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精選14篇)
《死水》 篇1
教學重點:1、通過誦讀來感知的“三美”;
2、揣摩詩中的愛國之情。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再別康橋》是那么空靈,給我們描繪了一條有著彩虹般的夢境的康河,而聞一多的則給我們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 結(jié)合背景資料指導學生吟誦
1、 誦讀提示:是新格律詩的代表作品,四句一節(jié);行數(shù)、字數(shù)整整齊齊;停頓、韻腳斬截自然,遣詞造句繪聲繪色,具有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2、 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留意詩句中有關(guān)色彩的描繪。
3、 讓學生讀出反諷意味和強烈的憎恨之情。
三、 在反復(fù)誦讀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說出“死水”的象征意義。
明確: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幾種說法:
1、 死水象征美國社會,那是一個外表繁華、內(nèi)里充滿罪惡的社會。
2、 象征北洋軍閥政府。當時腐敗的北洋軍閥政府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慨,
3、 象征黑暗的中國。
四、 閱讀第一小節(jié):
1、 提問:這一小節(jié)中的“絕望”、“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點?
明確:突出了死水的凝滯、完全喪失了生命力的特點。
2、 提問:“不如”、“爽性”表達出作者什么情感?
明確:這是作者的憤激之語,表達出作者對死水的厭惡。
3、 小結(jié):這一小節(jié)突出了死水的特點并表達了作者的厭惡之情。
五、 閱讀第二至第四小節(jié):
1、 導讀:作者是怎樣具體描繪死水的?指名朗讀。
2、 討論作者的描繪方法:
如: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描繪的?(從色彩、形狀、聲音幾個方面描繪了死水的特點。)作者在描繪中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來比喻極端的丑惡。)
3、 討論作者寫法的效果:
如:⑴、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來比喻極端的丑惡?
明確:作者意反襯死水絕頂?shù)捏a臟、黯淡與污穢,進而尖銳諷刺給黑暗的社會以無情的揭露與批判。
⑵、為何要寫死水的歌聲?
明確:意在反襯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靜。
六、 閱讀最后一小節(jié),教師指導:
一二兩句的作者照應(yīng)開頭,并強調(diào)對死水的判斷和批判的肯定。三四兩句是作者的憤激之語,真實的意圖是說:中國的社會已經(jīng)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辦法是加速它的來亡,用新的社會來取代它。
七、 討論:新格律詩的“三美”主張是怎樣在這首詩中體現(xiàn)的?
明確:這首詩中,作者以富有色彩感的詞藻,繪聲繪色,給人以視覺的繪畫感;從詩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節(jié)四句,排列整齊,富有建筑美;詩歌雙行押韻,每節(jié)一韻,從內(nèi)在的韻律來看,每句四頓,富有音樂美。
八、 布置作業(yè)
課外閱讀聞一多的其它代表性的詩作,理解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懷。
附:板書設(shè)計
死水
絕望 凝滯、完全喪失了生命力
一、 水的特點 吹不起半點漪淪
及作者的態(tài)度 扔 憤激之語
潑
銅:翡翠
鐵:桃花
油膩:羅綺
二、具體描給死水 霉菌:云霞 繪形
臭水:綠酒
白沫:珍珠
花蚊:偷酒
蛙叫:歌聲 繪聲
三、照應(yīng)開頭,表達憤激
《死水》 篇2
教學重點:1、通過誦讀來感知的“三美”;
2、揣摩詩中的愛國之情。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再別康橋》是那么空靈,給我們描繪了一條有著彩虹般的夢境的康河,而聞一多的則給我們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 結(jié)合背景資料指導學生吟誦
1、 誦讀提示:是新格律詩的代表作品,四句一節(jié);行數(shù)、字數(shù)整整齊齊;停頓、韻腳斬截自然,遣詞造句繪聲繪色,具有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2、 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留意詩句中有關(guān)色彩的描繪。
3、 讓學生讀出反諷意味和強烈的憎恨之情。
三、 在反復(fù)誦讀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說出的象征意義。
明確: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幾種說法:
1、 象征美國社會,那是一個外表繁華、內(nèi)里充滿罪惡的社會。
2、 象征北洋軍閥政府。當時腐敗的北洋軍閥政府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慨,
3、 象征黑暗的中國。
四、 閱讀第一小節(jié):
1、 提問:這一小節(jié)中的“絕望”、“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突出了的什么特點?
明確:突出了的凝滯、完全喪失了生命力的特點。
2、 提問:“不如”、“爽性”表達出作者什么情感?
明確:這是作者的憤激之語,表達出作者對的厭惡。
3、 小結(jié):這一小節(jié)突出了的特點并表達了作者的厭惡之情。
五、 閱讀第二至第四小節(jié):
1、 導讀:作者是怎樣具體描繪的?指名朗讀。
2、 討論作者的描繪方法:
如: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描繪的?(從色彩、形狀、聲音幾個方面描繪了的特點。)作者在描繪中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來比喻極端的丑惡。)
3、 討論作者寫法的效果:
如:⑴、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來比喻極端的丑惡?
明確:作者意反襯絕頂?shù)捏a臟、黯淡與污穢,進而尖銳諷刺給黑暗的社會以無情的揭露與批判。
⑵、為何要寫的歌聲?
明確:意在反襯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靜。
六、 閱讀最后一小節(jié),教師指導:一二兩句的作者照應(yīng)開頭,并強調(diào)對的判斷和批判的肯定。三四兩句是作者的憤激之語,真實的意圖是說:中國的社會已經(jīng)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辦法是加速它的來亡,用新的社會來取代它。
七、 討論:新格律詩的“三美”主張是怎樣在這首詩中體現(xiàn)的?
明確:這首詩中,作者以富有色彩感的詞藻,繪聲繪色,給人以視覺的繪畫感;從詩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節(jié)四句,排列整齊,富有建筑美;詩歌雙行押韻,每節(jié)一韻,從內(nèi)在的韻律來看,每句四頓,富有音樂美。
八、 布置作業(yè)
課外閱讀聞一多的其它代表性的詩作,理解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懷。
附:板書設(shè)計
絕望 凝滯、完全喪失了生命力
一、 水的特點 吹不起半點漪淪
及作者的態(tài)度 扔 憤激之語
潑
銅:翡翠
鐵:桃花
油膩:羅綺
二、具體描給 霉菌:云霞 繪形
臭水:綠酒
白沫:珍珠
花蚊:偷酒
蛙叫:歌聲 繪聲
三、照應(yīng)開頭,表達憤激
《死水》 篇3
聞一多
《死水》 篇4
上課時間:2005.9.14上午第四節(jié)
上課班級:高一(11)班
授課教師:劉京城
一、教學目標
1、體味本詩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提高學生現(xiàn)代詩歌閱讀鑒賞的能力。
2、體會詩歌中“以丑為美”的藝術(shù)手法。
3、反復(fù)誦讀,理解“死水” 這一意象的寓意。
4、學習詩人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二、教學重點
1、誦讀來感知《死水》的“三美”;
2、揣摩詩中的愛國之情。
三、教學準備
1、讓學生熟悉了中國現(xiàn)代格律派詩的“三美”詩歌理論主張。
2、學生預(yù)先讀讀聞一多的詩歌:《色彩》《紅燭》《太陽吟》《憶菊》《發(fā)現(xiàn)》《一句話》《靜夜》。
3、詩歌朗讀帶,歌曲《七子之歌》錄音帶,錄音機。
四、教學過程
1、請同學們把自己知道的有關(guān)聞一多的情況和大家交流交流,并且說說自己是通過什么途徑獲知的。
2、播放《七子之歌》,同學欣賞這首優(yōu)美的歌曲。
1)導入 :聞一多先生雖然離行我們半個多世紀,但是他還活著,他活在他的詩歌里,活在歷史書中,活在優(yōu)美的歌聲中,活在我的心中,也活在你們的心中,他永遠活在我們中國人的心中。今天,我們學習他的詩歌,是對他的一種紀念。我們不僅要學習他精湛的詩歌藝術(shù),更要學習他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懷。
2)學生集體朗讀《憶菊》最后三節(jié),教師朗讀《死水》。
A、讓學生談?wù)勄罢吲c《死水》在詩歌形式和感情色彩上有何異同。二者情感色彩差異極大,前者感情高亢奔放,是在熱情謳歌,后者低沉,充滿憎恨之情。
B、探討“聞一多為什么有這么大的變化”。從聞一多的經(jīng)歷和當時的歷史背景中思考。
3、教師介紹聞一多寫《死水》前的經(jīng)歷:聞一多1922年留學美圍,在異國他鄉(xiāng)受到民族歧視,于是更加魂牽夢繞著自己的祖國。剛才同學們讀的《憶菊》就是他這時期的詩篇。聞一多在一個發(fā)達國家生活了三年。1925年他歸心似箭,于是他一踏上祖國的土地,目睹當時國內(nèi)的情形——可以說滿目瘡痍,貧窮落后,混亂不堪,就像《贊美》里描述的那樣,再與當時的美國一比,心里產(chǎn)生了巨大的落差!我們讀讀他的詩《發(fā)現(xiàn)》就知道了。指定一個男生讀《發(fā)現(xiàn)》,然然讓同學們體會一下當時聞一多的心情。聞一多當時的心情是失望、痛苦、悲哀,就好像一腔熱血時突然被劈頭澆了一身冷水。正是在這種情籠罩下,他看到一個又臭又臟的死水溝,于是靈感迸發(fā),《死水》誕生了。
4、學生自由朗讀《死水》一遍,然后聽錄音朗讀帶。討論這首詩的朗讀問題,然后再安排一個學生朗讀?偨Y(jié):朗讀好這首詩,還需要具體深入地分析。
5、自由閱讀,分析全詩,填寫下表。
詩 節(jié)“死水”
具體情形及特點詩中
體現(xiàn)情感色彩的短語對立兩極
情感“死水”
象征意蘊
第一節(jié)
第二節(jié)
第三節(jié)
第四節(jié)
第五節(jié)
1)先獨立完成,然后小組交流,最后小組代表在班級交流。
2)提醒學生:將詩中華麗的詞語與流露作者感情的短語聯(lián)系起來,有什么發(fā)現(xiàn)?
體會:作者將“死水”描寫得愈美,表達的厭惡和絕望之情愈強。這是反諷的藝術(shù)手法。
3)交流、探討這首詩的象征意蘊。
6、結(jié)合讀詩理解,學生再朗讀一遍《死水》。
1)思考問題:“如果聞一多順著這個思想感情往下發(fā)展,他還能成為民主戰(zhàn)士么?但事實是聞一多最終成了名彪炳史冊的民主戰(zhàn)士。怎樣來理解呢?”
2)探討《死水》思想情感對立兩極的另一極。
思考、討論、認識:絕望包含著希望——對嶄新、美好的祖國的希望;否定丑惡的現(xiàn)實就是追求美好的未來;極度憎恨腐朽的當時社會正是熱愛祖國的強烈表現(xiàn)!聞一多先生的內(nèi)心并非就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死水里有活火。
3)讀讀聞一多在1943年11月寫給臧克家的一封信:“我只是覺得自己是座沒有爆發(fā)的火山,火燒得我痛,卻始終沒有能力炸開那禁錮我的地殼,放射出光和熱來。只有少數(shù)人跟我很久的朋友才知道我有火,并且就在《死水》里感覺出我的火來!
提問:“如果說創(chuàng)作《死水》時,聞一多就像一座沒有爆發(fā)的火山,那么什么時候他這座火山爆發(fā)了呢?是什么給了他巨大的生命爆發(fā)力?”
聯(lián)系當時抗日戰(zhàn)爭后期國統(tǒng)區(qū)如火如荼的民主斗爭情景、聞一多最后一次講演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感。
4)要求同學們帶著這些理解再來讀一讀《死水》,讀出死水中的絕望之情,同時也讀出死水中的火來;讀出極度的憎惡,也讀出強烈的熱愛來。
7、小結(jié)本課
8、布置練習:
1)學生集體背誦這首詩。
2)對比閱讀〈憶菊〉,比較手法和情感的異同,寫成300字以上的賞析文字。
板書設(shè)計 :
死水
聞一多
建筑美:外形整齊
形式: “三美” →音樂美:節(jié)奏鮮明、韻律和諧
繪畫美:繪聲繪色繪形
技巧:“反諷”→以丑為美:突出丑,強化憎
內(nèi)容: 死水→舊中國的黑暗社會現(xiàn)實
感情:
[1]
《死水》 篇5
教學重點:1、通過誦讀來感知的“三美”;
2、揣摩詩中的愛國之情。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再別康橋》是那么空靈,給我們描繪了一條有著彩虹般的夢境的康河,而聞一多的則給我們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 結(jié)合背景資料指導學生吟誦
1、 誦讀提示:是新格律詩的代表作品,四句一節(jié);行數(shù)、字數(shù)整整齊齊;停頓、韻腳斬截自然,遣詞造句繪聲繪色,具有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2、 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留意詩句中有關(guān)色彩的描繪。
3、 讓學生讀出反諷意味和強烈的憎恨之情。
三、 在反復(fù)誦讀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說出“死水”的象征意義。
明確: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幾種說法:
1、 死水象征美國社會,那是一個外表繁華、內(nèi)里充滿罪惡的社會。
2、 象征北洋軍閥政府。當時腐敗的北洋軍閥政府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慨,
3、 象征黑暗的中國。
四、 閱讀第一小節(jié):
1、 提問:這一小節(jié)中的“絕望”、“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點?
明確:突出了死水的凝滯、完全喪失了生命力的特點。
2、 提問:“不如”、“爽性”表達出作者什么情感?
明確:這是作者的憤激之語,表達出作者對死水的厭惡。
3、 小結(jié):這一小節(jié)突出了死水的特點并表達了作者的厭惡之情。
五、 閱讀第二至第四小節(jié):
1、 導讀:作者是怎樣具體描繪死水的?指名朗讀。
2、 討論作者的描繪方法:
如: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描繪的?(從色彩、形狀、聲音幾個方面描繪了死水的特點。)作者在描繪中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來比喻極端的丑惡。)
3、 討論作者寫法的效果:
如:⑴、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來比喻極端的丑惡?
明確:作者意反襯死水絕頂?shù)捏a臟、黯淡與污穢,進而尖銳諷刺給黑暗的社會以無情的揭露與批判。
⑵、為何要寫死水的歌聲?
明確:意在反襯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靜。
六、 閱讀最后一小節(jié),教師指導:
一二兩句的作者照應(yīng)開頭,并強調(diào)對死水的判斷和批判的肯定。三四兩句是作者的憤激之語,真實的意圖是說:中國的社會已經(jīng)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辦法是加速它的來亡,用新的社會來取代它。
七、 討論:新格律詩的“三美”主張是怎樣在這首詩中體現(xiàn)的?
明確:這首詩中,作者以富有色彩感的詞藻,繪聲繪色,給人以視覺的繪畫感;從詩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節(jié)四句,排列整齊,富有建筑美;詩歌雙行押韻,每節(jié)一韻,從內(nèi)在的韻律來看,每句四頓,富有音樂美。
八、 布置作業(yè)
課外閱讀聞一多的其它代表性的詩作,理解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懷。
附:板書設(shè)計
死水
絕望 凝滯、完全喪失了生命力
一、 水的特點 吹不起半點漪淪
及作者的態(tài)度 扔 憤激之語
潑
銅:翡翠
鐵:桃花
油膩:羅綺
二、具體描給死水 霉菌:云霞 繪形
臭水:綠酒
白沫:珍珠
花蚊:偷酒
蛙叫:歌聲 繪聲
三、照應(yīng)開頭,表達憤激
《死水》 篇6
教學重點:1、通過誦讀來感知的“三美”;
2、揣摩詩中的愛國之情。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再別康橋》是那么空靈,給我們描繪了一條有著彩虹般的夢境的康河,而聞一多的則給我們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 結(jié)合背景資料指導學生吟誦
1、 誦讀提示:是新格律詩的代表作品,四句一節(jié);行數(shù)、字數(shù)整整齊齊;停頓、韻腳斬截自然,遣詞造句繪聲繪色,具有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2、 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留意詩句中有關(guān)色彩的描繪。
3、 讓學生讀出反諷意味和強烈的憎恨之情。
三、 在反復(fù)誦讀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說出“死水”的象征意義。
明確: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幾種說法:
1、 死水象征美國社會,那是一個外表繁華、內(nèi)里充滿罪惡的社會。
2、 象征北洋軍閥政府。當時腐敗的北洋軍閥政府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慨,
3、 象征黑暗的中國。
四、 閱讀第一小節(jié):
1、 提問:這一小節(jié)中的“絕望”、“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點?
明確:突出了死水的凝滯、完全喪失了生命力的特點。
2、 提問:“不如”、“爽性”表達出作者什么情感?
明確:這是作者的憤激之語,表達出作者對死水的厭惡。
3、 小結(jié):這一小節(jié)突出了死水的特點并表達了作者的厭惡之情。
五、 閱讀第二至第四小節(jié):
1、 導讀:作者是怎樣具體描繪死水的?指名朗讀。
2、 討論作者的描繪方法:
如: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描繪的?(從色彩、形狀、聲音幾個方面描繪了死水的特點。)作者在描繪中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來比喻極端的丑惡。)
3、 討論作者寫法的效果:
如:⑴、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來比喻極端的丑惡?
明確:作者意反襯死水絕頂?shù)捏a臟、黯淡與污穢,進而尖銳諷刺給黑暗的社會以無情的揭露與批判。
⑵、為何要寫死水的歌聲?
明確:意在反襯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靜。
六、 閱讀最后一小節(jié),教師指導:
一二兩句的作者照應(yīng)開頭,并強調(diào)對死水的判斷和批判的肯定。三四兩句是作者的憤激之語,真實的意圖是說:中國的社會已經(jīng)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辦法是加速它的來亡,用新的社會來取代它。
七、 討論:新格律詩的“三美”主張是怎樣在這首詩中體現(xiàn)的?
明確:這首詩中,作者以富有色彩感的詞藻,繪聲繪色,給人以視覺的繪畫感;從詩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節(jié)四句,排列整齊,富有建筑美;詩歌雙行押韻,每節(jié)一韻,從內(nèi)在的韻律來看,每句四頓,富有音樂美。
八、 布置作業(yè)
課外閱讀聞一多的其它代表性的詩作,理解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懷。
附:板書設(shè)計
死水
絕望 凝滯、完全喪失了生命力
一、 水的特點 吹不起半點漪淪
及作者的態(tài)度 扔 憤激之語
潑
銅:翡翠
鐵:桃花
油膩:羅綺
二、具體描給死水 霉菌:云霞 繪形
臭水:綠酒
白沫:珍珠
花蚊:偷酒
蛙叫:歌聲 繪聲
三、照應(yīng)開頭,表達憤激
《死水》 篇7
冰山來客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了解現(xiàn)代詩歌的一般特點,提高學生對現(xiàn)代詩歌閱讀鑒賞的能力。
2. 體會《死水》用反語描寫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顯得更丑的寫法特色。
3. 鑒賞《死水》深沉感情、豐富的象征和講究格律的特點。
4. 理解《我愛這土地》中的幾個意象的象征意義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死水》用反語描寫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顯得更丑的寫法特色。
2.鑒賞《死水》深沉感情、豐富的象征和講究格律的特點。
3.理解《我愛這土地》中的幾個意象的象征意義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由“三美”導入
二、介紹聞一多。
聞一多,原名聞家驊,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比較重要的文人。他一生經(jīng)歷了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三個階段。1920-----1927年是詩人時期,他出過《死水》、《紅燭》等詩集,并提出了著名的詩歌三美原則: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筑的美。
七.研習詩歌。
1.讓學生在吟誦中體會這首詩所體現(xiàn)的“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2.這首詩歌的標題是“死水”,所寫的內(nèi)容也是死水,那么作者對這一溝“死水”的態(tài)度又是如何的呢?
絕望,厭惡,憎恨。感覺它無可救藥。
3.死水具有什么特點讓作者如此憎恨?
因為這死水極端的臟,極端的臭,就像死了一樣的靜寂。
4.從那里可以看出死水的這些特點?(在講解中介紹反諷的寫作手法)。
第二節(jié):用視覺寫死水之臟!棒浯洹笔瞧沏~之綠,“桃花”是爛鐵之繡,“羅綺”是油膩的光澤,“云霞”是霉菌的色彩。
“翡翠”“桃花”等本是華美、溫潤鮮艷,但在這里讀者卻一點都感受不到,反而令人惡心。
第三節(jié):主要用嗅覺寫死水之臭,寫死水發(fā)酵時的情景:“死水如酒,臭氣熏天。泡沫如珠,亂蚊成群。
第四節(jié):主要用聽覺寫死水之死寂。青蛙的鳴叫不是清醒者的呼叫,也不是丑惡者的挽歌。而是一種裝飾,一種襯托,著死水中的蛙鳴,讓人感受到死一般的寂靜。
第一節(jié)中的內(nèi)容也不能省。
5.本詩中最能表現(xiàn)作者意圖的是第五節(jié),該如何理解“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看他造出個什么世界!?
表達了作者對光怪陸離的社會現(xiàn)實的深惡痛絕。反映了詩人理想中的“美”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丑”的尖銳對立,詩人對死水的徹底絕望,期望舊社會的毀滅。
6.“死水“的蘊涵意義?
一般人認為,《死水》一詩,從創(chuàng)作、發(fā)表到結(jié)集出版,隨時地不同,至少有三重意義。
第一重意義:從《死水》的創(chuàng)作時間看,“死水”是美國社會的象征。
華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穢和罪惡。這樣的“死水”,不正是美國社會最真實的寫照嗎?
第二重意義:從《死水》的發(fā)表時間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死水》雖然創(chuàng)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其原意如上所述。那么,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聞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來發(fā)表,又有什么新的含意呢?
1926年3月18日,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聞一多先生懷著滿腔義憤,聲援學生的愛國斗爭。他選擇此時發(fā)表《死水》,正是用以表達自己對北洋政府的深惡痛絕。也就是說:這個北洋政府已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讓它見鬼去吧;
第三重意義:從《死水》詩集出版時間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國現(xiàn)實。
1927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聞一多先生對于祖國的美好希望破滅了。他結(jié)束了詩人的生涯走進了學者的書屋。
1928年,他編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詩集,取名“死水”出版,作為向詩壇的告別。他親自為詩集設(shè)計了封面與封底,采用的是通盤的黑紙,只有封面的上方貼有小小的金色簽條,寫著書名與作者。整個封面封底散發(fā)著憂郁、沉悶的氣息。人們看到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詩集,心中就會浮起“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的詩句。這個時候,《死水》一詩和《死水》這一書,又有了另外一層寓意了。
到這時候,在聞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國現(xiàn)實,表達了詩人對這種現(xiàn)實激憤而又失望的情緒,也表現(xiàn)了他與反動統(tǒng)治者不合作的態(tài)度。(無須都講給學生聽,看情況而論)
7.歸納“死水“的三美特點:
聞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詩具有三種美: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筑的美。所謂“音樂的美”,指的是音節(jié)和旋律的美;所請“繪畫的美”,指的是詞藻的運用,要體現(xiàn)出中國象形文字的視覺方面的印象;所謂“建筑的美”;指的是節(jié)的對稱和句的整齊。(這里內(nèi)容上節(jié)課已經(jīng)提過。略帶即可)《死水》,就是他新詩理論的嘗試與實驗的最完美的作品。這首詩從第二行起,每一行都用三個“二字尺”和一個“三字尺”(即兩或三個字組成的音尺,也叫音組、音步或頓)構(gòu)成的,所以每行的字也一樣多;全詩都用形象的詞藻,語言雕繪滿眼,像死水、丑惡、銀淪、殘羹、翡翠、桃花、羅統(tǒng)、云霞等詞語,安排妥帖,縷金錯采,在視覺上令人目眩神搖;每行詩收尾的都是雙音詞,讀起來音調(diào)和諧。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和建筑的美,在這首詩里得到了完美的體現(xiàn)與融合。
[1]
《死水》 篇8
1、寫作背景
在現(xiàn)代史的發(fā)展史上,還有另外一位主將——聞一多。我們可能知道他拍案而起的故事,但另外,對于“新月派”,他也是一位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他是我國新格律詩的探索者和創(chuàng)建者之一,他要求格律詩要有三美:音樂美(音節(jié)和旋律的美)、繪畫美(詞造的運用要體現(xiàn)中國象形文字的視覺美感)、建筑美(節(jié)的對稱和句的整齊)。他善于運用深沉的理智控制熾熱的感情,用整飭的詩體規(guī)范豐富的內(nèi)容。我們不妨用他的詩集《死水》比喻他的創(chuàng)作:“‘死水’下潛伏著火山!
對《死水》的寫作時間和寫作緣起也有不同的說法。一般看法是,1922年聞一多赴美留學,他不堪忍受身為中國人受到的歧視,寫過多篇愛國主義詩篇。1926年他懷著對祖國的渴望和期望從美國歸來,但北洋軍閥統(tǒng)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現(xiàn)實令他極為失望,他痛呼:“我來了,我喊一聲:這不是我的中華,不對,不對!”正是這種為現(xiàn)實所冷卻了的愛和期望,奠定了本詩的情感根基。
2、板書設(shè)計
死水丑惡 無可救藥 徹底失望
死水
翡翠、桃花、羅綺、云霞——靜態(tài)描寫
綠酒、珍珠(變成、咬破)——動態(tài)表現(xiàn) 麗語寫丑惡(反諷)
自吹自擂 無恥吹捧——聽覺感受
憤慨至極 無情詛咒 呼應(yīng)首節(jié)
3、寫作特色
。1)寄托(隱喻)和象征
寄托:一溝死水—完全喪失生命力的社會現(xiàn)實—詩人對現(xiàn)實的堅決否定—鮮明的批判精神
象征:①美國社會;②北洋政府;③黑暗的中國現(xiàn)實。
(2)反諷手法的運用
詩人借鑒西方現(xiàn)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萊爾“以丑為美”的主張和技巧,營造出一種反諷的氛圍來揭露、批判丑惡和骯臟。美與丑交織形成反差,造成新穎獨特的表達效果。丑寫得越美,越引人反感,使讀者去反思詩人要表達的真情實感,增強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3)繪畫美的語言色彩
《死水》本來寫的是一溝發(fā)臭的水,但所用的語言卻有十分鮮明的色彩。這些艷麗的色彩顯示出的是油畫般的“繪畫美”。
4、延伸閱讀
《一句話》聞一多
有一句話說出就是禍,有一句話能點得著火,別看五千年沒有說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緘默?說不定是突然著了魔,突然青天里一個霹靂 爆一聲:“咱們的中國!”這話叫我今天怎么說?你不信鐵樹開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話你聽著:等火山忍不住了緘默;不要發(fā)抖,伸舌頭,頓腳,等到青天里一個霹靂 爆一聲:
“咱們的中國!”
《死水》 篇9
管帥中學教學案
第 章(課) 節(jié) 課時 備課時間 年 月 日
課題中國現(xiàn)代詩三首——死水課型
教材分析(教材重點、難點、雙基分析)1、通過誦讀來感知《死水》的“三美”。
2、訓練學生揣摩《我愛這土地》和《贊美》的詩歌意象,讀出詩歌意韻的能力。
教學目的(知識能力、德育的目標要求)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民族、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審美趣味。
教具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一、導入 《死水》
《再別康橋》是那么空靈柔美,給我們描繪了一條有著“彩虹般夢境”的康河。而聞一多的《死水》則給我們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結(jié)合背景資料指導學生吟誦《死水》。
1.誦讀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詩的代表作之一。四句一節(jié);行數(shù)、字數(shù)整整齊齊;停頓、韻腳斬截自然,遣字造句繪聲繪色。具有“三美”。
2.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留意詩句中有關(guān)色彩的描繪。
3。讓學生讀出反諷意味和強烈的憎恨之情。
三、在反復(fù)誦讀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說出“死水”的象征意。(討論)
明確: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幾種說法:(1)“死水”象征美國社會,那是一個外表繁華、內(nèi)里充滿罪惡的社會。(2)象征北洋政府。當時腐敗的北洋軍閥政府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慨。(3)象征黑暗的中國。
四、讓學生結(jié)合賞析資料自讀《我愛這土地》rJ提示:注意讀出其中纏綿而深沉的感情。詩的第一節(jié)使用了由一系列“的”字組成的長句,詩意層層深入。第二節(jié)陡然來了一個大轉(zhuǎn)折,就像一個高明的歌唱家,充分理解樂譜最后一個休止符的意義,他吸夠了氣,蓄足了勢,終于唱出了最高的一個音符。
五、做練習: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恰?1999年全國高考試題第10題)
A.詩人未用“珠圓玉潤”之類的詞語而用“嘶啞”來形容鳥兒鳴唱的歌喉,使人體味到歌者經(jīng)歷的坎坷、悲酸和執(zhí)著的愛。
B關(guān)于“土地”“河流”“風”“黎明”的一組詩句,書寫了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和激怒、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艘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這兩句詩形象而充分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而且隱含獻身之意。
D“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咽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兩句詩中的“我”,指喻體“鳥”而不是詩人自己。
答案:D。
(注:此練習用幻燈片顯示)
六、結(jié)合賞析資料自讀《贊美》。教師提供幾道思考題:
1、哪句詩點出了時代的環(huán)境?
明確:“荒涼的亞洲的土地上”。
2、作者謳歌的是什么人?
明確:“人民”、“農(nóng)夫”
3.這首詩的“詩眼”是哪句詩?
明確:“一個民族已經(jīng)起來”。
七、讓學充滿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八、布置作業(yè) “從這兩首詩中任選一篇寫一篇短評,角度不限,字數(shù)在300至600字之間。
板書提綱:
死水 聞一多
聞一多格律詩“三美”主張:
1、音樂美
2、繪畫美
3、建筑美
[1]
《死水》 篇10
自讀導言:
一、《死水》
1.了解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憤激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感。
2.理解“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義。
3.理解作者的反諷手法和音律美。
二、《贊美》
1.根據(jù)時代背景,體會作者對苦難人民的沉郁情感,對中華民族覺醒與抗爭的由衷贊美。
2.理解詩中的農(nóng)夫形象及其象征意義。
3.體會該詩意象的雄渾美和沉郁美。
(解說:詩歌的魅力主要表現(xiàn)為意象美和語言美,把握住這兩點,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呼之欲出了。)
自讀程序:
一、讀課本有關(guān)注釋,了解作者、時代背景。
二、查字典,給生字新詞注音并解釋。
三、聽讀,朗讀,默讀全詩。
四、根據(jù)內(nèi)容,把全詩分成若干部分,寫出各部分大意。
五、研讀,思考,回答(題目請見后面自讀思考)。
六、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
七、熟讀《贊美》,背誦《死水》。
(解說:這兩首詩尤其是《贊美》理解難度很大,因此,必須設(shè)計一系列思考題來幫助學生想像推理,逐步分析理解。掌握時代背景和作者簡況也很重要,是理解詩作的一把鑰匙。)
自讀指導:
《死水》
一、重點難點分析
1.第四節(jié)為全詩的重點,對全詩內(nèi)容進行總匯!斑@里斷不是美的存在”是對“死水”本質(zhì)上的批判;“讓給丑惡來開墾”是對前面“死水”加速腐朽種種情景的總括;“造出個什么世界”是對舊中國的詛咒,集中表達了詩人的憤激之情。
2.反諷手法。即從反面或用反語來諷刺事物。詩中加速“死水”的腐爛后出現(xiàn)了一些“奇怪”景象,銅銹成了“翡翠”,鐵銹出了“幾瓣桃花”,“油膩”織出“羅綺”,“霉菌”蒸出“云霞”,“死水”釀出“綠酒”,“白沫”成了“珍珠”,“青蛙”“叫出了歌聲”……這些怪異現(xiàn)象,正是作者對死水一樣的現(xiàn)實社會的無情嘲笑和諷刺。好像一個丑人卻戴上美麗的花,涂脂抹粉,扭捏作態(tài),嗲聲嗲氣,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不如死了做個“鬼”再生。同時暗含了作者對反動統(tǒng)治者粉飾太平種種伎倆的揭露。
二、表現(xiàn)手法解說
1.藝術(shù)構(gòu)思獨具匠心。不說變“丑”為“美”,而說讓“丑”更“丑”,“丑”至滅亡,再造新“美”,從而表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憤激之情和對新社會的熱望。
2.反諷手法(見上)。這是詩人借鑒了西方現(xiàn)代派始祖之一的法國詩人波德萊爾“以丑為美”的主張和技巧,營造一種反諷的氛圍,揭露、批判丑惡和骯臟。
3.具有音律美。當時聞一多等人倡導“現(xiàn)代格律詩”,要求每行字數(shù)一樣,音步也一樣,如第1、2句,“我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讀起來自有一種整齊的音律美。同樣,全詩5節(jié)20行,每一行都是9個字,既有外形的建筑美,又因每節(jié)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韻,節(jié)奏感強,具有內(nèi)在的音樂美。
《贊美》
一、重點難點分析
1.全詩篇幅較長,內(nèi)容豐富,意象紛紜而含蓄,給理解帶來許多困難。但是只要緊扣民族的悠長歷史、浴血的艱難年代和人民苦難而充滿希望的生活斗爭這三點,并結(jié)合全詩哀歌式的藝術(shù)風格來分析這些意象,就可以比較容易地體察到它的內(nèi)蘊。
2.從表面上看,每節(jié)詩最后一句“一個民族已經(jīng)起來”(關(guān)鍵句)與前面的內(nèi)容似乎聯(lián)系不緊,但只要細加分析,便可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存在必然的因果關(guān)系。如第二部分,寫到了一位農(nóng)夫的覺醒和勇敢斗爭,他以必死的決心踏上民族解放的大道,他的大義大勇正是整個民族已經(jīng)覺醒并付諸行動的必然結(jié)果。
3.對少數(shù)意象比較晦澀的難句,我們也不必非要拘泥于理解上的精確,只要了解其大意即可。而且,由于作者當時身處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也不可能把他政治上的傾向表達清楚。
二、表現(xiàn)手法解說
1.穆旦是九葉派詩人,也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澳碌┑脑婏L基本上是雪萊式的抒情格調(diào),又揉雜某些現(xiàn)代派詩歌的因子!彼脑婏L“徐緩、整飭、押韻。情調(diào)是哀歌式的,遂循了英國古典詩歌的特點。他的這一詩風,從他譯雪萊、拜倫,似也可以得到印證”(引自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94出版的《穆旦詩集》說明)!顿澝馈芬辉娨蝉r明體現(xiàn)了他的風格和情調(diào)。
2.作者善于捕捉意象,意象橫越時空,繽紛多彩,內(nèi)蘊深遠,氣勢宏大,又加上哀歌式情調(diào),故全詩擁有雄渾美和沉郁美。
3.詩中廣泛地運用了排比、反復(fù)、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段,增強了竟象的表現(xiàn)力。
。ń庹f:詩歌由于是一種高度凝練的意象藝術(shù),所以依據(jù)時代背景來解讀就十分必要;還要善于抓住詩中點明主旨的關(guān)鍵句來居高臨下,復(fù)雜意象的解讀也就迎刃而解了。)
自讀思考:(然后抽一定時間進行小組討論、交流)
《死水》
1.依據(jù)時代背景和作者簡介,說說“死水”象征了什么?
2.根據(jù)內(nèi)容,把全詩分成三個部分。
3.“死水”的形象有兩層,一是其本來面目,二是添加臟物后更加腐爛的面目,請在書上作出標志。
4.第一節(jié)中的“不如”“爽性”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為什么作者要“多扔些破銅爛鐵”“潑你的剩菜殘羹”?
5.第二、三、四節(jié)描繪的種種景象具有什么共同特點?可用詩中哪一句話來概括?
6.“讓丑惡來開墾”中的“丑惡”指什么?
7.“看它造出個什么世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期望?
8.“反諷”手法在詩歌中的第二、三、四節(jié)中得到了具體表現(xiàn),請畫出有關(guān)詞句。
9.第五節(jié)詩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10.魯迅先生在《記念劉和珍君》中的哪一句話跟本詩作者的感情有相似之處?
11.比較《死水》與《一句話》思想藝術(shù)上的異同。
12.課外閱讀聞一多的詩集《紅燭》和《死水》。
13.背誦全詩。
《贊美》
第一節(jié):
1.“走不盡……”“數(shù)不盡……”描繪了怎樣的圖景?有什么特點?
2.“說不盡的故事”指什么?有什么特點?
3.“太多的話語,太悠久的感情”引出后面一系列意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因為一個民族已經(jīng)起來”是對整節(jié)詩的一個詮釋,請加以具體說明。
第二、第三節(jié):
5.本部分詩中出現(xiàn)了一位農(nóng)夫的形象。在前六句中,他是怎樣一個人?而在第7-16句中他又是怎樣一個人?他堅定地走上了什么道路?
6.“他沒有流淚,因為一個民族已經(jīng)起來”,此句的含意是什么?
7.“再一次相信名詞,融進了大眾的愛”該怎樣理解?
8.第三節(jié)中前八句描繪了怎樣的意象?它們對農(nóng)夫來說,意味著什么?
9.“為了他我要擁抱每一個人……在他的身上痛哭吧”這些詩也暗示了“農(nóng)夫”怎樣的命運?表達了作者對農(nóng)夫怎樣的感情?
第四節(jié):
10.前六句描繪了怎樣的意象?“我”為什么要“站在路上踟躕”?
11.前三節(jié)詩結(jié)尾都用“因為一個民族已經(jīng)起來”作結(jié),第四節(jié)詩卻以“然而一個民族已經(jīng)起來”作結(jié),為什么要變化?
全詩:
12.詩中的“我”可以指代什么?農(nóng)夫是一個怎樣的形象?他象征了什么?
13. 該詩題為《贊美》,作者要贊美什么?
14.該詩用了大量的鋪陳、排比、反復(fù)和長句,請各舉出一例,并說出它們的作用。
15.課外閱讀《穆旦詩集》。
16.拿此詩與艾青的長詩《向太陽》和田間的長詩《給戰(zhàn)斗者》比較,說出它們思想藝術(shù)上的異同。
17.有感情地表演朗讀。
(解說:這兩首詩尤其是《贊美》難度很大,為此,必須設(shè)計較詳細的思考題來幫助學生想像、揣摩、分析、掌握。又由于學生對兩位作者(尤其是穆旦)和時代背景比較生疏,所以要作必要介紹,而且可結(jié)合閱讀他們的其他作品和艾青、田間的同題材作品,從而加深理解。)
參考答案
《死水》
1、“死水”象征了當時腐爛的舊中國。2、略3、一是1、2兩句,二是3~12句。4、憤激之情。希望它“丑”上加“丑”,加速滅亡。5、丑陋不堪,污臭至極!安蝗缱尳o丑惡來開墾”。6、指當時的反動統(tǒng)治者。7、期望舊中國加速滅亡。8、略9、歸納概括全詩內(nèi)容。10、略11、思想上:①同:激烈的情感;②異:《一》從正面寫;《死》從反面寫。藝術(shù)上:①同:構(gòu)思新穎;新格律;②異:《死》用了反諷手法,較含蓄。
《贊美》
1、描繪了中華民族遼闊的土地、人民艱難的生活和悠久的歷史。給人的印象是即開闊又壓抑。2、指中華民族的歷史和生活,充滿災(zāi)難、忍受、對自由幸福的渴望。3、表達了作者對民族歷史、生活持有的強烈的責任感和愛。4、略5、受苦受難,不斷失望,忍辱負重。義無反顧地投身民族解放的事業(yè),抱著必死的決心,堅強不屈。6、因為民族的覺醒和抗爭意味著苦難時代將會結(jié)束。7、略8、描繪了婦女兒童饑餓、悲哀、恐懼的生存狀態(tài)。解救他們,是農(nóng)夫們義不容辭的責任。9、有可能犧牲。作者為他的義無反顧感到既無助又擔心,并且致以崇高的敬意。10、描繪了民族綿長的苦難和痛苦的期待!磅剀X”是因為歷史的負擔太重。11、第三節(jié)作者思考民族、歷史、生活和人民,得出了“一個民族已經(jīng)起來”的結(jié)論。第四節(jié)作者的思緒回到了痛苦凄涼的現(xiàn)實,然而又有了前面的認識,故而又大聲呼喚,盡管有太多的“無言的痛苦”,“然而一個民族已經(jīng)起來”。12、“我”是抒情主人公,可以借代為中華民族歷史的一個代言人。農(nóng)夫象征著已經(jīng)覺醒正在浴血奮戰(zhàn)的廣大中國人民。13、略14、一詠三嘆,增強了視覺上的沖擊力和藝術(shù)感染力,有力地表現(xiàn)了主題。
課內(nèi)或課后作業(yè) :
1、 應(yīng)用所學的詩歌鑒賞辦法,討論并完成練習三。
2、 自主研讀:
A、《再別康橋》和《死水》是如何體現(xiàn)詩的章法、韻律等形式美的?(點撥:音節(jié)、押韻、節(jié)奏及首尾呼應(yīng)的結(jié)構(gòu),體現(xiàn)音樂美;具體、形象、動感、色彩的晚景圖,體現(xiàn)繪畫美;分節(jié)、詩行、字數(shù),體現(xiàn)建筑美。)
B、怎樣揣摩詩的意象,領(lǐng)會詩的象征意義?(點撥:一是要抓住關(guān)鍵詞,并弄清它的顯性和隱性含義;二是要聯(lián)系作品的寫作背景,不可妄加臆斷。)
附:板書設(shè)計
《死水》
風吹不動、凝滯腐爛
。o——動)
翡翠 ↑
桃花 靜“美” 動“丑” 漂滿白沫
死 水 小珠笑聲
羅猗 (反諷) (反諷) 花蛟偷酒
云霞 ↓
蛙聲作襯,死水沉寂
。▌印o)
美國
“死水”的三重象征 北洋政府
黑暗的中國現(xiàn)實
具體的物 形 讀
神 者 象
具體的事 象 ——征(暗示) 征
情 聯(lián) 意
境 況 意 想 義
《贊美》
1、 我堅忍地承受災(zāi)難 2、憂患著農(nóng)民的憂患
我深情地擁抱人民 感應(yīng)著戰(zhàn)爭的冷酷
一個民族已經(jīng)站起來
3、為民族和人民的災(zāi) 4、歷史在無聲地推進
難而哀哭,博愛是 山河,人民等待著的
詩人的本能 一個民族已經(jīng)站起來
《死水》 篇11
教學重點:1、通過誦讀來感知《死水》的“三美”;
2、揣摩詩中的愛國之情。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再別康橋》是那么空靈,給我們描繪了一條有著彩虹般的夢境的康河,而聞一多的《死水》則給我們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 結(jié)合背景資料指導學生吟誦《死水》
1、 誦讀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詩的代表作品,四句一節(jié);行數(shù)、字數(shù)整整齊齊;停頓、韻腳斬截自然,遣詞造句繪聲繪色,具有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2、 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留意詩句中有關(guān)色彩的描繪。
3、 讓學生讀出反諷意味和強烈的憎恨之情。
三、 在反復(fù)誦讀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說出“死水”的象征意義。
明確: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幾種說法:
1、 死水象征美國社會,那是一個外表繁華、內(nèi)里充滿罪惡的社會。
2、 象征北洋軍閥政府。當時腐敗的北洋軍閥政府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慨,
3、 象征黑暗的中國。
四、 閱讀第一小節(jié):
1、 提問:這一小節(jié)中的“絕望”、“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點?
明確:突出了死水的凝滯、完全喪失了生命力的特點。
2、 提問:“不如”、“爽性”表達出作者什么情感?
明確:這是作者的憤激之語,表達出作者對死水的厭惡。
3、 小結(jié):這一小節(jié)突出了死水的特點并表達了作者的厭惡之情。
五、 閱讀第二至第四小節(jié):
1、 導讀:作者是怎樣具體描繪死水的?指名朗讀。
2、 討論作者的描繪方法:
如: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描繪的?(從色彩、形狀、聲音幾個方面描繪了死水的特點。)作者在描繪中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來比喻極端的丑惡。)
3、 討論作者寫法的效果:
如:⑴、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來比喻極端的丑惡?
明確:作者意反襯死水絕頂?shù)捏a臟、黯淡與污穢,進而尖銳諷刺給黑暗的社會以無情的揭露與批判。
、啤楹我獙懰浪母杪?
明確:意在反襯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靜。
六、 閱讀最后一小節(jié),教師指導:
一二兩句的作者照應(yīng)開頭,并強調(diào)對死水的判斷和批判的肯定。三四兩句是作者的憤激之語,真實的意圖是說:中國的社會已經(jīng)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辦法是加速它的來亡,用新的社會來取代它。
七、 討論:新格律詩的“三美”主張是怎樣在這首詩中體現(xiàn)的?
明確:這首詩中,作者以富有色彩感的詞藻,繪聲繪色,給人以視覺的繪畫感;從詩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節(jié)四句,排列整齊,富有建筑美;詩歌雙行押韻,每節(jié)一韻,從內(nèi)在的韻律來看,每句四頓,富有音樂美。
八、 布置作業(yè)
課外閱讀聞一多的其它代表性的詩作,理解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懷。
附:板書設(shè)計
死水
絕望 凝滯、完全喪失了生命力
一、 水的特點 吹不起半點漪淪
及作者的態(tài)度 扔 憤激之語
潑
銅:翡翠
鐵:桃花
油膩:羅綺
二、具體描給死水 霉菌:云霞 繪形
臭水:綠酒
白沫:珍珠
花蚊:偷酒
蛙叫:歌聲 繪聲
三、照應(yīng)開頭,表達憤激
《死水》 篇12
自讀導言
《死水》
1.了解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憤激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感。
2.理解“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義。
3.理解作者的反諷手法和音律美。
《贊美》
1.根據(jù)時代背景,體會作者對苦難人民的沉郁情感,對中華民族覺醒與抗爭的由衷贊美。
2.理解詩中的農(nóng)夫形象及其象征意義。
3.體會該詩意象的雄渾美和沉郁美。
。ń庹f:詩歌的魅力主要表現(xiàn)為意象美和語言美,把握住這兩點,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呼之欲出了。)
自讀程序
1.讀課本有關(guān)注釋,了解作者、時代背景。
2.查字典,給生字生詞注音并解釋。
3.聽讀,朗讀,默讀全詩。
4.根據(jù)內(nèi)容,把全詩分成若干部分,寫出各部分大意。
5.研讀,思考,回答(題目請見后面自讀思考)。
6.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
7.熟讀《贊美》,背誦《死水》。
。ń庹f:這兩首詩尤其是《贊美》理解難度很大,因此,必須設(shè)計一系列思考題來幫助學生想像推理,逐步分析理解。掌握時代背景和作者簡況也很重要,是理解詩作的一把鑰匙。)
自讀點撥
《死水》
一、重點難點分析
1.第四節(jié)為全詩的重點,對全詩內(nèi)容進行總匯!斑@里斷不是美的存在”是對“死水”本質(zhì)上的批判;“讓給丑惡來開墾”是對前面“死水”加速腐朽種種情景的總括;“造出個什么世界”是對舊中國的詛咒,集中表達了他的憤激之情。
2.反諷手法。即從反面或用反語來諷刺事物。詩中加速“死水”的腐爛后出現(xiàn)了一些“奇怪”景象,銅銹成了“翡翠”,鐵銹出了“幾瓣桃花”,“油膩”織出“羅綺”,“霉菌”蒸出“云霞”,“死水”釀出“綠酒”,“白沫”成了“珍珠”,“青蛙”“叫出了歌聲”……這些怪異現(xiàn)象,正是作者對死水一樣的現(xiàn)實社會的無情嘲笑和諷刺。好像一個丑人卻戴上美麗的花,涂脂抹粉,扭捏作態(tài),嗲聲嗲氣,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不如死了做個“鬼”再生。同時暗含了作者對反動統(tǒng)治者粉飾太平種種伎倆的揭露。
二、表現(xiàn)手法解說
1.藝術(shù)構(gòu)思獨具匠心。不說變“丑”為“美”,而說讓“丑”更“丑”,“丑”至滅亡,再造新“美”,從而表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憤激之情和對新社會的熱望。
2.反諷手法。
3.具有音律美。當時聞一多等人倡導“現(xiàn)代格律詩”,要求每行字數(shù)一樣,音步也一樣,如第1、2句,“我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讀起來自有一種整齊的音律美。
《贊美》
一、重點難點分析
1.全詩篇幅較長,內(nèi)容豐富,意象紛紜而含蓄,給理解帶來許多困難。但是只要緊扣民族的悠長歷史、浴血的艱難年代和人民苦難而充滿希望的生活斗爭這三點,并結(jié)合全詩哀歌式的藝術(shù)風格來分析這些意象,就可以比較容易地體察到它的內(nèi)蘊。
2.從表面上看,每節(jié)詩最后一句“一個民族已經(jīng)起來”(關(guān)鍵句)與前面的內(nèi)容似乎聯(lián)系不緊,但只要細加分析,便可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存在必然的因果關(guān)系。如第二部分,寫到了一位農(nóng)夫的覺醒和勇敢斗爭,他以必死的決心踏上民族解放的大道,他的大義大勇正是整個民族已經(jīng)覺醒并付諸行動的必然結(jié)果。
3.對少數(shù)意象比較晦澀的難句,我們也不必非要拘泥于理解上的精確,只要了解其大意即可。而且,由于作者當時身處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也不可能把他政治上的傾向表達清楚。
二、表現(xiàn)手法解說
1.穆旦是九葉派詩人,也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澳碌┑脑婏L基本上是雪萊式的抒情格調(diào),又揉雜某些現(xiàn)代派詩歌的因子!彼脑婏L“徐緩、整飭、押韻。情調(diào)是哀歌式的,遂循了英國古典詩歌的特點。他的這一詩風,從他譯雪萊、拜倫,似也可以得到印證”(引自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94出版的《穆旦詩集》說明)。《贊美》一詩也鮮明體現(xiàn)了他的風格和情調(diào)。
2.作者善于捕捉意象,意象橫越時空,繽紛多彩,內(nèi)蘊深遠,氣勢宏大,又加上哀歌式情調(diào),故全詩擁有雄渾美和沉郁美。
3.詩中廣泛地運用了排比、反復(fù)、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段,增強了竟象的表現(xiàn)力。
。ń庹f:詩歌由于是一種高度凝練的意象藝術(shù),所以依據(jù)時代背景來解讀就十分必要;還要善于抓住詩中點明主旨的關(guān)鍵句來居高臨下,復(fù)雜意象的解讀也就迎刃而解了。)
自讀思考
《死水》
1.依據(jù)時代背景和作者簡介,說說“死水”象征了什么?
2.根據(jù)內(nèi)容,把全詩分成三個部分。
3.“死水”的形象有兩層,一是其本來面目,二是添加臟物后更加腐爛的面目,請在書上作出標志。
4.第一節(jié)中的“不如”“爽性”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為什么作者要“多扔些破銅爛鐵”“潑你的剩菜殘羹”?
5.第二、三、四節(jié)描繪的種種景象具有什么共同特點?可用詩中哪一句話來概括?
6.“讓丑惡來開墾”中的“丑惡”指什么?
7.“看它造出個什么世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期望?
8.“反諷”手法在詩歌中的第二、三、四節(jié)中得到了具體表現(xiàn),請畫出有關(guān)詞句。
9.第五節(jié)詩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10.魯迅先生在《記念劉和珍君》中的哪一句話跟本詩作者的感情有相似之處?
11.比較《死水》與《一句話》思想藝術(shù)上的異同。
12.課外閱讀聞一多的詩集《紅燭》和《死水》。
13.背誦全詩。
第一節(jié):
1.“走不盡……”“數(shù)不盡……”描繪了怎樣的圖景?有什么特點?
2.“說不盡的故事”指什么?有什么特點?
3.“太多的話語,太悠久的感情”引出后面一系列意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因為一個民族已經(jīng)起來”是對整節(jié)詩的一個詮釋,請加以具體說明。
第二、第三節(jié):
5.本部分詩中出現(xiàn)了一位農(nóng)夫的形象。在前六句中,他是怎樣一個人?而在第7-16句中他又是怎樣一個人?他堅定地走上了什么道路?
6.“他沒有流淚,因為一個民族已經(jīng)起來”,此句的含意是什么?
7.“再一次相信名詞,融進了大眾的愛”該怎樣理解?
8.第三節(jié)中前八句描繪了怎樣的意象?它們對農(nóng)夫來說,意味著什么?
9.“為了他我要擁抱每一個人……在他的身上痛哭吧”這些詩也暗示了“農(nóng)夫”怎樣的命運?表達了作者對農(nóng)夫怎樣的感情?
第四節(jié):
10.前六句描繪了怎樣的意象?“我”為什么要“站在路上踟躕”?
11.前三節(jié)詩結(jié)尾都用“因為一個民族已經(jīng)起來”作結(jié),第四節(jié)詩卻以“然而一個民族已經(jīng)起來”作結(jié),為什么要變化?
答詩:
12.詩中的“我”可以指代什么?農(nóng)夫是一個怎樣的形象?他象征了什么?
13. 該詩題為《贊美》,作者要贊美什么?
14.該詩用了大量的鋪陳、排比、反復(fù)和長句,請各舉出一例,并說出它們的作用。
15.課外閱讀《穆旦詩集》。
16.拿此詩與艾青的長詩《向太陽》和田間的長詩《給戰(zhàn)斗者》比較,說出它們思想藝術(shù)上的異同。
17.有感情地表演朗讀。
。ń庹f:這兩首詩尤其是《贊美》難度很大,為此,必須設(shè)計較詳細的思考題來幫助學生想像、揣摩、分析、掌握。又由于學生對兩位作者(尤其是穆旦)和時代背景比較生疏,所以要作必要介紹,而且可結(jié)合閱讀他們的其他作品和艾青、田間的同題材作品,從而加深理解。)
參考答案
《死水》
1、“死水”象征了當時腐爛的舊中國。2、略3、一是1、2兩句,二是3~12句。4、憤激之情。希望它“丑”上加“丑”,加速滅亡。5、丑陋不堪,污臭至極!安蝗缱尳o丑惡來開墾”。6、指當時的反動統(tǒng)治者。7、期望舊中國加速滅亡。8、略9、歸納概括全詩內(nèi)容。10、略11、思想上:①同:激烈的情感;②異:《一》從正面寫;《死》從反面寫。藝術(shù)上:①同:構(gòu)思新穎;新格律;②異:《死》用了反諷手法,較含蓄。
《贊美》
1、描繪了中華民族遼闊的土地、人民艱難的生活和悠久的歷史。給人的印象是即開闊又壓抑。2、指中華民族的歷史和生活,充滿災(zāi)難、忍受、對自由幸福的渴望。3、表達了作者對民族歷史、生活持有的強烈的責任感和愛。4、略5、受苦受難,不斷失望,忍辱負重。義無反顧地投身民族解放的事業(yè),抱著必死的決心,堅強不屈。6、因為民族的覺醒和抗爭意味著苦難時代將會結(jié)束。7、略8、描繪了婦女兒童饑餓、悲哀、恐懼的生存狀態(tài)。解救他們,是農(nóng)夫們義不容辭的責任。9、有可能犧牲。作者為他的義無反顧感到既無助又擔心,并且致以崇高的敬意。10、描繪了民族綿長的苦難和痛苦的期待!磅剀X”是因為歷史的負擔太重。11、第三節(jié)作者思考民族、歷史、生活和人民,得出了“一個民族已經(jīng)起來”的結(jié)論。第四節(jié)作者的思緒回到了痛苦凄涼的現(xiàn)實,然而又有了前面的認識,故而又大聲呼喚,盡管有太多的“無言的痛苦”,“然而一個民族已經(jīng)起來”。12、“我”是抒情主人公,可以借代為中華民族歷史的一個代言人。農(nóng)夫象征著已經(jīng)覺醒正在浴血奮戰(zhàn)的廣大中國人民。13、略14、一詠三嘆,增強了視覺上的沖擊力和藝術(shù)感染力,有力地表現(xiàn)了主題。
。ㄔO(shè)計者:劉人云)
《死水》 篇13
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死水》。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死水》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中國現(xiàn)代詩三首》中的第二首。本單元主要學習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和外國詩歌。教學重點是從語言文字描繪的形象出發(fā),結(jié)合對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意圖的了解,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想像和聯(lián)想,體會詩中的情思和意味,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讀詩趣味。
《死水》是現(xiàn)代著名詩人聞一多先生的代表作。1925年詩人回國后,目睹了國內(nèi)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的慘狀,產(chǎn)生了怒其不爭的憤激情緒。本詩通過對“死水”這一具有象征意義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層面的描寫,揭露和諷刺了腐朽不堪的舊社會,表達了詩人對丑惡現(xiàn)實的絕望、憤慨和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詩中的“一溝絕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的象征。詩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寫死寂、次寫色彩,再寫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朽,把“絕望”的感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聞一多是新詩格律的倡導者和開拓者,《死水》則是他對新詩格律的“最滿意的試驗”。學習《死水》重點要領(lǐng)悟“死水”這一意象的象征意義,體會詩人對祖國的那份深沉的感情,以及《死水》所體現(xiàn)出的三美:繪畫美、音樂美、建筑美;并學習新詩的鑒賞方法。
(二)教學目標和重點
教學目標:
1、語文積累:(1)關(guān)于聞一多文學常識;(2)熟讀,最好能背誦全文。
說明:語文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積累的過程,語文的積累主要包括四個層面:文化常識的積累;語言材料的積累;人生閱歷的積累;思想感情的積累。只有積累,才能厚積薄發(fā),才能通過吸收內(nèi)化而學以致用。
2、感知《死水》的三美;探究死水的象征意義,領(lǐng)悟詩人對祖國的深沉感情;學習新詩賞析的方法。
說明:語文學習除了關(guān)注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還要關(guān)注學生的審美能力,關(guān)注學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態(tài)度價值觀,進而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
教學重點和難點:《死水》的象征意義和藝術(shù)特色。
二、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方法:誦讀吟詠法,問題探究法。
媒體設(shè)計:播放《七子歌》、朗誦帶《死水》。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澳門回歸時的主題歌《七子歌》導入聞一多。先讓學生講述對作者其人其文的了解。再由老師補充介紹聞一多:(1)原名聞家驊,湖北浠水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學者和民主戰(zhàn)士。1946年7月15日被國x黨特務(wù)殺害,用自己的鮮血譜寫了愛國主義的不朽詩篇。(2)聞一多的詩歌表現(xiàn)了對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的痛恨,抒寫了對祖國和人民命運的深切關(guān)注,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代表作有詩集《死水》《紅燭》。(3)詩歌創(chuàng)作主張:“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筑美。
(二)誦讀吟詠,整體感知
說明:《死水》是新格律詩的代表作之一。從形式看,每節(jié)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齊;從韻律看,各大體均押。abcd型的二四腳韻,每行詩又以四音節(jié)為主。由于內(nèi)在節(jié)奏的高度和諧一致,加上嚴格的雙行押韻、每節(jié)一韻的音響效果,使全詩的節(jié)奏十分鮮明。全詩遣詞造句繪聲繪色。反復(fù)吟誦,建筑之美,音樂之美,繪畫之美,自可領(lǐng)悟。
1、 先讓學生自由誦讀。
(我之所以不要學生齊讀,是因為我覺得朗讀是一種對文本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而且這種再創(chuàng)造帶有鮮明的個體色彩,因為朗讀本身就打上了理解的烙印,每個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一樣,他朗讀時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是不一樣的。)
2、再請學生自薦誦讀;師生評點并正音。文中有幾個字詞很容易念錯,如:
漪yī淪 剩菜殘羹 油膩 羅綺qǐ 酵jiào成等
3、播放朗誦帶《死水》(由于本人嗓音沙啞,朗讀水平平平,不適合范讀,只能借助朗讀帶子,比較遺憾)
(三)詩歌鑒賞,問題設(shè)計:
鑒賞該詩我主要從分析“死水”的象征意義與新格律詩的藝術(shù)特色入手。
(1)全詩共有五節(jié),試概括每節(jié)的主要意思。(因為死水的象征意義比較難理解,讓學生通過概括每節(jié)大意而對全詩有個整體感知與把握)
明確:
第1節(jié),總寫這溝凝滯的死水。風吹不動,腐爛呆滯,沒有一點兒活力和生氣,已無可救藥,這是它的特征。
第2節(jié),直承第1詩節(jié)的3、4句,主要從色彩、光澤上靜態(tài)地描寫死水的骯臟和污濁。這4句類似“反語”,“翡翠”“桃花”“羅綺”“云霞”看成是正面寫死水的美。
第3節(jié),從動態(tài)上描寫了死水的腐爛變質(zhì)。霉爛的死水“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產(chǎn)物——“水珠”們?nèi)玺~得水,發(fā)出洋洋自得的“笑聲”,與那些借機滋生的“花蚊”臭味相投,共享這“一溝綠酒”。
第4節(jié),以動襯靜,寫出死水的沉寂。詩人以“青蛙”的歌聲,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仿佛空山聞鳥語般以動顯靜。
第5節(jié),詩人在前4節(jié)冷嘲熱諷的基礎(chǔ)上,忍不住內(nèi)心的激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詩人看透這溝死水毫無希望,唯有創(chuàng)造一個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
總之,詩人圍繞“死水”的呆滯、骯臟和霉爛,創(chuàng)造出一系列丑惡的意象,將痛恨的感情隱藏在反諷的背后。
(2)探討“死水”的象征意義。老師先列出三種理解,讓學生從文本和創(chuàng)作背景等方面去找依據(jù)。
一般人認為,《死水》一詩,從創(chuàng)作、發(fā)表到結(jié)集出版,隨時地不同,其象征意義至少有三重:
A、從《死水》的創(chuàng)作時間看,“死水” 象征美國社會。
明確:
此詩的后面,署有創(chuàng)作時間:1925年4月。正是在美國芝加哥留學的聞一多先生準備提前回國的前夕。留美期間聞先生的情緒,有兩個突出的方面:一是由于他在美國身受種族歧視之苦,對美國社會那種在繁華掩蓋下的腐朽與罪惡感到憤怒與厭惡;一是對自己的祖國的無限熱愛與思念。在這種情緒支配下,他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反帝激情的詩篇,這種愛國反帝的激情,集中表現(xiàn)在他回國前夕所寫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詩中,如詩人所說,這些詩是“歷年旅外因受盡帝國主義的閑氣而喊出的不平的呼聲”。
詩人描寫“死水”的外表為:一池的“綠酒”,上面有綠的“翡翠”、紅的“桃花”、閃光的“羅綺”和燦爛的“云霞”,還“飄滿了珍珠”,又有“歌聲”。
詩人揭示“死水”的內(nèi)里為:里面有的是“破銅爛鐵”和“剩菜殘羹”,這些污穢的東西在這里霉爛、發(fā)酵;那翡翠便是破銅之綠,桃花是爛鐵之銹,羅綺是油膩的光,云霞是霉菌,綠酒是一溝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梢,“死水”的外表的華美,只是污穢和垃圾的霉變。華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穢和罪惡。這樣的“死水”,不正是美國社會最真實的寫照嗎?
B、從《死水》的發(fā)表時間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明確:
《死水》雖然創(chuàng)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其原意如上所述。那么,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聞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來發(fā)表,又有什么新的含意呢?
1926年3月18日,就是魯迅說的“民國以來的最黑暗的一天”,段棋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殺請愿的愛國學生,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聞一多先生懷著滿腔義憤,聲援學生的愛國斗爭。他選擇此時發(fā)表《死水》,正是用以表達自己對北洋政府的深惡痛絕。也就是說:這個北洋政府已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讓它見鬼去吧,“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態(tài)度決絕、激烈!
C、從《死水》詩集出版時間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國現(xiàn)實。
1927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聞一多先生對于祖國的美好希望破滅了。他結(jié)束了詩人的生涯走進了學者的書屋。
1928年,他編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詩集,取名“死水”出版,作為向詩壇的告別。他親自為詩集設(shè)計了封面與封底,采用的是通盤的黑紙,只有封面的上方貼有小小的金色簽條,寫著書名與作者。整個封面封底散發(fā)著憂郁、沉悶的氣息。人們看到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詩集,心中就會浮起“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的詩句。這個時候,《死水》一詩和《死水》這一書,又有了另外一層寓意了。
到這時候,在聞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國現(xiàn)實,表達了詩人對這種現(xiàn)實激憤而又失望的情緒,也表現(xiàn)了他與反動統(tǒng)治者不合作的態(tài)度。
(3)《死水》的寫作藝術(shù)
A、寄托和象征
對《死水》的寄托有不同的看法。比較流行的一種認為,全詩是一種隱喻。它以一溝死水比喻那個黏滯的流不動的、漚的發(fā)臭的、完全喪失生命力的社會現(xiàn)實。“死水”再加上“絕望”,是詩人對現(xiàn)實的堅決否定,表現(xiàn)了鮮明的批判精神。
意象是詩人創(chuàng)造想象的產(chǎn)物,怎樣體會詩中的意象,取決于吟誦者的再造想象。一個人所處的時代,所站的立場,所經(jīng)歷的生活以及所具有的思想傾向等,都會影響其審美趣味,教學的任務(wù)就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對優(yōu)秀詩歌的濃厚的欣賞趣味。
對《死水》的象征意義也有幾種說法。(1)“死水”象征美國社會,那是一個外表繁華、內(nèi)里充滿罪惡的社會。(2)象征北洋政府。當時腐朽的北洋軍閥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慨。(3)象征黑暗的中國現(xiàn)實。
B、反諷手法的運用
詩人汲取了西方現(xiàn)代派代表人物波德萊爾“以丑為美”的藝術(shù)主張和創(chuàng)作技巧,營造一種反諷的氛圍,揭露和批判了丑惡和骯臟。詩人選用翡翠、桃花、羅綺、云霞等華麗詞句描寫這溝死水,將丑惡寫得很美。美與丑交織反差,造成新穎獨特的表達效果。丑越寫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讀者去反思詩人要表達的真實感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C、具有“三美”性
聞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詩具有三種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所謂“音樂美”,指的是音節(jié)和旋律的美;所謂 “繪畫美”,指的是詞藻的運用,要體現(xiàn)出中國象形文字的視覺方面的印象;所謂“建筑美”指的是節(jié)的對稱和句的整齊!端浪,就是他新詩理論的嘗試與實驗的最完美的作品。全詩都用形象的詞藻,語言雕繪滿眼,像死水、丑惡、銀淪、殘羹、翡翠、桃花、羅統(tǒng)、云霞等詞語,安排妥帖,縷金錯采,在視覺上令人目眩神搖;每行詩收尾的都是雙音詞,讀起來音調(diào)和諧。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筑美,在這首詩里得到了完美的體現(xiàn)與融合。
(四)課后練習。
1、試談《死水》的象征意義。
2、賞析《死水》的三美。
《死水》 篇14
《死水》《再別康橋》是新月詩派主要代表詩人聞一多和徐志摩的經(jīng)典名作。仔細賞讀這兩首詩,我們能夠咀嚼出新月詩派繪畫美的豐富意蘊。
“死水”激起人們的總是骯臟、腥臭、死氣沉沉的聯(lián)想。聞一多題名“死水”作詩,大約也是基于這種普遍的大眾的文化心理。不管其詩的真正主旨是什么,“死水”的罪惡、絕望、沉寂、腐朽等象征義不會改變,也就是說“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墒锹勔欢嘣谠娭袇s極力地渲染“死水”美麗的神韻和活潑的靈性:
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 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
鐵罐上銹出幾瓣桃花; 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 小珠笑一聲變成大珠,
霉菌給他蒸出些云霞。 又被偷灑的花蚊咬破。
在這里,翡翠的碧綠、桃花的艷紅、羅綺的光亮,云霞的陸離,逼得我們眼花嘹亂,我們也不得不驚嘆于這個五彩紛呈的絢麗世界!這也許是在清華接受九年美式教育和留美三年的聞一多在應(yīng)用西方浪漫主義推崇想象的詩歌美學原理(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就過:“在通常的意義下,詩可以界說為‘想象的表現(xiàn)’!保ā对娹q》)進行創(chuàng)作實踐。聞一多靠著他豐富神奇的想象,創(chuàng)造出諸如晶瑩剔透的翡翠、粉嫩灼灼的桃花、皺纈柔滑的羅綺、流麗飄蕩的云霞等“濃麗繁密而且具體的意象”,這些意象疊在一起敷陳出一幅美麗無比的圖畫。這幅圖畫還挺有靈氣的:陶醉其間的“珍珠似的白沫”悠然自得,在努力探尋自我快樂的美妙方式——“小珠一笑變成大珠”;早已垂涎于此的花蚊似乎也不甘寂寞,美美地和得意忘形的白沫做起了貓捉老鼠的游戲,也分享著數(shù)不盡的歡樂。
一九二六年五月,在《新詩格律》這篇新詩論文中,聞一多開創(chuàng)性地把新詩的繪畫美和音樂美、建筑美并列提出,表現(xiàn)了他獨特的詩歌美學價值。細品上面這兩節(jié)詩,《死水》的繪畫美也纖毫畢現(xiàn)。聞一多曾把詩歌的“繪畫美”簡略歸結(jié)為“詞藻美”,顯然是受西方唯美主義文藝思潮的影響。我認為聞一多詩歌的繪畫美主要體現(xiàn)在形象的意境美上。聞一多曾鼓勵詩人大膽地“跨在幻想的狂姿的翅膀上遨游,然后引嗓高歌”,(《冬夜評論》),其實,這就是在引導詩人努力塑造意象,創(chuàng)造意境。當然,意境美要著色,要勾勒廓線,這或許又是繪畫出身的聞一多在有意無意地追求“詩中有畫”的古詩遺韻。上面兩節(jié)詩的色彩美和廓線美(如從“珍珠似的”“大珠”“小珠”等字詞中可以體味出)是很明顯的,這或者就是聞一多對詞藻、對詩歌語言形象的具體要求。
“死水”美了,活了,還會“死”嗎?實質(zhì)上這個問題很簡單,試想,倘若一個臉上堆疊疙瘩,嘴里塞滿臟話,走路一搖一擺的低俗女子卻突然精心來了個濃妝艷抹、柔聲雅語、纖纖細步,你的感覺會怎樣呢?是做作?是惡心?還是鄙夷?總之,這樣的女子裝扮得越美,給人的感覺就會越丑,這就是東施效顰似的美丑辯證法。西方一些進步的藝術(shù)家曾經(jīng)把這種美丑辯證關(guān)系引入到藝術(shù)創(chuàng)作領(lǐng)域中,出現(xiàn)了像羅丹的《歐米哀》雕塑,波特萊爾題名《惡之花》的詩集等,開辟了藝術(shù)表現(xiàn)的新的美學天地。聞一多又把這種美丑辯證法引進到他的新詩領(lǐng)域。他在《冬夜評論》里寫道:
“丑”在藝術(shù)上固有相當?shù)牡匚,但藝術(shù)的神技應(yīng)能使“恐怖”穿上“美”底一切的精致,同時又不失其要質(zhì)。
也就是說,可以以美寫丑,但丑終究還是丑,把丑寫到美的極值,便是丑到極端,對丑的批判力量也就更大。《死水》是以美寫丑的典范之作,是聞一多詩歌繪畫美另一種特質(zhì)的具體表現(xiàn)。
《再別康橋》是一首纏綿悱惻,艷麗動人的抒情詩。不必說那哀而不傷的離情別緒,令人蕩氣回腸;也不必說那起伏跌宕的韻律節(jié)奏,讓人瑯瑯上口;單就那清新明艷的康河晚景,足以使人心馳神往。
夕陽西沉,余輝給河畔的柳枝鍍上了一層媚人的金黃,垂柳依依,仿佛是美艷溫柔的新娘嬌羞地立在那里,粼粼的波光中蕩起了緋紅的笑意,“我”似乎就是幸福的新郎了。不禁心頭也蕩漾起來。
清清的河水滋潤著軟泥上的青荇,綠油油的,在康河的柔波里歡快地舞蹈,驕傲地招呼著行人,似乎在宣告它沐浴康河的自由與舒暢。以至于“我”都“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喚起的是人們對七彩生活的遐思;“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燃起的是人們對生活的浪漫和激情。
“金柳”“波光”“青荇”“星輝”等眾多色彩明艷的形象,構(gòu)成的是一幅明麗和諧的畫卷。畫面是迷人的,回憶就甜蜜,情感便隨之熱烈而奔放。徐志摩是一個才華橫溢、個性飄逸的少有的出色詩人。著名學者胡適曾在《追悼徐志摩》一文中概括了徐志摩的人生理想:“這里面只有三個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边@是很貼切的。美,是徐志摩的人生理想,同時更是他至愛的藝術(shù)追求。詩歌的繪畫美也是他很看重的。不過,我覺得《再別康橋》的繪畫美比起《死水》來,更多的是表現(xiàn)一種雋永的古典之美。
徐志摩崇拜自然,放情于山水之間,寄情于草木之中,內(nèi)心感情的波動與自然變化的規(guī)律同一節(jié)奏,顯示出渾然一體的和諧美!对賱e康橋》的繪畫美也就始終堅守著自古以來的“情景交融”的美學原則。通過前面文字的賞讀,我們已經(jīng)分明感覺到美麗無比的康橋晚景就是詩人對康橋美好眷念之情的外化。另外,《再別康橋》的繪畫美還主要表現(xiàn)在對詞藻和意象的精心挑選上。這些詞藻美和意象美的選用無不打上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烙印。取點“金柳”,就是“柳”“留”諧音相通之美,狀依依惜別之情,自古亦然!敖鹆窍﹃栔械男履铩钡挠糜麟m新奇,但也有“翠柳將斜陽,偏照晚妝鮮”(陰鏗《侯司空宅詠妓》)的影子。甚至“滿載一船星輝”還從宋代詞人張孝祥的“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西江月·阻風三峰下》)衍化而來。
《死水》《再別康橋》都是新月詩派的代表作,它們的繪畫美當然還有更深更廣的內(nèi)涵。限于水平,筆者所述不免掛一漏萬,還得請方家斧正。不過我想以此來幫助我們進一步理解這兩首詩的內(nèi)在意蘊,如是而已,別無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