàn zā kān wù gēng zhōng  2.b  3.表現形式  多幕劇  獨幕劇  題材  悲劇  喜劇  正劇  4.c【能力素質提高】語段分析5.上述片段涉及唐鐵嘴與王利發的矛盾,二德子與常四爺、劉麻子與康六的矛盾,造成這些矛盾的根源是人民與舊社會的矛盾。人民與舊社會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沖突。  6.d  7.a

《茶館》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的 

  1.閱讀課文,細小體會戲劇語言的動作性這一特點。 

  2.了解《茶館》卷軸畫式的平面結構。 

  教學設想 

  1.課外閱讀課文。 

  2.引導學生把握閱讀要點; 

 。1)了解戲劇反映的時代背景。 

 。2)了解《茶館》結構的獨特性,與曹禺的《雷雨》作比較。 

 。3)認識《茶館》作者以特殊的戲劇沖突表現主題的方法。 

  3.做"思考和練習"。 

  教學時數  3教時(課前預習) 

  課外閱讀 

  設計思考練習題(可由學生設計): 

  1 從第二幕開頭的舞臺說明看所反映的時代特征。 

  明確:舞臺說明所反映的是1916年袁世凱死后,軍閥割據,連年內戰,民不聊生的社會面貌。"裕泰"茶館是北京城內碩果僅存的一家,可見軍閥混戰時期街市的冷落蕭條,茶館內設置的時裝美人廣告畫和"莫談國事"的大字,可以聯想到帝國主義的侵入和滲透,也看到了社會的動蕩不安。從茶館的修理門面,預備開張,足見主人王利發的審時度勢,隨俗為變,善于經營的特點。 

  2.與曹禹的《雷雨》作比較,看《茶館》結構的獨特性。 

  明確:《茶館》的戲劇結構是獨特的,稱為"圖卷戲"。作品沒有一個完整的情節線索,沒有貫穿始終的矛盾沖突,而是以眾多人物的活動帶動情節的發展。曹禹的《雷雨》與老舍的《茶館》反映的社會時代接近,都是話劇形式,但結構特點卻截然不同!独子辍凡捎玫氖蔷o湊集中的戲劇結構,作者巧妙運用了"回顧"和"穿插"的方法,把"現在的戲劇"和"過去的戲劇"交織在一起,充分表現周魯兩家的矛盾沖突尖銳集中,劇情發展緊張激烈。 

  《茶館》第二幕出場的人物有30多個,有臺詞的近20人,但這些人物沒有明顯的主次之分,每個人的臺詞都不多,在茶館中一閃而過,各自說著自己的事情。劇中人物的活動,都是截取他們在茶館中的一個橫斷面。這無數個畫面組織起來,便構成了一幅卷軸畫,隨著劇情逐步展開。曹禹的《雷雨》人物不多,卻關系復雜,有主有次,人物的語言動作都圍繞著同一個矛盾展開。30多年間周魯兩家的矛盾始終交織在一起,貫穿全劇。人物形象也在情節發展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再看情節。這一幕沒有統一的劇情,人物雖多,但關系并不復雜。每個人的故事都是單一的,人物之間的聯系也基本上是單線的、小范圍的。整個一幕劇就是由一個個發生在茶館中的小情節、小故事聯成的,是平面展開的。《雷雨》第二幕中(課文部分)有臺詞的僅有5人卻有夫妻、父子、母子、兄弟、主仆等多種復雜的血緣關系,具有這些關系的人物又都溶在一個大的矛盾漩渦之中,結構密如蛛網,戲劇性極強。 

  3.俗話說: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恫桊^》第二幕中雖然集中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但他們之間并不存在直接的、具體的、針鋒相對的沖突,人物與茶館的興衰也沒有直接關系,那么,《茶館》的戲劇沖突是什么呢?主題又是怎樣體現的呢? 

  明確:《茶館》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戲劇沖突。劇中人物仿佛是在某種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軌跡必然地運行,正直、善良的人無法擺脫厄運的襲擊,那些異;钴S的社會渣滓,各自遵循著自己的道德準則行事。作者把矛盾的焦點直接指向那個舊時代,人物與人物之間每一個小的沖突都暗示了人民與舊時代的沖突。如李三的報怨,巡警的勒索,難民的哀告,逃兵的蠻橫,都表現了帝國主義指使的軍閥混戰給社會造成的黑暗,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這種"剪影式"的新嘗試,展現了清末社會的眾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國主義的滲透、侵略和封建統治的荒淫、腐敗所造成的農民破產,市民貧困和社會黑暗。表明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末日即將來臨。 

  4.從欣賞老舍作品的角度看作者語言上的幽默風格。 

  明確:作品寫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作者把對黑暗社會的諷刺、批判與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聯系起來,在微笑中蘊藏著嚴肅和悲哀,這和寓莊于諧的幽默風格,給讀者留下了深長的回味和思考。如唐鐵嘴夸耀自己抽白面的對話,看起來滑稽可笑,卻會激起人們對帝國主義侵略的仇恨;王利發問報童"有不打仗的新聞沒有",也像一句玩笑話,都表現出人民對動蕩時局的不滿;又如松二爺看見宋恩子和吳祥子仍穿著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馬褂說:"我看見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兒!"。表現出松二爺的懷舊情緒,也諷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 

  布置作業: 

  1.做"思考和練習"一、二、三。 

  2.有時間有條件的,看《茶館》全劇或原著。 

  補充材料 

 。ń榻B老舍及作品)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1899年2月3日生在北京一個貧民家庭里。老舍7歲進私塾,10歲進市立小學,1913年考入北京師范學校,讀書期間受古典文學熏陶,開始用文言學習作詩和散文。1917年畢業后即任小學校長。"五四"運動后,用白話文試作了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1924年赴英國,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中文講師。陸續寫出了《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等3部具有諷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長篇小說,提供了現代小說史上最早的諷刺性的長篇體制。1930年春回國后任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36年夏,老舍辭去教職,從事專業寫作,完成了著名的小說《駱駝祥子》,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七七"事變,他離別妻子兒女,只身輾轉去武漢、重慶,勇敢地投身于抗日救亡運動的洪流,主持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工作。 

  他特別重視話劇創作,1939年至1943年間,獨立完成或與人合著的劇本就有《殘霧》《張自忠》《歸去來兮》等九部。1946年與曹禹赴美講學,寫完了100萬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1949年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等職。1951年獲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藝術家"的稱號。"文革"開始后,受到殘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盡。 

  老舍是我國"五·四"以來新文學的開拓者之一,現代杰出的語言藝術家,享有世界聲譽的愛國主義作家,人民藝術家。他以小說、劇作和曲藝著稱于世,在散文、詩歌、雜文方面也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寫下10多部長篇小說,70多部(篇)中短篇小說,30多部劇作,一部4000行的長詩和近300首短詩,近20部譯著等,共800多萬字。他的作品豐富了世界進步文學的寶庫。 

  學法建議 

  1957年發表并演出的《茶館》,代表了老舍先生話劇創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舊北京城中一個大茶館--裕泰茶館的興衰為背景,通過對茶館及各類人物變遷的刻畫和描寫,反映了清末、民國初年到抗戰勝利后三個不同的時代近50年的社會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的動蕩、黑暗與罪惡,對世人宣告了舊中國必將走向滅亡的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可以這樣說,《茶館》是老舍以自己豐富的閱歷,憑借對北京市民社會的熟悉,帶著對舊社會的滿腔憎恨,為它唱出的一曲挽歌。全劇共三幕,課文節選的是第二幕。 

  學習本文,宜抓住三點:①抓住全劇的"群像展覽式"結構。一幅卷軸畫的漸次展開,我們看到的是廣大勞動人民群眾與那個舊時代沖突的一個個側面;②把握貫穿全劇的中心人物--王利發這個形象的社會意義。王利發這個形象的悲劇結局反映了!日時代的不合理,揭露了舊制度吃人的本質;③學習本文特有的語言特色:a,人物語言的個性化;b.語言的幽默風格;c.濃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釋疑解難 

  1.本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何特點? 

  《茶館》的情節結構與中國傳說的戲劇寫法不同,沒有一個完整的情節線索,也沒有顯在的貫穿始終的矛盾沖突,而是以寫人來帶動情節的發展。每一個在茶館中出現的人物都有一個自己的故事。這些故事或相互交織,或平行發展,共同構成了茶館這樣一個大時代的縮影。課文中出場的人物有30多個,他們沒有特別的主次之分,每個人的臺詞也都不多,他們在茶館中是匆匆過客--李三的抱怨、巡警的勒索,難民的哀告、逃兵的蠻橫……都表現了帝國主義控制下的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和社會造成的黑暗。而劉麻子、唐鐵嘴等人正是那個黑暗社會的產物。用一個個"過客"般的形象以及粗線條的經歷來反映那個病態社會的林林總總,這是老舍先生在人物塑造上的一個大創新。 

  2.如何看待王利發這個貫穿全劇的線索性人物? 

  王利發是茶館的老板,子承父業,更繼承了其父"多說好話,多作揖"的處世哲學;他精明、干練、謹慎,委曲求全,善于應酬,也善于經營,善于改良。像他這樣一個精于處世的小商人,最終也逃脫不了破產,懸梁的命運。劇本通過這個形象的刻畫,反映了!日時代、舊制度吃人的本質特征。 

  典型題例 

  例1 老舍先生說:"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作者在《茶館》中著力刻畫了一批"小人物"。下列人物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偻趵l  ②松二爺  ③康順子  ④崔久峰  ⑤吳祥子  ⑥劉麻子  ⑦宋思子 、嗵畦F嘴 、岢K臓敗 、庋簿 、侠狭帧 、欣详 

  a.①②④⑤/⑦⑨⑾/③/⑥⑧/⑩⑿ 

  b.①②③⑨/④/⑤⑦⑩/⑥⑧⑾⑿ 

  c.①②③/④⑩/⑤⑦⑧⑩/⑨⑿ 

  d.①③/②/④⑾⑿/⑤⑥⑦/⑨⑩⑿ 

  [分析] ①②③⑨屬下層社會的勞動人民;④為舊民主主義者;⑤⑦⑩是反動統治階級的走狗幫兇;⑥⑧⑾⑿是社會的渣滓。 

 。劢獯穑 b 

  例2對下列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倌懵斆,還能把那點意思鬧成不好意思嗎? 

  ②明天還不定是風是雨呢? 

 、酆眉一铮惶砭褪莾蓮堊欤 

  ④我忘了姓什么,也忘不了你二位這回事! 

 、菘墒撬屈c事業,哼,外國人伸出一個小指頭,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來! 

  ⑥我要是會開別的,可是還開茶館,我是孫子! 

 、呔妥甙,還等著真換兩個脆的嗎? 

  a.③⑦不同;②⑥不同;①④相同。 

  b.③⑦相同;①②不同;④⑥不同。

《茶館》教學設計 篇10

  授課時間星期

  《茶館》節選教案

  教學目標 

  (一)理解作品的藝術結構特點及特殊的矛盾沖突。

  (二)把握節選部分眾多人物的形象特點,品味語言的個性化、動作化及幽默風格。

  (三)了解《茶館》的思想藝術成就,激發戲劇欣賞的興趣,提高鑒賞能力。

  課時安排    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二課時

  (一)介紹老舍及作品

  老舍(1899-1966)現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絮青、鴻來、非我等。滿族,北京人。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駱駝祥子》《四世民堂》《火葬》等,中篇小說《月芽兒》《我這一輩子》。劇本有《龍須溝》《茶館》等。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于世。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余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二)介紹《茶館》劇情

  全劇共三幕,分別截取三個時代的橫斷面,展現出氣勢龐大的 歷史畫面。課文節選的是第一幕,時間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變法剛剛失敗,譚嗣同被問斬后不久。作者在這一幕里,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末日即將來臨,是全劇最凝練最集中的一幕。這一幕沒有中心故事,只有一些零星的事件,再用茶館老板王利發將它們貫穿起來,反映了晚清社會的必然滅亡。

  第二幕的事件發生在民國初年袁世凱死后、帝國主義操縱下的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此時與第一幕相隔十多年。經過停業改良的裕泰茶館準備開張,王利發與妻子抱怨生意艱難,時局混亂,茶館前景暗淡。這時巡警來向王利發討要公糧,王利發交不出,只好賄賂巡警免交。一群大兵來到茶館鬧事,王利發又送錢打發了他們。以賣菜為生的常四爺說起自己十多年前只因說·了“大清國要完”這句話,就被抓去坐了—一年多的牢,并述說了自己十多年來的經歷。特務宋恩子、吳祥子要檢查茶館后面公寓里住著的學生,王利發阻止他們,無奈答應了每月給他們送錢。十多年前被劉麻子賣給龐太監做老婆的康順子,帶著養子康大力找到茶館,見到劉麻子要跟他算賬。原國民黨議員、舊民主主義者崔久峰既不滿現實,又悲觀失望,對王利發說“中國尋巨亡不可”。劉麻子販賣婦女,為兩個逃兵說媒,宋恩子、吳樣子以抓逃兵為名,把逃兵的錢全部拿走,并抓走劉麻子充當逃兵交公。

  第三幕事件發生在抗日戰爭勝利后的國民黨統治時期。日本侵略者剛剛投降,國民黨就進了北京城,國民黨特務與美國兵到處橫行,市面一片混亂,民不聊生。裕泰茶館也已敗落不堪,難以維持。希望改良的老板王利發想聘女招待,以此來支撐老字號茶館,但都無濟于事。茶館幫傭康順子的養子康大力,到北京西山八路軍游擊區參加了革命,反動勢力到茶館逼迫王利發,要他交出康大力的母親康順子,否則砸掉茶館。王利發被逼得走投無路,把兒子、媳婦、孫女送走去投奔康大力,自己與被國民黨沒收了一切產業的秦仲義和以賣花生豆度日的常四爺,一起聚集在茶館里燒紙錢,為可悲的自己、也為那個可詛咒的時代送葬。當沈處長大批人馬來霸占茶館時,王利發在后屋上吊死了,茶館與他一起,被舊時代埋葬了。

  (三)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初步了解劇情,試著理出主要事件和人物.

  字詞積累:趿拉     珍饈     兵荒馬亂     文縐縐    說媒拉纖     綾羅    綢緞

  (四)欣賞影片《茶館》,把握話劇情節

  (五)討論交流

  1.分組討論:

  ①這一幕寫到哪些人物,這些人物大致可分為哪兩大類?

 、趯懥四男┦录?分別用小標題來歸納概括。

  2.集體交流,明確:課本節選的《茶館》第一幕,是全劇最凝練最集中的一幕,人物眾多,事件紛繁。①這一幕出場的人物很多,但他們都是訴說著各自的故事,在“茶館”一閃而過。所有的人物、情節,像一個個畫面,這無數個畫面組織起來,便構成了一幅卷軸畫,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逐步展開。第就在一幕的人物,大約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勢力及其奴才走狗;另一類是在這“三座大山”壓迫下的各階層的人們。前者如西太后的寵奴龐太監,吃洋飯的惡霸馬五爺,特務宋恩子、吳祥子、流氓黃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販子劉麻子,江湖騙子唐鐵嘴等等。后者如王利發、秦仲義、康順子、康六、鄉婦、老人等等。

 、趯懙降氖录饕校厚R五爺施威、康六賣女、常四爺罵洋 貨、鴿子之爭、秦仲義夢想實業救國、秦龐交鋒、茶客對話、常四爺被抓、龐太監買妻。這些事件涉及到戊戌變法、實業救國、洋教勢力強大、民族資本家興起、洋貨傾銷中國等等,反映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封建統治的腐朽、農村的民不聊生,從而表明清末整個社會的黑暗腐朽,不可救藥。

  (六)請學生分角色初讀劇本。(課文較長,人物眾多,選取片段,讀出其中的京味兒)

 。ㄆ撸┳鳂I :查閱有關資料,了解戊戌變法的歷史背景、經過和結局,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不同人物對戊戌變法的反應,體會劇本是如何形象化地反映當時社會狀況的。

  第三課時

  (一)討論交流作業 

  明確:劇中的不同人物對戊戌變法有不同的反應。王利發是漠不關心,連茶客們議論這件事,他都非常害怕,始終抱著“莫談國事”的態度。茶客們對戊戌變法非但不了解,甚至加以指責,說康有為“心眼多毒”。民族資本家秦仲義對戊戌變法根本就不抱任何希望,他“早就知道”變法長不了。封建王朝的宮廷太監對戊戌變法則是又怕又恨,變法失敗后,保守勢力重新得勢,龐太監的氣焰更加囂張,直言:  “誰敢改祖宗的章程,誰就掉腦袋!”與歷史學家不同,對于戊戌變法這樣一個重大歷史事件,老舍以鮮明的人物形象,從不同角度(直接、間接)寫出了不同階層的人物對事件的不同態度,從而含蓄深刻地揭示出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和 教訓,顯示了一個文學家、劇作家對于歷史事件和時代發展所作的高度而形象的藝術概括。

  (二)整體把握第一幕的主旨,理解潛臺詞的含義課文的結尾“茶客甲”有一句話:  “將!你完啦!”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什么?文中從哪些地方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一定要扣住劇本來回答。)

  明確:課文結尾“茶客甲”說:  “將!你完啦!”這句話的潛臺詞是:清政府完了,清朝社會完了,這個時代滅亡了。文中通過眾多事件,多側面、多角度地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例如:達官貴人為爭一只家鴿而大打群架,荒淫無恥的朝廷老太監竟然娶妻,八十二歲的賣耳挖勺的孤老淪落街頭,饑腸轆轆的農家姑娘被賣人火坑,常四爺因為一句話被捕人獄,還有戊戌變法失敗、帝國主義入侵等等,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都顯示出晚清末年反動統治階級和人民大眾之間的尖銳對立,揭示了那個時代必然滅亡的命運。

  (三)精讀對話,分析人物形象之一:王利發(將臺詞朗讀與分析王利發這一形象結合起來)。先完整地介紹王利發在整出戲中的命運,再請同學找出有關王利發的臺詞細細品讀,要求能分析出這個人物身份和性格的復雜性,要讓學生學會用動態而不是靜態,立體而不是平面的方法來分析人物。

  也可以將王利發和秦仲義進行比較分析。因為他們一個是小資產階級的代表,一個是民族資產階級的代表,他們都是帝國主義和軍閥的口中之食,是那個時代的犧牲品。

  難點解析:如何看待王利發這個貫穿全劇的線索性人物?

  王利發是茶館的老板,子承父業,更繼承了其父“多說好話,多作揖”的處世哲學;他精明、干練、謹慎,委曲求全,善于應酬,也善于經營,善于改良。像他這樣一個精于處世的小商人,最終也逃脫不了破產、懸梁的命運。劇本通過這個形象的刻畫,反映了舊時代、舊制度吃人的本質特征。

  (四)結合課文內容讀讀常四爺的臺詞,說說常四爺具有怎樣的思想性格

  常四爺是老舍筆下被刻畫得頗為生動細致的人物。雖然同樣是“吃俸祿”的八旗子弟,但卻不同于膽小怕事、只知喝茶請安、侍弄黃鳥的松二爺,這個人物有著鮮明的正義感和強烈的愛國意識。他不滿于富戶人家為一只鴿子而械斗,痛心于洋貨傾銷、國家的銀子外流,對清朝的腐敗和命運深表擔憂。從茶館里兩起鄉民賣女的悲劇中,他預感到“大清國要完”,因而招來橫禍被捕入獄。他性格剛強而又富于同情心,當二德子向他逞兇時,他言辭鋒利地回敬對方,明里譏諷二德子,暗中指責腐敗政府,一針見血,咄咄逼人。危難時刻他也不像松二爺那樣被嚇得魂不附體,語無倫次,而是臨危不懼,挺著腰板離開茶館。他看不慣劉麻子所做的賣人交易,施舍給賣女兒的村婦兩碗面。直到后來他參加義和團,與洋人拼殺,成為了一個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所有這些都顯示出常四爺光彩照人的形象,然而,這位剛強了一世的愛國志士,最終變得窮困潦倒,他一生的美好愿望。與頑強奮斗都成為泡影。這是一個正直的

  中國人的悲劇。他的悲劇說明在舊中國社會,理想遭踐踏,美好被

  毀滅。劇本通過常四爺這個人物,揭露了舊時代政治的腐敗,反映了愛國有罪、報國無門的荒唐現實。

  (五)作業 

  寫一篇300字左右的人物評論:我看王利發。

  第四課時

  (一)請表演最出色的小組分角色朗讀秦仲義和龐太監的對話,體會這些話語背后的潛臺詞,并通過朗讀時的語氣語調形象地表現出來(可以由“將!你完了!”這一雙關潛臺詞作啟發)

  老舍的戲劇語言講究含蓄深刻,追求“從一句話里面看一個世界”,從一句臺詞里聽到弦外之音的藝術效果。第一幕中最精彩的人物對話莫過于秦仲義與龐太監的交鋒了,表面看似乎只是兩人之間偶然見面時的一次簡短問候,但卻意味深長,豐富的潛臺詞不僅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且還反映出時代的面貌。秦仲義對龐太監的第一句問候就是話中有話,說明戊戌變法曾經讓龐太監的心里很是忐忑了一陣,變法被鎮壓后,龐太監的心里才得以“安頓”。龐太監的回答當然是氣盛一籌,因為“誰敢改祖宗的章程,誰就掉腦袋”,——句話點明了那個時代發生的重大事件,保守勢力又重新得勢。當龐太監將秦仲義劃人維新派陣營、譏諷他的勢力“比做官的還厲害”時,秦仲義則根本不害怕龐太監的威脅諷刺,以退為進、反唇相譏。最后兩人在“咱們就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笑聲中互相告別,其實卻是在暗中較勁,決不服輸。他們的較量,實質上是民族資產階級與封建統治階級新舊兩大勢力的較量。這樣兩個具有時代特色的人物對話,含義可謂豐富、深刻。

  (三)體味劇中精練而又個性化的語言

  老舍認為,劇中人物的對話應該是“話到人到”,“開口就響”“聞其聲知其人,三言五語就勾出一個人物形象的輪廓來”,也就是每個人物都有符合自己地位、身份和思想的個性化語言。如:王利發的語言謙恭周到、圓滑得體、機敏善辯,與各種人物應酬從容自如,非常符合一個茶館掌柜的身份。常四爺的語言則豪爽耿直,帶有俠氣,并且毫不忌諱他對現實的不滿,表現了他正直倔強、敢作敢為、富于正義感的思想性格。

  (四)總結:作者雖沒有直接寫那個時代發生的重大事件,但那個時代的風云變幻和黑暗與罪惡又無處不在,“大茶館折射出小社會”,這正是作者匠心獨運的結果

  (五}作業 

  課外閱讀全劇劇本

《茶館》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感知劇情和人物形象,認識清末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

  2、把握走馬燈式的結構特點,學習別開生面的創新精神。

  3、欣賞老舍的語言藝術。

  二、教學重點

  1、感知劇情和人物形象,認識清末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

  2、欣賞老舍的語言藝術。

  三、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精讀課文,把握劇情。

  第二課時 分析主要人物,揣摩結構藝術。

  第三課時 朗讀品味,欣賞語言藝術。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茶館》第一幕,時間是“1988年初秋,康梁等的維新運動失敗了”,離1911年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只有十幾年了,常四爺的判斷一點不錯:“大清國要完!”這一幕末了,在“靜場”中響起一個下棋的茶客的喊聲:“將!你完啦!”真是一語雙關。這一幕再現了清朝末年的社會面面觀?梢栽谕ㄗx的基礎上,先立一個提綱,然后一個方面一個方面地指導學生作些分析概括。

  立提綱的過程,也是一個抓住本質,分析概括的過程。例如馬五爺是“吃洋飯”的,透過他的威風可以看出帝國主義的勢力。又如宋恩子、吳祥子是兩個爪牙,可以歸入清朝封建勢力。

  提綱可以整理如下:

  封建主義

  帝國主義

  社會渣滓

  民族資本主義

  市民

  農民

  按照這個提綱,分析劇情,就可以認識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雙重壓迫之下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認識那個時代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

  封建主義

  龐總管是封建主義勢力的代表。他“侍候著太后,紅得不得了”,透過龐總管,可以看到清朝封建主義頑固派頭子慈禧太后的猙獰面目,她揮起屠刀,血腥鎮壓維新運動。譚嗣同問斬,還要搜查譚嗣同余黨,搞得滿城兵荒馬亂,一片恐怖。宋恩子之流的特務,充當朝廷耳目,常四爺是旗人,他愛大清國,僅僅說了一句“大清國要完”,就被當作“譚嗣同一黨”抓進監獄。

  封建主義頑固派是極端落后、保守、反動的勢力。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權辱國,積貧積弱。頑固派不思進取,死守“祖宗的章程”,維護既得利益,他們不顧民族危亡,只顧自己作威作福。龐總管這個70多歲的老太監,居然買一個15歲的黃花閨女作老婆,還要操辦喜事,荒唐之至。頑固派的得逞,其實是自掘墳墓。

  封建頑固派鎮壓維新運動,倒行逆施,是有社會基礎的。聽茶客甲乙丙丁的議論,就可以看出腐朽的寄生階級他們是仇視戊戌變法的。

  帝國主義《茶館》并無一個洋人出場,但是我們分明感覺幕后是列強的勢力。馬五爺是吃洋飯的,依仗洋人的勢力,“連官面上都不惹他”。二德子對常四爺如狼似虎,一見馬五爺就軟了,奉承都來不及。

  這幕戲更多地表現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洋貨大量傾銷中國,白銀不斷外流。崇洋媚外已經成為普遍的社會心理,劉麻子一人身上,就是洋鼻煙,洋表,洋緞大衫,洋布褲褂。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嚴重破壞了中國的農村經濟,阻礙了民族工業的發展。

  社會渣滓

  為數眾多的城市居民沒有正當職業,非不正當職業又不加取締,不但有唐鐵嘴這樣的無賴,而且有劉麻子這樣的地痞。劉麻子乘人之危,昧著良心拉纖,把人家15歲的大姑娘賣給70多歲的老太監,把價錢壓到10兩銀子,從中撈取190兩銀子。相面騙人的唐鐵嘴,卻又討茶喝,死皮賴臉,落拓不堪。

  更有一批地痞流氓與營中兵丁相勾結,動不動就打架斗毆,為了一只鳥,竟要大動干戈,社會秩序的混亂可想而知。

  民族資本主義

  秦仲義鄉下有地產,城里有買賣,他雄心勃勃地計劃著把鄉下的地,城里的買賣都賣了,開“頂大頂大的工廠”。以為“那才救得了窮人,那才能抵制外貨,那才能救國!”他是有愛國心的,他代表著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他夢想著用民族工業對抗帝國主義經濟侵略,拯救國家命運。他也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雙重壓迫。

  市民

  茶館老板王利發正像他自己說的也是“苦命人”,為了維持經營,處處賠小心,“多說好話,多請安,討人人的喜歡”,連唐鐵嘴那樣討人厭的下三爛,他也不愿得罪。房東來了,更是嘴甜如蜜。他的經營,非常艱難。

  常四爺所遭遇的是政治壓迫。在封建專制主義的淫威之下,沒有絲毫言論自由。

  還有那個做小買賣的老人,82歲了,“沒人管”,所謂“幼有所長,老有所養”的社會理想蕩然無存。

  農民

  這一幕康六賣女是重頭戲,無獨有偶,又有鄉婦要賣十來歲的小妞。康六把女兒賣給老太監,自己也明白這是喪失了人性,但是無可奈何:“爸爸不是人,是畜生!可你叫我怎么辦呢?你不找個吃飯的地方,你餓死!我不弄到手幾兩銀子,就得叫東家活活地打死!”東家逼債,舉家斷炊,在死亡線上掙扎,他的命運悲慘到連親情、人性也顧不上的地步。

  總而言之,這幕戲反映了清朝末年中國人民在封建主義、帝國主義雙重壓迫下的悲慘命運,反映了封建頑固派的猖獗,預示著清王朝的崩潰。

  第二課時

  主要人物分析

  王利發

  這一幕,王利發還年輕,看他什么時候說話,什么時候不說話,話又怎么說,可以看出,他為生計,時時處處都很用心思,他八面玲瓏,謹小慎微,他總是“多說好話,多請安,討人人的喜歡”,唯恐出什么岔子。

  像唐鐵嘴那樣的角色,喝茶不給錢,衣著又臟,王利發打心眼里厭惡他,可是他很克制,說話很客氣,稱他“唐先生”,說是“你外邊遛遛吧”,還不惜送他茶喝。秦仲義喝令唐鐵嘴“躲開我去!”王利發的攆法還是挺客氣,說是“先生,你喝夠了茶,該外邊活動活動去”!把唐鐵嘴輕輕推開,他不愿得罪任何人。

  就是鄉婦進茶館,賣小妞,孩子喊,大人哭,秦仲義叫王利發“轟出去”,王利發不是“轟”,而是勸:“出去吧,這里坐不住!”

  王利發生怕茶客在茶館里出岔子,他知道宋恩子、吳祥子是偵緝,當常四爺聲稱:“我就不佩服吃洋飯的”,王利發就示意“說話請留點神”。幾個有“鐵桿莊稼”的茶客議論譚嗣同問斬,王利發就去勸阻:“咱們還是莫談國事吧!”

  王利發年紀輕輕,已經學會明哲保身,他唯恐引火燒身。宋恩子、吳祥子抓住“大清國要完”的話把要抓常四爺,松二爺從旁說情,說“王掌柜知道:我們都是地道老好人!”在這個節骨眼上,王利發也不出頭,緘默無言。

  王利發是挺會耍嘴皮的。他跟房主秦仲義說話,或者是順著說,討好人家,或者是把求人家的話看成有家就有這份好心,真是巧于周旋。

  常四爺

  常四爺是旗人,他愛大清國,怕它完了,他真是憂國憂民。由劉麻子身上的洋貨,憂慮“這得往外流多少銀子啊!”由康六賣女兒,憂慮“鄉下是怎么了?會弄得這么賣兒賣女的!”由鄉婦賣小妞,憂慮“大清國要完!”

  常四爺敢憎敢愛,敢作敢當,他有一股硬氣,也有一副俠腸。他敢于當面訓斥二德子:“尊家吃著官餉,可沒見您去沖鋒打仗!”他痛恨洋鬼子,痛恨洋人的走狗:“我就不佩服吃洋飯的!”他斥責傷天害理的纖手劉麻子:“您可真有個狠勁兒,給拉攏這路事!”他對受苦受難、啼饑號寒的鄉婦小妞是很同情的,叫李三要兩個爛肉面,給她們吃。

  剛正之士反倒被捕入獄,正表明政治的黑暗,歷史的發展也證明常四爺是有眼光的,他看透了清王朝的腐朽,看透了大清國即將滅亡的結局。

  結構分析

  老舍說:“我的寫法多少有點新的嘗試,沒完全叫老套子捆住!薄恫桊^》一劇的創作是一個創新。人物多,頭緒多,隨著人物的進進出出,有如萬花筒一般,演出了一場又一場好戲,折射了一個時代的方方面面。

  全劇沒有一個中心人物,而是輪流突出,劇作家用這樣的辦法作社會生活面面觀。

  將眾多人物比較一下,也有輕重之分,在舞臺上的時間有長有短,人物身上的戲也有多有少。分分類,大致可以分幾個類型。第一類,人物在舞臺上時顯時隱,例如王利發雖然一直在舞臺上,需要他說話才說話。這樣的人物不少,如唐鐵嘴、常四爺、松二爺、劉麻子、宋恩子、吳祥子、李三、茶客甲乙丙丁,龐總管,有時有戲有時沒戲。第二類,人物出場后,劇情以他為中心展開,例如秦仲義。第三類,人物上上下下,例如二德子、康六、黃胖子、鄉婦、小妞。第四類,人物出場時間很短,隨之即去,例如馬五爺,老人。

  劇作家又設置了一個后院,讓雙方打手在這時會面,二德子,黃胖子則出出進進,增加了舞臺層次感,增添了劇情的厚重感,增添了熱鬧氣氛。

  一個個場面的編排是頗具匠心的。雖然沒有一個中心事件,但是講究劇情的波瀾。劇作家把常四爺,松二爺出場安排在前面,秦仲義的出場安排在中間,龐總管的出場安排在后面,這樣編排,體現了劇作家的匠心。大體上說,秦仲義出場之前,劇情的重點有兩個。一是用馬五爺的威風,劉麻子的洋貨,反映列強對中國的壓迫;二是用康六賣女反映農村經濟的破產。秦仲義出場后的一個主要話題是開工廠,他的動機是救窮人,抵制外貨,救國強國,可以看出是在前面劇情的鋪墊上展開的。龐太監出場后,劇情的重點放在封建勢力方面,封建頑固派得勢,氣焰囂張。先是龐總管居高臨下警告秦仲義,茶客們議論紛紛,借唐鐵嘴之口,又傳來街上兵荒馬亂的消息,接著是宋恩子吳祥子抓捕常四爺,最后是表現封建社會的兩極對立。這一幕劇情如同有中心事件一樣,有波瀾,有高潮。常四爺說大清國要完那句話是秦仲義在場時說的,宋恩子聽在耳里,記在心里,卻沒有馬上采取行動,劇作家將他們的行動安排在龐太監出場之后,就是要在最后一部分集中表現頑固派張牙舞爪。

  第三課時

  語言欣賞

  《茶館》的人物語言充分顯示老舍這位語言大師的造詣。老舍說:“沒有生活,即沒有活的語言。我有一些舊社會的生活經驗,我認識茶館里那些小人物。我知道他們做什么,所以也知道他們說什么。以此為基礎,我再給這里夸大一些,那里潤色一下,人物的臺詞成為他們自己的,而又是我的!

  《茶館》人物的臺詞高度個性化。第一幕寫的時間是清代末年,人物語言有時代色彩!恫桊^》中人物是北京人,人物語言有北京話的特點。《茶館》中人物眾多,每個人臺詞不多而個性各異,人物語言有精練之至而異彩紛呈的特點!恫桊^》中人物有不少邪惡之徒,無恥之徒,人物臺詞常有諷刺意味。

  比較是鑒賞的一種方法。如果比較同一場合兩個人的臺詞,比較同一人物在不同人物面前的臺詞,可以鮮明地領略人物語言個性化的特點。

  例如常四爺與松二爺個性不同,面對二德子尋釁,他倆的臺詞是這樣的:

  常四爺 (不肯示弱)你問我哪?花錢喝茶,難道還教誰管著嗎?

  松二爺 (打量二德子一番)我說這位爺,您是營里當差的吧?來,坐下喝一碗,我們也都是外場人。

  一個硬,一個軟,相比之下,個性鮮明。

  又如,聽過纖手劉麻子與康六對話,松二爺說的是“這號生意又不小吧?”常四爺說的是“鄉下是怎么了?會弄得這么賣兒賣女的!”兩個人的心思完全不同,常四爺憂國憂民之心又一次表現出來了。后來鄉婦進茶館賣小妞,常四爺嘴里說出“我看哪,大清國要完!”完全符合常四爺的思想性格。

  再比較同一人物在不同人物面前的臺詞。

  二德子動手揪打常四爺,一副兇狠嘴臉:“怎么著?我碰不了洋人,還碰不了你嗎?”一聽馬五爺聲音,馬上夾起尾巴:“喝,馬五爺,您在這兒哪?我可眼拙,沒看見您!”

  由于人物語言個性鮮明,即使隱去人物,單看臺詞,我們也可以判斷是誰的臺詞。例如

 、 轟出去!

  ② 是!出去吧,這里坐不住!

 、 哪位行行好?要這個孩子,二兩銀子!

 、 李三,要兩個爛肉面,帶她們到門外吃去!

  常四爺不會說“轟出去”,秦仲義不會說“要兩個爛肉面,帶她們到門外吃去”,足見語言的個性化是多么鮮明。

  精彩的語言很值得欣賞。秦仲義向王利發提出:“這兒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王利發的答話不是懇求不要提價,也不問提多少,卻說“二爺,您說的對,”還來個“太對了!”還竭力奉承,說“可是,這點小事用不著您分心,您派管事的來一趟,我跟他商量,該長多少租錢,我一定照辦!是!嗻!”在秦仲義面前非常順從、謙恭、竭力奉承,討人喜歡,可見他的玲瓏乖巧,用秦仲義的話來說,“你這小子,比你爸爸不滑!”劇作家用精彩的語言刻畫了王利發的“滑”。

《茶館》教學設計 篇12

  一、教學目的:  

  1 . 領會抗戰勝利后國民黨統治時期的社會生活,揭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會舊中國的動蕩、黑暗和罪惡,揭示舊中國必然走向滅亡的客觀 規律。 

  2 . 理解本文特點: 沒有貫穿始終的矛盾沖突,而是以人物( 王利發) 的 悲劇命運、茶館的變遷為線索,在全局上與歷史橫斷面交織,展示 人物之間復雜的矛盾沖突。 

  二、教學重點、難點:  

  1 . 重點: 對本文思想內容的理解和個性化的語言。 

  2 . 難點: 本文的矛盾沖突,人物對話的潛臺詞所包含的豐富的思想內 容。 

  三、教學時數: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主要內容:作者及作品;劇本閱讀。

  上課時間:第    周星期    

  具體步驟:

  一、 文學常識:老舍( 1 8 9 9 ─1 9 6 6 ) ,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解放后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等職。1 9 5 1 年獲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撊嗣褚帳跫覕的稱號。撐母飻開始后,受到殘酷迫害,1 9 6 6 年8 月2 4 日含恨自盡。 他的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駱駝祥子》《牛天賜傳》《四世同堂》《鼓書藝人》,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月牙兒》,話劇《龍須溝》《方珍珠》《茶館》等,他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 

  茶館》簡介:  

  ( 1 9 5 7 年發表開始演出的《茶館》,代表了老舍話劇創作的最高成就。 

  作品以舊北京城中一個大茶館──裕泰茶館的興衰為塵埃ü圓韞菁案骼噯宋銼淝ǖ拿櫳,窂某了磻n迥、民国驰勱祴晒战gだ筧霾煌貝、近五十年导{緇崦婷,揭示炼惷劤民地半凤偍的旧中国诞礎⒑詘島妥鋃瘢婢芍泄厝蛔呦蠣鶩觥?nbsp;

  第一幕,1 8 9 8 年初秋,戌戍變法剛失敗,譚嗣同問斬后不久,裕泰茶館生意興隆,三教九流的人把這里作為一個相互交流的場所。作者在這一幕里向我們展示了腐朽的中國封建社會已經走向末路。 

  1 . 劇中描寫了信洋教的小惡霸,依仗洋人,連官府也怕他三分。 

  2 . 有錢有勢的人家為了一只鴿子,可以請來官府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 

  3 . 吃朝庭錢糧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閑。 

  4 . 朝中的太監總管不僅家中生活豪華,而且還可以用高價買來妻子。 

  5 . 農民和城市貧民卻賣兒賣女。 

  這種剪影式的描寫,展現了清末社會的眾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國主義的滲透、侵略和封建統治者的荒淫、腐敗造成的農民破產、市民貧困和社會黑暗。這一切表明中國封建社會的末日即將來臨。 

  第二幕,即課文節選部分。( 民國初年)  

  第三幕,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統治時期的社會生活。劇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種不可自拔的困境中。 

  1 . 裕泰茶館已經破爛不堪,無論主人怎樣改良也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意。 

  2 . 有名的廚師只能在監獄中蒸窩窩頭。 

  3 . 身懷絕技的無法維持生計,民間藝術頻于失傳。 

  4 . 惡勢力異常活躍,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國民黨官僚互相勾結,橫行霸道,地痞、特務如魚得水。 

  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的生命財產隨時受到威脅,王利發在茶館被人霸占后懸梁自盡。作者懷著強烈的激情批判和詛咒了這樣的社會,表明舊中國注定滅亡。劇中通過康大力等人投奔西山解放區的描寫,暗示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即將到來。 

  本劇是舊社會的一曲葬歌,上演后在國內外產生了強烈的反響。 

  二、 學生分小組分角色朗讀節選部分:

  詞語補釋(投影) 

  割據: 一國之內,擁有武力的人占據部分地區,形成分裂對抗的局面。 

  體面: 體統,身分;光榮,光彩;( 相貌或樣子) 好看,美麗。 

  抱怨: 心中不滿,訴說別人不對;埋怨。 

  寒酸: 舊時形容窮苦讀書人的不大方的姿態。 

  過癮: 滿足某種特別深的癖好;泛指滿足愛好。

  咂摸: 尋思,反復研究。p 1 4 9 注

  津貼: 工資以外的補助費,也指供給制人員的生活零用錢。 

  兵荒馬亂: 形容戰時動蕩不安的景象。 

  造孽: 佛教用語,做壞事( 將來要受報應) 。也說作孽。

  懺悔: 認識過去的錯誤或罪過而感覺痛心。

  盤查: 盤問檢查。 

  搭訕: 為了應付尷尬局面而找話說。p 1 4 5 注 

  第二課時

  主要內容:欣賞本文的結構特點及人物形象

  上課時間:第    周星期    

  具體步驟:

  一、結構特點:  

  作品沒有一個完整的情節線索,沒有貫穿始終的矛盾沖突,而是以人來帶動情節的發展。( 每一個在茶館中出現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一個故事, 這些故事互相交織,或平行發展,共同構成茶館這樣一個大時代的縮影。)  

  1 . 卷軸畫式的平面結構 

  ( 以出場先后排列) :  

  王利發: 精明干練,見機應變,膽小怕事,是一個自私的商人。 

  王淑芬: 王利發的妻子,家庭婦女。 

  李 三: 打工為生的雇農。 

  巡 警: 敲詐勒索,欺壓百姓的兵痞。 

  大 兵: 敲詐勒索,欺壓百姓的兵痞。 

  唐鐵嘴: 抽大煙,油嘴滑舌的流氓。 

  常四爺: 正直、倔強、敢作敢為、樂于助人的旗人。 

  松二爺: 游手好閑、沒能力謀生的旗人。 

  宋恩子: 老牌特務,告密捕殺革命者,統治階級的爪牙。 

  吳祥子: 老牌特務,告密捕殺革命者,統治階級的爪牙。 

  劉麻子: 說媒拉纖,拐賣人口的地痞。 

  康順子: 下層勞動人民,被騙賣的悲慘遭遇。 

  康大力: 康順子買來的兒子。 

  老 陳: 專為賣妻的逃兵。 

  老 林: 專為賣妻的逃兵。 

  崔久峰: 舊民主主義者。 

  難民、報童、學生、軍官 

  2 . 特殊的戲劇沖突──人民與舊時代的沖突:  

  李三的抱怨、巡警的勒索、難民的苦衷、逃兵的蠻橫等都表現了軍閥混戰給社會造成的黑暗,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劉麻子、唐鐵嘴等人正是那黑暗社會的產物,這種似乎撐奘碌謀鐢更能激起人們對舊時代的強烈憎恨。 

  3 . 巧妙的銜接與穿插: 

  每一個情節的發展既是單一的,又與下一個情節銜接,使整個戲渾然一體。 

  如開場,李三向王淑芬抱怨工錢不長,可話越來越多,王淑芬同情李三,引出她與王利發的口角,李三抱怨的時候提到要關城門可菜還沒買,又給常四爺送菜作了鋪墊,就這樣環環相扣,每一個情節既清楚又連貫。 

  利用人物特定身份和特殊特殊情節造成交錯穿插。如劉麻子與逃兵在茶館做人口交易,這種見不得人的事使有人出現不得不停止,王利發與崔峰的出現,作為茶館中迎來送往的生意是完全正常的,因此,自然打斷劉麻子的戲,等崔久峰下場后,宋恩子、吳祥子又上場敲詐逃兵。這種穿插使一個情節恰到好處終止,又使劇情處于不斷變化發展中。 

  作業:  

  [ 思考和練習] 第一題、第三題。

《茶館》教學設計 篇13

  《茶館》(節選) 教學設計示例(二)

  教學目的:

  1.理解劇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沖突。

  2.理解王利發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確、生動、幽默而富于個性化的語言。

  教學重點:戲劇沖突和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個性化的語言。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導讀法。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教學導入  :

  《藥》中的茶客→中國的茶文化→茶館老板的辛酸→舊社會的茶館的命運。

  二.戲劇作者和他的作品:

  老舍(1899~1968),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是我國“五·四”以來新文學的開拓者之一,現代杰出的語言藝術家,享有世界聲譽的愛國主義作家,人民藝術家。他以小說、劇作和曲藝著稱于世,在散文,詩歌、雜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寫下見多部長篇小說,70多部(篇)中短篇小說,30多部劇作,近20部譯著等。其代表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劇本有《茶館》《龍須溝》。老舍出生在北京一個貧民家庭里,1913年考入北京師范學校,讀書期間受古典文學熏陶,開始用文言學習寫詩和散文。1917年畢業后即任小學校長。1924年赴英國,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中文講師。陸續寫出了《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等3部具有諷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長篇小說,提供了現代小說史上最早的諷刺性的長篇體制。1930年春回國后任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36年夏,老舍辭去教職,從事專業寫作。1946年與曹禺赴美講學,寫完了100萬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1949年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等職。1951年獲“人民藝術家”稱號。“文革”開始后,受到殘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盡。他的其他重要作品還有長篇小說《牛天賜傳》《離婚》《鼓書藝人》、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月牙兒》、話劇《方珍珠》等。

  三.第一、三幕劇情簡介

  第一幕: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一個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館開始營業,掌柜王利發興致勃勃地坐在柜臺上。三三兩兩的旗人,遛夠了鳥兒,走進茶館來歇腿、喝茶。有兩位茶客唱著京戲,另外幾個圍著桌子觀賞瓦罐中的蟋蟀。茶館中到處貼著“莫談國事”的紙條?墒悄贻p力壯、為人正直的常四爺偏要談談國事。他說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飯、講洋話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營里當差的。他因一句“大清國要完”,被兩個特務吳恩子和宋祥子抓去,送進了監獄。相面騙人的唐鐵嘴來討碗茶喝,說媒拉纖的劉麻子也來了,要把康六15歲的女兒康順子賣給70多歲的龐太監當老婆。主張實業救國的秦仲義走進來,說什么要辦工廠,搞維新。頑固派的代表龐太監則殺氣騰騰地說:“圣旨下來,譚嗣同問斬!告訴您,誰敢改祖宗的章程,誰就掉腦袋!”這表明了當時政治的黑暗。

  第三幕:抗日戰爭勝利,國民黨特務和美國兵在北京橫行。這時的裕泰茶館更加破敗,只有“莫談國事”的紙條寫得更多,字也寫得更大。這一幕中,幾個主要人物都已老態龍鐘并且有了子孫;老地痞流氓不見了,代替他們的是他們的下一代。這些小輩干起壞事來,比他們的父輩更加無恥。幕啟,康媽媽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由小劉麻子介紹來當女招待的小丁寶,也走進茶館與老掌柜的攀談。這個時候,黑暗勢力更加猖撅,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小劉麻子向小唐鐵嘴炫耀著他那一套拐騙婦女的缺德計劃,被國民黨黨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館來抓人,龐四奶奶則來恐嚇王利發,讓他交出康順子。普通百姓呢,包辦滿漢全席的有名廚師被迫到監獄去蒸窩頭,出名的評書藝人一次掙不上三個雜合面餅子錢,常四爺的生活更加艱苦,秦仲義的工廠被搶走,王利發的茶館也將被人霸占。對此,王利發已失去生活的信心,他讓兒子、兒媳、孫女都跟著康媽媽到西山去逃命。這時,常四爺、秦仲義相繼來到茶館,找闊別多年的老掌柜談心。他們互訴不幸,含著眼淚為自己撒起了紙錢。這時,茶館里的燈光漸漸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陽光卻漸漸明亮起來。

  四.漢字詞語積累: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C)

  A.戊戌(xu)沏茶(qi)嗜好(shi)B.搭訕(shan)坤角(kun)淘汰(tai)

  c.茶盅(zhong)造孽(nie)縲紲(shi)D.咂摸(za)神龕(kan)痞子(pi)

  2.下列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B)

  A.割據 掌腰 老氣橫秋B.抱怨 舒服 碩果僅存C.寒酸 麻煩 兵慌馬亂D.津帖 鞠躬 盡善盡美

  3.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

  A.王利發真像個“圣之時者也”(圣人那個時代的人)

  B.我賣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千真萬確)

  C.都叫你咂摸透了。(反復研究)

  D.你的嘴呀比我的還花哨(能說會道)

  五.理清戲劇沖突脈絡:

  課文分為十節:

  第1節:開頭—“忿忿地往后走”,寫李三的抱怨。

  第2節:“栓子的媽,他歲數大了點”—“我給三爺拿菜錢去”,寫妻子的埋怨。

  第3節:“一群男女難民在門外央告”—“難民散去”,寫打發難民。

  第4節:“怎樣阿?六爺!”—“明天還不定是風是雨呢”,寫軍警的敲詐。

  第5節:“您慢走”—“報童追唐鐵嘴下”,寫超級騙子唐鐵嘴。

  第6節:“自言自語”—“同松二爺下”,寫“鐵桿莊稼”的幻滅與懷念。

  第7節:“這小子”—“同宋恩子下”,寫“混世魔王”的敲詐。

  第8節:“劉爺,茶喝夠了吧”—“你們到底有多少塊現大洋”,寫劉麻子的生意。

  第9節:“王利發和催九峰由后面慢慢走來”—“我只會念經,不會干別的”,寫催九峰的絕望。

  第10節:“宋恩子、吳祥子又回來了”—結束,寫“逃兵”的下場。

  六.從王利發的語言看他的性格:

 、佟皢!你這是什么話呀?咱們的買賣要是越作越好,能不給你長工錢嗎?……Allright?”

 。ㄌ崾荆杭缺憩F了當時社會經濟的蕭條,這表現了王利發自私的一面,從自己利益出發不“長工資”。)

 、凇澳鹊,……我感恩不盡!”

  (提示:這表現了他委曲求全而又處世圓滑的一面。)

 、邸案獠恍!……我準給你留著!”

  (提示:這表現了他順應奉承,卻又不上當的處世技巧,真是處世絕招。)

 、堋斑@個年月還值得感謝!聽著有點不搭調!”

 。ㄌ崾荆哼@表現了他對自己處境的愁苦,對現實的不滿和憤恨。)

 、荨拔乙材菢樱∥矣X得請安比鞠躬更過癮!”

 。▽Σ煌娜瞬捎貌煌慕哟绞,此為處世精明之處。)

 、蕖俺K臓斃鲜悄敲从志笥钟,別計較他!”

  (為別人排解麻煩,這是他善良的一面。)

 、摺霸蹅兛砂言捳f開了,從今以后,你不能再在之這兒作你的生意,這兒現在改了良,文明啦!”

 。ㄌ崾荆壕鞲删,謹小慎微。)

  ⑧“好吧,我慢慢給你打聽著!你看,十多年前那回事,我到今天還沒忘,想起來心里就不痛快!”

  (提示:想把別人支開,因為有兩張嘴吃飯,這又是自私的表現。)

 、帷澳敲矗銕撞幌胂胫饕猓u賣力氣,別叫大家作亡奴?”

 。ㄌ崾荆哼@并不表明他有了覺悟,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表現了他深諳處世之道。)

  七.歸納王利發的形象:

  王利發是裕泰茶館的掌柜,也是貫穿全劇的人物。他從父親手里繼承了裕泰茶館,也繼承了他的處世哲學,即多說好話,多作揖。他膽小、自私,又精明、干練、善于應酬,對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態度。在黑暗的舊中國,盡管王利發善于應酬,善于經營,不斷改良,卻無法抵御各種反動勢力的欺壓。他對此也抱有強烈的不滿,但表達得十分含蓄。就是這樣一個精于處世的小商人,最終仍然沒能逃脫破產的命運。王利發的悲劇,是舊中國廣大市民生活命運的真實寫照。

  第二課時

  一.重點品味王利發的性格。

  二.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1.常四爺的形象:

 、俪K臓斒瞧烊,在滿清時吃皇糧。但是他對腐敗的清王朝不滿,對洋人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一句“大清國要完”被抓起來,坐了一年的監獄。出獄后參加義和團,以后又憑力氣靠賣菜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為,富于正義感。他不諱言他的不滿,對抓過他的特務仍然很強硬,對正在發愁的王利發則雪中送炭。就是這樣一個人,最后也窮困潦倒,絕望地喊出:“我愛咱們的中國呀,可是誰愛我呢?”這個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國人,反映出舊中國人民的反抗情緒。

 、趥性語言:

  “今兒個城外頭亂亂哄哄,買不到菜;東抓西抓,抓到這么兩只雞,幾斤老腌蘿卜。聽說你明天開張,也許用的著,特意給你送來了!”

  “瞧著給,該給多少給多少!”

  “是呀,您的眼力不錯!戊戌年我就在這兒說了句‘大清國要完’,叫你二位給抓了走,坐了一年多的牢!”

  “憑力氣掙飯吃,我的身上更有勁了!”

  “什么時候洋人敢再動兵,我姓常的還準備跟他們打打呢!”

  2.松二爺的形象:

  ①松二爺也是個旗人,心眼好,但膽小怕事,懶散而無能。清朝滅亡前,他游手好閑,整日喝茶玩鳥。清亡后,“鐵桿莊稼”沒有了,但他仍然留戀過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寧愿自己挨餓,也不讓鳥兒餓著,一提到鳥就有了精神,最后終于餓死。這是一個沒有謀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腐朽。

 、趥性語言:

  “怎么樣?我想大哭一場!看見我這身衣裳沒有?我還像個人嗎?”

  “我餓著,也不能叫鳥兒餓著!”

  “我看見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前清的事兒!不能不請安!”

  3.劉麻子、唐鐵嘴等,這是一群地痞無賴,一個說媒拉纖、拐賣人口,一個是麻農相士,算命騙人。這樣一類人物形象,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畸形和病態。

  “年頭越亂,我的生意越好!這年月,誰活著誰死都碰運氣,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唐鐵嘴)

  “趕明兒我一總還給你,那一共才有幾個錢呢!”(唐鐵嘴)

  “有人賣,有人買,我不過在中間幫幫忙,能怪我嗎?”(劉麻子)

  “你個娘兒們,無緣無故地跟我搗什么亂呢?”(劉麻子)

  4.崔久峰:“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者——“中國非亡國不可”的失敗主義者。

  5.吳祥子、宋恩子:順風倒的奸邪小人,靠坑害別人鉆營偷生。

  三.從戲劇語言看時代:

  下面戲劇語言反映的是怎樣的時代?

  ①“三爺。咱們的茶館改了良,你的小辮兒也該剪了吧?”——滿清覆滅。

 、凇霸绖P死后,天下大亂,今兒個打炮,明兒個關城,改良?哼!我還留著我的小辮兒,萬一把皇上改回來呢!”——政局動蕩。

  ③大兵:屌!誰要鈔票?要現大洋!——通貨膨脹。

 、堋案嬖V你,常四爺,要我們效力的都仗著洋人撐腰!沒有洋槍洋炮,怎能夠打起仗來呢?”——半殖民時代。

 、荨艾F在,人家總長次長,團長師長,要娶姨太太講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戲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現大洋!”——官僚生活腐化墮落。

  四.討論:

  從《茶館》看茶園——精神文明建設之我見。引導學生以審視的眼光看待現實生活中的“茶館文化”。

  五.課外活動:

  分小組扮演一段《茶館》中的戲劇情節,評比出最好的一組。(有條件的時候組織)

《茶館》教學設計 篇14

  《茶館》(節選) 教學設計示例(一)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鑒賞劇本通過豐富多彩而又富有個性化的語言來展開情節、表現人物與時代的矛盾沖突的方法。

  2.了解劇本獨特的、被人稱為“卷軸畫式”的結構及人物形象。

  3.鑒賞劇本濃郁的北京方言特色。

  (二)能力訓練點

  1.指導學生理清課文情節并歸納概括劇情。

  2.訓練學生朗讀劇本的能力,掌握不同角色的語言分寸。

  (三)德育滲透點

  1.了解舊社會國弱民貧、政治黑暗的現實。

  2.認識人民與時代息息相關的道理。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典型語言,理解臺詞的動作性和戲劇語言的言外之意。欣賞具有北平地方特色的風俗圖畫和濃厚的京腔京味。

  二.學法引導

  1.從概括主要場景入手,了解本文“卷軸畫式”的平面結構的特點。本文的主要場景為:

 、倮钊睦Э啖陔y民的哀告③兵警的敲詐④唐鐵嘴的生意⑤常、松二人的境遇⑥吳宋兩特務的敲詐⑦康順子的遭遇⑧劉麻子的生意⑨崔久峰的悲哀⑩劉麻子的悲劇

  2.通過上述場景的歸類、弄清劇本的主要矛盾沖突,了解課文反映的社會現實,可歸為下面三類:

 、偃嗣裆畹目嚯y。

 、诤诎祫萘M行霸道,魚肉百姓。

 、蹌趧尤嗣駱闼氐膼蹏头纯挂庾R;遺老遺少的哀嘆。

  3.從上面三類場景中,各選出一場進行分析,看看王利發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有什么不同的表現,從而做到全面、準確地把握人物思想性格。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劇本圍繞“茶館”這一典型環境,讓各類人物先后登場,從他們的言行舉止,反映了人們的悲慘遭遇和命運,折射出那個黑暗腐朽的時代。人物與人物之間的每一個大的或小的沖突都暗示著:這是人物與時代之間的沖突,這種矛盾沖突,就是這篇課文的重點。

  《茶館》的結構較之其他話劇比較獨特,它沒有一個貫穿始終的戲劇沖突,也沒有統一的情節線索,而是以寫人來帶動情節的發展,因此,在分析課文時,不能硬性劃分段落,概括段意。這就是學習課文的難點。

  (二)解決辦法

  1.理清節選部分的主要情節。

  2.介紹本劇獨特的“卷軸畫式”的平面結構。

  3.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命運和時代的關系。

  四.課時安排

  3課時

  五.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課前閱讀,了解全劇劇情;課堂分角色朗讀,了解劇中人物身份。

  2.梳理情節,歸納并分析人物形象(討論)。

  3.欣賞人物語言,體會地道純熟的北京方言。

  4.寫一篇短評。

  5.組織學生觀看該劇錄像。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指導學生了解該劇本第二幕劇情及結構。

  2.了解《茶館》中的眾多人物。

  (二)整體感知

  1.課文為三幕話劇《茶館》中的第二幕,第一幕與第三幕的劇情見課文注解①

  2.簡介作者及其藝術成就。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1917年北京師范學校畢業后曾任小學校長、中學語文教員等職!拔逅摹边\動后開始文學創作。1924年赴英國,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中文講師。1930年回國任齊魯大學、山東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底回國。解放后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等職。1951年獲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藝術家”稱號。他的創作成就是多方面的,作品數量也很多。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二馬》、《駱駝樣子》、《離婚》、《四世同堂》等;短篇小說《月牙兒》等。話劇有《龍須溝》、《方珍珠》、《茶館》等。他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1957年發表并演出的《茶館》,代表了老舍話劇創作的最高成就。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新課

  (其一)

  老舍先生的《茶館》,以舊北京城中的一個大茶館——裕泰茶館的興衰為背景,通過茶館及各類人物變遷的描寫,反映了清末、民國初年軍閥混戰、抗戰勝利后國民黨統治三個不同時代的近50年的社會畫面,詛咒了這三個黑暗年代,宣告了舊中國必將走向滅亡。

  《茶館》全劇共三幕:第一幕展示了戊戌變法失敗,腐朽的中國封建社會走向末路的社會面貌;第二幕展示了袁世凱死后軍閥割據時期的社會面貌;第三幕展示了抗日戰爭勝利之后國民黨統治時期的社會面貌。

  (其二)

  從標題人手,用作者談《茶館》創作的話: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可以容納各色人物,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這出戲雖只有三幕,可是寫了五十來年的變遷。在這些變遷里,沒法子躲開政治問題。老舍說到:我不熟悉政治舞臺上的高官大人,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認識一些小人物,這些人物是經常下茶館的,我要是把他們集合到一個茶館里,用他們生活上的變遷反映社會的變遷,不就側面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

  2.簡介《茶館》的第一、三幕劇情后,閱讀課文內容,即《茶館》第二幕。了解劇本中先后出場的人物,理清全文的主要情節。提示學生:課文以茶館為舞臺,圍繞人民與時代的主要矛盾展開情節。

  3.引導學生注意人物言行舉止,概括情節。

  (四)總結、擴展

  《茶館》的劇情沒有一個完整的情節線索,沒有貫穿始終的矛盾沖突,而是以人物言行來帶動情節的發展,這與中外傳統的戲劇寫法完全不同。每一個在茶館中出現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一個故事,這些故事或表現人民生活,或揭露黑暗勢力,或流露勞動者的反抗意識等,共同構成了茶館這樣一個大時代的縮影。

  (五)布置作業 

  1.熟悉課文,理解課文的結構特點。

  2.繼續完成課堂練習,梳理情節。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劇本第二幕。

  2.注意揣摩人物的語言,力求讀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與時代的聯系。

  3.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二)整體感知

  1.該幕人物雖多,但關系并不復雜,每個人的故事都是單一的,人物之間的聯系也基本上是單線的、小范圍之內的。

  2.劇中雖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們之間并不存在直接的、具體的、針鋒相對的沖突,人物與茶館的興衰也沒有直接的關系。正直、善良的人無法擺脫厄運的襲擊,那些異;钴S的社會渣滓,各自遵循著自己的道德準則行事,作者沒有過于追究他們個人品質上的某些邪惡之處。老舍把矛盾的焦點直接指向那個舊時代,人物與人物之間的每一個小的沖突都暗示了人民與舊時代的沖突。

  (三)教學過程 

  1.溫習并檢查上節課對情節的梳理。

  2.分角色朗讀課文。劇中的王利發、常四爺、松二爺等角色由平時朗讀能力強的同學擔任。

  3.分析人物形象是本節課的重點。

  4.從人物的形象看舊時代的黑暗是本課難點。

  5.引導學生討論:

  (1)王利發的形象

  (2)常四爺的形象

  (3)松二爺的形象

  (四)總結擴展

  劇本緊緊圍繞“茶館”這一典型環境,描寫了各類人物的言行舉止,寫他們各自的經歷、各自的故事,匯成一個總的故事,就是那個時代的故事。王利發的悲劇,是舊中國廣大市民生活命運的真實寫照;常二爺的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國人,反映出舊中國人民的反抗情緒;松二爺是一個沒有謀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腐朽。

  (五)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三。

  (六)板書設計 

  人物形象分析

  1.王利發——裕泰茶館的掌柜,貫穿全劇的主要人物。精明、干練、自私、圓滑、善于應酬。對不同人取不同態度:對逃難的饑民:強硬、少憐憫(自私);對大兵警察特務:討好、巧應付、怕得罪(圓滑、世故);對唐鐵嘴之流:厭惡仍笑臉相迎(精于處世)。這樣一個多說好話、到處作揖的小商人,最終仍落個家業破落、懸梁自盡的下場。

  2.常四爺——旗人。對清王朝不滿,對洋人痛恨。坐過清朝的牢,出獄后參加義和團。賣菜為生,敢作敢為,有正義感,最后仍窮困潦倒,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國人。

  3.松二爺——旗人。膽小怕事,懶散無能。游手好閑,喝茶玩鳥,不愿自食其力,最終餓死。

  4.劉麻子——地痞無賴,拐賣人口。

  5.唐鐵嘴——麻衣相士,算命騙人。

  第三課時

  (一)明標目標

  1.欣賞《茶館》的語言特色。

  2.評析“茶館”這個小社會。

  (二)整體感知

  1.人物語言個性化是本劇的一大特色。戲劇中每一句臺詞都是人物的語言,表達人物的思想,顯示人物的性格。

  2.語言的幽默風格。作品寫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作者把對黑暗社會的批判、諷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與對祖國的熱愛聯系起來,在微笑中蘊含著嚴肅和悲哀,形成自己獨特的幽默風格。

  (三)教學過程 

  1.重點:人物語言的個性化。

  2.難點:諷刺不易察覺,幽默寓莊于諧,給讀者以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3.引導學生找出人物的各種語言,反復品讀。

  如課文開頭李三的抱怨,抱怨“越改越涼,冰涼”,抱怨“什么都改良,為什么工錢不跟著改良呢?”這些抱怨的話非常符合在茶館已干了二十多年的老伙計的身份。王利發善于同各種人物打交道,對不同的人使用的語言,與他的掌柜生涯非常吻合。常四爺豪爽耿直,帶有闖蕩江湖的俠氣和飽經滄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吳樣子狡詐奸猾,傲慢無禮,幾句話一出口,就是老牌特務的腔調。

  (四)總結、擴展

  出場的人物很多,臺詞各不相同,但都活靈活現,具有鮮明的個性。茶館中人物的語言帶有地道純熟的北京方言,特別是北京市民的語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更真實。如松二爺說:“哎喲!四爺,可想死我嘍!”如王利發說:“二位,二位,您放心,準保沒錯兒!”

  (五)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二、四題。

《茶館》教學設計 篇15

  1、選出沒有錯別字的一組( )

  a、了了無幾    錯綜復雜    自私有利    無邊無垠

  b、崎嶇坎坷    混肴黑白    前合后偃    光明磊落

  c、憤世嫉俗    驚惶失措    傷天害理    作威作福

  d、馨香百代    大巧若絀    奄奄一息    鏗鏘有力

  2、對下面加線詞語解說有錯誤的一項是( )

  a、你聰明,還能把那點意思鬧成不好意思嗎?(意思:指宋恩子和吳祥子要王利發每月給他倆的錢。)

  b、賣青菜哪!鐵桿莊稼沒有啦,還不賣膀子力氣嗎?(“鐵桿莊稼”喻指清朝的旗人都由官府按月供

  給的錢和糧。清朝被tui翻了,當然這種慣例也就取消了。)

  c、可是呀,這兵荒馬亂的年月,能有個事兒作也就得念佛。(此處意為“感謝神靈”)

  d、諸位,太令過來了。ㄖ缸ヌ颖能姽伲

  3、戲劇沖突是戲劇文學的兩大重要內容之一(另一為戲劇語言)、《茶館》片斷中,最基本的矛盾沖突

  是什么?選出分析正確的一項(  )

  a、王利發同各個茶客的矛盾沖突。

  b、王利發、康大順、常四爺等人與劉麻子、唐鐵嘴、吳祥子等人的矛盾沖突。

  c、王利發、康大順、常四爺等同舊時代的矛盾沖突。

  d、康大順與劉麻子的矛盾沖突。

  4、下面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

  a、《茶館》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他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二馬》、《駱駝祥子》、

  《四世同堂》,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月牙兒》等;話劇有《龍須溝》、《方珍

  珠》、《茶館》等。

  b、《茶館》全劇共三幕,每一幕寫一個時代。第一幕寫的清代,時間是1898年秋,正是戊戌變法剛剛

  失敗,譚嗣同等人被問斬后不久。第二幕寫的是清朝被tui翻后軍閥混戰時期。裕泰茶館掌柜王利發

  第一次實行改良,以圖從蕭條中挽救茶館,使其免于淘汰。第三幕寫的是guo民黨統治時期、抗日戰

  爭勝利之后這段生活。最后茶館被人霸占,王利發懸梁自盡。

  c、《茶館》以人物(王利發)的悲劇命運、茶館的變遷為線索,在全局上與歷史橫斷面交織,展示人

  物之間復雜的矛盾沖突。

  d、《茶館》通過茶館的變遷及各類人物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會的面貌,表明了反動統治必然滅亡的

  歷史趨勢。

  5、對下面人物語言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哼!皇上沒啦,總算大改良吧!可是改來改去,袁世凱還是要作皇上。袁世凱死后,天下大亂,

  今兒個打炮,明兒個關城,改良!哼!我還留著我的小辮兒,萬一把皇上改回來呢!

  這段話交代了全劇的時代背景。

  b、您等等!我這兒千真萬確還沒開張,這您知道!開張以后,還得麻煩您呢!得啦,您買包茶葉喝

  吧。ㄟf鈔票)您多給美言幾句,我感恩不盡!

  這段話是王利發知道巡警要敲詐自己時說的。第二句意思是說沒開張沒有賺到錢,手頭緊;第三句說

  開張后還要對方多關照。這兩句話說明王利發很會應酬,表現其精明、圓滑的性格。第四句及括號中的

  動作說明,表現了此時不賄賂對方不行的無可奈何的心理狀態。第五句說明攤派的目的是免掉交八十斤

  大餅的攤派。

  c、托福!從牢里出來,不久就趕上了庚子年,扶清滅洋,我當了義和團,跟洋人打了幾仗!鬧來鬧去,

  大清國到底是亡了,該亡!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說公道話!現在,每天起五更弄一挑子青菜,繞到

  十點來鐘就賣光。憑力氣掙飯吃,我的身上更有勁了!什么時候洋人敢再動兵,我姓常的這段話是

  常四爺說的。常四爺雖是“旗人”(滿族人),但對滿清政府腐敗而亡并不惋惜,“該亡”,簡潔、

  干脆的一句話表現其耿直、公正的性格特點:敢同滅亡中國的洋人打仗,表現了常四爺的愛國思想

  和反抗精神。

  d、告吣悖k囊頤切яφ畝頰套叛筧順叛!脫]醒笄寡笈,咱勡够打弃悳呢?/p>

  這段話是吳祥子說的。一方面說明帝國主義是軍閥的后臺,是軍閥混戰的根源;另一方面說明吳祥

  子、宋恩子這些老式特務是軍閥和洋人的走狗,爪牙,是“誰給飯吃,咱們給誰效力”(宋恩子的

  話)的卑鄙無恥之徒。

  6、《茶館》中有很多臺詞都不僅限于它們字面上所表達的意思,須仔細體會,才能領悟其深義。說說下

  面臺詞的深刻含義是什么?

 、偬畦F嘴……大英帝國的煙,日本的“白面兒”,兩大強國侍候著我一個人,這點福氣還少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谒啥  我看見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兒!不能不請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李三  改良!改良!越改越涼,冰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芡趵l   這個年月還值得感謝!聽著有點不搭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以“茶館”為本體,寫一個比喻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茶館》中常四爺的話,很有中國人的骨氣。其中“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說公道話!”一句,是從文

  中抽出來的,請判斷一下,還原何處才能使上下語氣更連貫得體。(  )

 、俜銮鍦缪,我當了義和團,跟洋人打了幾仗、隰[來鬧去,大清國到底是亡了,該亡、郜F在,每

  天起五更弄一挑子青菜,繞到十來點鐘就賣光。憑力氣掙飯吃,我的身上更有勁了!④什么時候洋人取

  再動兵,我姓常的還準備跟他們打仗呢!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國人哪!

  a、①前    b、①后②前   c、②后③前    d、③后④前

  9、老舍先生說:“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弊髡咴凇恫桊^》中著力刻畫了一批“小人物”。下列

  人物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偻趵l   ②松二爺   ③康順子   ④崔久峰

 、輩窍樽   ⑥劉麻子   ⑦宋恩子   ⑧唐鐵嘴

 、岢K臓   ⑩巡警     ⑾老林     ⑿老陳

  a、①②④⑤/⑦⑨⑾/③/⑥⑧/⑩⑿

  b、①②③⑨/④/⑤⑦⑩/⑥⑧⑾⑿

  c、①②③/④⑾/⑤⑦⑧⑩/⑨⑿

  d、①③/②/④⑾⑿/⑤⑥⑦/⑨⑩⑧

  答案:

  1、c

  2、d

  3、c

  4、d

  5、a

  6、①暗示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滲透的社會現實。

 、诒憩F了松二爺的懷舊心理,也諷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

  ③諷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反映了人民對現實的不滿。

 、馨凳玖瞬桊^主人公的愁苦和對現實的不滿。

  7、茶館是觀察社會人生世態的窗口。

  8、c

  9、b

《茶館》教學設計(通用15篇) 相關內容:
  • 《我自己的歌(之一)》教案(通用2篇)

    (新人教版07版選修《外國詩歌散文欣賞》)李野光這首長詩是《草葉集》初版12首詩中的第一首,那時沒有標題,到第二版才標為《關于一個美國人──華爾特惠特曼》,第三版改為《華爾特惠特曼》,直到1881年出第七版時才確定為《我自己之歌...

  • 《孔雀東南飛》學習案例(精選15篇)

    構思《孔雀東南飛》是樂府詩的代表作品,以內容豐富曲折、人物形象鮮明動人而著稱,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有字詞、內容清理、人物形象認識、主題總結、藝術方法討論等等,這樣的任務常規的兩個課時根本無法完成,更重要的是,這種模式下完成的...

  • 《社戲》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敘事有詳有略的寫法。 2.學習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等來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寫法。 3.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

  • 《勸學》教案設計(精選17篇)

    教學要求1. 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獲得良好教養的途徑。2. 了解本文比喻論證的寫法。3. 掌握積累課文中文言虛實詞、古今字和通假字。...

  •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沁園春 長沙 教學設計一、內容及其解析本節課要學的內容是《 沁園春.長沙》,指的是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壯志豪情。...

  • 《故鄉的榕樹》教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把握作者觸景生情的構思特點2、學習本文圍繞主旨選擇材料進行寫作的方法2、培養學生選材立意,提煉主旨的能力3、領會作者以故鄉的榕樹為寄托所抒發的游子思鄉的深情。...

  • 《社戲》教案(通用17篇)

    學習目標: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和主要情節。2.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干和“我”的樂土之樂。教學過程:(一)導入:童年生活猶如一幅五彩絢爛的圖畫,猶如一個個歡快活潑的音符,有說不盡的樂趣,道不完的喜悅(請多名...

  • 《詩經》教學設計(精選14篇)

    《詩經·關雎》教學設計(一課時)一、導——文化常識“四書五經”是什么?略《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305篇詩歌,古時也稱“詩三百”,編為“風”、“雅”、“頌”三部分。...

  • 第二冊《師說》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教學目的】 理解:本文所論述的老師的作用,從師的重要性,端正學習態度。 鑒賞:認識本文中反映的作者的封建思想,從而逐步培養批判繼承古代文化遺產的能力。(難點) 本文運用正反對比論證、反復論證加強說服力的寫法。...

  • 高一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谷县| 奉化市| 广宁县| 江都市| 加查县| 仙游县| 化州市| 兴海县| 抚州市| 旬邑县| 清水河县| 从化市| 永善县| 台东市| 秭归县| 阳山县| 增城市| 陆川县| 高阳县| 通道| 贵德县| 宜宾市| 兴仁县| 富宁县| 平武县| 遂宁市| 南雄市| 连江县| 霍州市| 疏勒县| 育儿| 金平| 石家庄市| 广平县| 洛扎县| 崇阳县| 和林格尔县| 江陵县| 涿鹿县| 青海省| 黄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