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鄉明學案
月是故鄉明
《想北平》
學習目標:
1、掌握關于老舍的文學知識,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
2、反復品讀,感受作者質樸的語言,體會作者對故鄉北平刻骨銘心的眷戀之情。
3、學習作者從平凡事物入手抒寫自我感受的寫法。
學習重點:
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學習作者從平凡事物入手抒寫自我感受的寫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習內容:
一、 基礎知識
1、 應掌握的字詞
漂泊 九牛一毛 黏合 什剎海(剎車 古剎一剎那) 辜負 菜圃 哺育
2、關于老舍的常識
老舍(1899-1966),滿族,北京人,原名舒慶春,字舍予
老舍一生著作頗豐,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于世。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文博士》、《駱駝祥子》、《火葬》、《四世同堂》、《鼓書藝人》、《正紅旗下》(未完);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須溝》、《茶館》,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等。
2、這篇文章的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寫于抗戰爆發前夕的1936年。1936年的老舍正在青島的山東大學任教,而那時的北京不但失去了國都的地位而改稱“北平”已經有八年,并且伴隨著華北局勢的日益吃緊又逐漸淪落為岌岌可危的“邊塞”。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老舍應上海《宇宙風》雜志有關北平的征文寫下了這篇散文。
二、整體感知
1、文章的題目是《想北平》,那這個“想”字能不能換成“寫”?為什么?
2、文中出現了四次“說不出”,有何作用?明明反復說“說不出”還是說了很多,我們也能明顯感到作者對北平有著怎樣的愛?
3、北平可寫的東西很多,為什么老舍專挑墻根、院子、花花草草的寫呢?是不是顯得太小氣了點?
4、那么對于這“說不出”的愛,作者真的沒有說出嗎?在二、三兩段中作者是如何表述的?
5、結合同學找出的句子,體味老舍作品的語言特色。
a、可以從修辭手法的運用分析語言表情達意的作用(如比喻、對比、襯托、引用、反復、擬人等)
b、可以從表達方式上研究(議論、抒情、敘事的地方)
c、可以抓住重點文句領會文義(主旨句、呼應句、含蓄句等)
5老舍散文的語言特點:(1) 純樸、簡練、俗白,平淡卻有情致,自由一種親切感人的味道(2) 幽默詼諧,京腔十足,通俗明白,鮮明生動。如:“差點事兒”“擠得慌”“帶霜兒的玉梨”“還不愧殺”
我心歸去
學習目標:
1.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2.揣摩作者飽含感情的語言
3.理解作者對“故鄉”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
重點與難點:
1.通過揣摩作者飽含感情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2.理解作者對“故鄉”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
學習內容:
一、 基礎知識
概莫能外 鑰匙(鎖鑰湯匙) 惦念(掂量) 靜謐 奇詭 融化(溶化) 貧瘠
悲愴 眷顧矯飾(矯揉造作) 烙印 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