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時傳祥(精選10篇)
尋找時傳祥 篇1
課題 17.尋找時傳祥
學習目標
1.積累“誠摯、黯然、人海茫茫、人世滄桑”等詞語。
2.領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3.體味人物通訊的基本特點。
4. 體會“于樸素中見奇崛,于平實中顯機鋒”的特點。
學習重點 體味人物通訊的基本特點。
學習難點 體會“于樸素中見奇崛,于平實中顯機鋒”的特點。
學 習 過 程 備注
布置預習
1.對課文不懂的字詞查字典掌握,重點掌握“誠摯、黯然、揣著、人海茫茫、人世滄桑、偌大”等詞語的形、音、義,選詞造句。
2.查找“時傳祥” 的有關資料及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并在課上交流。(包括相片、事跡等)。
3.查找相關資料,了解人物通訊的基本特點,并嘗試分析本文是怎樣體現人物通訊的特點的。
4.你還有什么疑惑?
第一課時
一、預習展評
1.聽寫詞語,選三個學習小組成員到黑板板書一個詞語的造句。
2.選一小組交流查到的資料,其他小組補充。
3.簡單介紹人物通訊的特點,師歸納。
二、出示學習目標
1.積累“誠摯、黯然、人海茫茫、人世滄桑、偌大”等詞語。
2.體味人物通訊的基本特點。
3.了解人物“時傳祥”的勞模事跡以及他的人生價值觀。
三、合作探究
預設問題1:從寫作背景中了解到,本文是《工人日報》于1995年推出的 “重訪精神高原”系列報道中的一篇,如何理解“重訪精神高原”的含義?
預設問題2:本文題目及內容與《工人日報》推出的“重訪精神高原”的內涵相符嗎?
預設問題3:作者報道一個在現代人心目中早已“過時”的人物,其用意是什么?思考在當今社會,是否仍然需要時傳祥的精神?
四、精講點撥
預設問題:學生交流查找到的人物通訊的基本特點,在本文是怎樣體現的?
五、當堂達標(14分)
1.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4分)
。1)一張與掏糞工chéngzhì( )握手交談的照片傳遍了大江南北。
。2)一聽到要寫時傳祥,老人就挺激動,同時也有些àn( )然
(3)ruò( )大京城,人海茫茫,人事滄桑。
。4)他帶著一身病痛被遣送回解放前他chuāi( )著七塊糠餅子、步行十三天來京的山東農村老家。
2.選出下列加點的詞語使用恰當的一項( ) (3分)
a.一時間,滿天大霧把什么都遮沒了,就是遠處的電線桿也躲得杳無音信。
b.他在學習上能夠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
c.他待人謙和,不論遇到誰,總是付之一笑。
d.我是集郵迷,不管得到什么時期,什么國家的郵票,我都會如獲至寶,惜愛有加。
3.下列對病句的修改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來孤身一人在城市獨自拾荒,供兒子讀書。(刪除“獨自”)
b.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滿創作激情,留下了許多優秀作品。(把“他的晚年”改為“晚年的他”)
c.由于長江流域連續干旱,導致洞庭湖、鄱陽湖水面大面積縮小,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很大影響。(刪除“給”)
d.有人認為央視“開心辭典”欄目將國學娛樂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國學。(把“研究和了解”改為“了解和研究”)
4.仿照下面畫線的句子,再寫一個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語意連貫。(4分)
山間的清泉,你何必與遙遠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純。
路邊的小草,你何必與偉岸的大樹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執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布置預習
熟讀課文,思考并解決下列問題:
1.了解第一部分行文的特點,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2.“用事實說話”是新聞的基本特征,作者要寫的主人公事跡已經時隔幾十年,作者對當時的情形已經無法直接描述,他是如何遵循這一原則的呢?
3.時代是需要時傳祥精神,但他的五六十年代的事跡與現代人的思想能結合嗎?
4.對本文,你還有什么疑惑?
第二課時
一、預習展評
二、出示學習目標
1. 領會文章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 體會本文“于樸素中見奇崛,于平實中顯機鋒”的特點。
三、合作探究
預設問題1:第一部分的行文特點及作用?
預設問題2:我們周圍還有“時傳祥精神”的人嗎?當今社會仍需要這樣的人嗎?我們也來“尋找”一下。
四、精講點撥
本通訊為何能獲得1995年第六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并被一些新聞院系選為必讀篇目?
五、當堂達標
。ㄒ唬╅喿x短文,回答問題(15分)
“博客之父”方興東 (張佳)
打開百度,輸入“方興東”搜索,100多萬條信息赫然呈現。
罩在方興東頭上的光環頗多:清華大學博士、專欄作家、互聯網評論家……而“中國博客之父”的稱號,一度讓他的名聲如日中天。因為“全民皆‘博’”的博客,最初的吆喝和鼓吹者,就是方興東。
被逼結緣博客
結緣博客,方興東說,他是被逼的。
一切起因于XX年,方興東向互聯網巨頭——微軟的一次叫板。當時,他在新浪、搜狐上發了一篇《向微軟投降》的反諷性文章,但在微軟的強勢公關下,不到1小時,這篇文章在幾大門戶網站上迅速消失。
資本的強大力量,惹怒了方興東:當時,我想一定要做一個網站,為了自己的自由!辈┛,就這樣被朋友帶進他的生活。對互聯網敏銳的觸覺,使方興東意識到博客這種新鮮事物的巨大市場潛力:這種能讓每個網民都參與的平臺,將會是互聯網的未來。
于是,XX年夏天,方興東開啟了“博客中國”網站。他開始把博客概念引入中國,方興東從身邊的朋友們“下手”,不遺余力地鼓吹博客。而木子美的《遺情書》讓“博客中國”一夜之間紅遍中國。
此時,精明的風險投資商開始瞄上了方興東和他的“博客中國”。在得到1000萬美金風險投資后,“博客中國”改名為“博客網”,走上了全面商業化的道路。一臉書生氣的方興東也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場,他似乎已經信心百倍地做好了從書生向ceo轉型的心理準備,并且不只吆喝著博客,還吆喝著上市,吆喝著趕超新浪。
吸引千萬美元的書生
出生于浙江義烏一個農民家庭的方興東,從小生活貧困,一家人主要靠母親踩縫紉機養活。為了離他喜歡的陜西作家路遙更近一些,義無反顧地報讀西安交通大學。
方興東進入大學后,廣泛涉獵文學、哲學、經濟學。尤其熱衷于寫詩,他在作品不時地在《詩刊》、《星星》上出現。那個時候,他喜歡別人民他“詩人”,并標榜自己是“文學青年”。
1996年,方興東在清華大學讀博士。有位同 學約他寫有關it行業評論文章,方興東自此從文學青年轉型為it評論家。在短短的一兩個月時間里,他狠狠地“啃”了一遍當時的《計算機世界》、《中國計算機報》等專業報刊,還寫下了10萬字筆記。靠著這份勤奮和博聞強記,方興東強行進入了一個熱鬧的新領域。
由于不斷在各大媒體發表文章、開辟專欄,“方興東”這個名字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記住。他的文章筆鋒犀利,觀點獨特尖銳,一星期上萬字的寫稿量,使互聯網評論世界唯其馬首是瞻,并稱其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互聯網評論家。方興東許多文章的字里行間,都流露出濃厚的文人氣質和學者性格。
只是,當遇到了博客里1000萬美元風險投資時,方興東這個內心并不安分的文人,開始穿上西服,打好領帶,躍躍欲試,向ceo這個商人身份轉型。
不再發表偏激言論
方興東說,做一個ceo的感覺,還沒有寫一篇好文章帶給他的興奮感和成就感大,而在“董事長”與“博士”這兩上頭銜中,他更愿意別人用后者稱呼他。
此時方興東,作為ceo,不得不忙于應對“博客網”因為盲目擴大規模所造成的管理混亂等問題;而在互聯網上,也充斥著一片對“博客網”質疑和否定的聲音。
面對圍殲,最初躊躇滿志,吆喝著“博客網”XX年盈利上市,并計劃用3年時間趕超新浪的方興東,語氣明顯來和了許多:“‘博客網’的上市,我們現在也不會這么著急。XX年的盈利目標,我們還要努力。”沒有大型網站運營經驗的方興東,坦言自己不懂管理,已經把“博客網”放手交給自己的團隊。他在互聯網的路上,一邊前行著,一邊放棄著,而放棄是為了在前行中更好地調整和進步。游走在學者和商人之間,如何準確找到定位還是要依靠他自己,這個勤奮的互聯網青年,在自己衡量成功的標準。
曾經高調張揚的互聯網評論家,現在已經明顯地變得低調起來。方光東說,做eco的一大收獲是,不會再輕易地發表偏激的評論了。
節選自《環球人物》(第十七期)
1.方興東由一個高調的互聯網評論家,轉變為一個低調的大型網站的ceo,不輕易發表偏激評論了,這說明他缺乏當初的激情嗎?如果不是?這又是為什么?(4分)
2.方興東自稱十年來保持“農民品質+詩人理想+學生心態”,文中那些地方表現了方興東的這些特性?請就其中一個方面的特點舉例分析。(4分)
3.方興東“在互聯網絡的路上,一邊前行著,一邊放棄著,而放棄是為了前行中更好地調整和進步!苯Y合文本說說方興東是如何前行,如何放棄的,他的這些經歷對你有什么啟發呢?請結合現實談談自己感想。(不少于130字)(7分)
六、布置預習
學習心得
第17課 尋找時傳祥
第一課時
【合作探究】
預設問題1:“重訪精神高原”的含義:“精神高原”形象地比喻高尚的精神特質,“重訪”蘊含著重新發掘曾經輝煌過、曾經影響過一代人的勞模精神,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因為是“重訪”,所以記者需要賦予訪問于新的內容,新的寫作目的。(本文不只是贊,還有呼喚這種精神。)
預設問題2:內涵是相符的,“尋找”與“重訪”相照應,文章內容所表現的“時傳祥”敬業、實在、正直、本分的精神與“精神高原“相照應。
預設問題3:開掘深邃的思想和重大主題:今天我們應該具有怎樣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要表達的意思:時代是應該變的,但為社會勤奮勞動和真誠待人的道理不該變; 現在社會,仍然需要像時傳祥那樣正直、敬業的人,實實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
【精講點撥】
人物通訊的要求:一、迅速、及時地反映現實生活中值得報道的人物。二、必須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刻畫人物。三、要用具體的、生動、典型的事例來表現人物的思想品質。 第一點:在本文第8自然段,問起學生是“漠然”,問起師傅是“激動”,可預示在年輕一代,時傳祥的精神正在流失,而對這種精神敬重的老一輩卻已經久違得忍不住激動,所以在當今社會應該重新擦亮這種精神。結尾處的:“現在賺錢再多的人內心深處也都有一種感慨——大家都能像時傳祥那樣正直、敬業、實在,該多好!”是含蓄地指出在“動蕩不定的精神家園”里,雖然有人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們卻仍然渴望與向往時傳祥精神,說明時代呼喚時傳祥的精神,這是值得報道的一個人物; 第二點:文章所寫的人與事沒有浮夸之處,語言樸實,作者非常真實的再現了人物的語言,行為; 第三點:在文章第二部分,側重寫時傳祥的敬業、實在。作者從面到點去刻畫了時傳祥,在11自然段,描述了時傳祥的工作量答,表現了他工作量大,有敬業,愛業的精神,從12自然段的人物語言描寫,表現了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奉獻精神。之后選了兩個典型事例,一是為耿大爺家從廁所撈磚、洗磚、壘墻、洗廁的事;二是寫了運糞改用汽車后,時傳祥帶領工友們自我減壓,增加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益的例子。從動作、語言方面去表現了人物工作態度認真、負責,是一個實在的人,是一個敬業的人。在第三部分,則采用插敘的方式,通過正面和側面相結合的方式去寫出時傳祥的正直、本分。
【當堂達標】
1、誠摯、黯、偌、揣 2、d 3、c 4、空中的彩虹,你何必與堅固的拱橋比恒久呢?你自有你的絢麗。天上的星星,你何必與火熱的太陽比輝煌呢?你自有你的璀璨。(答案不唯一)
第二課時
【合作探究】
預設問題1:這一部分首先點明時間及事件,沒有具體敘寫事件,只是用抒情的語言為后文詳細介紹人物命運營造環境背景。作者在這一部分中向讀者傳遞的主要信息是:一場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飆,毀掉了一個掏糞工人,也毀掉了共和國主席,更毀掉了我們做人的良知。這是我國一段痛苦的、人鬼顛倒的時代,人們曾經崇敬的人物一下子成為慘遭迫害的對象,人們曾有的信仰、道德觀念、價值標準均受到嚴重的沖擊,有人迷失了,精神家園動蕩不安。雖然這些冤案都已平反昭雪,然而人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建仍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作者在“重訪精神高原”中深感主題的重大,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報道一個勞模的事跡,而是對當今社會應該有怎樣的做人觀念的反思。本段語言樸實、抒情性卻極強:“握了一次手”、“連真名也不能說”、“去了”“精神便有些失!、“死于”、“掏糞工人”、“共和國主席”,語言簡潔,內涵卻深刻,作者以沉重的筆調揭示人物的命運,既有極強的震撼力,又啟發讀者深刻的反思,起筆凝重,感情強烈,能引起讀者痛苦的沉思。與一般的人物通訊相比,其主題的開掘更為深刻。
預設問題2:參照每年的中國感動人物事跡。(例如林秀貞:30年來贍養了6位孤寡老人
林秀貞是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王常鄉南臣贊村農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種困難,像女兒一樣贍養了6位孤寡老人! ∵@位樸實的農村人,始終記得她母親的樸素教誨:人人管閑事,世上沒難事;人人都幫人,世上沒窮人;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來治理自己的家,萬萬治鄰——用一萬分力量來治理鄰里關系! 绢C獎詞】 用30載愛心讓一村之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富人做這等事是慈善,窮人做這等事是圣賢,官員做這等事是本分,農民做這等事是偉人。這位農婦讓九州動容。)
【精講點撥】
。▍⒖家c,學生可以補充其所思考到的內容,可分別從文章的思想內容、文章謀篇布局、文章的語言、文章的細節描寫等去賞析)(1).內涵豐厚,主題深刻: 本通訊跳出了述說好人好事的窠臼,開掘了一個深邃的思想和比較重大的主題:今天我們該有怎樣的人生觀、價值觀。時代是應該變的,但為社會勤奮勞動和真誠待人的道理不該變;現今社會,仍然需要像時傳祥那樣正直、敬業,實實在在于活,本本分分做人。(2).客觀真實,布局嚴整 :以事實說話:本文語言風格平實、樸素,在敘寫時傳祥的事跡時,幾乎沒用什么形容詞,更沒有作者的主觀議論,只是用記者采訪的人物陳述及其評論,讓讀者充分體會通訊真實性的特點,極大地增強了說服力。在謀篇布局上,開頭異峰突起,結尾含蓄,深化主題。中間敘述人物詳寫解放后人物的待遇、略寫文化大革命時的境遇,對人物有直接的敘述也有間接的敘述,,詳略得當,敘述形式多樣。(3)風格質樸,情感強烈, “于樸素中見奇崛,于平實中顯機鋒”。 作者追求一種十分平實、十分樸素的風格,然而,透過字里行間,作品所體現出的情感是熱烈而鮮明的,例如以下的句子:
a、你當清潔工是人民的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員……b、正直、樸實的人格沒能戰勝那個勞動有罪、正直有罪的年代。c、干點什么不比這體面?d、這世界,變化真大!e、現在實實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還時興嗎?你寫勞模還有人看嗎?f、現在賺錢再多的人內心深處也都有一種感慨——大家都能像時傳祥那樣正直、敬業、實在,該多好!
這是因為作者將自己激動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都隱藏在一種引而不發、含而不露的客觀敘述之中。惟其如此,讀者通過作品所受到的啟發是強烈而又深刻的,這與現在的一些虛張聲勢、情感虛假的報道形成鮮明的對比更能引發當代人的深層思考。
【當堂達標】
1.不說明他缺乏當初的激情,而是說明他認識到作為一個實際經營者,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問題,需要更加謹慎穩重。
2.表現其農民執著的地方:方興東由一位農民子弟成長為詩人,又很快成為學者,并轉型為一位互聯網評論家,這些都表現了他農民式的勤奮與執著。表現其詩人式的浪漫理想的地方:被逼結緣博客,這表現方興東富有激情的詩人式的浪漫理想。表現其學生式進取態度的地方:方興東一路走來,特別是創建“博客網”以來種種不斷學習不斷進取的事例,都可以看作是他的“學生態度”。(舉例2分,分析2分)
3.方興東從互聯網評論家轉型為頗有成就的it商人,這是他能力品質和事業財富的提升,(2分,“前行”)同時他失去了評論家的客觀中立的立場和高調張揚的態度,而這對于商人來說是需要更是智慧。(2分,放棄)人的一生實際就是一個不斷前行和不斷放棄的過程,就比如我們現在專注于高考,就必需放棄某些個人的興趣愛好,(2分,聯系實際)這沒有什么可惜的,重要的是我們應該知道選擇什么,放棄什么。(1分,總結句)
尋找時傳祥 篇2
一、 教學目的
1、 掌握尋找時傳祥的社會意義.
2、 學習時傳祥精神.
3、 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
二、 教學重點、難點
尋找時傳祥的原因及意義.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課前準備
學生通過互聯網、報紙等查找有關時傳祥的資料.
五、教學過程
1、 導入
在共和國的英模錄上,銘刻著一個普遍工人的名字,他以寧肯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精神,為首都干凈美麗做出了貢獻,這個人就是(停頓) 時傳祥(學生集體回答).
今天,就讓我們真正了解時傳祥這位不平凡的人物.
2、 讓學生展示有關時傳祥的圖片及資料,接著談自己對時傳祥的看法.
時傳祥,1915年出生于山東省齊河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因家鄉遭遇災荒,他14歲便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當了掏糞工。那時的城市清理廁所主要*人工來做,因而產生了“掏糞工”這一行業。時傳祥的工作就是每天用糞勺挖、用糞罐提、用糞桶背、用糞車運,清理城里的糞便。舊北京城的路非常難走,時傳祥每天推著送糞的破轱轆車,由六部口到廣安門,再到姚各莊、小井一帶。他來回二三十里,常常是“一步三歪,步步打轉”。無論刮風下雨,嚴寒酷暑,他都要每天往返4趟。工錢則少得可憐,一個月掙不到3塊銀元。他們住的地方更是簡陋,13個伙伴跟一頭驢睡在一起,即使這樣的住所還時常呆不住。他們常常是吃在馬路上,睡在馬路上,頭枕半塊磚頭,一條破棉褲補了又補,穿了整整8年。 在舊中國,城里人的居家生活雖然離不開掏糞工,卻又非常瞧不起這一職業。尤其是有錢人,常常把這些掏糞工蔑稱為“屎殼郎”。掏糞工不僅受到社會的白眼,還要受行業內部一些惡勢力的壓榨和盤剝。時傳祥在這些糞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盡了壓迫與欺凌。有一次,他給京城的一個大律師家掏糞,干完之后想討口水喝,誰知那家的闊太太竟然藏起了水瓢,蓋嚴了水缸,讓女傭人拿喂貓的盆子給他盛了一點水。日偽統治時期,糞霸逼他去日本兵營掏糞。進門的時候,他因為雙手推著轱轆車,無法給站崗的日本兵摘帽敬禮,被日本兵用槍托和皮靴打得遍體鱗傷。日本投降之后,城里又住了美國兵,他們開著吉普車在街道上橫沖直撞,有一次竟故意撞翻了時傳祥的糞車,撞傷了他的腿。
新中國成立之后,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清除了糞霸等惡勢力,時傳祥真正感到翻身得了解放。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區清潔隊,繼續從事城市清潔工作。此時,北京市人民政府為了體現對清潔工人勞動的尊重,不僅為他們規定的工資高于別的行業,而且想辦法減輕掏糞工人的勞動強度,把過去送糞的轱轆車全部換成汽車。時傳祥所在的崇文區清潔隊,就有了11輛汽車,清潔工人只需把糞掏好裝上車,再由汽車送至郊外。運輸工具改善之后,時傳祥合理計算工時,挖掘潛力,把過去7個人一班的大班,改為5個人一班的小班。他帶領全班由過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則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糞背糞達5噸。管區內居民享受到了清潔優美的環境,而他背糞的右肩卻被磨出了一層厚厚的老繭,因此而贏得了人們的普遍尊敬,也贏得了很多榮譽。1954年,他被評為先進生產者,1956年當選為崇文區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9年,時傳祥作為全國先進生產者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群英會”,還被選為“群英會”主席團成員,同年被選為北京市政協委員。1964年,他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曾握著他的手說:“你當清潔工是人民的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員!
“文革”期間,時傳祥因與親密關系等原因受到沖擊,被污蔑為“工賊”遭受毒打,于1971年被遣送回山東原籍。1973年8月,周恩來總理得知這一消息后非常氣憤,指示立即派人把他接回來治病。他隨后被接回北京,于1975年5月19日因病逝世,終年60歲。他去世之前還反復叮囑,讓兒子繼承父志,也當一名稱職的環衛工人。
3、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分組進行討論。
問題一:作者為什么要尋找時傳祥?又為什么把他稱為“精神高原”。
教師總結:“尋找時傳祥”,其實是在尋找時代精神。也就是文章最后所說的時傳祥所具有的“正直、敬業”的精神。是因為一段歷史正漸漸逝去,時傳祥精神也被人淡忘,F代都市已經不再需要掏糞工人,但是只要存在社會分工。總會有苦、累、臟的工作,因此,時傳祥“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時傳祥精神不僅是不怕苦與累與臟,更在于他的認真與敬業。無論是做工人、官員,還是做商人、學者,時傳祥的精神都不會過時!
問題二:文章中有這樣一段,某幼兒園老師指著一名環衛工人的孩子教育其他小朋友說:“你們若不聽話,將來也得像他父母一樣去掃大街、掏廁所!”如今這個時代,有這樣的想法是非常普遍的,如何又能重新喚回時傳祥精神呢?
對于這個問題,讓學生以書面作業的形式,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見解。
4、文章在語言方面的特色
不太講究修辭,依然有動人的力量,緣于它的真實性。
尋找時傳祥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文正是寫于時傳祥的名字逐漸淡出歷史的時候。1995年,作者寫作此文時,在中學生、大學生中間問起時傳祥,他們已經“雙眼茫然”了。但是,從那個踏實做人、講求奉獻的時代中走過來的老人們記得時傳祥,在他們的心中,時傳祥依然活著。一些接受采訪的老師傅提起時傳祥,就像是在述說自己的光榮一樣,既為記者提到這個話題而驚訝,也因心底一段復活的歷史而激動。
時傳祥生于1915年,十幾歲時就從家鄉山東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當了掏糞工。舊社會各行各業都有“行霸”,時傳祥在糞霸手下掏了近20年的糞,受盡欺凌卻依然生活窮困。新中國成立后,政府大大改善了清潔工人的工作條件,既為他們規定了較高的工資,同時又想辦法減輕掏糞工人的勞動強度,在環衛一線上配備了送糞的汽車。奮戰在環衛工作第一線的時傳祥正是為首都的干凈美麗做貢獻的一員。建國后的十七八年里,時傳祥在工作上兢兢業業,汽車減輕了他的勞動強度,他又主動給工作加碼,要爭取做到“車不等人、加快周轉”,原來每人每天平均背糞50桶,一下子增加到93桶。在工作中更是不畏風雨以群眾為先,掏糞的分內事他做,壘好倒塌的廁所這種分外事他也做。時傳祥寧肯一人臟,換來萬家凈。1954年,他被評為先進生產者,1956年當選為崇文區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9年,時傳祥作為全國先進生產者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群英會”,還被選為“群英會”主席團成員,1964年,他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曾握著他的手說:“你當清潔工是人民的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員……”那張會面的照片曾鼓舞了許多工人的心;時任北京市領導的萬里,也曾背起糞桶,跟著時傳祥學習背糞,為環衛工人鼓氣。一些大學生也來拜時傳祥為師,學習他身上吃苦耐勞的精神,感受他崇高的思想境界。
時傳祥的出現是與一個時代相連的。那是一個全民齊心協力建設社會主義的時代,人們的心中裝著祖國,集體主義的思想造就了一大批像時傳祥這樣的社會主義新人,也推進了我國社會道德水平的進步。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每個人都盡職盡責;人與人之間是平等和友愛的,上至,下至掏糞工人,都與一個抽象然而又令人興奮的“人民”站在一起。那是一種樸素的情感,也是一個民族凝聚力的體現。
這篇文章發表于1995年,往前推三年,黨的xx大剛剛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一個新的時代正在穩步前行。正如文中所說的,“這世界,變化真大!”整個社會的物質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但許多始料不及的現象也出現了,一部分人信奉拜金主義、消費主義,社會的價值標準在解構的過程中日趨多元化;對歷史與文化的反思漸漸墜入低谷,人們普遍對宏大敘事失去興趣,而愈關注個人生活。社會在變,不變的應該是什么?也許我們首先會想到誠信、認真等詞語,可定睛回望現實,違背這些精神的行為似乎正在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也難怪,“現在賺錢再多的人內心深處也都有一種感慨──大家都能像時傳祥那樣正直、敬業、實在,該多好!”這是本文的最后一句話,也是整篇文章的主旨所在。時傳祥不僅僅是干活不怕臟不怕累,更以他踏實的作風贏得了老人們的懷念。如今我們要尊重他的勞動,但他實實在在地投入到工作中的那股勁頭,更是我們應該尋回的“精神高原”。
二、教學教學設計思路
“感人心者必先乎情”,單就文本的寫作技巧而言,并無多少過人之處,但它依然有著動人的力量。這種藝術感染力是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的。作者很好地把握住了時代精神,在創作過程中采用含而不露的表達方式,例如寫到采訪時傳祥的老伴,家里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但老人激動中的黯然并不是因為清苦的家境,也不是因為大家忘記了時傳祥,那一句“你寫勞模還有人看嗎”的疑問,分明是一位老人對社會現狀的擔憂,而記者的默然,則讓讀者陷入沉思中。還有一處,作者寫道,“在后來的采訪中,大凡了解些時傳祥的,談話多是這么‘轉折’……”也讓我們感到困惑:難道我們的社會真的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了嗎?因此,在本文的教學上應側重于情感的教育,在適當的時刻加入對文本的分析。
思路、方法:(1)了解石傳祥(2)挖掘石傳祥的動人之處(3)當今社會為什么要去尋找他(4)品評文章語言風格。
三、課堂實錄
執教:
記錄:
1. 導語
有人說現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來越多了,知道“魯迅”的人越來越少了;知道“關之琳”的越來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來越少了;知道“馬克”的 越來越多了,知道“馬克·吐溫”的越來越少了;知道“比爾”的越來越多了,知道“保爾”的越來越少了;知道“景崗山”的越來越多了,知道“井崗山”的越來越少了;知道“愛情”的越來越多了,知道“艾青”的越來越少了;知道“就要發”的越來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來越少了。一提起時傳祥,同學你是不是也有些茫然,那么,請你跟隨老師的腳步,去尋找時傳祥,了解時傳祥……
2. 介紹人物
師:有哪位同學覺得對石傳祥還算是比較了解,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師巡視課堂,生不語。
師:看來大家對時傳祥真的很陌生。那么我們在學習課文,就來看看到底是什么讓人們懷念時傳祥?看看他有什么魅力?
(師投影顯示石傳祥介紹)
關于時傳樣
時傳祥,1915年出生于山東省齊河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因家鄉遭遇災荒,他l1歲便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當,了掏糞工。那時的城市清理廁所主要*人工來做,因而產生了“掏糞工”這一行業。時傳祥的工作就是每天用糞勺挖、用糞罐提、用糞桶背、用糞車運,清理城里的糞便。舊北京城的路非常難走,時傳祥每天推著送糞的破轱轆車,由六部口到廣安門,再到姚各莊、小井一帶。他來回二三十里,常常是“一步三歪,步步打轉”。無論刮風下雨,嚴寒酷暑,他都要每天往返4趟。工錢則少得可憐,一個月掙不到3塊銀元。他們住的地方更是簡陋,13個伙伴跟一頭驢睡在一起,即使這樣的住所還時常呆不住。他們常常是吃在馬路上,睡在馬路上,頭枕半塊磚頭,一條破棉褲補了又補,穿了整整8年。
在舊中國,城里人的居家生活雖然離不開掏糞工,卻又非常瞧不起這一職業。尤其是有錢人,常常把這些掏糞工蔑稱為“屎殼郎”。掏糞工不僅受到社會的白眼,還要受行業內部一些惡勢力的壓榨和盤剝。時傳祥在這些糞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盡了壓迫與欺凌。有一次,他給京城的一個大律師家掏糞,干完之后想討口水喝,誰知那家的闊太太竟然藏起了水瓢,蓋嚴了水缸,讓女傭人拿喂貓的盆子給他盛了一點水。日偽統治時期,糞霸逼他去日本兵營掏糞。進門的時候,他因為雙手推著轱轆車,無法給站崗的日本兵摘帽敬禮,被日本兵用槍托和皮靴打得遍體鱗傷。日本投降之后,城里又住了美國兵,他們開著吉普車在街道上橫沖直撞,有一次竟故意撞翻了時傳祥的糞車,撞傷了他的腿。
新中國成立之后,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清除了糞霸等惡勢力,時傳祥真正感到翻身得了解放。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一文區清潔隊,繼續從事城市清潔工作。此時,北京市人民政府為了體現對清潔工人勞動的尊重,不僅為他們規定的工資高于別的行業,而且想辦法減輕掏糞工人的勞動強度,把過去送糞的軸轆車全部換成汽車。時傳祥所在的崇文區清潔隊,就有了11輛汽車,清潔工人只需把糞掏好裝上車,再由汽車送至郊外。
運輸工具改善之后,時傳祥合理計算工時,挖掘潛力,把過去7個人一班的大班,改為5個人一班的小班。他帶領全班由過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則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糞背糞達5噸。管區內居民享受到了清潔優美的環境,而他背糞的右肩卻被磨出了一層厚厚的老繭,因此而贏得了人們的普遍尊敬,也贏得了很多榮譽。 1954年,他被評為先進生產者,1956年當選為崇文區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人中國共產黨。1959年,時傳祥作為全國先進生產者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群英會”,還被選為“群英會”主席團成員,同年被選為北京市政協委員。1964年,他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曾.握著他的手說:“你當清潔工是人民的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員!
“文革”期間,時傳祥因與親密關系等原因受到沖擊,被污蔑為“工賊”遭受毒打,于1971年被遣送回山東原籍。1973年8月,周恩來總理得知這一消息后非常氣憤,指示立即派人把他接回來治病。他隨后被接回北京,于1975年5月19日因病逝世,終年60歲。他去世之前還反復叮囑,讓兒子繼承父志,也當一名稱職的環衛工人。
師:大家看完了嗎?
生:完了。
師:現在誰能來給咱們概括介紹一下石傳祥?
生:他是一個清潔工,掏大糞的。
生笑。
師:(嚴肅)我看見很多同學笑了,我向問問大家你們為什么笑了?
生:老師,掏大糞的很臟的。
師:如果按你們這個理論,老師完全可以瞧不起你們的父母,因為大部分同學的父母都是農民,如果這樣我想你們也不會高興的。大家說是嗎?
生:是。
師:所以,我們不應該用職業來區分對人的態度。越是干艱苦工作的人,越值得我們尊敬。大家現在想一想,時傳祥到底是*什么打動人的?
生:我覺得是他的敬業打動了人,因為現在像他那樣敬業的人已經很少了。所以大家都在渴望有石傳祥那樣的人來工作。
生:我覺得是他的勤懇。現在的人總說社會風氣壞了,但是在說的同時總是在做著破壞社會風氣的事。
師:大家說的都很有道理。老師想起了幾年前國家大力宣傳的一個人——李素麗,大家說李素麗有沒有干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
生:沒有。
師:是的,沒有。她做好的就是那些很平凡的小事,但她把那些平凡的小事做好了幾十年這就不容易了。大家說是嗎?
生:是。
師:這就和我們學習一樣。你可以認真學習幾分鐘、十幾分鐘,但是如果幾年一直認真學習那就不容易了。正是因為很多人做不到,所以同學們的成績才有了區別。大家現在結合自己的理解,談談作者為什么要加一個副標題——重訪精神高原。
生:大概是因為他的這種精神為大家所推崇。
師:文中有沒有表現這樣意思的語句?
生:有。
師:是哪一句?
生:最后一句“大家都能像石傳祥那樣正直、敬業、實在,該多好”這句話。
師:從這句話能說明什么?
生:我覺得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現在像石傳祥那樣正直、敬業、實在的人越來越少了,但是大家在心底還是渴望那樣的精神的。
師:理解的非常好。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尋找石傳祥實際上是尋找?
生:石傳祥身上具有的那種實實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的精神。
師:大家想一想,既然人們都渴望這種人的存在,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這樣和人交往,是不是更能引起心靈共鳴?所以,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都能認真學習,在和同學的交往中能夠以誠相待。
師:文章的主旨總是通過文本的形式體現出來的,大家在看過這篇課文后有不認識的字和不明白的句子嗎?
生:沒有。
師:是的,這篇文章中運用的語言是明白如畫,非常樸實。但它有沒有淡的如同白開水呢?
生:沒有。
師:想一想為什么沒有?
生:我覺得它是用內在的精神打動了我們。
師:那么這種內在的精神是怎么表現的?
生:作者通過很多數字和現實結合來體現這種精神。如在列舉了北京環衛系統連年招不滿工人的數字之后,是環衛局干部顫抖的述說,“僅1994年,我們環衛工人被打事件就多達78起……今天,人怎么這樣?!”枯燥的數字之后,是鮮活的生存狀態。
師:說的非常好。另外,藝術細節的選擇及運用也與現實很好地結合。作者還原了時傳祥所生活的那個年代,也展現了我們現如今生活中與時傳祥相聯系的一些典型事件,因為真實,兩個時代之間的張力也得到了表現,這篇文章也令我們想到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句話,“歷史是真正的詩人和戲劇家,任何一個作家都甭想去超過它!痹谶@篇課文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大家下去后找一找。這節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案例評析:
本課是一節語文味較淡的,教師在處得的時候將精神的感染與熏陶放在了第一位,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著思想教育。本來在當代許多課改專家的意見中將這樣的課是批評的一無是處的,因為在課改之前我們的語文課就是意識形態的教育工具,所以,在今天將語文課中對人的思想教育視為大忌。殊不知,這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新課標指出語文應該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體,只要在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有所得,即使上得語文味很淡又有何妨。何況,在就本文實際而言,做為語文味的一面,在內在含義與寫作技法上是較為明晰的,所以,單就教學目標的設置與達成方面應該是成功的。就教師控制課堂的能力而言,也是合格的,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學生個體體驗,在課堂上能夠進行平等對話。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具體表現在,就課堂一些細節的處理上做的不夠好,在話題環節的過渡上有些生硬的感覺;要更自然地引導學生的發言。
尋找時傳祥 篇4
同步闖關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
a.足跡(jì) 偌(ruò)大 滄(cāng)桑
b.師傅(fù) 老繭(jiǎn) 污蔑(miè)
c.顫(chàn)抖 黯(àn)然 撈(lāo)錢
d.感慨(kǎi) 薯(shǔ)干 壘(lěi)砌
2.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
a.漠然 誠摯 尤其 記憶尤新
b.述說 遣送 跌宕 動蕩不定
c.添置 使館 鉗制 名額限制
d.寬敞 隨機 狐疑 孤身一人
3.下面文段空白處依次應填的關聯詞最恰當的一組是
。 )
1972年10月26日,一直半昏迷的時傳祥______變得很激動。他讓老伴把院門、屋門都插上,______讓做幾樣“好菜”,翻箱倒柜找出半瓶薯干酒。他要敬13年前這一天握著他的手鼓勵他的劉主席一杯:“______沖他能看得起俺這個掏大糞的,俺就到死______不信他是個壞人!”
a.還 竟 就 也 b.還 竟 要不是 都
c.竟 又 就 也 d.竟 又 要不是 都
4.下文加粗的詞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
a.今天,循著那漸被淡忘了的歷史,記者去重訪時傳祥的足跡,探尋他的生前身后。
b.就像是述說自己的光榮一樣,“知道嗎?那時咱這北京也有一種‘熱’,那叫‘義務掏糞熱’!”
c.你當清潔工是人民的勤務員,我當主席更是人民的勤務員……
d.至今,他的兒女們還清楚地記得爸爸當年給他們講周恩來總理給他夾菜勸飯時的口氣和眼神……
5.選出填入下文空白處最妥當的一項
。 )
“萬里、崔月犁副市長跟時傳祥背過糞,萬里還說自己是時傳祥的‘第一大弟子’;____________……知道嗎?那會兒來背糞得預約!”可是,很快,老人們就又有些憤憤地,“嘿!現如今叫什么?誰還理會個背糞的……”
a.大中學校師生、作家、記者、演員都爭著來時傳祥清潔隊參加義務勞動,連人民的公仆也以同時傳祥一起背回糞為光榮
b.演員、大中學校師生、作家、記者都爭著來時傳祥清潔隊參加義務勞動,連到北京出差的人也以同時傳祥一起背回糞為光榮
c.演員、大中學校師生、作家、記者、都爭著來時傳祥清潔隊參加義務勞動,連人民的公仆也以同時傳祥一起背回糞為光榮
d.當官的、大中學校師生、作家、記者、演員都爭著來時傳祥清潔隊參加義務勞動,連到北京出差的人也以同時傳祥一起背回糞為光榮
6.選出下列諷刺意味最弱的一項
( )
a.他們死于同一場名叫“文化”的“革命”。
b.在后來的采訪中,大凡了解些時傳祥的,談話多是這么“轉折”……
c.某幼兒園老師指著一名環衛工人的孩子教育其他小朋友說:“你們若不聽話,將來也得像他父母一樣去掃大街、掏廁所!”
d.若干年后,一個“文革”中曾踢打過時傳祥的徒弟,帶著妻兒在師傅的遺像前淚流滿面……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7—10題。
又過了若干年,記者循著那漸被快節奏的人們淡忘了的歷史,去尋訪時傳祥,尋找今天還動蕩不定的精神家園。
在《工人日報》那已經發黃發脆了的兩大本剪報資料中,在北京市和崇文區的環衛局,在時傳祥清潔班,在時傳祥家,隨便在哪個路邊……人們訴說了以上的歷史,同時也說了如下的現實:
1990年,北京環衛系統招工,應招278名,實招181名;1991年又一次招工,辦的是“專場”,計劃招200名,只有67人報名,實招32人;1992年“專場”取消名額限制,多多益善,結果報名15人,實招3人!待到1994年,前兩屆招的213人走的走,調的調,只剩下24人……
某幼兒園老師指著一名環衛工人的孩子教育其他小朋友說:“你們若不聽話,將來也得像他父母一樣去掃大街、掏廁所!”
北京市環衛局一位干部給記者一大疊材料:“小傷不算,僅1994年,我們環衛工人被打事件就多達78起!”他的聲音有些顫抖,“一天不搞衛生誰受得了?今天,人怎么這樣?!”
今年65歲,曾與時傳祥一同背過糞現已退休的任華亭老師傅對記者說了這樣一句話:“大伙看不起老時那樣的,受害的還是大伙!”
就是這個任華亭,5年前退休后,還背著糞桶蹬著板車去那些吸糞汽車進不去的胡同里,義務掏了3年糞!如今,他孤身一人,家里一件電器也沒有,只有兩只許多年前的舊木箱和兩把剛添置的木椅。然而,幾年來卻向亞運會、希望工程捐了近萬元人民幣!拔疫^得挺好,F在有的人比我過得差。能幫就幫一把!彼@么說。
現任時傳祥清潔班班長王立冬,因為“沒有城市小姐肯嫁掏糞工”,娶了農村戶口的妻子,妻子至今沒有工作。他告訴記者,他所在的那個隊,1978年在京城招了他們那一撥工人后,基本就再沒來過新人——斷了線了:干點什么不比這體面?
預約采訪之外,記者幾次在街上隨機采訪。一些人說,時傳祥是環衛系統的榜樣,環衛工人們該好好地學。有的環衛工人則說,光讓我們學能頂什么用?
……這世界,變化真大!
……
當聽到要寫時傳祥時,老人就挺激動,同時也有些黯然:“現在實實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還時興嗎?你寫勞模還有人看嗎?”
記者默然。
幾天前,記者與幾位挺有身份的人士聊天。有人問“忙什么?”“在寫時傳祥!贝蠹揖托Α:髞砥渲幸蝗藛为殞τ浾哒f:“現在賺錢再多的人內心深處也都有一種感慨——大家都能像時傳祥那樣正直、敬業、實在,該多好!”
7.“今天還動蕩不定的精神家園”指什么?試作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畫線部分的數字說明了什么?在文中再找幾個例子證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怎樣理解時傳祥妻子的“黯然”和記者的“默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最后一段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練習。
秋天的懷念
史鐵生
①雙腿癱瘓以后,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母親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么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錘打這兩條可怕的腿。喊著:“我活著有什么勁!”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②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后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睡不了覺。
、勰翘煳矣知氉栽谖堇,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彼俱驳哪樕犀F出央求般的神色!笆裁磿r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昂冒,就明天!蔽艺f。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就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⑤領導們把她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我沒想她已經病成那樣,看著三輪車遠去,也決沒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
、捺従蛹业男』镒颖持胰タ此臅r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像她那一生艱難的生活。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哂质乔锾欤妹猛莆胰ケ焙?淳栈。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1.第一段中“母親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睂@句話的含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母親充分體諒兒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兒子發脾氣時,悄悄躲出去,讓兒子徹底發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擔心兒子做出“傻事”,偷偷地聽著兒子的動靜。
b.母親非常疼愛兒子,看見兒子痛苦時的舉動,母親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傷心,但又怕兒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關注著兒子的動靜。
c.母親了解兒子的倔強性格,可是面對兒子癱瘓的雙腿,卻又無可奈何,每當兒子折磨自己時,為了不傷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等著兒子恢復平靜的心態。
d.母親理解兒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兒子“暴怒無常”的脾氣,就悄悄躲出去,等著兒子恢復平靜的心態。
2.對第6段中“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像她那一生艱難的生活”這句話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說明了母親的病很危險
b.揭示了母親不幸的命運
c.側面表現了崇高的母愛
d.揭示了母親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3.簡要分析文中兩處景物描寫的作用
①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
、邳S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篇小說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對本文寫作特點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本文運用了襯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無常襯托了母親的堅韌、頑強。
b.本文以日常瑣事為題材,用對比的方法突出了母親的崇高形象。
c.本文采用了語言、細節、動作、心理等多種描寫手段刻畫人物。
d.本文不是以情節的曲折巧妙取勝,而以從“平淡”中提煉出的高度濃縮的情感震撼人。
微型作文
你關注過身邊“時傳祥”們嗎?關注一下他們的生活條件,對其中一些人作采訪,寫成一篇通訊。
參考答案:
1.b(“傅”在此讀輕聲)
2.a(猶)
3.c
4.c(不好說“更是”,只宜說“也是”,這樣就顯得相互平等)
5.d
6.b
7.今天還動蕩不定的精神家園主要指人的奉獻精神不穩定,社會還沒有形成一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風尚。
8.畫線部分的數字說明了今天環衛工作的現狀十分讓人擔憂。再如某幼兒園老師教育小朋友的話,又如“沒有城市小姐肯嫁掏糞工”的現象。
9.時傳祥妻子的“黯然”和記者的“默然”都很現實地表達了現狀的嚴峻與無奈。
10.表達人們普遍的一種愿望:希望大家都能像時傳祥那樣正直、敬業、實在。
【拓展閱讀】
1.a(b項母親忍受不了、c項卻又無可奈何、d項但又受不了兒子暴怒無常的脾氣均不合母親的形象)
2.d(揭示了母親堅韌、頑強的性格正是經歷過千辛萬苦的磨練才形成的)
3.①以動襯靜,突出“我”孤獨、痛苦、無望的心情;
②寫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壯、深沉的氛圍,突出了“我”的心理從痛苦、無望轉向明朗、堅強的變化。
4.本文塑造了一位忍著肝病的巨大痛苦,幫助雙腿癱瘓的兒子重新鼓起生活勇氣的母親的形象,歌頌了母愛的崇高偉大。
5.b(本文并非是以“日,嵤隆睘轭}材,因為小說選擇的是生活中一個非常時期——兒子雙腿剛剛癱瘓,母親又身患重病。正是在這種不尋常的題材中,顯示了母親的堅韌、頑強,從而寫出了母親的崇高偉大)
【微型作文】
提示:采訪之前一般要先與被采訪對象進行預約,擬一個采訪提綱?梢砸粋人采訪,也可以幾個人合作采訪。采訪時要注意記錄,最好是錄音,回來再進行整理。
尋找時傳祥 篇5
一、教學目標
(一)領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體味人物通訊的基本特點。
(三)體會“于樸素中見奇崛,于平實中顯機鋒”的特點。
二、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要求學生課前查詢有關時傳祥的資料,課上交流。)
時傳祥,20世紀50年代著名勞模,一個名聞天下的掏糞工人,一個曾與握過手的“背糞的”,一個在動蕩年月最終慘遭迫害精神失常而死的“工賊”,一個現代人茫然無知的“過時人物”。作者為什么在現代要寫這個人物?而且還用“尋找”這個詞?
(二)整體感知
l疏通字詞
誠摯黯然人海茫茫人事滄桑
2.閱讀全文,了解文體特點以及寫作背景。
①這是一篇人物通訊,屬于新聞作品。
新聞的基本特點是:用事實說話。
通訊與消息的區別:
消息或時事報道,更注重時間的及時、事件的突發;通訊、報告文學更看重事件的本質與升華。
②這篇通訊最早發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報》
1995年推出的“重訪精神高原”系列報道中的一篇。該通訊曾獲1995年第六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如何理解“重訪精神高原”活動?
明確:“精神高原”形象地比喻高尚的精神特質,“重訪”蘊含著重新發掘曾經輝煌過、曾經影響過一‘代人的勞模精神。當然,時隔多年以后再來寫他們,必須賦予其新的內容,也有其新的目的。閱讀文章時,要仔細體會這一點。
3.閱讀全文,明確整體感知要求。
(1)本文報道了時傳祥怎樣的經歷、遭遇?
(2)全文三個部分各側重于介紹哪個方面?
(3)時傳祥具有怎樣的精神?用簡明的語言概括。
4.學生白讀課文,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學生從課文提取信息,結合要求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5.教師評點歸納:
時傳祥,曾經因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正直本分而成為勞模,與掏糞工人誠摯的握手掀起了“掏糞熱”,掏糞也因為勞模成了光榮的勞動,時代凸現了時傳祥。一場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飆,毀掉了共和國的主席,也毀掉了一個掏糞工人,時代摧毀了時傳祥。
課文第一部分以散文詩一樣的語言,交待了整篇通訊的歷史背景材料,為后文詳細介紹人物命運營造環境背景。第二部分用具體事例側重寫時傳祥的敬業、實在。第三部分側重寫時傳祥的正直本分,并通過時傳祥家人及“挺有身份的人毗:”的話,說明時代呼喚時傳祥精神。
時傳祥精神可概括為:敬業、實在,正直、本分。
(三)探究活動
研討作者在這篇通訊中表達的思想。
1.啟發引導:課題“尋找時傳祥”中為什么用“尋找”一詞?
(學生思考、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
明確:“尋找”的含義有兩層:一是要發掘勞模時傳祥身上仍閃爍時代光芒的精神特質,呼喚人們像時傳祥那樣正直、敬業、實在、本分;二是含蓄地指出在“動蕩不定的精神家園”里,雖然有入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們卻仍然渴望與向往時傳祥精神。
2.啟發引導:作為人物通訊,該文應該全面具體記敘時傳祥的經歷、事跡、影響等,但時隔多年,繼續寫這些在現代人心目中早已過時”的人物,寫什么,怎么寫,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中尋找一個切入點,頗費思考。這篇文章是一篇人物通訊,但已不是一篇傳統意義上的人物通訊。請結合“重訪精神高原”活動,思考作者重拾老話題的用意。
(學生思考、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師評點歸納:這篇通訊開掘了一個深邃的思想和重大的主題,即今天我們應該具有怎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是:時代是應該變的,但為社會勤奮勞動和真誠待人的道理不該變;現今社會,仍然需要像時傳祥那樣正直、敬業的人,實實在在于活,本本分分做人。
3、結合現實生活,談談我們現在是否需要時傳祥精神?應該怎樣體現時傳祥精神?
。▽W生暢所欲言,教師適當評點。)
(四)布置作業
完成“思考與練習一、二”。
板書設計
尋找時傳祥
人物通訊
時傳祥精神——正直、敬業、實在、本分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
上一堂課我們從感知、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及作者的寫作意圖入手,領會這篇新聞作品的豐厚內涵和重大主題。作者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中尋找了一個切人點,發掘時傳祥身上的勞模精神,揭示出這種勞模精神在現在仍然閃爍著時代光芒,突出“重訪精神高原”活動的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具體感知
1.請學生朗讀第一部分,思考討論這一部分的行文特點及作者意圖。
(學生朗讀討論,發表意見,教師引導、點評。)
明確:這一部分首先點明時間及事件,沒有具體敘寫事件,只是用抒情的語言為后文詳細介紹人物命運營造環境背景。作者在這一部分中向讀者傳遞的主要信息是:一場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飆,毀掉了一個掏糞工人,也毀掉了共和國主席,更毀掉了我們做人的良知。這是我國一段痛苦的、人
鬼顛倒的時代,人們曾經崇敬的人物一下子成為慘遭迫害的對象,人們曾有的信仰、道德觀念、價值標準均受到嚴重的沖擊,有人迷失了,精神家園動蕩不安。雖然這些冤案都已平反昭雪,然而人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建仍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作者在“重訪精神高原”中深感主題的重大,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報道一個勞模的事跡,而是對當今社會應該有怎樣的做人觀念的反思;谶@樣的認識,作者在通訊的開始就以沉重的筆調揭示人物的命運,既有極強的震撼力,又啟發讀者深刻的反思,起筆凝重,感情強烈。與一般的人物通訊相比,其主題的開掘更為深刻。
2.“用事實說話”是新聞的基本特征。本文寫于時隔幾十年的九十年代,作者對當時的情形已經無法直接描述,那么他如何遵循這一原則的呢?
(請學生研讀二、三兩部分,分析討淪,發表見解。教師引導評點。)
明確:只有*采訪知情人,才能寫出時傳祥當年的事情。
第二部分用具體事例側重寫時傳祥的敬業、實在。先總寫“面”上的情況,每天每年怎樣干活:每天掏糞,背糞的總重量得有五噸;十七八年,沒有節假日,右肩磨出了巴掌大一塊又黑又硬的老繭。再選寫兩個典型事例,一是為耿大爺家從廁坑撈磚、洗磚、壘墻、清廁的事;二是寫了運糞改用汽車后,時傳祥帶領工友們自我加壓,增加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例子。
第三部分主要寫了時傳祥在文革動蕩年月正直為人、待人的事,其中還以插敘的形式寫了五六十年代成為全國著名勞模后,回鄉仍堅持掃村里大道的事,突出時傳祥做人一貫的本分、正直。
這篇通訊通篇追求一種平靜的形式和格調,敘寫時傳祥的事跡時,始終注意用知情人的陳述來表達,十分注意“用事實說話”。作者幾乎沒有用什么形容詞,更沒有作者的主觀議論,只是用記者采訪的人物陳述及其評論,讓讀者充分體會通訊真實性的特點,極大地增強了說服力。
3.本文想要表達的主題是通過敘寫勞模時傳祥的事跡,揭示當今人們應該有怎樣的人生觀、價值觀,說明時代需要時傳祥精神。那么,作者是如何將五六十年代的勞模事跡與現代人的思想結合起來的?
(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找到有關語言,揣摩作者開掘主題的思路,發表自己的觀點)
教師引導點評:
通訊開頭異峰突起,給人以歷史縱深感。作者以散文詩的語言,揭示丁一個令人痛苦的事實,時隔多年舊事重提,引人反思。然后寫記者采訪時,中學生漠然無知,老師傅驚訝激動,更 是含義深刻。對往事的回憶,引起老人們的憤憤:“嘿!現如今叫什么?誰還理會個背糞的……”在后來的采訪中,大凡了解些時傳祥的,談話多是這么“轉折”的……作者雖然未對此作何評論,但他的思想傾向是明確的。結尾含蓄,“寫時傳祥”遭人嗤笑,這本身就說明現實生活存在的問題;而“后來其中一人單獨”對記者表示了對時傳祥精神的渴望與向往,這是一種更深刻、更耐人尋味的對主題的深化,是對今天人們內心仍存美好的一種肯定。
作者追求一種十分平實、十分樸素的風格,然而,透過字里行間,作品所體現出的情感是熱烈而鮮明的,這是因為作者將自己激動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都隱藏在一種引而不發、含而不露的客觀敘述之中。惟其如此,讀者通過作品所受到的啟發是強烈而又深刻的,這與現在的一些虛張聲勢、情感虛假的報道形成鮮明的對比更能引發當代人的深層思考。
(三)總結全文
1.內涵豐厚,主題深刻
時代是應該變的,但為社會勤奮勞動和真誠待人的道理不該變;現今社會,仍然需要像時傳祥那樣正直、敬業,實實在在于活,本本分分做人。
2.客觀真實,布局嚴整
以事實說話。
3,風格質樸,情感強烈
于樸素中見奇崛,于平實中顯機鋒。
(四)布置作業
結合“思考與練習三”,寫一篇人物通訊,向同學介紹自己周圍具有的時傳祥精神的某一人,注意用具體、典型事例說明。
板書設計
尋找時傳祥
內涵豐厚,主題深刻
客觀真實,布局嚴整以事實說話
風格質樸,情感強烈于樸素中見奇崛
于平實中顯機鋒
尋找時傳祥 篇6
《尋找時傳祥》教案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文章的體裁特點。
2、領會"尋找時傳祥"的現實意義。
3、學會"對比"思考方式。
二、教學重點:
領會"尋找時傳祥"的現實意義。
三、教學難點:
領會"尋找時傳祥"的現實意義。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方法:
比較法、討論法
六、教學用具:
小黑板
七、教學流程:
1、導入:
2、介紹通訊知識:
概念:通訊是具體形象地報道有新聞意義的人物、事件和情況的文體。
類別:人物通訊 事件通訊 工作通訊 概貌通訊
特點:報道祥細深入;注要思想意義;形象生動、具有感染力;可敘可議、具有明顯的評論性。
3、消息與通訊的比較
標題 電頭、導語 篇幅 表達方式
消息 引題、正題、副題 有 短 概括、簡潔
通訊 正題、破折號引起副題 無 長 具體、細致
例:(消息標題)"織女"安臥"廣寒宮"(引題)
四棉設置恒溫休息室解決女工休息問題(正題)
4、生字詞(形近詞對比)
、 偌(ruò)大 誠摯(zhì) 揣(chuǎi)著 黯(àn)然
老繭(jiǎn) 淳(chún)樸
、 解放 差別 ③ 揣著 崇高 滄桑
解差 差勁 惴惴不安 鬼祟 蒼翠
姓解 出差 瑞雪
參差
5、用對比的方法分析課文(板書設計)
who what(時傳祥精神)
掏糞工、勞模 正直敬業實在、服務大眾
人大代表、工賊 一人臟換來萬家凈
正直、敬業、實在 尋找 干不好,大家不方便
正側面描寫 why ?(討論)
呼喚人性回歸
where when
北京 以前:義務掏糞熱、預約、光榮、價值觀崇高
現在:不體面、嫌棄、受歧視、價值觀失落
國家
主席
握手
掏糞工
6、本文語言看似平淡,卻有不少帶有機鋒的語言。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找出文中含有機鋒的地方。(機鋒:文章的語言樸素平實,如話家常娓娓道來,看似漫不經心,波瀾不驚,但在平靜舒緩的話語中反映著重大的社會問題,它的鋒芒直指人性中最隱蔽最脆弱的地方。)(1) 你當清潔工是人民的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員……
。2) 正直、樸實的人格沒能戰勝那個勞動有罪、正直有罪的年代。
(3) 干點什么不比這體面?
。4) 這世界,變化真大!
。5) 現在實實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還時興嗎?你寫勞模還有人看嗎?
。6) 現在賺錢再多的人內心深處也都有一種感慨--大家都能像時傳祥那樣正直、敬業、實在,該多好!
7、本課小結:
縱觀本節課的學習過程,老師通過使用"對比"對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對文章進行分析解讀,使得凌亂的基礎知識條理化,文章結構清晰化。因此,我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又能學到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對比"。
教學探討與反思
尋找時傳祥 篇7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文章的體裁特點。
2、領會“尋找時傳祥”的現實意義。
3、學會“對比”思考方式。
二、教學重點:
領會“尋找時傳祥”的現實意義。
三、教學難點:
領會“尋找時傳祥”的現實意義。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方法:
比較法、討論法
六、教學用具:
小黑板
七、教學流程:
1、導入:
2、介紹通訊知識:
概念:通訊是具體形象地報道有新聞意義的人物、事件和情況的文體。
類別:人物通訊 事件通訊 工作通訊 概貌通訊
特點:報道祥細深入;注要思想意義;形象生動、具有感染力;可敘可議、具有明顯的評論性。
3、消息與通訊的比較
標題 電頭、導語 篇幅 表達方式
消息 引題、正題、副題 有 短 概括、簡潔
通訊 正題、破折號引起副題 無 長 具體、細致
例:(消息標題)“織女”安臥“廣寒宮”(引題)
四棉設置恒溫休息室解決女工休息問題(正題)
4、生字詞(形近詞對比)
、 偌(ru)大 誠摯(zh) 揣(chuǎi)著 黯(n)然
老繭(jiǎn) 淳(chn)樸
② 解放 差別 ③ 揣著 崇高 滄桑
解差 差勁 惴惴不安 鬼祟 蒼翠
姓解 出差 瑞雪
參差
5、用對比的方法分析課文(板書設計)
who what(時傳祥精神)
掏糞工、勞模 正直敬業實在、服務大眾
人大代表、工賊 一人臟換來萬家凈
正直、敬業、實在 尋找 干不好,大家不方便
正側面描寫 why ?(討論)
呼喚人性回歸
where when
北京 以前:義務掏糞熱、預約、光榮、價值觀崇高
現在:不體面、嫌棄、受歧視、價值觀失落
國家
主席
握手
掏糞工
6、本文語言看似平淡,卻有不少帶有機鋒的語言。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找出文中含有機鋒的地方。(機鋒:文章的語言樸素平實,如話家常娓娓道來,看似漫不經心,波瀾不驚,但在平靜舒緩的話語中反映著重大的社會問題,它的鋒芒直指人性中最隱蔽最脆弱的地方。)
。1) 你當清潔工是人民的勤務員,(2) 我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員……
。3) 正直、樸實的人格沒能戰勝那個勞動有罪、正直有罪的年代。
。4) 干點什么不(5) 比這體面?
。6) 這世界,(7) 變化真大!
。8) 現在實實在在干活,(9) 本本分分做人還時興嗎?你寫勞模還有人看嗎?
。10) 現在賺錢再多的人內心深處也都有一種感慨--大家都能像時傳祥那樣正直、敬業、實在,(11) 該多好!
7、本課小結:
縱觀本節課的學習過程,老師通過使用“對比”對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對文章進行分析解讀,使得凌亂的基礎知識條理化,文章結構清晰化。因此,我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又能學到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對比”。
八、教學后記:
在講《尋找時傳祥》這篇課文的時候,我的重點是放在五個“w”上的,五個“w”是由西方新聞界的五“w”演化而來。這樣的板書設計學生普遍覺得很新鮮,所以他們在學習的時候比較有興趣,參與度很高,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進行。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按照我的設想,主要是靠學生自己的自讀感悟的,所以我講得并不多,只是將一些比較容易混淆的生字詞講一下,比較了消息和通訊的不同之處,以及重點要講的五個“w”。在這些環節中,主要運用對比的方法,我想通過這節課的內容滲透給學生這樣一個思維方式:對比。使用“對比”對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對文章進行分析解讀,可以使得凌亂的基礎知識條理化,文章結構清晰化。因此,我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在以后的學習中,自主運用“對比”的方法。這節課的缺點還是和前幾節課一樣,有點前松后緊,剛開始講的時候還比較有條理,但是講了大半節課后,講得就有點凌亂,不過學生還是很配合的,從總體上看效果不錯。
尋找時傳祥 篇8
基礎知識與運用
1.下列加粗字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
a.撈出來 洪澇 癆病 勞動
b.黯然 深諳世道 萬馬齊喑 暗星
c.灌溉 概括 慷慨 馬廄
d.英俊 竣工 疏浚 崇山峻嶺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
a.人海茫茫 蒼海桑田 驚訝不已 預約
b.誠摯握手 挾菜勸飯 污蔑中傷 壘好
c.翻箱倒柜 記憶尤心 發黃發脆 黯然
d.任勞任怨 多多蓋善 拳打腳踢 時興
3.下列句字中詞語使用恰當的一組是
、賳柶饡r傳祥,一些中學生________搖頭,幾位大學生也雙眼漠然。
②1971年,他帶著一身病痛被________回山東農村老家。
、塾诌^了若干年,記者循著那漸被快節奏的人們淡忘了的歷史,去尋訪時傳祥,尋找今天還________的精神家園。
。 )
a.竟 打發 動蕩不定
b.便 遣送 動蕩不定
c.便 遣送 日新月異
d.竟 打發 日新月異
4.下列句中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
a.成都五牛俱樂部一二三線球隊請的主教練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國人,其雄厚實力令其他甲a球隊望其項背。
b.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
c.今年初上海鮮牛奶市場燃起競相降價的烽火,銷售價格甚至低于成本,這對消費者來說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d.北京大學“五四劇社”為百年校慶排練的話劇《蔡元培》是否會以全新的風格出現在舞臺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5.下列新聞標題中語意明確的一句是
。 )
a.政府有關部門明令禁止取締藥品交易市場
b.真正優秀的教師無一不是道德修養的模范
c.獨聯體國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賽
d.警方對報案人稱圍觀者坐視不管表示憤慨
6.把后面的句子依次填在橫線上,銜接恰當的一項是
上海交響樂迷中近六成的人收入并非十分豐厚,________。
在防洪搶險的戰斗中,________終于保住了大壩,戰勝了洪水。
①難以承受百元上下甚至數百元的票價
、陔y以承受數百元甚至百元上下的票價
、劢涍^四個多小時的搏斗,同志們奮不顧身的地跳進洶涌澎湃的激流
、芡緜儕^不顧身地跳進洶涌澎湃的激流,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搏斗
。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閱讀理解與欣賞
讀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練習。
真正純潔的人
——憶時傳祥同志
呂遠
清晨。輕輕推開窗子,六月的晨風撲面吹來,醒心而又滌神。我站在窗前,一任微風吹拂。隱約的廣播聲隨風傳來,播音員清亮的聲音分明在說:時傳祥沉冤昭雪!我的心猛地抖動了一下。這消息觸動了我心頭一個隱隱的傷痛……
十二年前,大約也是初夏的時候,一天清晨,中國音樂家協會派人來找我,要我去寫點關于時傳祥同志的東西。時傳祥同志是掏糞工人,全國著名的勞動模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是本單位黨組織的領導成員。照說,我早該去寫他,但過去一直顧慮他的工種不好表現:只寫些“清潔工人志氣高”一類的話,覺得太虛;要寫得形象些,又怕糞來糞去的生活細節使人厭惡。猶豫之下,終于沒有寫。這次才趕緊去了。通過相處和了解,我由衷地認識到:這個終生在糞便中勞動的人,實在是一個真正純潔的人,是一個像蓮花一樣出于污泥而不染的、品格高尚的人!我決定要寫一個贊歌。沒想到,這卻是一次以意外的遭遇而結束的、沒有完成的傷心的任務。
我最初是到時傳祥的工作單位去訪他。那是統管北京崇文區的糞便清除工作的部門,是一個相當龐雜繁忙的工作單位。那時他已經是這個單位黨組織領導成員之一,又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我想,他可能比較多的時間是在辦公樓里做些指導性的工作。但我走進他的單位,看到的只是一個像鄉村場院似的樸素院落。一色的黃土地面,四周是些低矮的房子,存放著清除糞便用的工具和車輛。背街而立的幾間陳舊窄小的平房,就是辦公室,里面放了幾張窄小的木桌木椅。那里的同志告訴我,他有工作出去了。我邊等他,邊環顧他們的辦公室,心想,這個辦公室真是簡樸得不能再簡樸了,除了墻上掛的錦旗是軟的之外,所有的東西都是硬的。正想間,隔窗看見一輛大糞車開進了院子,車上跳下一個穿著糞污的衣服的人,背起粗大的糞桶,提著長長的糞勺,走到后邊去了。他身材粗大壯實,走起路來上身微微前傾,稍稍側起脫發的光頭,糞桶便緊挨著他黑紅色的脖子。旁邊的人告訴我,那就是時傳祥同志!T開了,時傳祥走了進來。他坐到桌子對面,一面揩著頭上的汗,一面熱情地看著我,操著山東口音問:“同志,你要俺做些甚么?”我怔了一下:他見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能不能為別人干些什么,仿佛他只是一個為了群眾需要而存在的人!我把來意告訴了他,他沉吟起來:“俺們的事真沒有甚么值得說的,俺們就是給大伙掏掏糞唄。再說,還有很多該干的都沒干哩。有的胡同還沒有廁所,有的院兒里的廁所太舊太破!▏畮啄昀玻眯┤罕娺沒個好廁所用呢,想起來心里就著急。你也給俺宣傳宣傳這事兒,推動推動!彪S后,他看了看記事牌,說:“真對不起。俺還得趕緊去趟南城。你們先談著。有什么叫俺說的,俺回頭再給你說去。”他沖我憨笑了一下,就急匆匆地走了。一轉眼,我又看見他背著糞桶從后面走了過來,仍然微微向前傾著上身,稍側著光頭。我望著他的背影思索起來:這是我所見到的第一個把掏大糞當作自己熱愛的事業的人,也是第一個把掏大糞當作自己光榮職責的黨的干部。黨的干部、人民代表、掏大糞,這三者在時傳祥身上是一致的,不可分的。完全不像有的人那樣,職位和聲望越高,便同平凡的工作距離越大,更何況是掏大糞這樣“卑微”“骯臟”的工作!
為了能抓到他的空暇,我們找了個星期天去他家里看他。我們找到的是一間十分狹窄的房子。放著幾條藍底白點的舊薄被子的床鋪占了房間一多半,只剩下很小一塊地面,他和他老伴便在那兒洗衣服和做飯。他一邊做著家務活兒,一邊同我們述說掏糞工人的苦難歷史,一直談到他們吃完飯。一般家庭星期天老少聚在一起,飯食總要改善一點,何況他老伴還是帶著孩子從外地來看他的;但他們的飯食卻只是一碗青菜,幾個玉米餅子,大家在地上一個一尺高的小板桌上圍而食之。一個人的家庭生活往往是他世界觀的最具體的反映。老時樸素得不能再樸素了的家庭生活,正是他一心為國家、一心為人民的純潔心靈的具體寫照。
建國十多年來,他無冬無夏地、挨家挨戶地給首都群眾掏糞掃污。他幾乎沒有閑暇時間,稍有空閑就到處問問聞聞,走走看看,了解情況。我到他工作地點去的時候,發現他對大街小巷、各院各戶都了如指掌。誰家有多少人,廁所什么樣子,他差不多全記得住。哪里該掏糞,不用人來找,他總是主動地去。不管坑外多爛,不管坑底多深,他都想方設法掏干掃凈。他一勺一勺地挖,一罐一罐地提,一桶一桶地背,許多年來為首都清除了千萬噸糞便。我們之所以能干凈愉快地生活,就是因為有老時這樣一些崇高的人,在默默為我們清除糞污。我曾經問過他,是怎樣做到不嫌臟的。他說:“屎嘛,哪有不臟的?可咱要一人嫌臟,就會千人受臟,咱一人嫌臭,就會百家聞臭。俺臟臟一人,俺怕臟就得臟一街呀。想想這個,就不怕臟啦!蔽耶敃r看著他黑紅的面龐和寬闊的前胸,好久說不出話來。這胸膛里跳動著一顆多么火熱的心!
那年老時已經五十多歲了,為群眾已經掏了四十多年糞。四十多年里,他沒有享受過多少家庭的歡樂,大部分時間是獨自一人在北京掏糞,妻子和孩子都在遙遠的農村。后來他年紀漸漸大了,才把家里人接到了北京。當國家經濟有困難、號召農村人口不要留在城市時,他又讓老伴和孩子回了農村,自己在北京為大家掏糞。他仍然每天默默地背著糞桶,無冬無夏地在大街小巷里走著。職務再高,聲望再大,他也永遠是這個樣子。不受官氣的熏染,不受利祿的侵襲,樸素、純潔、崇高,永不變質,這就是時傳祥的品格,這就是時傳祥的本色。相形之下,我感到自己矮小而且形穢。我深感過去不去寫他,是百分之百的錯誤。那種怕寫了他們的工種會引起人們厭惡的顧慮,究其實,正是我思想上厭惡他們工種的緣故。
我最后一次同老時分手是在哪一天,已經記不得了。但我清楚地記得同他握別時,我心里充滿了感激和敬重之情。分手之后我回頭看他,他正背著糞桶向胡同里走去,依舊是那樣向前微傾著身子,稍稍側著頭……那天夜里我想了很久,決心要寫一個時傳祥的敘事合唱,寫他的苦難,寫他的解放,寫他的光榮勞動和崇高品格。我設想這個節目的合唱隊,最好是穿雪白的服裝:音樂應該用最親切、最美的旋律。要讓觀眾感到掏糞工人像蓮花一樣純潔可愛……
——原載1978年10月17日《人民日報》選入本書時有刪節
7.作者認為時傳祥是“真正純潔的人”,理由是什么?請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理解加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1)……稍稍側起脫發的光頭,糞桶便緊挨著他黑紅色的脖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了能抓到他的空暇,我們找了個星期天去他家里看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談你對這些句子的理解:
(1)相形之下,我感到自己矮小而且形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讓觀眾感到掏糞工人像蓮花一樣純潔可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在寫時傳祥第一印象時,用了什么手法?這個手法有什么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比較本文與《尋找時傳祥——重訪精神高原》在寫作方法上的不同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點撥
1.d(a.lāo lào láo láo b.ào ān yīn àn c.gài gài kǎi jiù d.均為jùn)
2.d(a.滄 b.夾 c.新 d.全對)
3.b
4.d(a“望其項背”多用于否定句,前加否定詞,指差距大。b“處心積慮”為貶義詞,不妥;c“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險給別人出力,自己上了大當,一無所得。用在此處,顯然不妥。)
5.b(a“明令禁止”有歧義;c“看不上”有歧義;d警方“表示憤慨”的對象有歧義。)
6.c(第一句考慮由少到多的順序,第二句主語要一致。)
7.“不受官氣的熏染,不受利祿的侵襲,樸素、純潔、崇高、永不變質。”
8.(1)“緊”突出了二者距離之近!熬o挨”生動寫出了時傳祥不怕累不怕臟的精神。
(2)“抓到”形象地寫出了采訪時傳祥之不易,也從側面寫出了時傳祥工作之忙。
9.(1)作者認識到自己過去不寫他,是瞧不起他;現在經過采訪,真正認識到了時傳祥的偉大,所以作者自責。
(1)用比喻句寫出了掏糞工人純潔的品質,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與掏糞工人竟有幾分神似。
10.用了細節描寫的手法和反復的修辭手法,這樣寫表明時傳祥時時刻刻保持“掏糞工”的本色,也表明了作者對他的敬重。
11.本文在寫作上是以記敘為主,直接描寫時傳祥的形象,突出其高貴品質;《尋》文則以間接描寫為主,議論抒情較多,目的是呼喚時傳祥的精神。
尋找時傳祥 篇9
【同步達綱練習】
一、為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1.偌大 a.ruò b.nuò ( 。
2.老繭 a.jiǎng b.jiǎn ( 。
3.挨打 a.ái b.āi ( 。
4.遣送 a.qiǎn b.qián ( )
5.誠摯 a.chì b.zhì ( 。
二、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滄sāng( 。 mò( 。┤ 污miè( ) chún( 。
àn( 。┤ 糟tà( ) shì( 。┦ diān( 。┑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錯別字并改正
1.幾十年后,老家的農民大爺還記憶油新:“那才叫真正的好人啊!……” ( 。
2.今天,循著那漸被淡忘了的歷史,記者重仿時傳祥的足績,探尋他的生前身后。( 。
四、下面的句子都有搭配不當的毛病,請改正過來
1.雖然大雨和狂風一齊從天空中傾瀉下來,但大家無所畏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抓了紀律之后,這個小組的出勤率有了很大增加,相信過不了多久,可以杜絕缺勤現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部電影發生在明末清初時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圍漆黑一片,突然間,只聽到一陣猛烈的咳嗽,打破了沉寂的環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問題
。ㄒ唬
采訪時傳祥老伴崔秀庭老人是在一天傍晚。老人住著挺寬敞的三居室,她指著去年春節時73歲的王光美來看她的合影,便說起了李瑞環、倪志福等時常來看她的事,然后就一定要記者在她家吃飯。家里除一臺電視機外,再也看不到還有什么值錢的東西。一聽到要寫時傳祥,老人就挺激動,同時也有些黯然:“現在實實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還時興嗎?你寫勞模還有人看嗎?”
記者默然。
幾天前,記者與幾位挺有身份的人士聊天。有人問:“忙什么?”“在寫時傳祥!贝蠹揖托Α:髞砥渲幸蝗藛为殞τ浾哒f:“現在賺錢再多的人內心深處也都有一種感慨──大家都能像時傳祥那樣正直、敬業、實在,該多好!”
1.文中哪句話能夠體現出時傳祥家庭生活的簡樸?請用曲線標出。
2.“一聽到要寫時傳祥,老人就挺激動,同時也有些黯然。”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老人因為自己的丈夫有記者來采訪即將出名而高興。
b.老人黯然是因為國家不重視清潔工作,人們瞧不起低*伺候人的掏糞工作。
c.在如今的現代化的大都市中,掏糞工是個已經消失了的行業,但時代仍然需要時傳祥精神。同時由于時代的變遷,人們的價值觀有所不同,有些年輕人看不起臟、累的工作。所以老人激動,同時也有些黯然。
d.老人為自己的丈夫有記者來采訪而激動,黯然是因為家里過于簡陋,沒有因為時傳祥獲得全國勞模的稱號而使生活變得富裕起來。
3.“現在實實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還時興嗎?你寫勞模還有人看嗎?”對這句問話你如何作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創造回憶
王鼎鈞
上帝在天上坐著,天使在寶座旁站著,俯視下界,但見人群忙忙碌碌,熙熙攘攘。天使好奇地問:“這些人在干什么?”
“他們在尋找一種叫做回憶的東西!
過了一些時候,人群變得稀少而靜止,這些人或坐或臥,白發蒼蒼,寂然無聲。天使問怎么了?上帝說:“他們已經找到回憶了!
人儲存回憶,一如駝峰儲水,松鼠藏粟,植物埋下宿根;貞浭切撵`方面的儲蓄,評量其人一生是否充實,可以根據他是否愿意回憶,是否有許多事值得回憶。
有人發誓不進公園,盡管那里草早被剪過二十次,他們怕從上面可以看見某一個人的腳印。有人討厭插花,因為他曾經拿著花圃里買來的上等鮮花,左等右等,直到手中的花苞開放,還沒有人來赴約。有人永遠不愿再聽某一支曲子,有人永遠不愿再吃某一道菜,有人永遠討厭某一句口頭禪。有些人,他平生有許多事情不堪回首、不忍或不敢回憶,因為他當時對那些事情的處理是錯誤了,失敗了。那些事情一定是他一生中的大事。一個人,如果必須把生平大事從記憶中抹去,那心境也太悲涼了。
生活中那些瑣碎的細節不會進入將來的回憶,你可以不必斤斤計較;如果一旦面臨“大節”,就得存心警惕:“我將來要怎樣回憶這件事?”必須使日后回憶起來能夠覺得無憾、得到安慰才好。
。ㄟx自《人生試金石》)
1.解釋下面兩個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1)熙熙攘攘:
。2)宿根:
2.如何理解“回憶是心靈方面的儲蓄,評量其人一生是否充實,可以根據他是否愿回憶,否有許多事值得回憶”這句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通過哪幾方面來突出“人必須臨大節而不茍,才能‘使日后回憶起來能夠覺得無憾、得到安慰”’的寓意所在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巧于構思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分析、評論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 。
a.無論您承認與否,人是活在回憶中的。
b.文章開首以遐想的筆調,寫人群忙碌地尋找回憶,直到沉浸于回憶中,點明人人少不了“回憶”。
c.“創造回憶”,其實是創造“現在”的意思。
d.人們不堪回首的往事往往是處理錯誤了或失敗了的人生大事,這些記憶是可以抹掉的,只是心境太悲涼了。
e.本文在表現和深化文章中心的過程中運用了層進法。
參考答案
【同步達綱練習】
一、1.a 2.b 3.a 4.a 5.b
二、桑 漠 蔑 淳 黯 蹋 逝 顛
三、1.油—猶 2.仿—訪 績—跡
四、1.改為:雖然狂風大作,大雨從天空中傾瀉下來,但大家無所畏懼。(狂風不能傾瀉) 2.把“增加”改為“提高” 3.在“電影”后面加上講述的“故事” 4.把“沉寂的環境”改為“環境的沉寂”
五、(一)1.家里除一臺電視機外,再也看不到還有什么值錢的東西。 2.c 3.在如今的現代化大都市中,掏糞工是個已經消失了的行業,但只要存在著社會分工,行業之間就必然存在著差異,也仍然會存在著苦、累、臟的工作,這些工作同樣要有人去從事。為人民服務沒有高低貴*之分,都是光榮的。因此,時傳祥“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精神對于今天來說,也仍然沒有過時。 (二)1.(1)熙熙:和樂的樣子;攘攘:紛亂的樣子。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2)比喻回憶可以給人以慰藉和力量,它生生不息。 2.現在創造的價值越多,將來值得回憶的內容越多,要創造現在充實的人生。(意思對即可) 3.①回憶是心靈方面的儲蓄,評量其人一生是否充實,可以根據他是否愿意回憶,是否有許多事值得回憶。②如果必須把生平大事從記憶中抹去,那心境也太悲涼了。③如果一旦面臨“大節”,就得存心警惕:“我將來要怎樣回憶這件事?” 4.逆推(或反推、反證)。 5.a、d(因為人們生活在現實中,所以a不正確;因為人們不堪回首的往事往往是處理錯誤了或失敗了的人生大事,這些記憶是永遠抹不掉的,所以d也不正確。)
尋找時傳祥 篇10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尋找時傳祥?看見這個題目,許多年輕讀者可能都會生出一個疑問:時傳祥是誰?如果知道時傳祥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掏糞工人,這疑問或許更大了,F在許多城市都用上了水沖式公廁、機械化抽糞車,環衛工人們已經告別掏廁所、背糞桶的日子,為什么還要尋找時傳祥呢?
是的,2000年,北京城區最后一批旱廁已經永久關閉,那些需要人工清掏的死坑旱廁甚至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被填平,更加環保、清潔的水沖式公廁將“時傳祥”們解放出來。環衛工人們再也不用像上世紀50年代的時傳祥那樣人背肩扛清理糞便了。于是,時傳祥被遺忘,似乎也就成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本文正是寫于時傳祥的名字逐漸淡出歷史的時候。1995年,作者寫作此文時,在中學生、大學生中間問起時傳祥,他們已經“雙眼茫然”了。但是,從那個踏實做人、講求奉獻的時代中走過來的老人們記得時傳祥,在他們的心中,時傳祥依然活著。一些接受采訪的老師傅提起時傳祥,就像是在述說自己的光榮一樣,既為記者提到這個話題而驚訝,也因心底一段復活的歷史而激動。
時傳祥生于1915年,十幾歲時就從家鄉山東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當了掏糞工。舊社會各行各業都有“行霸”,時傳祥在糞霸手下掏了近20年的糞,受盡欺凌卻依然生活窮困。新中國成立后,政府大大改善了清潔工人的工作條件,既為他們規定了較高的工資,同時又想辦法減輕掏糞工人的勞動強度,在環衛一線上配備了送糞的汽車。奮戰在環衛工作第一線的時傳祥正是為首都的干凈美麗做貢獻的一員。建國后的十七八年里,時傳祥在工作上兢兢業業,汽車減輕了他的勞動強度,他又主動給工作加碼,要爭取做到“車不等人、加快周轉”,原來每人每天平均背糞50桶,一下子增加到93桶。在工作中更是不畏風雨以群眾為先,掏糞的分內事他做,壘好倒塌的廁所這種分外事他也做。時傳祥寧肯一人臟,換來萬家凈。1954年,他被評為先進生產者,1956年當選為崇文區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9年,時傳祥作為全國先進生產者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群英會”,還被選為“群英會”主席團成員,1964年,他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曾握著他的手說:“你當清潔工是人民的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員……”那張會面的照片曾鼓舞了許多工人的心;時任北京市領導的萬里,也曾背起糞桶,跟著時傳祥學習背糞,為環衛工人鼓氣。一些大學生也來拜時傳祥為師,學習他身上吃苦耐勞的精神,感受他崇高的思想境界。
時傳祥的出現是與一個時代相連的。那是一個全民齊心協力建設社會主義的時代,人們的心中裝著祖國,集體主義的思想造就了一大批像時傳祥這樣的社會主義新人,也推進了我國社會道德水平的進步。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每個人都盡職盡責;人與人之間是平等和友愛的,上至,下至掏糞工人,都與一個抽象然而又令人興奮的“人民”站在一起。那是一種樸素的情感,也是一個民族凝聚力的體現。
這篇文章發表于1995年,往前推三年,黨的xx大剛剛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一個新的時代正在穩步前行。正如文中所說的,“這世界,變化真大!”整個社會的物質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但許多始料不及的現象也出現了,一部分人信奉拜金主義、消費主義,社會的價值標準在解構的過程中日趨多元化;對歷史與文化的反思漸漸墜入低谷,人們普遍對宏大敘事失去興趣,而愈關注個人生活。社會在變,不變的應該是什么?也許我們首先會想到誠信、認真等詞語,可定睛回望現實,違背這些精神的行為似乎正在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也難怪,“現在賺錢再多的人內心深處也都有一種感慨──大家都能像時傳祥那樣正直、敬業、實在,該多好!”這是本文的最后一句話,也是整篇文章的主旨所在。時傳祥不僅僅是干活不怕臟不怕累,更以他踏實的作風贏得了老人們的懷念。如今我們要尊重他的勞動,但他實實在在地投入到工作中的那股勁頭,更是我們應該尋回的“精神高原”。
這篇文章在語言上并不太講求修辭,但它依然有著動人的力量。這種藝術感染力是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的。作者很好地把握住了時代精神,在創作過程中采用含而不露的表達方式,例如寫到采訪時傳祥的老伴,家里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但老人激動中的黯然并不是因為清苦的家境,也不是因為大家忘記了時傳祥,那一句“你寫勞模還有人看嗎”的疑問,分明是一位老人對社會現狀的擔憂,而記者的默然,則讓讀者陷入沉思中。還有一處,作者寫道,“在后來的采訪中,大凡了解些時傳祥的,談話多是這么‘轉折’……”也讓我們感到困惑:難道我們的社會真的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了嗎?
另外,藝術細節的選擇及運用也與現實很好地結合。在列舉了北京環衛系統連年招不滿工人的數字之后,是環衛局干部顫抖的述說,“僅1994年,我們環衛工人被打事件就多達78起……今天,人怎么這樣?!”枯燥的數字之后,是鮮活的生存狀態。作者還原了時傳祥所生活的那個年代,也展現了我們現如今生活中與時傳祥相聯系的一些典型事件,因為真實,兩個時代之間的張力也得到了表現,這篇文章也令我們想到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句話,“歷史是真正的詩人和戲劇家,任何一個作家都甭想去超過它。”
二、問題探究
1作者為什么要尋找時傳祥?又為什么把他稱為“精神高原”?
作者“尋找時傳祥”,其實是在尋找時傳祥精神,也就是文章最后所說的時傳祥所具有的“正直、敬業”的精神。是因為一段歷史正漸漸逝去,時傳祥精神也在被人淡忘,F代都市已經不再需要掏糞工,但是只要存在社會分工,總會有苦、累、臟的工作,因此,時傳祥“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時傳祥精神不僅是不怕苦、累、臟,更在于他的認真、敬業,無論是做工人、官員,還是做商人、學者,時傳祥的精神永遠都不會過時。
2文章中有這樣一段,某幼兒園老師指著一名環衛工人的孩子教育其他小朋友說:“你們若不聽話,將來也得像他父母一樣去掃大街、掏廁所!”如今這個時代,有這樣的想法是非常普遍的,如何又能讓人重新喚回時傳祥的精神呢?
要注意到文章中時傳祥對感激與信任,“就沖他能看得起俺這個掏大糞的,俺就到死也不信他是個壞人”。這實際上是文章涉及的又一個問題,何謂“看得起”,它是與人的價值聯系在一起的。在舊社會,城里人的居家生活雖然離不開掏糞工,卻又非常瞧不起這一職業。尤其是有錢人,常常把這些掏糞工蔑稱為“屎殼郎”。時傳祥解放前就常受到社會的白眼,新中國成立后,所有的人都是勞動者,大家都是平等的,時傳祥憑借他的勞動得到尊重,他的工作得到了肯定,掏糞不再像以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是實現自身價值的手段。如今的社會分工依然多元化,人們會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而處在不同的生存境遇中,但做為一個人,他們是平等的,他們同樣擁有尊嚴。不能因為地位的懸殊而瞧不起他人,如果所有的人都持有這位幼兒園老師的觀點,那么我們只會生存在一個堅冰的世界中,擁有地位以及利益關系生成的情感,內心卻未必快樂。因此最重要的是我們心里有平等的意識。
關于練習
一、課文語言樸實,卻在不經意之中給你以震撼,請找出課文中包含“機鋒”的話,談談你的看法。
設題意圖:本題旨在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體會這種平實語言中的思想鋒芒。
參考答案:
參見“課文研討”相關內容。
二、作者為什么要“尋找時傳祥”?時傳祥精神在當代社會是不是還有意義?請你搜集有關資料,與同學討論一下。
設題意圖:“尋找時傳祥”貫穿文章始終,作者甚至把時傳祥稱為“精神高原”。本題旨在引導學生深刻體會文章的主題。并拓展開去,討論時傳祥的時代意義。
參考答案:
作者“尋找時傳祥”,是因為一段歷史正漸漸逝去,時傳祥精神也在被人淡忘,F代都市已經不再需要掏糞工,但是只要存在社會分工,總會有苦、累、臟的工作,因此,時傳祥“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時傳祥精神不僅是不怕苦、累、臟,更在于他的認真、敬業,無論是做工人、官員,還是做商人、學者,時傳祥的精神永遠都不會過時。
教學建議
一、時傳祥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著名勞模,學生可能不了解他的情況,可以通過互聯網、報紙查找時傳祥的資料,了解時傳祥以及他所處的時代,能讓學生獲得更深的感受。
二、本文語言平實,但能給人深深的震撼。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寫法,以及其中蘊含的思想鋒芒。
三、時傳祥是正直、敬業的典范,在我們這個浮躁的時代,這樣的精神正在逐漸喪失。可以讓學生聯系現實,體會尋找時傳祥的意義所在。同時檢討自己的行為,培養敬業、正直的品格。
有關資料
懷念時傳祥(馬祥林)
身背糞桶手推車,走街串巷掏廁所。
莫云衣裳沾污穢,卻道靈魂脫俗惡。
行業雖改光陰過,窮且益堅志不墮。
革命工作無貴*,留給后人細思索。
在共和國的英模錄上,銘刻著一個叫時傳祥的普通掏糞工人的名字。他以“寧肯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精神,為首都干凈美麗做出過貢獻。曾握著他的手說:“你當清潔工是人民的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員……”這在當年曾傳為佳話。
生平
時傳祥,1915年出生于山東省齊河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因家鄉遭遇災荒,他14歲便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當了掏糞工。那時的城市清理廁所主要*人工來做,因而產生了“掏糞工”這一行業。時傳祥的工作就是每天用糞勺挖、用糞罐提、用糞桶背、用糞車運,清理城里的糞便。舊北京城的路非常難走,時傳祥每天推著送糞的破轱轆車,由六部口到廣安門,再到姚各莊、小井一帶。他來回二三十里, 常常是 “一步三歪, 步步打轉”。 無論刮風下雨, 嚴寒酷暑, 他都要每天往返4趟。 工錢則少得可憐, 一個月掙不到3塊銀元。 他們住的地方更是簡陋,13個伙伴跟一頭驢睡在一起,即使這樣的住所還時常呆不住。他們常常是吃在馬路上,睡在馬路上,頭枕半塊磚頭,一條破棉褲補了又補,穿了整整8年。
在舊中國,城里人的居家生活雖然離不開掏糞工,卻又非常瞧不起這一職業。尤其是有錢人,常常把這些掏糞工蔑稱為“屎殼郎”。掏糞工不僅受到社會的白眼,還要受行業內部一些惡勢力的壓榨和盤剝。時傳祥在這些糞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盡了壓迫與欺凌。有一次,他給京城的一個大律師家掏糞,干完之后想討口水喝,誰知那家的闊太太竟然藏起了水瓢,蓋嚴了水缸,讓女傭人拿喂貓的盆子給他盛了一點水。日偽統治時期,糞霸逼他去日本兵營掏糞。進門的時候,他因為雙手推著轱轆車,無法給站崗的日本兵摘帽敬禮,被日本兵用槍托和皮靴打得遍體鱗傷。日本投降之后,城里又住了美國兵,他們開著吉普車在街道上橫沖直撞,有一次竟故意撞翻了時傳祥的糞車,撞傷了他的腿。
新中國成立之后,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清除了糞霸等惡勢力,時傳祥真正感到翻身得了解放。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區清潔隊,繼續從事城市清潔工作。此時,北京市人民政府為了體現對清潔工人勞動的尊重,不僅為他們規定的工資高于別的行業,而且想辦法減輕掏糞工人的勞動強度,把過去送糞的轱轆車全部換成汽車。時傳祥所在的崇文區清潔隊,就有了11輛汽車,清潔工人只需把糞掏好裝上車,再由汽車送至郊外。
運輸工具改善之后,時傳祥合理計算工時,挖掘潛力,把過去7個人一班的大班,改為5個人一班的小班。他帶領全班由過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則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糞背糞達5噸。管區內居民享受到了清潔優美的環境,而他背糞的右肩卻被磨出了一層厚厚的老繭,因此而贏得了人們的普遍尊敬,也獲得了很多榮譽。1954年,他被評為先進生產者,1956年當選為崇文區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9年,時傳祥作為全國先進生產者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群英會”,還被選為“群英會”主席團成員,同年被選為北京市政協委員。1964年,他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文革”期間,時傳祥因與親密關系等原因受到沖擊,被污蔑為“工賊”遭受毒打,于1971年被遣送回山東原籍。1973年8月,周恩來總理得知這一消息后非常氣憤,指示立即派人把他接回來治病。他隨后被接回北京,于1975年5月19日因病逝世,終年60歲。他去世之前還反復叮囑,讓兒子繼承父志,也當一名稱職的環衛工人。
背景
時傳祥是在中國新舊社會交替的時代涌現出來的典型人物。受盡苦難與翻身解放的巨大反差,使他對共產黨、對人民政府充滿了熱愛,并決心用毛澤東倡導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來報答黨的恩情。當時社會雖然變了,人們的傳統觀念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變。剛解放的時候,一些人認為自己當家做主了,再也不用干低*伺候人的掏糞工作。時傳祥卻認為,再臟再累的活也得有人去干,能以一人臟,換來萬家凈,這是十分光榮的。
當年,有些青年人不安心清潔工作,嫌掏糞工丟人,總想轉到工廠去。時傳祥用樸實的話開導他們:“北京城如果一個月沒有人去掏糞,糞便就會流得滿大街都是。你也愿意上重工業,我也愿意上重工業,不行啊,總得有人清理糞便呀!”
時傳祥的可貴之處在于,他認識到為人民服務沒有高低貴*之分,都是光榮的,并發自內心地做好在一些人眼中認為是低*的工作。 黨和政府對清潔工人的關心, 也是他干好工作的重要動力。 毛澤東、 、 周恩來、 朱德等中央領導都曾親切接見時傳祥, 鼓勵他做好這一與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工作。
在如今的現代化的大都市中,掏糞工是個已經消失了的行業,但只要存在著社會分工,行業之間就必然存在著差異,也仍然會存在著苦、累、臟的工作,這些工作同樣要有人去從事。因此,時傳祥“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精神對于今天來說,也仍然沒有過時。
故事
時傳祥的工作雖然普通,事跡卻很感人,成了享譽京城的知名人物。在1959年全國“群英會”期間,和總理周恩來接見了他,熱情地握住他粗糙的手,詢問他的工作情況。勉勵他說:“我們都要好好地為人民服務。你當清潔工是人民的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員。這只是革命的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钡弥麤]有文化時,還特意送給他一支鋼筆,鼓勵他好好學文化。
1959年10月29日,《人民日報》刊登了與時傳祥的合影,對全國從事清潔工作的勞動者都是巨大的鼓舞。時傳祥很受感動,他說:“我已經干了30年的掏糞工,只要黨需要,我還要再干它30年、60年!黨需要我干到什么時候,我就干到什么時候!
時傳祥為了干好掏糞工作,動了不少腦筋,也付出了比常人多的辛勞。老北京平房很多,老四合院里人口密度非常大,茅坑淺,糞便常常溢出來,氣味非常難聞。他遇到這種情況,總是不聲不響地找來磚頭,把茅坑砌得高一些。
他干的這行,是沒有節假日的,哪里該掏糞,不用人來找,他總是主動去。不管坑外多爛,不管坑底多深,他都想方設法掏干掃凈。茅坑里掉進了磚頭瓦塊,他就彎下腰去,用手一塊塊地揀出來。
當時擔任北京市副市長的萬里,也曾背起糞桶,跟著時傳祥學習背糞,給環衛工人鼓氣,一時間在北京城內傳為佳話。清華大學的一些學生也曾拜時傳祥為師,主要是學習他身上那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寧肯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崇高思想境界。
1966年國慶節前,毛澤東特意把他接進zhong南海小住。國慶節當天, 他被當做貴賓請上了天安門, 參加國慶觀禮活動, 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登上天安門。 在城樓上, 毛澤東握著他的手, 親切問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