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傳》教學設計(精選3篇)
《居里夫人傳》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培養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2、了解人物傳記的基本常識,學會寫人物傳記的方法。
3、認識居里夫人執著的科學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力量。
4、探討成功與榮譽問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5、通過比較分析,體會作者浸潤作品之中的強烈情感。
【教學重點】
1、認識居里夫人執著的科學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力量。
2、通過比較分析,體會作者的情感內涵。
【教學難點】
1、從具體事件的分析中,認識居里夫人的精神和品格。
2、通過品味語言,體會其中蘊涵的感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了解人物傳記
人物傳記是人類為自己建造的紀念碑,它記錄著人類自身的歷史和人性的發展,所以它能散發出永久和輝煌的藝術魅力。
1.人物傳記的分類和定義
按照傳主同作者的關系,人物傳記分為自傳和他傳兩大類,它們都屬于廣義上的傳記。狹義的人物傳記則專指那些傳主同作者并非同一人的傳記,但這種狹義的傳記沒有一個專門的術語,我們暫且稱它為他傳。
2.人物傳記的歷史性和文學性
人物傳記必須要忠實于人物的生平,同時,在不違背基本史實和人物性格的前提下,作者也可以進行藝術加工,使人物性格更加豐滿和生動。這種文字形式既是歷史和真實的,又是文學的和詩的。古今中外許多作家都認識到了人物傳記的這種特性,歌德就把自己的傳記取名為《詩與真》,魯迅稱中國最偉大的古典傳記《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錢鐘書先生也要求傳記作品要有“史蘊詩心”。
3.人物傳記的內容
任何一篇人物傳記都應包括傳主的生平事跡、成就貢獻,同時,透過作品可以看到作者的主體精神,雖然由于傳記的歷史性的特殊要求,這種主體精神可能表現得更為隱蔽。
4.人物傳記的功能
人物傳記有很強的認識功能,讀者通過一部傳記可以認識社會和人生,可以通過認識別人實現認識自我的渴望。在現代社會,傳記的認識價值愈益顯示出來。著名科學家李遠哲(1986年獲諾貝爾化學獎)這樣回憶他在中學時代讀了《居里夫人傳》之后的感想:“我第一次感到當科學家不僅能從事很有意義的科學研究工作,而且可以享有非常美好的人生!彼露Q心要像居里夫人那樣,把一生都獻給科學。
此外,人物傳記還有道德功能,可以對讀者起到道德教育的作用。在不同時代,各個民族都是把自己理想的人物作為榜樣,要求整個民族學習。傳記是其中最方便的形式,傳記所具有的真實性和藝術性能產生特殊的魅力,取得極好的效果。羅馬著名傳記作家普魯塔克稱他寫作的目的首先就是為了“把歷史當作一面鏡子,以那些人物的善行為楷模指導自己的一生”。
二、導入
愛因斯坦曾這樣評價過一位著名的女科學家: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她是惟一不被榮譽所腐蝕的人。她說:“我們不應該虛度一生。我們必須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彼谄D苦條件下堅持不懈地進行學習和科學研究的事跡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這位女科學家就是居里夫人。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居里夫人傳》,進一步了解這位把一生都獻給了科學事業的偉大女性。
三、介紹居里夫人
師生交流課前查找的有關居里夫人的資料,并進行歸納概括。可包括以下內容要點:
居里夫人即瑪麗•居里,是一位波蘭籍的法國科學家。她與丈夫比埃爾•居里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們發現了放射性兀素釙和鐳,并因此與法國物理學家亨利•伯克勒爾分享了19xx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后,居里夫人繼續研究了鐳在化學和醫學上的應用,并且因分離出純的金屬鐳而又獲得19xx年諾貝爾化學獎。居里夫人把一生都獻給了科學事業,由于長期工作在高放射性的環境中,她于1934年死于白血病。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貧的,提取鐳的艱苦過程是在簡陋的條件下完成的。她和居里一起拒絕為他們的任何發現申請專利,為的是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們的發現。他們把諾貝爾獎金和其他獎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科學研究中。
四、關于《居里夫人傳》
《居里夫人傳》的作者是居里夫人的次女艾芙•居里。在書中,作者用自己的筆和心記錄了母親在科學道路上不畏艱難、孜孜以求的光輝一生,表現了母親的高尚品質。她在《居里夫人傳•前言》里這樣概括母親的高尚品質:“堅定不移的性格;智力方面鍥而不舍的努力;只知貢獻一切而不知謀取或接受任何利益的自我犧牲精神;尤其是成功不驕傲、災禍不能屈的非常純潔的靈魂:這些就是瑪麗•居里生來所具有的品質,比她的工作或豐富多彩的生活更為難能可貴,我希望讀者在人生暫時的榮枯浮沉中,能隨時加以辨識!
在閱讀課文時,應注意體會這一點。
五、初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課文寫的是居里夫人在經歷了艱苦卓絕的工作取得研究成果并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以后,面對榮譽和未來的生活態度與內心狀態。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把握了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作者沒有渲染居里夫人對科學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而是重點表現了居里夫人在取得成就后,面對榮譽的內心狀態和對未來的生活態度。
這節課,我們要結合對課文的分析,具體了解居里夫人是如何面對榮譽和成就的。
二、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要求:全文按自然分節,共5大段。請同學們概括出每段的內容要點。
提示概括要點的方法:
(1)找關鍵語句,如總起句、總結句、主旨句、關鍵詞等。
(2)無關鍵語句的,找出全段圍繞其闡述的內容加以概括。
討論、歸納:
第1段:榮譽給居里夫婦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困擾,成為阻止他們前進的力量。
當榮譽降臨到居里夫婦身上時,千百萬人把注意力集中到他們身上,可是人們關注的并不是他們事業的進展情況,他們的私生活和工作的實驗室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居里夫婦的生活,成了時髦酒館里的談話資料”,他們的工作情景也被編成諷刺劇在劇院里上演。這一切嚴重干擾了他們,奪取了他們的“沉思和寧靜”,所以作者說榮譽是“用它的全部重量牽制他們,力圖阻止他們向前進”。
與人們的狂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榮譽面前,居里夫婦并沒有“以新的姿態出現”,而是一如平常地在實驗室工作,并且由于部分鐳的丟失延緩了工作使得“兩個人都很沮喪”。他們只是希望人們能為制鐳工作提供幫助。
第2段:榮譽不僅沒有給工作帶來任何幫助,反而浪費了大量寶貴的時間。這讓他們十分痛苦。
在極大的榮譽面前,居里夫婦感到了極度的不安,“兩個物理學家的確是失掉了內心的平靜”,各種來信費去了居里夫人不少的時間。她在信中說:“永遠是嘈雜不堪,人們正在盡力阻礙我們工作!唤邮苋魏卧L問——但是人們仍舊打攪我;我們的生活完全被敬仰和光榮毀壞了!倍ぷ魉璧膶嶒炇液团瓮染玫慕涃M卻遲遲不來。
第3、4段:居里夫婦的天性使得他們采取了拒絕榮譽的態度。
居里夫婦天性超脫、純樸,這使他們團結一致,逃避尊榮。
居里夫人一生逃避別人的贊羨,因為她的生活太忙,責任太多,不能浪費一分精力。
居里夫人只有在安靜的實驗室中和親密的家庭環境中才能獲得快樂。
第5段:在生活上,居里夫人平淡而隨便;對待科學,她只重事不重人。
他們穿著隨便,住漁家房舍,居里夫人的裝束像農村婦女,會赤足坐在門口石級上抖掉鞋里的沙子,這一切讓追蹤的美國記者目瞪口呆,因為這與想象中的居里夫人實在相差太遠,而當他自作聰明地想“利用這個機會問出一些不平常的問題”時,居里夫人臉色嚴肅地說:“在科學上,我們應該注意事,不應該注意人!边@不僅表現了居里夫人對待科學的態度,也是她偉大人格的真實寫照。
由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居里夫人榮辱不驚的高尚人格和對科學執著追求的精神。
三、分析本文的寫作特點
1.引用了大量的事實材料
作者力求客觀真實地講述居里夫人的生活,在課文中引用了大量的私人信件和公開的采訪報道,還生動地記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真實地表現了居里夫人的精神境界和高尚品格。
2.飽含了作者濃烈的主觀情感
作為傳主的女兒,作者對母親偉大而艱辛的人生經歷充滿敬愛和感嘆,這使得她在記述中飽含個人感情,這字里行間的濃烈情感需要我們仔細體味。例如:“瑪麗只用一句話——一句她常常當作箴言說的話,一句比一部書更能表現她的性格、生活和使命的話——結束了這次會談:‘在科學上,我們應該注意事,不應該注意人。’”居里夫人的這句名言的確最能代表她的科學精神,作者給這句話加上了兩個修飾語,說明居里夫人就是堅持以這句話作為自己的科學職守,這是一個獻身科學的人的箴言,所以作者飽含感情地說,就是一部書——就像自己傾心而寫就的這本《居里夫人傳》——都不如這句話能夠這樣深刻準確地昭示一個科學巨人的科學精神和科學人生。
此外,作者的這種感情有時也是比較復雜的,出于對母親的同情和愛護,作者有時把人們善意的敬仰和熱愛曲解為可笑的行為,對當時的采訪報道也不乏諷刺意味。例如文中說:“這千百萬人把他們的熱心獻給居里夫婦,卻要換回極大的補償!這兩個學者已經贈給他們的利益(這種發現在知識上的價值,它治療一種可怕的病癥的力量)還不能滿足他們。”對人們的熱心和崇敬一概下這樣的判斷是有失公允的,這一點也應客觀認識。
四、總結
本文飽含深情的筆調,引用了大量真實材料,記述了居里夫婦在面對榮譽時的生活態度和內心狀態,體現了他們高尚的人格力量和真正的科學精神。
五、寫作訓練
要求:試著給你熟悉的一個人寫一篇小傳(略記人物的生平事跡或生活片段)。
(提示:選擇自己比較熟悉或者資料容易收集的人物,挖掘人物身上值得“立傳”的地方。)
《居里夫人傳》教學設計 篇2
艾芙·居里《居里夫人傳》(節選)
(一)青年夫婦
皮埃爾和瑪麗的共同生活,在開始時的一些日子是富于詩意的……他們乘著那著名的自行車,在法蘭西島區的路上漫游;用提包上的皮帶緊緊地捆了幾件衣服和因為那一夏多雨而不得不買的兩件樹膠長旅行衣。他們坐在樹林中空地的苔蘚上,吃一點面包、干酪、梨、櫻桃,當做午餐。每晚隨便到一個不認識的客店里去住,在那里他們有很濃的熱湯,有一間屋子,墻上糊的紙都褪了色,蠟燭照出來的影子在墻上跳舞;他們獨處于田野的靜夜中,這種寂靜并不是真的,時常有遠處的犬吠、鳥的低鳴、貓的狂叫和地板的引人注意的嘰嘎聲沖破這種沉寂。
若是他們想探查叢林或巖石,他們就暫時中止自行車旅行,而去散一次步。皮埃爾極愛鄉村,毫無疑問,他的天才是需要這種安靜的長途散步的;散步的平均節奏鼓勵他作學者的默想。只要他一到外面,到了一個花園里,他就不能不動,他不知道如何“休息”;他也不喜歡那種預先定好旅程的規矩旅行,而且他也沒有時間觀念,為什么應該在白天走路?為什么不應該在夜間走?為什么吃飯的鐘點一定不能變動?從童年時期起,皮埃爾就有突然離開的習慣,有時候在清晨出去,有時候在黃昏出去,不知道他三天后才回來,還是一小時后就回來。在他那極好的記憶中,還存在著他早年和他的哥哥一起作長途旅行的情形:
“!我在那里過了多么好的時光,在仁慈的孤寂之中,遠離巴黎城內使我痛苦的成千的討厭小事情……不,我不后悔在樹林里過了幾夜,不后悔獨自過了幾天。若是我有工夫,我愿意敘述我在那里有過的一些幻夢,我也愿意描寫那極美的山谷,完全被芳香的植物熏透了;愿意描寫那美麗的密林,極清鮮,極濕潤,必埃夫河正穿過它;愿意描寫那用酒花作柱廊的魔宮;愿意描寫那些多石的小山,上面生滿了野薔薇,把山都映紅了。我們在那里極為快樂。是的,我將永遠感激地記著米尼埃爾的樹林!在所有我看到的地方中,我最愛那里,而且我在那里最快樂。我常常在晚間出來,由山谷走上去,回來的時候,腦子里就裝了一二十種意見……”</PGN0069A.TXT/PGN>
1895年夏天的幾次漫游是“婚后漫游”,比他以前的旅行更為甜蜜,愛增加了這些漫游的美麗,并且加強了它們的樂趣。這一對夫婦只用幾法郎付村里的房錢,把自行車踏動幾千下,就可以有幾天幾夜過神仙生活,就可以享受只有兩個人在一起的寧靜之樂。
有一天,皮埃爾和瑪麗把自行車寄放在一個農夫家里,離開大路,隨便走上一條小徑,只帶著一個小指南針和一點果子。皮埃爾大步前行,瑪麗不覺疲倦地在后面追隨。她不顧儀表,把裙子去短了一點,以便走路;頭上沒有戴什么,穿一件白色上衣,很清新,也很好看,腳上穿一雙粗鞋,腰間束了一條很合用可是不大雅致的皮帶,帶子上的口袋里藏了一把刀、一點錢和一塊表……
皮埃爾并不回頭看他的妻子,他高聲繼續說著他的思想,并且細談結晶學上的一種困難工作;他知道瑪麗在聽著他,而且會給他聰明有用的新穎答復。她也有大計劃,她要預備大學畢業生在中等教育界任職的考試;而她差不多準知道,理化學校的校長舒曾伯格一定會允許她在皮埃爾的實驗室里研究,永遠一起生活!永不分離!
過叢林的時候,這一對夫婦走到一個周圍都是蘆葦的水池。皮埃爾找到在這個沉睡著的水池里的動植物,像小孩子一樣地高興,他的關于空中和水中動物、壁虎、蜻蜓、蝌蚪的知識,很是驚人。這時青年婦人躺在岸上休息,他則靈巧地在一個偃臥的樹身上向前走,不怕掉下去洗一個不愿意的冷水浴,伸手去采那些黃色的鳶尾花和浮在水面的淺色睡蓮。
瑪麗躺著不動,看那輕云飄動的天空,差不多睡著了。忽然她覺得手掌上有一個冷而且濕的東西,她喊了起來,是一個跳動著的青蛙,皮埃爾剛把它輕輕地放在她的手上,他并不是想惡作劇,他以為人和蛙自然是熟識的。
她抗議著說:“皮埃爾……真的,皮埃爾!”帶著恐怖的動作。
這個物理學家覺得駭異。
“你不喜歡蛙嗎?”
“喜歡,但是不愿意把它們放在我手里……”
他毫不在意地說:“你大錯了,看蛙很有意思……輕輕伸開你的手指……你看它多么好看啊!”
他拿回這個動物,瑪麗心里一松,微笑了。他把那個蛙放在水池邊上,它得到了自由。然后他覺得停留厭了,又走上小徑,他的妻子跳起來隨著他走,拿著那些野生的裝飾品——睡蓮和鳶尾花。
他的腦子里又想起了工作,皮埃爾忽然忘記樹林和天空、蛙和水池。他想著研究上的大小困難,想著那使他勞心費神的結晶體成長的奧妙。他形容他為了一種新的試驗要做的儀器,于是又聽到瑪麗的忠實的話聲、她的明晰的問題、她的考慮過的答復。
在這些快樂的日子中,結成了一種男子和女子間的最美麗的聯系。兩顆心共同跳動,兩個軀體結合一起,兩個有天才的人習慣了共同思想,旣愔荒芗捱@個大物理學家,只能嫁這個聰明而且高尚的人。皮埃爾只能娶這個金色頭發的、溫柔活潑的波蘭女子,她能夠在一會兒工夫以內,一時幼稚,一時高深;她是同伴,是配偶,是愛人,也是學者。
(二)偉大的發現
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的學生生活中最愉快的時期,是在一個頂閣里度過的;瑪麗·居里現在又要在一個殘破的小屋里,嘗到新的極大的快樂了。這是一種奇異的再開始,這種艱苦而且微妙的快樂(無疑地在瑪麗以前沒有一個婦人經驗過),兩次都是挑選最簡陋的布置為背景。
婁蒙路的棚屋,可以說是不舒服的典型。在夏天,因為頂棚是玻璃的,里面燥熱得像一間溫室。在冬天,簡直不知道是應該希望下霜還是應該希望下雨,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種令人厭煩的輕柔聲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桌上,落在這兩個物理學家標上記號永遠不放儀器的地方;若是下霜,就連人都凍僵了。沒有方法補救。那個爐子即使把它燒白了,也是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著它的地方,就可以有一點暖氣,可是離開一步,立刻就回到冰帶去了。
不過,瑪麗和皮埃爾習慣了外面的殘酷溫度,也不算不好。他們只有一點必不可少的設備,差不多沒有專門裝置,沒有放出有害氣體的“煙罩”,因此大部分制煉手續必須在院子里做,在充足的空氣里做。每逢驟雨猝至,這兩個物理學家就匆忙地把儀器搬進棚屋,大開著門窗讓空氣流通,以便繼續工作,而不至于被煙熏悶。
這種極特殊的治療結核癥的方法,瑪麗多半沒有對佛提埃大夫夸說過!
后來她寫過這樣一段話:“我們沒有錢,沒有實驗室,而且幾乎沒有人幫助我們做這件既重要而又困難的工作。這像是要由無中創出有來。假如我過學生生活的幾年是卡西密爾·德盧斯基從前說的‘我的姨妹一生中的英勇歲月’,我可以毫不夸大地說,現在這個時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時期。
“……然而我們生活中最好的而且最快樂的幾年,還是在這個簡陋的舊棚屋中度過的,我們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我常常就在那里安排我們的飲食,以便某種特別重要的工作不至于中斷。有時候我整天用和我差不多一般高的鐵條,攪動一堆沸騰著的東西。到了晚上,簡直是筋疲力盡!
1898年至1902年,居里先生和夫人就是在這種條件之下工作的。
第一年里,他們共同從事鐳和釙的化學分析工作,并且研究他們所得到的有活動力的產物的放射作用。不久,他們認為分工的效率比較高,皮埃爾試著確定鐳的特性,更求熟悉這種新金屬。瑪麗繼續制煉,提取純鐳鹽。
在這種分工辦法中,瑪麗選的是“男子的職務”,她做的是白日工人的工作。她的丈夫在棚屋里專心做細巧的試驗,旣愒谠鹤永锎┲紳M灰塵、染漬酸液的舊工作服,頭發被風吹得飄起來,周圍的煙刺激著眼睛和咽喉,她獨自一個人就是一個工廠。
她寫道:“我一次制煉20千克材料,結果是棚屋里塞滿了裝著沉淀物和溶液的大瓶子。我搬運蒸餾器,倒出溶液,并且連續幾小時攪動冶鍋里的沸騰材料,這真是一種極累人的工作!
但是鐳要保持它的神秘性,絲毫不希望人類認識它,旣悘那昂芴煺娴仡A料鈾瀝青礦的殘渣里含有百分之一的鐳,那種時期哪里去了?這種新物質的放射作用極強,極少量的一點鐳散布在礦苗中,就是一些觸目的現象的來源,很容易觀察或測量。最困難的,不可能的,乃是分離這極小的含量,使它從與它密切混合著的礦渣分開。
工作日變成了工作月,工作月變成了工作年,皮埃爾和瑪麗并沒有失掉勇氣。這種抵抗他們的材料迷住了他們。他們的親愛和智力上的熱情,把他們結合在一起;他們在這個木板屋里過著“反自然”的生活,他們兩個人都是一樣,是為了過這種生活而降生的。
瑪麗后來寫道:“感謝這種出乎意料之外的發現,在這個時期里,我們完全被那展開在我們面前的新領域吸引住了。雖然我們的工作條件給我們許多困難,但是我們仍然覺得很快樂。我們的時光就在實驗室里度過,那個極可憐的棚屋里有極大的寧靜:有時候我們來回走著,一面密切注意著某種試驗的進行,一面談著目前和將來的工作。我們若覺得冷,在爐旁喝一杯熱茶,就又舒服了。我們在一種特殊的專心景況中過日子,像是在夢里過日子一樣。
“……我們在實驗室里只見很少的幾個人,偶爾有幾個物理學家或化學家來,或是來看我們的試驗,或是來請教皮埃爾·居里某些問題,他在物理學的各部門的學問是著名的。他們就在黑板前談話,這種談話很容易記得,因為它們是科學興趣和工作熱忱的一種提神劑,</PGN0071B.TXT/PGN>并不打斷思考的進行,也不擾亂平靜專注的空氣,真正實驗室的空氣。”
皮埃爾和瑪麗有時候離開儀器,平靜地閑談一會,而他們總是談論他們愛戀的鐳,說的話由極高深的到極幼稚的,無一不有。
瑪麗有一天像小孩盼著某人已經答應給的玩物一樣,很熱心而且很好奇地說:“我真想知道‘它’會是什么樣子,它的相貌如何。皮埃爾,在你的想像中,它是什么形狀?”
這個物理學家柔和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
……
那一天他們工作得很辛苦,照道理這兩個學者此刻應該休息,但是皮埃爾和瑪麗并不常照道理做事。他們穿上外衣,告訴居里大夫說他們要出去,就溜走了……他們挽臂步行,話說得很少。沿著這個奇特地方的熱鬧街道,走過工廠、空地和不講究的住房,他們到了婁蒙路。穿過院子,皮埃爾把鑰匙插入鎖孔,那扇門嘎嘎地響著(它已經這樣響過幾千次了),他們走進他們的領域,走進他們的夢境。
瑪麗說:“不要點燈!”接著輕輕地笑了笑,再說:
“你記得你對我說‘我希望鐳有美麗的顏色’的那一天嗎?”
幾個月以來使皮埃爾和瑪麗入迷的鐳的真相,實際上比他們以前天真地希望著的樣子還要可愛。鐳不僅有“美麗的顏色”,它還自動發光!在這個黑暗的棚屋里沒有柜子,這些零星的寶貝裝在極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釘在墻上的板子或桌子上;它們那些略帶藍色的熒光的輪廓閃耀著,懸在夜的黑暗中。
“看哪……看哪!”這個青年婦人低聲說著。
她很謹慎地走向前去找,找到一張草面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靜中,兩個人的臉都轉向那些微光,轉向那射線的神秘來源,轉向鐳,轉向他們的鐳!瑪麗的身體前傾,熱烈地望著,她又采取一小時前在她那睡著了的小孩的床頭所采取的姿勢。
她的同伴用手輕輕地撫摸她的頭發。
她永遠記得看熒光的這一晚,永遠記得這種神仙世界的奇觀。
《居里夫人傳》教學設計 篇3
[備課思路]
《居里夫人傳》是一篇人物傳記。學習這篇課文,要抓住人物傳記的特點,即歷史性和文學性在作品中的高度統一。具體而言,一方面通過閱讀作品,了解居里夫人的歷史真實,即她的生平事跡、科學貢獻,認識到居里夫人的偉大之處,同時又要體會作者浸潤其中的強烈情感,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
[教學目標]
一、培養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二、了解人物傳記的基本常識,學會寫人物傳記的方法。
三、認識居里夫人執著的科學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力量。
四、探討成功與榮譽問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五、通過比較分析,體會作者浸潤作品之中的強烈情感。
[教學重點]
一、認識居里夫人執著的科學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力量。
二、通過比較分析,體會作者的情感內涵。
[教學難點]
一、從具體事件的分析中,認識居里夫人的精神和品格。
二、通過品味語言,體會其中蘊涵的感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課型]
教師引導,師生共同交流、探討。
[教學步驟]
課前預習
師生分頭查找相關資料,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跡、偉大貢獻以及別人對她的評價。課上進行交流。
第一課時
一、了解人物傳記
人物傳記是人類為自己建造的紀念碑,它記錄著人類自身的歷史和人性的發展,所以它能散發出永久和輝煌的藝術魅力。
1.人物傳記的分類和定義
按照傳主同作者的關系,人物傳記分為自傳和他傳兩大類,它們都屬于廣義上的傳記。狹義的人物傳記則專指那些傳主同作者并非同一人的傳記,但這種狹義的傳記沒有一個專門的術語,我們暫且稱它為他傳。
2.人物傳記的歷史性和文學性
人物傳記必須要忠實于人物的生平,同時,在不違背基本史實和人物性格的前提下,作者也可以進行藝術加工,使人物性格更加豐滿和生動。這種文字形式既是歷史和真實的,又是文學的和詩的。古今中外許多作家都認識到了人物傳記的這種特性,歌德就把自己的傳記取名為《詩與真》,魯迅稱中國最偉大的古典傳記《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錢鐘書先生也要求傳記作品要有“史蘊詩心”。
3,人物傳記的內容
任何一篇人物傳記都應包括傳主的生平事跡、成就貢獻,同時,透過作品可以看到作者的主體精神,雖然由于傳記的歷史性的特殊要求,這種主體精神可能表現得更為隱蔽。
4.人物傳記的功能
人物傳記有很強的認識功能,讀者通過一部傳記可以認識社會和人生,可以通過認識別人實現認識自我的渴望。在現代社會,傳記的認識價值愈益顯示出來。著名科學家李遠哲(1986年獲諾貝爾化學獎)這樣回憶他在中學時代讀了《居里夫人傳》之后的感想:“我第一次感到當科學家不僅能從事很有意義的科學研究工作,而且可以享有非常美好的人生!彼露Q心要像居里夫人那樣,把一生都獻給科學。
此外,人物傳記還有道德功能,可以對讀者起到道德教育的作用。在不同時代,各個民族都是把自己理想的人物作為榜樣,要求整個民族學習。傳記是其中最方便的形式,傳記所具有的真實性和藝術性能產生特殊的魅力,取得極好的效果。羅馬著名傳記作家普魯塔克稱他寫作的目的首先就是為了“把歷史當作一面鏡子,以那些人物的善行為楷模指導自己的一生”。
二、導入新課
愛因斯坦曾這樣評價過一位著名的女科學家: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她是惟一不被榮譽所腐蝕的人。她說:“我們不應該虛度一生。我們必須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彼谄D苦條件下堅持不懈地進行學習和科學研究的事跡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這位女科學家就是居里夫人。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居里夫人傳》,進一步了解這位把一生都獻給了科學事業的偉大女性。
三、介紹居里夫人
師生交流課前查找的有關居里夫人的資料,并進行歸納概括。可包括以下內容要點:
居里夫人即瑪麗•居里,是一位波蘭籍的法國科學家。她與丈夫比埃爾•居里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們發現了放射性兀素釙和鐳,并因此與法國物理學家亨利•伯克勒爾分享了19xx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后,居里夫人繼續研究了鐳在化學和醫學上的應用,并且因分離出純的金屬鐳而又獲得19xx年諾貝爾化學獎。居里夫人把一生都獻給了科學事業,由于長期工作在高放射性的環境中,她于1934年死于白血病。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貧的,提取鐳的艱苦過程是在簡陋的條件下完成的。她和居里一起拒絕為他們的任何發現申請專利,為的是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們的發現。他們把諾貝爾獎金和其他獎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科學研究中。
四、關于《居里夫人傳》
《居里夫人傳》的作者是居里夫人的次女艾芙•居里。在書中,作者用自己的筆和心記錄了母親在科學道路上不畏艱難、孜孜以求的光輝一生,表現了母親的高尚品質。她在《居里夫人傳•前言》里這樣概括母親的高尚品質:“堅定不移的性格;智力方面鍥而不舍的努力;只知貢獻一切而不知謀取或接受任何利益的自我犧牲精神;尤其是成功不驕傲、災禍不能屈的非常純潔的靈魂:這些就是瑪麗•居里生來所具有的品質,比她的工作或豐富多彩的生活更為難能可貴,我希望讀者在人生暫時的榮枯浮沉中,能隨時加以辨識!
在閱讀課文時,應注意體會這一點。
五、初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課文寫的是居里夫人在經歷了艱苦卓絕的工作取得研究成果并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以后,面對榮譽和未來的生活態度與內心狀態。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把握了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作者沒有渲染居里夫人對科學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而是重點表現了居里夫人在取得成就后,面對榮譽的內心狀態和對未來的生活態度。
這節課,我們要結合對課文的分析,具體了解居里夫人是如何面對榮譽和成就的。
二、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要求:全文按自然分節,共5大段。請同學們概括出每段的內容要點。
提示概括要點的方法:
(1)找關鍵語句,如總起句、總結句、主旨句、關鍵詞等。
(2)無關鍵語句的,找出全段圍繞其闡述的內容加以概括。
討論、歸納:
第1段:榮譽給居里夫婦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困擾,成為阻止他們前進的力量。
當榮譽降臨到居里夫婦身上時,千百萬人把注意力集中到他們身上,可是人們關注的并不是他們事業的進展情況,他們的私生活和工作的實驗室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居里夫婦的生活,成了時髦酒館里的談話資料”,他們的工作情景也被編成諷刺劇在劇院里上演。這一切嚴重干擾了他們,奪取了他們的“沉思和寧靜”,所以作者說榮譽是“用它的全部重量牽制他們,力圖阻止他們向前進”。
與人們的狂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榮譽面前,居里夫婦并沒有“以新的姿態出現”,而是一如平常地在實驗室工作,并且由于部分鐳的丟失延緩了工作使得“兩個人都很沮喪”。他們只是希望人們能為制鐳工作提供幫助。
第2段:榮譽不僅沒有給工作帶來任何幫助,反而浪費了大量寶貴的時間。這讓他們十分痛苦。
在極大的榮譽面前,居里夫婦感到了極度的不安,“兩個物理學家的確是失掉了內心的平靜”,各種來信費去了居里夫人不少的時間。她在信中說:“永遠是嘈雜不堪,人們正在盡力阻礙我們工作!唤邮苋魏卧L問——但是人們仍舊打攪我;我們的生活完全被敬仰和光榮毀壞了。”而工作所需的實驗室和盼望巳久的經費卻遲遲不來。
第3、4段:居里夫婦的天性使得他們采取了拒絕榮譽的態度。
居里夫婦天性超脫、純樸,這使他們團結一致,逃避尊榮。
居里夫人一生逃避別人的贊羨,因為她的生活太忙,責任太多,不能浪費一分精力。
居里夫人只有在安靜的實驗室中和親密的家庭環境中才能獲得快樂。
第5段:在生活上,居里夫人平淡而隨便;對待科學,她只重事不重人。
他們穿著隨便,住漁家房舍,居里夫人的裝束像農村婦女,會赤足坐在門口石級上抖掉鞋里的沙子,這一切讓追蹤的美國記者目瞪口呆,因為這與想象中的居里夫人實在相差太遠,而當他自作聰明地想“利用這個機會問出一些不平常的問題”時,居里夫人臉色嚴肅地說:“在科學上,我們應該注意事,不應該注意人。”這不僅表現了居里夫人對待科學的態度,也是她偉大人格的真實寫照。
由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居里夫人榮辱不驚的高尚人格和對科學執著追求的精神。
三、補充閱讀,進一步認識居里夫人高尚的精神品格
要求:閱讀《居里夫人給外甥女的一封信》和《居里傳》(節選)(材料印發給學生),對文章作簡要分析。
討論、歸納:
在《居里夫人給外甥女的一封信》中,居里夫人說,蠶在短暫的一生中,“那樣自愿地、堅持地工作著,真正地感動了我”。她以蠶自比,要在短促而脆弱的生命中,永遠耐心地向一個極好的目標努力,不問原因,不問結果。這形象地表現了居里夫人執著追求、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
在《居里傳》(節選)部分中,居里夫人表述了科學發現對她的意義:科學的發現只會使她在研究工作中勇氣更足,把工作推向前進的愿望更加強烈。此外,還表達了她對待科學發現的態度:不從科學發現中謀取任何物質利益,她和丈夫從未為自己的發現申請任何專利,也沒有任何細節的保留,而是把它無私地貢獻給全人類,為人類的事業造福。這突出表現了居里夫人執著追求和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
四、分析本文的寫作特點
1.引用了大量的事實材料
作者力求客觀真實地講述居里夫人的生活,在課文中引用了大量的私人信件和公開的采訪報道,還生動地記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真實地表現了居里夫人的精神境界和高尚品格。
2.飽含了作者濃烈的主觀情感
作為傳主的女兒,作者對母親偉大而艱辛的人生經歷充滿敬愛和感嘆,這使得她在記述中飽含個人感情,這字里行間的濃烈情感需要我們仔細體味。例如:“瑪麗只用一句話——一句她常常當作箴言說的話,一句比一部書更能表現她的性格、生活和使命的話——結束了這次會談:‘在科學上,我們應該注意事,不應該注意人!本永锓蛉说倪@句名言的確最能代表她的科學精神,作者給這句話加上了兩個修飾語,說明居里夫人就是堅持以這句話作為自己的科學職守,這是一個獻身科學的人的箴言,所以作者飽含感情地說,就是一部書——就像自己傾心而寫就的這本《居里夫人傳》——都不如這句話能夠這樣深刻準確地昭示一個科學巨人的科學精神和科學人生。
此外,作者的這種感情有時也是比較復雜的,出于對母親的同情和愛護,作者有時把人們善意的敬仰和熱愛曲解為可笑的行為,對當時的采訪報道也不乏諷刺意味。例如文中說:“這千百萬人把他們的熱心獻給居里夫婦,卻要換回極大的補償!這兩個學者已經贈給他們的利益(這種發現在知識上的價值,它治療一種可怕的病癥的力量)還不能滿足他們。”對人們的熱心和崇敬一概下這樣的判斷是有失公允的,這一點也應客觀認識。
五、全文總結
本文飽含深情的筆調,引用了大量真實材料,記述了居里夫婦在面對榮譽時的生活態度和內心狀態,體現了他們高尚的人格力量和真正的科學精神。
六、寫作訓練(課后完成)
要求:試著給你熟悉的一個人寫一篇小傳(略記人物的生平事跡或生活片段)。
建議:選擇自己比較熟悉或者資料容易收集的人物,挖掘人物身上值得“立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