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 > 《病梅館記》精品教案設計(精選12篇)

《病梅館記》精品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23-03-15

《病梅館記》精品教案設計(精選12篇)

《病梅館記》精品教案設計 篇1

  病 梅 館 記

  龔自珍

  [教學目標 ]   

  1、 學習本文借梅議政的寫法,掌握文章結構嚴謹,寓意深刻的特點。

  2、 進一步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

  3、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清朝封建統治者殘酷摧殘壓制人才的憤慨、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認識作者對清朝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教學重點]

  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學難點 ]

  托物言志的寫法。

  [媒體設計]

  多媒體課件以聲音畫面渲染氣氛,突出教學目標 。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課文

  我們先看一首詞(電腦顯示),“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時,她在叢中笑。”

  這首詞通過寫梅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勇于堅持斗爭,充滿勝利信心的樂觀主義精神。同樣是寫梅,同樣也是托梅寫志,但這里的“笑梅”卻要被換成我們今天要學的“病梅”。

  二、整體閱讀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理解文意。

  2、疑難詞句舉要與辨析:(電腦顯示)

  詔:宣告

  鬻(y ):賣

  遏( ):阻礙

  欹(q ):傾斜

  解其棕縛:解開

  繩:名詞活用作動詞,約束

  泣之三日:為動用法,為……哭泣

  必復之全之:使動用法;使恢復本性,使保全健康的形態

  窮:形容詞用作動詞,窮盡、用盡

  縱之順之:使動;放開,使順著

  3、請同學讀第一段(教師糾正范讀),學生齊讀第二段,男生齊讀第三段。

  三、研讀課文,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⒈背景

  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物指梅,那么“志”指什么呢?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先熟悉一下本文的寫作背景。

  (電腦顯示)清朝封建統治者為了強化思想政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為科舉考試選用人才的法定文體,以束縛人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興文字獄,以鎮壓知識分子。在長期殘酷的思想統治之下,人才遭受嚴重的壓抑和摧殘,龔自珍自己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寫于1839年,正是鴉片戰爭前夕,作者托梅議政,形象地揭露和抨擊了清朝統治階級束縛人民思想,壓制、摧殘人才的罪行,表達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嚴酷的思想統治,追求個性解放的強烈愿望。

  ⒉熟悉背景之后,自由朗讀第一段,討論下列問題, ⑴“梅”、“文人畫士”各比喻什么?(顯示)

  梅—喻人才

  文人畫士—喻清朝封建統治者。

  ⑵為什么文章開頭要寫梅的產地、數量?

  “皆”既說梅分布之廣,又說梅產地之多,暗喻天下人才不可勝數,人才濟濟,為下文“江浙之梅皆病”先墊一筆。

  ⑶這段寫病梅產生的緣由分幾層?

  三層

  文人畫士必知其意但

  ⑷江浙之梅皆病是由誰造成的?課文是通過哪幾個動詞寫出他們的罪惡行徑的?

  有人——封建統治者的幫兇

  斫、刪、夭、鋤、遏、養,這也正是封建統治階級摧殘人才的手段。

  小結:第一段,揭示產生病梅的根源。

  3、齊讀課文三、四段。討論:

  ⑴文章用哪些動詞寫療梅的行動和決心?

  “縱、順、毀、解、復、全、貯”這一連串動詞顯示的是一系列行動,充分表現了作者的滿腔悲憤和戰斗激情。

  ⑵第三段寄托了作者什么理想?

  明知他的思想行為不容于封建統治階級,會受到他們的攻擊和迫害,但他毫不畏懼,決心迎接斗爭,襯托他堅定地追求個性解放的政治理想。

  四、總結:

  文章以梅喻人,以文人畫士癖好病梅的“標準”以及“夭梅病梅”的事實,影射統治者顛倒黑白的用人標準和扼殺人才的罪行;它以作者決心頂著“詬厲”辟建病梅館的設想表達努力解除封建束縛的愿望。

  板書:

  《病梅館記》

  龔自珍

  托物言志

  病梅 揭露和抨擊清朝封建統治者

  療梅 改革政治、要求個性解放的政治理想

  思考題:

  與本文主旨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初中學過的龔自珍的哪首詩?(請同學背兩遍,體會作者的感情)

  《已亥雜詩》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五、作業 :

  找出文中有“以”和“之”的句子,解釋這兩個詞的用法和意義。

《病梅館記》精品教案設計 篇2

  病 梅 館 記

  龔自珍

  [教學目標 ]

  1. 了解作者并認識其對清朝封建統治者殘酷摧殘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強烈愿望。

  2. 理解文言詞語“以”、  “則”、  “之”、“其”、“夭”、“病”、“泣”、“順”。

  3. 理解本文內容,體會其“托物言志”的特點。

  [教學重點]

  理解文言詞語,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點。

  [教學難點 ]

  理解詞語和文章的寓意。

  [媒體設計]

  多媒體課件以聲音畫面渲染氣氛,突出教學目標 。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先驅者龔自珍有一首詩幾乎人人能背誦,這就是《己亥雜詩》。大家能不能齊聲背一背這首詩?

  龔自珍為什么會發出這樣的哀痛和吶喊?因為迫切要求改良的龔自珍對政治腐敗的清朝封建統治者禁錮思想、扼殺人才的現實極其不滿。正如他在《乙丙之際著議第九》里所說:“才士與才民出,則百不才督之、縛之以至于戮之。”“戮其能憂心,能憤心,能思慮心,能作為心,能有廉恥心,能無渣滓心。”一句話,就是扼殺憂國憂民之心,扼殺禮義廉恥之心,扼殺改革發展之心。針對這種現實,龔自珍寫了一篇藝術性很強的小品文,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病梅館記》。

  (板書:病梅館記)

  二、學習新課

  1、解題

  [教法]教師引導學生了解作者、作品和題目。

  [要求]學生明確以下五點:

  ①作者的生卒朝代——清代后期。

  ②作者的姓名字號——龔自珍,字      ( s )人,號定     (   n) 。

  ③對作者的定評——思想家、文學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先 驅。

  ④作者的作品和文集——《龔自珍全集》。

  ⑤題目——“記”標明文體是小品文或隨筆。

  2、預讀

  [教法]兩名學生一人讀前一段,一人讀后一段,要朗讀。

  [要求]兩名學生讀的同時,其他學生看課文,并用鉛筆劃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3、釋譯

  [教法]①采用學生提疑,學生解疑的方法解決課文中學生不懂的一些問題。

  ②老師提疑并引導學生解釋、翻譯、理解一些語句。

  ③全文疏理完畢后,學生齊讀課文一遍。

  [要求]重點弄清以下內容。

  (1)結合句子理解“以”、“則”、“之”、“其”四個虛詞。

  (2)結合句子理解“夭”、“病”、“泣”、“順”四個活用的實詞。

  (3)結合課文釋譯以下九個句子:

  ①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

  ②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

  ③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

  ④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

  ⑤斫其正,養其旁條

  ⑥既泣之三日

  ⑦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

  ⑧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⑨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4、理解

  [教法]設疑提問,啟發談話為主。

  [要求]①逐段理解文章的表層內容。

  ②在《己亥雜詩》與課文的對比中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

  【 設問1】課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話這樣說:“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這里的“此”指代什么內容?請用課文原句回答。

  ——“而江浙之梅皆病。”

  [按]學生如不能準確回答,教師可引導學生認識此句前冒號的作用,并明確:冒號表示對上文的總結,說明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所造成的惡果是“鬻梅者”以“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來賺大錢,而這種摧殘梅花的惡劣行徑,就必然導致了“江浙之梅皆病”的惡果。

  (板書:斫   養    刪    夭    鋤    遏)

  【設問2】為什么有人會將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讓其賺大錢呢?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是什么?請作最簡要的回答。

  ——因為文人畫士喜歡“夭梅病梅”卻不敢“明詔大號”地用此時尚去“繩”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錢之民”卻不能想到這一點。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概括起來就是:以“夭梅病梅”為時尚,并想以此來“繩”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錢之民”卻不能想到這一點。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概括起來就是:以“夭梅病梅”為時尚,并想以此來“繩”天下之梅。

  (板書:繩    夭   病)

  [按]此句旨在引導學生理解“此文人畫士……以其智力為也”兩句意思,教師在引導學生作答的同時,讓學生明確:“江浙之梅皆病”惡果的產生是由于“鬻梅者”制造病梅“以求重價”的行為所致,而“鬻梅者”制造病梅的原因則是由于文人畫士的偏嗜病梅——這就是病梅產生的社會根源。

  【設問3】“文人畫士心知其意”中的“其意”怎么理解?文中有沒有具體的內容?

  ——它的,它們的。文中有具體的內容,如:“或曰:……密則無態。”

  “或”字怎么解釋?誰能對此作大膽的推測?

  ——有的人。可能是一般人,也可能是居高位者,甚至是統治者。不然何以使文人畫士“心知其意”并以之為尚?

  [按]通過此問必須啟發學生明確:封建統治者的品梅標準或說是“孤癖之隱才是產生江浙之梅皆病”的根本原因。顯見,作者的影射對象之所在。

  【設問 4】面對“江浙之梅皆病”的社會現象,作者的表現是什么?請用三個字來概括,看誰說的準確?

  ——泣    療    貯 (板書)

  [按]此問學生如不能準確回答,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辨析篩選的方法選出上述三個字,并明確:此三字乃作者同情梅、療救梅、保護梅的行動和決心,其行其志令人稱許。

  從文中看,作者療梅的具體辦法是什么?

  ——縱、順、毀、解、復、全(板書)

  【設問 5】 縱觀全文,我們可以看出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來記病梅館的?

  ——一是社會方面對梅的摧殘、扭曲;一是作者對梅的哀痛、療救。這正是全文的基本內容。(板書:社會    作者)

  【設問6】作者僅僅是為寫梅而寫梅的嗎?

  ——以梅喻人,托物言志(板書)

  [按]此問旨在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教師可引導學生明確:文中梅的遭遇正是清朝封建專制統治下人才的遭遇;作者對梅的態度,正是作者對人才的態度;作者對造成梅的病態的痛斥,正是作者對封建統治階級摧殘人才、扼殺人才罪行的痛斥;作者要求恢復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形態,正是作者要求個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

  【設問7】 正因為作者以梅喻人,托物言志,所以文中對梅的感情實際上是對人的感情,在“記”的同時,又有飽含感情的抒情性句子,請找出來。

  ——①“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②“嗚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按]讀此兩句意在體會抒情句的特點,并由此引導學生聯想到作者的《己亥雜詩》,并在課堂上吟誦該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最后教師強調:課文和詩表達了相近的主題,這就是作者對清朝統治者殘酷摧殘壓抑人才的憤慨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強烈愿望。

  三、課堂小結

  這一節我們通過課文的學習,重點學習了四個虛詞、四個實詞,理解了本文“以梅喻人”“托物言志”的特點,并學習了一種讀書方法,這就是我的在第一段的學習中所采用的“執果索因”閱讀法,希望大家下去能逐漸地掌握它,運用它。

  四、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并將本課所學的虛詞、實詞整理在筆記本上。

  2、思考并完成課后一、二、三各題。

  附:板書設計 

  病  梅  館  記                      

  龔自珍                          

  繩            夭          病                            

  社會:                                         摧殘扭曲

  斫  養  刪  夭  鋤  遏                                    以梅喻人

  泣            療          貯                              托物言志

  作者:                                        哀痛療救          

  縱  順  毀  解  復  全

《病梅館記》精品教案設計 篇3

  甘肅白銀實驗中學邢瑞霞

  自讀目標:引導學生把握本文托梅言志的特點。

  延伸目標:啟示學生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具體自讀過程:

  一、說“梅”。

  問:“梅”在你的思想中是以怎樣的形象存在的?或,梅在你的觀念里代表何種精神?(引導學生想想說說——不畏艱險、與眾不同、堅強、忠貞、美麗等。)

  二、觀“梅”。

  投影顯示以下文字資料以及各種各樣的梅圖,幫助學生認識我國傳統文化中關于“梅”審美觀: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

  [投影資料]:(略)

  (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抓住關鍵詞,如:斜斜、橫斜、疏影等,想象梅樹的形態;然后通過欣賞名家梅圖,體會“美”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審美特點:曲、欹、疏。)

  三、讀《病梅館記》,在解決字、詞、句的基礎上,完成以下幾題。

  1.作者對符合傳統審美觀的“梅“持什么態度?為什么?

  2.作者對符合傳統審美觀的“梅”采取了什么行動?這一行動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思想傾向?

  3.聯系時代背景,再領悟本文“托梅言志‘的特點。

  (參考答案略)

  (備課資料略)

  四、擴張閱讀:

  材料一:(略)

  [閱讀提示]:以上各詩中,作者各自寄寓“梅”怎樣的精神?

  (參考解說略)

  材料二:[略]

  [閱讀提示]:作者在詩中抒發了怎樣的感慨?和課文中作者的情感有相似之處嗎?(參考解說略)

  案例評析:在這個理解過程中,教師首先能充分給與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情境,讓他們自己去想、去觀察、去分析、去思考,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意識、探究意識,并且給學生提供了訓練創新思維的機會,引導他們能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很好的體現了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理念

  作者郵箱: 網易

  [1]

《病梅館記》精品教案設計 篇4

  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 姜華忠

  課型:常州市語文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評優課。

  上課時間、地點及班級:1998/9/21上午第4節,省前中高一(2)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投影課題及作者。(配音,配病梅插圖)

  投影教學目標 (配梅花插圖)

  能聯系有關背景材料研讀課文,全面理解文章的主旨。

  能具體分析課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能掌握文中“繩、夭、病、復、全”等實詞和“以”、“之”等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具體分析課文

  1、學生個別朗讀全文,初步體會本文的主旨及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

  2、檢測學生對詞語含義的理解,并完成思考練習一、二。(充分利用觸摸區響應,移動響應,文本響應,配梅花插圖)

  3、簡介作者。龔自珍,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詩人,散文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先驅者之一。他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支持林則徐查禁鴉片。他對清朝嚴酷的思想統治和腐敗的政治深感不滿,力主“更法”“改圖”,廢科舉,重真才,以求挽救危局。他同林則徐、魏源等人組織“宣南”詩社,講求經世致用之學,宣傳改良主義思想。但即使是改良主義,也仍然為保守勢力所不容。所以他一直遭受排擠打擊。在北京輾轉10年,都是做小官,最后還被迫棄官回鄉。他的革新思想在當時產生很大的社會影響,并對后來的維新派政治改良運動起了推動作用。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說:“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確有功焉。”(配作者及梅花插圖)

  4、寫作背景簡介。清朝封建統治者為了加強思想統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為科舉考試選用人才的法定文體,以束縛人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興文字獄,鎮壓知識分子。在長期嚴酷的思想統治下,人才遭受嚴重的壓抑和摧殘。本文寫于1839年,是作者辭官南歸之后寓居江蘇昆山時所作。(配梅花插圖,利用觸摸區響應并閃爍圖標“八股文”和“文字獄”各三次)

  (1)八股文:明清科舉制度的一種考試文體,每篇有部分組成。在內容上,八股文只許為圣賢立言,講四書五經所講過的道理,如有所闡發也不能越出程朱理學的范圍。這種內容固定而形式死板的文體,是束縛人們思想的工具,對當時文化思想的發展危害很大。

  (2)文字獄:舊時統治者往往故意從文人的作品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構成冤獄,以鎮壓知識分子,叫“文字獄”。清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大興文字獄,刑罰殘酷,株連眾多。龔自珍《詠史》:“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

  5、具體分析“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的生活經歷和所處的時代背景,決定了他不能直言朝政,只能委婉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在本文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了重大的政治主題。下面展開討論并完成表格內的有關內容,具體體會作者是如何運用這種手法的。(充分利用觸摸區響應)

  表層意

  言外意(比喻義)

  梅

  (人才)

  病梅

  (遭摧殘、壓抑的人才)

  文人畫士

  (封建統治者)

  品梅標準:(曲、欹、疏)

  (選拔人才標準:奴才、庸才、 

  歪才)

  摧殘梅的手段:(繩、夭、病、斫、刪、鋤、養、遏)

  (束縛人才思想、屠殺正直之士、

  豢養奸邪小人、扼殺新生力量)

  摧殘梅的后果:(皆病、禍烈)

  (大批人才遭殘酷屠殺)

  療梅的措施:(購、縱、順、毀、埋、解、復、全、辟、貯)

  (解除人才束縛、恢復人才生機、

  解放人才個性、改革沉悶政局)

  療梅的愿望:(誓、必、

  甘、窮)

  (表達了拯救人才的強烈愿望、

  與準備迎接斗爭的堅定信心)

  6、分析作者時代的和階級的局限性。作者在文中表達了解除人才束縛、恢復人才生機、解放人才個性、改革沉悶政局的強烈愿望,這種思想是積極的,值得肯定的,它的主旨其實可以用“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一句話來概括。然而作者以慨嘆作結,慨嘆自己暇日不多,閑田不多,療梅的力量有限,這也就是慨嘆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受扼殺的黑暗的政局。那么作者為什么會以慨嘆作結呢?作者所追求的只是個性解放,所依靠的力量只是他個人的力量,這當然是不可能達到目的的。另外,從《己亥雜詩》中的兩句詩“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我們也可以進一步體會到,作者把這種希望寄托在“天公”即清朝最高統治者皇帝身上,這就決定了他的政治主張最終是不可能得到實現的。這體現了作者時代的和階級的局限性。雖然如此,作者為改革沉悶的政治局面所體現出來的無所畏懼的勇氣和忘我的犧牲精神仍然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這也正是我們今天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所在。

  聽全文配樂朗誦,進一步體會本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課外閱讀《龔自珍傳》,全面了解其人其文。 

《病梅館記》精品教案設計 篇5

  重點:

  1、培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朋友比較鑒賞的能力

  課時:

  一課時

  一、導入  

  今天學習《病梅館記》,作者龔自珍,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我們以前學過他的《己亥雜詩》。(請一學生默寫在黑板另一端)

  二、梅花,大家見過,也學過不少關于它的詩詞,一起回憶一下。

  三、分析“病梅”:齊讀第一段,用一個字概括——“病”

  病得怎么樣?如何造成的?

  在作者眼中,梅之“病”,實乃——“禍”

  嚴重嗎?——兩個“皆”

  病梅之禍,誰之罪?鬻梅者乎?文人畫士乎?

  四、面對病梅之禍,龔自珍豈能“自珍”,袖手旁觀?

  齊讀第二段,一個字概括——“療”

  “療”的實質是什么?

  五、齊讀第三段,寫什么?

  療梅的決心

  很有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胸襟

  六、小結全文

  文章以文人畫士不愛自然健康的梅花,偏愛梅花的病態,以至于用人工方法摧殘梅花為例,深刻批判統治者嚴酷的思想鉗制和摧殘人才的罪惡,表達了作者追求個性解放、思想自由的愿望。

  七、比較鑒賞《病梅館記》和《己亥雜詩》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同:1、都表現對人才遭遇的不滿。2、都表達改革現實的愿望

  異:1、前者托物言志,側重對人才的挽救

  2、主,側重對人才的任用

  八、板書

  病梅館記

  龔自珍

  梅——病——禍——療——決心

  比較鑒賞

《病梅館記》精品教案設計 篇6

  病 梅 館 記

  龔自珍

  [教學目標 ]   

  1. 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2. 理解本文的比喻意義和寫法。

  3. 認識作者對清朝封建統治者殘酷摧殘壓抑人才的憤慨、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教學重點]

  文言詞語的用法。

  [教學難點 ]

  比喻意義和寫法。

  [媒體設計]

  多媒體課件以聲音畫面渲染氣氛,突出教學目標 。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

  第 一 課 時

  一.引入課題:

  由龔自珍的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引入新課。

  二.介紹作者作品。

  龔自珍(1792~1841),字璱人,號定盦,清代仁和(現浙江杭州市)人。自幼嶄露才華,38歲中進士后在北京擔任國史館校對、內閣中書、禮部主事、宗人府主事等。48歲辭官回南方。《病梅館記》是南歸后寓江蘇昆山時所作。后來他先后在杭州紫陽書院和江蘇丹陽的云陽書院講學。1841年逝世于云陽書院。

  龔自珍是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是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先驅者之一。他生當清代“乾嘉盛世”的后期。當時清朝統治的衰敗現象已日益顯露。他最早預感到清皇朝的末日即將來臨。他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支持林則徐查禁鴉片。他對清朝嚴酷的思想統治和腐敗的政治深感不滿,力主“更法”,“改圖”,廢科舉,重真才,以1微挽救危局。他同林則徐、魏源等人組織宣南詩社,講求經世致用之學,宣傳改良主義思想。但即使是改良主義也為保守派所不容,所以他一再遭受排擠打擊。在北京展轉十年,都只是當小官,最后還被迫棄官歸鄉。但他的革新思想在當時曾產生很大的社會影響,并對后來的維新派政治改良運動起了推動作用。

  龔自珍著作豐富,有散文三百多篇,詩詞近八百首,在這兩方面都有出色的成就。他的散文大都表現他的政治主張和社會思想,才氣橫溢,意氣飛揚,但由于看不到變革現實的社會力量,散文中也反映出一些消極退隱的思想。他的詩詞表象了對黑暗現實的深刻不滿和要求改革的渴望,氣勢磅礴,色彩瑰麗。他的作品收集在《龔定盦全集》里。

  三.寫作背景:

  清朝封建統治者為了加強思想統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為科舉考試選用人才的法定文體,以束縛人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興文字獄,鎮壓知識分子。在長期嚴酷的思想統治下,人才遭受嚴重的壓抑和摧殘。本文寫于1839年,正是鴉片戰爭前夕,作者托梅議政,形象地揭露和抨擊了清朝封建統治者束縛人們思想,壓抑、摧殘人才的罪行,表達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嚴酷的思想統治,追求個性解放的強烈愿望。

  四.認讀課文。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以欹(         )為美       明詔(          )大號         斫(           )直        遏(          )其生氣          甘受詬(           )厲             多暇(          )日        鬻(            )梅

  五.分析課文。

  (一)第一段補充注釋:

  1.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     姿:風姿

  2.以欹為美,正則無景         景:景致

  3.以疏為美,密則無態         態:神態

  4.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         此:這些;知:明白

  5.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    以:來;繩:名詞動用,約束

  6.斫直,刪密,鋤正             直,密,正:形容詞作名詞,……的枝條

  7.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    夭,病:動詞使動用法,使……曲折,使……成為病態

  8.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       智力:智慧,力量

  9.明告鬻梅者                          鬻:賣

  10.而江浙直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而:于是;烈:厲害

  (二)分析課文

  1.文章開頭一句話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從梅的產地起筆,引出本文論述的對象,即“梅”。

  2.文人畫士品梅的標準是什么?

  答:以梅之“曲”之“欹”之“疏”為美。

  3.文中的“梅”“文人畫士”“鬻梅者”的本來含義是什么?

  答:“梅”指人才(病梅:即委曲、奸佞和毫無生氣的庸才和奴才;“直”梅即正直的人才,“正”梅即有骨氣的人才,“密”梅即有生氣的人才);“文人畫士”指反動的統治者;“鬻梅者”指培養人才的人。

  4.文人畫士及其幫兇“夭梅、病梅”的手段是什么?

  答:“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

  5.文人畫士的罪惡行經造成了怎樣的后果?

  答:“江浙之梅皆病”。

  6.本段最后一句話有何表達效果?

  答:最后一句滿懷義憤的議論,無情地痛斥了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的罪行。

  五.分析講解第二三段。

  (一)補充注釋

  1.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      病:病殘;完:完好

  2.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                      泣:為動用法,為……哭泣;乃:于是

  3.必復之全之                                          復,全:動詞使動用法,使……恢復,保全

  4.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辟:設立;貯:安置

  5.安得使予動暇日                                  安:怎么;得:能;暇:空閑

  6.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窮:形容詞使動用法,耗盡

  (二)聯系背景,體會第二段中語句的含義。

  1.“泣之三日”

  為病梅而泣,正是為人才被扼殺而痛苦,無限悲憤之中顯示了對被扼殺的人才的深切同情。

  2.“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

  就是說要破除封建統治階級對人才的束縛,扼殺,讓人們的才能獲得自幼發展。

  3.“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

  就是一定要恢復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的形態。

  4.作者寫自己療梅與反動的文人畫士的病梅形成對比,試說說這一對比的好處。(討論)

  5.“嗚呼……”最后一段的感嘆,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答:一是嘆病梅之多;二是嘆個人能力之有限;三是嘆時光匆匆。但還是最充分地表現出了“療梅”到底的戰斗意志。

  六.本文的表現手法

  1.托物言志的寫法

  巧妙地以“物”喻人,以“物事”喻時事,含蓄而諷刺深刻。

  2.用詞準確、形象。

  一是反義詞對照使用,使之與對比法切合;二是動詞與賓語相對應。

  補充練習

  1.選出下列詞語活用相同的語句(   )(   )

  A  以繩天下之梅                         B  以夭梅病梅為業

  C  既泣之三日                             D  乃誓療之

  E  必復之全之                             F  窮予生之光陰

  2.下列各句中劃線的詞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

  B  斫其直,養其旁條

  C  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D  以其智力為也   以五年為期

  3.指出“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一句翻譯準確的一項

  A  文人和畫家(造成)的災禍厲害到了這樣的地步啊

  B  所謂文人畫士所遭受的災禍厲害到了這樣的地步啊

  C  文人畫士們造成的災禍酷烈到了這樣的地步嗎

  D  文人畫士所遭受的災禍酷烈到了這樣的地步嗎

《病梅館記》精品教案設計 篇7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并認識其對清朝封建統治者殘酷摧殘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強烈愿望。

  2、理解文言詞語“以”、“則”、“之”、“其”、“夭”、“病”、“泣”、“順”。

  3、理解本文內容,體會其“托物言志”的特點。

  教學重點   理解文言詞語,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詞語和文章的寓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先驅者龔自珍有一首詩幾乎人人能背誦,這就是《己亥雜詩》。大家能不能齊聲背一背這首詩?

  龔自珍為什么會發出這樣的哀痛和吶喊?因為迫切要求改良的龔自珍對政治腐敗的清朝封建統治者禁錮思想、扼殺人才的現實極其不滿。正如他在《乙丙之際著議第九》里所說:“才士與才民出,則百不才督之、縛之以至于戮之。”“戮其能憂心,能憤心,能思慮心,能作為心,能有廉恥心,能無渣滓心。”一句話,就是扼殺憂國憂民之心,扼殺禮義廉恥之心,扼殺改革發展之心。針對這種現實,龔自珍寫了一篇藝術性很強的小品文,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病梅館記》。

  (板書:病梅館記)

  二、學習新課

  1、解題

  [教法]教師引導學生了解作者、作品和題目。

  [要求]學生明確以下五點:

  ①作者的生卒朝代——清代后期。

  ②作者的姓名字號——龔自珍,字      ( s )人,號定     (   n) 。

  ③對作者的定評——思想家、文學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先 驅。

  ④作者的作品和文集——《龔自珍全集》。

  ⑤題目——“記”標明文體是小品文或隨筆。

  2、預讀

  [教法]兩名學生一人讀前一段,一人讀后一段,要朗讀。

  [要求]兩名學生讀的同時,其他學生看課文,并用鉛筆劃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3、釋譯

  [教法]①采用學生提疑,學生解疑的方法解決課文中學生不懂的一些問題。

  ②老師提疑并引導學生解釋、翻譯、理解一些語句。

  ③全文疏理完畢后,學生齊讀課文一遍。

  [要求]重點弄清以下內容。

  (1)結合句子理解“以”、“則”、“之”、“其”四個虛詞。

  (2)結合句子理解“夭”、“病”、“泣”、“順”四個活用的實詞。

  (3)結合課文釋譯以下九個句子:

  ①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

  ②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

  ③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

  ④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

  ⑤斫其正,養其旁條

  ⑥既泣之三日

  ⑦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

  ⑧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⑨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4、理解

  [教法]設疑提問,啟發談話為主。

  [要求]①逐段理解文章的表層內容。

  ②在《己亥雜詩》與課文的對比中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

  【 設問1】課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話這樣說:“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這里的“此”指代什么內容?請用課文原句回答。

  ——“而江浙之梅皆病。”

  [按]學生如不能準確回答,教師可引導學生認識此句前冒號的作用,并明確:冒號表示對上文的總結,說明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所造成的惡果是“鬻梅者”以“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來賺大錢,而這種摧殘梅花的惡劣行徑,就必然導致了“江浙之梅皆病”的惡果。

  (板書:斫   養    刪    夭    鋤    遏)

  【設問2】為什么有人會將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讓其賺大錢呢?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是什么?請作最簡要的回答。

  ——因為文人畫士喜歡“夭梅病梅”卻不敢“明詔大號”地用此時尚去“繩”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錢之民”卻不能想到這一點。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概括起來就是:以“夭梅病梅”為時尚,并想以此來“繩”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錢之民”卻不能想到這一點。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概括起來就是:以“夭梅病梅”為時尚,并想以此來“繩”天下之梅。

  (板書:繩    夭   病)

  [按]此句旨在引導學生理解“此文人畫士……以其智力為也”兩句意思,教師在引導學生作答的同時,讓學生明確:“江浙之梅皆病”惡果的產生是由于“鬻梅者”制造病梅“以求重價”的行為所致,而“鬻梅者”制造病梅的原因則是由于文人畫士的偏嗜病梅——這就是病梅產生的社會根源。

  【設問3】“文人畫士心知其意”中的“其意”怎么理解?文中有沒有具體的內容?

  ——它的,它們的。文中有具體的內容,如:“或曰:……密則無態。”

  “或”字怎么解釋?誰能對此作大膽的推測?

  ——有的人。可能是一般人,也可能是居高位者,甚至是統治者。不然何以使文人畫士“心知其意”并以之為尚?

  [按]通過此問必須啟發學生明確:封建統治者的品梅標準或說是“孤癖之隱才是產生江浙之梅皆病”的根本原因。顯見,作者的影射對象之所在。

  【設問 4】面對“江浙之梅皆病”的社會現象,作者的表現是什么?請用三個字來概括,看誰說的準確?

  ——泣    療    貯 (板書)

  [按]此問學生如不能準確回答,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辨析篩選的方法選出上述三個字,并明確:此三字乃作者同情梅、療救梅、保護梅的行動和決心,其行其志令人稱許。

  從文中看,作者療梅的具體辦法是什么?

  ——縱、順、毀、解、復、全(板書)

  【設問 5】 縱觀全文,我們可以看出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來記病梅館的?

  ——一是社會方面對梅的摧殘、扭曲;一是作者對梅的哀痛、療救。這正是全文的基本內容。(板書:社會    作者)

  【設問6】作者僅僅是為寫梅而寫梅的嗎?

  ——以梅喻人,托物言志(板書)

  [按]此問旨在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教師可引導學生明確:文中梅的遭遇正是清朝封建專制統治下人才的遭遇;作者對梅的態度,正是作者對人才的態度;作者對造成梅的病態的痛斥,正是作者對封建統治階級摧殘人才、扼殺人才罪行的痛斥;作者要求恢復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形態,正是作者要求個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

  【設問7】 正因為作者以梅喻人,托物言志,所以文中對梅的感情實際上是對人的感情,在“記”的同時,又有飽含感情的抒情性句子,請找出來。

  ——①“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②“嗚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按]讀此兩句意在體會抒情句的特點,并由此引導學生聯想到作者的《己亥雜詩》,并在課堂上吟誦該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最后教師強調:課文和詩表達了相近的主題,這就是作者對清朝統治者殘酷摧殘壓抑人才的憤慨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強烈愿望。

  三、課堂小結

  這一節我們通過課文的學習,重點學習了四個虛詞、四個實詞,理解了本文“以梅喻人”“托物言志”的特點,并學習了一種讀書方法,這就是我的在第一段的學習中所采用的“執果索因”閱讀法,希望大家下去能逐漸地掌握它,運用它。

  四、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并將本課所學的虛詞、實詞整理在筆記本上。

  2、思考并完成課后一、二、三各題。

《病梅館記》精品教案設計 篇8

  近代首開風氣的思想家、文學家龔自珍,從21歲開始寫作政論文章,壯年服膺今文經學之后,揮動公羊學說的魔杖,登高疾呼,揭露黑暗,抨擊時政,倡言變法。在萬馬齊喑的晚清黑暗中,沖破沉寂,挾時代的風雷,成為近代文學的開山大師。正如梁啟超所言,“晚清思想解放,自珍確與有功焉。光緒所有新學家者,大率人人皆經過崇拜龔氏之一時期”,由此看來,研究晚清思想解放的潮流,勢必不能擯棄龔自珍,而探求龔自珍的思想,又不妨把龔自珍還給文學,從詩文的角度,探求龔自珍的思想。本文擬就龔自珍的寓言體散文《病梅館記》中的象征手法來管窺龔自珍的思想風貌。

  沉重的政治憂患意識

  龔自珍生活的嘉道時期,清王朝“將萎之華,枯于槁木”的腐敗政治已充分地顯示出來。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不斷加深,國內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化,“自京師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戶變貧戶,貧戶變富戶”,農民起義前呼后應,“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支月日”,而且“士無恥心”,“具思全軀保室家,不復有所作為”(《明良論一》)。官愈大,愈恬不知恥,只知取悅媚上,把國家和民族前途拋到九霄云外。在《明良論二》中,龔自珍指出“歷觀近代之士,始進之年,而恥之存者寡矣”!“官愈久,則氣愈偷,望愈崇,則諂愈固;地愈近,則媚亦工,至身為三公,為六卿,非但目未睹,耳未聞,夢寐亦未之及,臣節之盛,掃地盡矣”,面對黑暗腐敗的封建末世,龔自珍以其敏銳的眼光,卓越的膽識,寫了不起11篇《乙丙之際箸議》和4篇《明良論》對君主專制和帝王的絕對權威進行了犀利的批判,他認為政治腐敗的政體原因,乃是“天下事無巨細,一束之于不可破之例,則雖以總督之尊,而實不能以行一謀、專一事(《明良論四》)”,皇帝控制一切,獨斷一切,內閣輔臣只是“待直承旨”。“乾綱獨斷”對臣民的百般鉗制,使得官僚士大夫盡成帝王的仆妾犬馬,朝見長跪,夕見長跪,人格更是受到極大的侮辱,怎么還有廉恥可言。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政治上庸庸碌碌,仰帝王鼻息,不僅絕少建樹,而且形成寡恥,阿諛奉承之風。“四海為秋氣,一室難為春”,廟堂上下,愈加呈現一派寂然無生氣的僵尸景象,整個社會已到了“曰之將夕”的衰世。龔自珍雖位居下僚,但他關心國家大事。是清代每一個站在獨立的學者立場上以個人的思考為依據縱橫議論時政的人物,他是思想家。又是一個實干家,同時更具詩人氣質:“少年哀樂過于人,歌泣無端字字真。”作為一個時代的先覺者,一個不甘遁世自適的志士,他的精神常常是痛苦的。“簫和劍”是他反復使用的意象,代表他多情易感和豪放任俠的兩面。從早年的“怨去吹簫,狂來說劍”,到晚年的“劍氣簫心一例消”。但無論怎樣,龔自珍始終睥睨俗世,直面人生。因此,沉重的政治憂患意識時時積壓心頭,這一點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而888寫于77辭官南歸的1839年,當時正值鴉片戰爭前夜,中英沖突,一觸即發,統治階級對內高壓政策也愈演愈烈,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惡化。77于4月23日出都,7月9日抵杭州家中,寓言體散文888和〈〈已亥雜詩〉〉同寫于這一年,其寄托之意不能不說深刻。

  由此可見,888的象征意義,首先是沉重的政治憂患意識,它以病梅象征茍且偷安,偷惰畏葸的各級封建官員,以“曲”“欹”“疏”象征清朝的病態統治,以“文人畫士”象征玩弄政治把戲的皇帝近臣,以江浙皆病梅象征死氣沉沉的官場,以“病梅館”象征作者革除時弊、挽枯扶榮的愿望和決心。

  二、深刻的解放人才的觀念

  嘉道時期對人才的束縛、壓制、摧殘是極其嚴重的。封建統治者所需要的人才,首先必須是俯首帖耳,曲意逢迎,沒有個性、沒有獨立人格的奴才。這種標準必然導致大批蠢才魚目混珠,討得主子的歡心,成為統治階級馴服的工具,而真正出類拔萃的人才反而為統治階級所不容,統治階級對這樣的人才不是千方百計的加以束縛,使之就范,就是毫不留情的加以殺戮。77不僅對此明察不爽,且有切身體驗。在〈〈乙丙之際箸議之九〉〉中,他指出“當彼之世也,百才士和才民出,則百不才督之縛之,民亦戮之,聲音笑貌亦戮之。……其法亦不得要領,徒戮其心,戮其能憂心,能憤心,能思慮心,能作為心,能有廉恥心,能無渣滓心。又非一日而戮之,乃以漸或三歲戮之,百年而戮之。”這也就是說,只要出現了有才能的士子或人才,封建統治者豢養的幫兇就會群起而督責、束縛,用各種卑鄙的手段,使“天下官之種類,盡此數者,既盡軀而師之”

《病梅館記》精品教案設計 篇9

  一、關于教材

  《病梅館記》是高中語文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外自讀課。作者龔自珍。由于作者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先驅者之一,因此本文將淺顯易懂的“易”和思想內容深刻、藝術性強的“難”融為一體,從而使學生課外自讀既有其有利的一面,又有其不利的一面。所以,如何把握教學中的“度”就成了教學這篇自讀課面對高一學生、落實教學大綱的關鍵之所在。

  從《病梅館記》在課本中的排列位置來看,作為課外自讀課,本文在承擔鞏固該單元文言文學習方法這一任務的同時,根據該單元的“知識和訓練”要求,還應該承擔積累一些文言實詞并適當熟悉一些文言虛詞的任務,同時,根據本文的寫作特點,還應該學習古人“托物言志”的為文之道,認識作者對清朝封建統治者殘酷摧殘壓抑人才的憤慨痛恨之情以及迫切要求改良的強烈愿望。

  鑒于上述我對教材的認識,備課時,又考慮到一般學校化解高考大綱和會考大綱的具體要求,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了解作者并認識其對清朝封建統治者殘酷摧殘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強烈愿望;

  (二)理解文言詞語:以、則、之、其、夭、病、泣、順;

  (三)理解本文內容,體會其“托物言志”的特點。

  三條之中,理解四個文言虛詞和四個文言實詞是疏通課文文句的關鍵,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托物言志”特點是領會文章主題思想和表達特色的關鍵,因此,我把這節課的重點確定為:理解文言詞語,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點。作為課外自讀課,本文的難點不很突出。相對來講,教案中列出的九個句子是理解詞語、疏通文句的難點,設問中的6、7兩問是理解內容、體會寫作特點的難點。但是由于它們是局部問題且較容易突破,所以教案中沒有將它們列為教學難點,而教學過程卻把它們當作難點來處理。

  二、關于教法

  教學中為突出重點,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做法。

  一是強調讀。這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這節課我先后設計運用了個別朗讀、齊聲誦讀兩種方式,借以起到強化感知課文的作用。

  二是重視導。教自讀課,教師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是關鍵。教師既不能“主”而不“導”,又不能“導”而不“主”,要恰當設計教學方法,靈活地指導、引導學生去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充分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教學雙邊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課堂上導入新課,我主要采用營造氛圍引入課文的方法,突出了“導”;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我主要采用“問”的方式,讓學生在理解中說,在“說”中體悟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突出了“引”;釋譯、理解課文我主要采用師生雙方設疑問答,啟發談話式的平等討論方法,既“引”又“導”,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是啟發式。啟發性原則是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孔子從長期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育思想,強調學生的學習要處于積極地思考狀。

《病梅館記》精品教案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作者對清朝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2)學習借梅議政這種托物言志的寫法;

  (3)掌握、積累“使”“病”“解”“本”“窮”等文言實詞,學習“以”“之”等文言虛詞,復習使動用法。

  教學重點:誦讀、文言實詞的積累、復習使動用法、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設想:擬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增加課堂容量,突破教學難點 ,把教學內容壓縮在1課時完成。

  教學過程 (多媒體課件腳本):

  一、課前營造氣氛

  (CAI播放鄧麗君演唱的《梅花》,畫面中一組梅花在背景中移動。)

  二、導入  

  (CAI一幅梅花的畫面,配以文字說明:梅,落葉喬木或落葉灌木,性耐寒,因而與松、竹一起被譽為“歲寒三友”,又與蘭、竹、菊合稱“花中君子”。1987年5月,在中國傳統十大名花評選中榮膺榜首,被譽為“花魁”。)

  (CAI顯示盆栽梅花與土栽梅花的比較圖)請同學們從審美的角度說說對畫面上不同梅花的感受。(學生應該說出盆栽梅花更具美感)

  在今天,園藝師們創造的包括梅花在內的盆栽藝術點綴了我們的生活,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但是,在晚清,卻有一人視這種“藝術”為扼殺天性的舉動,并專門寫下一篇文章來表明他的觀點,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病梅館記》(板書課題)(CAI梅館,作者簡介)

  三、明確學習目標(CAI顯示,教師讀出來)

  為達到這幾個學習目標,本堂課我們將采用“誦讀—積累—領悟—表達”的四步法來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誦讀—積累—領悟—表達)

  四、誦讀

  1.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誦讀時必須讀準字音,讀清句讀,還要讀出語氣。下面先請同學們聽老師范讀,聽的時候注意以上三個要領,并劃出理解有困難的文言詞語。(CAI配樂朗誦)

  2.我來檢查一下聽讀的效果。

  (1)生字的讀音(CAI顯示讀音,解釋)

  (2)分清句讀,把握朗讀節奏(CAI顯示練習)

  3.下面同學們根據誦讀的三個要領,自由朗誦,所謂“自由”就是你覺得怎樣讀感覺好就怎樣讀,把聲音放出來。朗誦時進一步發現問題,呆會兒提出來討論。我給大家配一段音樂。

  (學生朗誦時間控制在3分鐘以內,讀完后,稍加評點。)

  五、積累

  1.現在請同學們把在書上劃出來的理解有困難的詞語提出來,我們一起來研究解決。請1、2小組的同學提第一自然段中的問題,第3組的同學提第二自然段中的問題,第4組的同學提第三自然中的問題。(CAI即時顯示文句詳解)

  2.我們發現文中有兩個虛詞“之”“以”出現得比較多,我們做兩道練習來鞏固一下對這兩個詞的理解。

  (1)CAI顯示“之”的練習題及答案。

  (2)CAI顯示“以”的用示練習題及答案。

  3.另外,本文實詞的使動用法也較多,請同學們找出含有使動用法的句子。

  (讓學生找1分鐘,然后CAI顯示使動用法的練習題)

  六、領悟

  前面我們提到在本文中龔自珍所要表達的觀點,與我們一般的審美取向不同,我們認為是“藝術創造”的東西,作者卻認為是在扼殺天性。這到底是為什么呢?讓我們通過對文章具體內容的分析來解答這個問題吧。(CAI顯示文章內容分析)

  其實,如果我們運用歷史的眼光來看這篇文章,就能深入理解本文的主旨了。清朝,是我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個朝代,清后期,封建統治日趨腐朽,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對內加強思想統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為科舉考試選用人才的法定文體,以束縛人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興文字獄,鎮壓知識分子。在長期嚴酷的思想統治之下,人才遭受嚴重的壓抑和摧殘。龔自珍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敏銳地預感到封建王朝的新危機,對統治者扼殺人才、禁勉錮思想表示了極大的憤慨,強烈地呼吁社會改革與個性解放,殷切地希望統治者能“不拘一格降人才”,《病梅館記》就寫作于這樣一個時代。

  文章中的“梅”的意義顯然不僅僅是一種植物了,它象征著什么呢?(學生回答:人才)那么相應地,文人畫士及他們的品梅觀等分別象征什么呢?(CAI顯示)

  我們看到,文章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呢?(CAI托物言志)。

  (CAI顯示文章思想內容的小結及《己亥雜詩》)

  七、表達

  托物言志這種寫法可以使要表達的意思既含蓄又深刻,避免空發議論,為眾多的寫家所采用。本文借“梅”這一意象,寄托深意,假如現在要求同學們借“荷”來寫意,那么你將借此抒發怎樣的情懷呢?(CAI顯示荷花的畫面)

  托物言志,詠物抒情,要抓住所托之物的特征。例如花草之類,或抓住外部形態,或瞄準其生活習性。《愛蓮說》及我們上學期所學《荷塘月色》,都抓住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特點,表達潔身自好的情操。

  課后如有興趣,可就松樹或菊花寫一篇托物言志的練筆文章。(CAI顯示畫面)

  八、朗誦課文(CAI)

《病梅館記》精品教案設計 篇11

  一、教學目的:

  1.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2.理解本文“以”字的用法;

  3.認識作者在當時反對束縛人才,追求個性解放的積極意義及局限性。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文言虛詞“以”的用法。

  2.難點: 第一自然段

  三、教學時數:

  課內自讀課文  兩課時

  四、教學步驟 :

  憙拑

  第一課時

  憗拕

  字詞正音:

  欹qī(傾斜)  詔zhào(告訴)  斫zhuó(用刀斧砍)  遏è(阻礙)  

  詬gòu(辱罵)  貯zhù(貯藏)

  解題:

  初中時我們曾讀過龔自珍的《已亥雜詩》: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崐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這首詩表達了對清朝統治者扼崐殺人才的強烈不滿,喊出了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強烈呼聲。今天我們要學崐的是龔自珍在閂一年寫的控訴殘害人才的另一篇作品。

  《病梅館記》又名《療梅說》,選自《龔自珍全集》,是一篇政治性的諷崐刺雜文或政治小品。

  龔自珍(1791─1841),號定庵,字瑟人,浙江仁和人,是我國晚清時代進崐步的思想家、文學家和詩人,是提倡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先驅人物之一。自幼崐便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對小學(隋唐以后,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統稱為崐小學)、經學、史學、散文、詩詞等,都很有研究和成績。他寫的散文有300多崐篇,詩詞近八百首,著作《龔自珍全集》。

  他生活的時代是封建社會急劇解體,資本主義剛剛萌芽,外國帝國主義國崐家加緊對我國進行侵略,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銳的時候。他在政治上主崐張打破現狀,變法圖強,他對外來的侵略,主張堅決抵抗,反對妥協投降。他崐在學術上主張面對現實,沖破儒家思想束縛,提倡學術要為現實政治服務。曾崐與林則徐、魏源等結成宣南詩社。

  龔自珍自己也是被扼殺的人才之一。他1839年被迫辭官(曾任國史館校對、崐內閣中書、禮部主事、宗人府主事)南歸,悲憤交集,寫下本文。迫于當時的崐黑暗統治的嚴酷,難于明言,只好以物喻人,借梅喻政,用含蓄隱晦的筆法表崐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病梅”指改成病態的梅樹,文中借指受壓迫、摧殘的人崐才,“病梅館”是作者設置的醫治病梅的處所,這個地方的開辟,寄托了作者崐拯救人才、保護人才的理想。

  這篇文章巧妙地運用了借喻的手法,從表面上看,字字句句都是在講梅花,崐沒有一句題外的話,但實際上處處都含有寓意,比喻十分自然貼切,充滿了強崐烈的感情。

  “記”是一種文體。

  課文簡析:

  江寧⑴之龍蟠⑵,蘇州之鄧尉⑶,杭州之西溪⑷,皆產  梅。或曰: “梅

  出產

  以      曲  為  美,直  則無姿;以      欹⑸為美,正  則無景;以

  把(枝干)彎曲當作    筆直就  風姿  (樹身)傾斜      端正    景致(枝葉)

  疏  為美,密  則無態。”固也⑹。    此  文人畫士心知  其意,未可明

  稀疏      稠密    姿態  本來是這樣  這些          明白  意思    公開

  詔  大  號⑺以繩⑻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      斫⑼直,    

  宣告大聲號召  約束                    讓      種梅的人砍掉直的枝干

  繩:名作動(意為用這個標準來衡量)

  刪  密,        鋤  正,        以夭梅    病梅⑽  為  業  以求  錢也。

  剪去茂密的枝葉  鋤掉端正的樹身  來使梅彎曲使梅得病作為職業來求取錢財

  密:形作名       正:形作名     夭:使動用法  病:使動用法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        蠢蠢      求錢之民能以  其智力為也。  有

  的              不是(那些)忙忙碌碌地          憑借      做到的  有

  以文人畫士孤癖    之隱⑾明    告  鬻梅者,斫其正,養  其旁    條⑿,

  人把        偏嗜成病的情趣明白地告訴賣  的人        培養  橫斜的枝條

  刪其密,夭其稚枝⒀,鋤其直,遏  其生氣⒁,以求重價: 而  江浙之梅皆病。

  嫩              阻礙  生機        高價  因而        都成

  夭:使……彎曲,使動用法

  文人畫士        之禍  之烈    至  此      哉!

  為病梅了。        (造成的)的禍害的酷烈竟到了這種地步了

  憙拑

  第二課時

  憗拕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    完者,既  泣之      三日,乃誓療  之:

  一盆是完好  已經為它們哭了幾天      治療

  泣:為動用法,為……哭泣

  縱  之  順  之,          毀其  盆,悉  埋于地,解其棕  縛⒂;以五年

  解放它們順應它們的自然生長  那些    全部            棕繩束縛  用

  縱:使動用法使……縱  順:使動用法,使……順

  為  期,必復之          全之。        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⒃,辟

  作為期限  讓它恢復(本性)讓它健全(起來)                    辱罵    設

  病梅之館以貯之。

  (一個)

  之:結構助詞,無實義

  嗚呼,安  得使予多  暇  日,又多閑田,以廣  貯江寧、杭州、蘇州之

  怎樣能    多些空暇時間            大量

  病梅,窮  予生  之光陰以療  梅  也哉!

  窮盡  一生  時光  治療病梅

  簡析:

  一、產生病梅的根源:

  1.舉出有的人對梅的審美觀點。

  2.進一步指出上述觀點是文人畫士的觀點──揭示病梅的社會根源。

  3.寫文人畫士的幫閑們摧殘梅花的惡劣行徑。

  最后一句議論──滿懷義憤。

  二、寫自己療梅的決心和行動。

  三、以感嘆作結。

  寫作特點──托物言志:

  本文要表現的是政治改革的重大主題,揭露批判的對象是清朝統治者壓抑崐人們思想,摧殘人才的罪惡,在當時嚴酷的思想統治之下,這是很難從正面直崐接論述的,因此,作者巧妙地以梅喻人,托梅議政,表面上句句講梅,實際上崐都有言外之意,表達了作者要求改革時政,打破嚴酷的思想統治,追求個性解崐放的強烈愿望。

  但作者在反對封建專制的桎梏時,未能認識人民大眾的力量,而試圖以個崐人奮斗來解除封建專制的束縛,這就是作者的思想上的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崐

  作業 :

  [思考和練習]第一題、第二題、第三題。

《病梅館記》精品教案設計 篇12

  重點:

  1、了解作者的寓意

  2、托物言志手法的使用

  3、體會作者的情感

  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

  古代詠物的詩詞很多,請同學們回憶一下

  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中,通過蓮表達自己不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

  這種寫法稱之為“托物言志”,今天要學習的《病梅館記》就是一片托物言志的好文章。

  二、朗讀課文,疏通字音

  三、齊讀課文,思考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

  1、梅

  為何托梅?

  “皆產梅”——充斥著作者的眼界——人才濟濟

  “文人畫士”之愛—————————選用人才

  古來以青松、翠竹、白梅、黃菊喻志士仁人,以它們的蒼勁、堅韌、俊俏、雅潔來喻人的品格。

  思考:如果你“托梅”,會寫些什么?

  本文真是“托梅”嗎?

  2、病梅

  “病”得怎么樣?——曲、敧、疏

  怎樣“病”的?——斫、養、刪、夭、鋤、遏

  齊讀第一段,背:

  1、“梅以曲……密則無態”

  采用什么手法?(對比)

  表現了什么?(評選人才的標準)

  2、“斫其正……皆病”

  此處表現什么?(摧殘人才的行徑)

  四、言志的志,作何理解?

  1、志向

  2、想法、主張

  作者言何志?

  救梅(療梅)

  怎么療?齊讀2、3段

  1、購(準備)

  2、縱、順、毀、埋、解、復、全(方法)

  3、辟館(場地)

  4、多、多、廣、窮(決心、愿望)

  如何理解療梅的方法

  解放人才,追求自由

  五、文章是感情的產物,本文一字一句關情,哪些地方表現了什么感情?

  1、兩個感嘆號

  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統治者扼殺人才的滿腔憤怒

  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挽救人才的誓言

  2、泣之三日(痛心疾首)

  3、甘受詬厲(無怨無悔)

  六、再次朗讀全文,感知文章托物言志的手法和強烈的憤怒

  七、作業 

  八、板書:

  病梅館記

  一、托   物                       言   志

  梅

  病梅(摧殘)                  療(解放、自由)

  二、字句關情

《病梅館記》精品教案設計(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病梅館記》(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認識龔自珍反對束縛人才,追求個性解放的積極意義及其局限性。2.體會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3.掌握活用實詞及積累相應的實詞、虛詞。教學重點和難點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運用。...

  • 《病梅館記》學案(通用14篇)

    1. 分析第一段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深意。答:第一段揭示了產生病梅的原因。開頭一句引出議論對象。接著作者又分三層論述產生病梅的原因。第一層,舉出有的人對梅的審美觀點:“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疏為美密則無態。...

  • 病 梅 館 記(精選12篇)

    24 一、知識教育目標1.了解龔自珍和寫作背景。2.掌握重點字詞和句式。二、能力培養目標1.鑒賞托物言志的寫法。2.學習結合語境揣摩語言。品味本文準確、形象的語言。...

  • 《病梅館記》教案B(精選13篇)

    重點:1、培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朋友比較鑒賞的能力課時:一課時一、導入今天學習《病梅館記》,作者龔自珍,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我們以前學過他的《己亥雜詩》。...

  • 《病梅館記》教案 于慧琦_(通用14篇)

    教學目標1、誦讀課文,引導學生認識作者反對束縛人才、追求個性解放的積極意義。2、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寫法。3、提高學生誦讀和欣賞文言文的水平。教學重點: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寫法。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旨意。...

  • 《病梅館記》教案A(精選17篇)

    重點:1、了解作者的寓意2、托物言志手法的使用3、體會作者的情感課時:一課時教學步驟:一、導入:古代詠物的詩詞很多,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中,通過蓮表達自己不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

  • 病梅館記(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認識龔自珍反對束縛人才,追求個性解放的積極意義及其局限性。2.體會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3.掌握活用實詞及積累相應的實詞、虛詞。教學重點和難點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運用。...

  • 第三冊病梅館記(精選6篇)

    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投影課題及作者。(配音,配病梅插圖)投影教學目標(配梅花插圖)能聯系有關背景材料研讀課文,全面理解文章的主旨。能具體分析課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 《病梅館記》(精選15篇)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并認識其對清朝封建統治者殘酷摧殘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強烈愿望。 2、理解文言詞語“以”、“則”、“之”、“其”、“夭”、“病”、“泣”、“順”。...

  • 《病梅館記》精品教案設計教學設計(精選14篇)

    病 梅 館 記龔自珍[教學目標] 1.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2.理解本文的比喻意義和寫法。3.認識作者對清朝封建統治者殘酷摧殘壓抑人才的憤慨、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教學重點]文言詞語的用法。[教學難點] 比喻意義和寫法。...

  • 語文教案-《病梅館記》(通用16篇)

    【目的要求】1.掌握,積累“病”、“業”等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以”、“之”等文言虛詞。2.認識作者對清朝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3.學習借梅議政這種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 《病梅館記》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引導學生認識作者反對束縛人才、追求個性解放的積極意義。 2、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寫法。 3、提高學生誦讀和欣賞文言文的水平。 教學重點: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旨意。...

  • 病 梅 館 記(通用17篇)

    教學目標1.認識龔自珍反對束縛人才,追求個性解放的積極意義及其局限性。2.體會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3.掌握活用實詞及積累相應的實詞、虛詞。教學重點和難點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運用。...

  • 《病梅館記》學案(通用15篇)

    1. 分析第一段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深意。答:第一段揭示了產生病梅的原因。開頭一句引出議論對象。接著作者又分三層論述產生病梅的原因。第一層,舉出有的人對梅的審美觀點:“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疏為美密則無態。...

  • 《病梅館記》教案B(精選16篇)

    重點:1、培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朋友比較鑒賞的能力課時:一課時一、導入今天學習《病梅館記》,作者龔自珍,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我們以前學過他的《己亥雜詩》。...

  • 高一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彦县| 乌兰察布市| 恩施市| 积石山| 荥经县| 乐昌市| 城步| 将乐县| 乌鲁木齐县| 永定县| 汪清县| 巴南区| 墨江| 明溪县| 海盐县| 绵竹市| 清水县| 镇赉县| 新干县| 胶州市| 吴川市| 偃师市| 翁源县| 全南县| 翁牛特旗| 即墨市| 阿城市| 城市| 乐亭县| 阿坝| 凉山| 织金县| 广东省| 鄱阳县| 兴隆县| 澳门| 永清县| 凤城市| 屏东县| 吴旗县| 仁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