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念劉和珍君 教學全案
生 1926年3月,奉系軍閥在日本帝國主義支持下進兵關內,馮玉祥率領的國民軍同奉軍作戰。日本帝國主義公開援助奉軍,派軍艦駛入大沽口,炮擊國民軍。國民軍開炮還擊。日本帝國主義便向當時的北洋軍閥段祺瑞執政府提出抗議,又聯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國駐北京公使,借口維護《辛丑條約》,提出種種無理條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國軍隊,準備武力進攻。3月18日,北京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犯我國主權,在天安門前集會抗議,會后到執政府前請愿。段祺瑞竟命令衛兵向請愿群眾開槍,并用大刀鐵棍追打砍殺,打死打傷200余人,造成屠殺愛國人民的“三一八”慘案。
師 作者在文中寫了哪些人呢?大家討論歸納一下。
生 寫了劉和珍、楊德群、程君、張靜淑、楊蔭榆、我。
生 還寫了段祺瑞、庸人、有惡意的閑人、無惡意的閑人。
生 還有學者文人、真的猛士。
師 很好,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現在我們來把上述人分分類,應該怎么分呢?
生 老師,我認為可以分為三類:愛國者、反動派、麻木的民眾。
師 非常好,這位同學真是“愛憎分明”哪。(學生笑)那么,應該怎么歸類呢?
生 老師,我來歸納。
愛國者:猛士、茍活者(“我”)等。
反動派:段琪瑞政府、所謂的學者文人、有惡意的閑人等。
麻木的民眾:庸人、無惡意的閑人。
師 好,現在我們就以劉和珍為代表來分析第一類人。先通讀課文,看看文章寫了她的什么事跡,并從中把握她的為人,注意閱讀時不光要用眼,還要動手作好旁批。
師 哪位同學來給我們講述烈士劉和珍的事跡?
生 文章中記敘劉和珍事跡主要在一、三、五段,記了三件事,雖然寫得簡略,但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第一件事是“毅然預定”全年的《莽原》周刊。
第二件事是參加女師大學潮斗爭,“不為勢利所屈”,對母校的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第三件事是“欣然前往”執政府前請愿而遭殘害。
創設情景,品讀人物
師 從三件事中我們可看出劉和珍是位什么樣的人呢?評價時要從文中找到依據。
生 是進步青年。她在生活艱難中毅然預定了銷行寥落的《莽原》全年,從“毅然”的行為里我們可知她是熱愛魯迅作品的,對進步思想有著強烈的追求。
生 還是位具有反抗精神的青年。在女師大學潮中,她不為勢力所屈,同時對母校懷有深情,因為對學校的前途、對同學的未來深深地憂傷以至于“黯然泣下”。
生 是位愛憎分明、勇敢無畏的愛國青年。她為國請愿是“欣然”前往,卻遭殘害。
生 她很溫和,愛笑。作者在第三、四部分反復提到“微笑”“和藹”,這說明后文反動派所謂的“暴徒”是污蔑毀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