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教案
2.結合本文以及所積累的知識介紹《史記》。
《史記》《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的專名。《史記》之名大概起于魏晉間。它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敘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之間3000多年的歷史,分12本紀,10表,8書,30世家,70列傳,共130篇,526500字。《史記》的體例是司馬遷的創舉。用本紀敘述帝王,兼排比大事;用《世家》記述王侯和特殊人物;用《表》來統系年代、世系、人物等;用《書》記載典章制度的原委;用《列傳》記人物、民族以及外國。五種體例在風格上各具筆法而內容上則構成嚴密的整體。后來歷代的史家都繼承了這樣的體例,成為正史寫作的通用體例。
七、總結全文:
《太史公自序》是司馬遷為《史記》一書撰寫的序言。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歷敘世系和家學淵源,并概括了自己前半生的經歷;第二部分利用對話的形式,鮮明地表達了作者撰寫《史記》的目的:是為了完成父親臨終前的囑托,以《史記》上續孔子的《春秋》,并通過對歷史人物的描繪、評價,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氣,表白自己以古人身處逆境、發憤著書的事跡自勵,終于在遭受宮刑之后,忍辱負重,完成了《史記》這部巨著;第三部分是《史記》一百三十篇的各篇小序。全序規模宏大,文氣深沉浩瀚,是《史記》全書的綱領。
八、作業:
1.背誦第11小節,整理重要文言字詞。
2.寫一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