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從容說課】這是學生本單元學到的第一篇演講辭。全文用簡潔凝練的淺易文言文寫成,很適合學生品味與揣摩。本文寫于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長之時,那時的北大,雖說是中國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但總的來說還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習氣十分濃厚的學府,腐朽守舊,了無生氣。作者作為一個銳意改革的新任校長,在演講時開門見山,直指北大多年的弊端,目的明確,脈絡清楚,一氣呵成。
因此,本文準備采用講解式、啟發式、合作探究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理由是:本文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篇演講辭,又是由文言文寫成,所以采用講解式的教學方法。文中的一些觀點至今能啟發智慧,鼓舞人心,因此采用啟發式教學幫助學生悟其精髓。本文具有演講辭文體特點,學習時又涉及到很多背景知識,采用合作探究式較為適宜。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注解,疏通字句,讀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辦學方針和巨大貢獻。
3.結合本文的結構,了解演講辭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合作學習,結合注解,疏通字句,抓住主旨,分清層次,明確作者觀點。
2.探究與活動,分析關鍵語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聯系現實,體會本文的思想文化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作者勇于創新、銳意改革的勇氣和精神;追求健康積極的學生生活。
【教學重點】
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辦學方針和巨大貢獻。
【教學難點】
分析關鍵語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聯系現實,體會本文的思想文化意義。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結合本文的結構,了解演講辭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
2.結合注解,疏通字句,通過關鍵語句的分析,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體會本文的思想文化意義。
二、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是一篇用淺易的文言文寫成的演講辭。要想理解這篇演講辭的內涵和意義,必須先了解當時的社會現狀和北大的發展歷程。
北京大學創辦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
京師大學堂的誕生,是戊戌變法的產物。戊戌變法運動失敗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幾乎全部被廢除,只有京師大學堂得以保留。19xx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19xx年5月,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總的來說還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習氣十分濃厚的學府。因初辦時所收學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貴族子弟,來上學時,有不少還帶著聽差,上學只是為了升官發財,對研究學問沒什么興趣,而是想方設法混資歷,找靠山。蔡元培的貢獻就在于,他把陳腐的北大,變成了學術至上的真正大學。他以堅決的氣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對癥下藥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顯示出全新的風貌。不到兩三年時間,北大便從一個培養官僚的腐朽機構一躍而成為全國進步青年仰慕的學府。
在辦學方針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請陳獨秀等大批新學人物和劉師培等舊學人士進入北大,并裁減了不稱職的教員,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舊的人物。經過這番整頓,教師隊伍的素質大大提高。與此同時,他還在學生中間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養學術研究風氣,樹立新道德新風尚。本文就是他這蘭思想的集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