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選讀》
成語、常用短語積累
一、成語
《太史公自序》
1.彬彬有禮:彬彬:原意為文質兼備的樣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禮貌的樣子。出處:“叔孫通定禮儀,則文學彬彬稍進。”
2.不可勝道:無法盡說。極言其多。出處:“海外殊俗,重譯款塞,請來獻見者,不可勝道。”
3.金匱石室:匱:柜子。古時國家收藏重要文書處。出處:“遷為太史令,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
4.名山事業:指不朽的著作。出處:“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俟后世圣人君子。”
5.善善惡惡:稱贊善事,憎惡壞事。形容人區別善惡,愛憎分明。含褒義
出處:“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
6.一旦一夕:形容很短的時間。同“一朝一夕”。出處:“臣弒君,子弒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漸久矣。”
《夏本紀》
1.勞身焦思:解釋勞:費;焦:焦急。形容人為某事憂心苦思。出處:“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魯周公世家》
1.一飯三吐哺:指一頓飯之間,三次停食,以接待賓客。比喻求賢殷切。出處:“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賢人。”
2.平易近人:對人和藹可親,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淺顯,容易了解。含褒義。出處:“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高祖本紀》
1.約法三章:原指訂立法律與人民相約遵守。后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含褒義。出處:“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2.運籌帷幄:籌:計謀、謀劃;帷幄:古代軍中帳幕。指擬定作戰策略。引申為籌劃、指揮。含褒義,用于軍事、政治等。出處:“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3.暗度陳倉:指正面迷惑敵人,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亦比喻暗中進行活動。陳倉,古縣名,在今陜西省寶雞市東,為通向漢中的交通孔道。出處:“項王使卒三萬人從……去輒燒絕棧道,以備諸候盜兵襲之,亦示項王無東意。”“……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
4.安堵如故:堵:墻壁,居所。故:原來的。像原來一樣相安無事沒有改變。出處:“諸吏人皆安堵如故。”
5.妒賢嫉能:妒、嫉:因別人好而忌恨。對品德、才能比自己強的人心懷怨恨。含貶義。出處:“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
6.大失人望:指在群眾中嚴重喪失威望,威信掃地。出處:“秦人大失望。”
7.啖以重利:啖:吃,引誘;重:大、厚;利:利益、好處。用優厚的利益和好處引誘或收買人。出處:“沛公以為詐,乃用張良計,使酈生、陸賈往說秦將,啖以利。”
8.雍容大度:文雅大方,有氣量,有風度。出處:“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李將軍列傳》
1.霸陵醉尉:形容失官之后受人侵辱。出處:“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含褒義。出處:“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3.對簿公堂:簿:文狀、起訴書之類;對簿:受審問;公堂:舊指官吏審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審問。出處:“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