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總統”孫中山(節選)
一、教學目的:帶領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體會“傳記”文體的特點;初步掌握如何進行傳記寫作;理解孫中山的甘于淡泊的崇高精神。二、教學重點:“傳記”文體的特點
三、教學方法:引導法;討論法
四、課時安排:二課時(每課時45分鐘)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布置預習
課程前提前布置學生預習作業:通過書籍、網絡等途徑查找關于孫中山先生的作品和事跡,每人至少寫一篇關于“你所知道的孫中山先生”的短文。
2單元導入(因為是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所以首先是單元學習的導入。)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的學習中,我們一起開展了認識自我的學習,相信我們大家都在這學習的過程中更進一步的認識了自我,也更加深刻的認識了周圍的人,認識了周圍的社會。但是不知道同學們是否考慮過這樣的一個問題:大家在認識的過程中是通過什么方法達到認識的目的呢?相信很多同學會說,通過觀察呀,通過回憶呀。沒有錯,對于認識我們自己,認識我們周圍的人,我們可以通過觀察,通過回憶來達到我們認識的目的。但是,如果是跟我們有一定距離的人呢?比如說空間上的距離,比如遠在萬里之外平時我們只能通過只字片語的新聞了解到卻沒有可能接觸到的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我們要真實的認識他了解他,更為現實的途徑會是什么呢?比如說時間上的距離,比如遠在千年之前的唐宗宋祖,我們又要怎么才能了解他們呢?(停頓)
看得出大家都在努力的思考,也看得出大家都有困惑。在這里,老師向大家推薦一個很好的方法:傳記。(板書)也是我們這個單元所要學習的重點。
3傳記基礎知識的學習(重點學習)
請大家翻開課文第二十五頁,跟老師一起朗讀單元導語。
導語首先告訴大家,什么是傳記:“傳記是一種用來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文章體裁!苯又嬖V我們,傳記有什么作用……下面讓老師更加詳細地告訴大家,什么是傳記。
傳記是一種用來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文章體裁。它是借助于形象描寫,具體生動地記載歷史上或當代起過歷史作用的人物的一生,以及有關的重要史實的作品。古代就有漢代的司馬遷撰寫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其中就有不少人物傳記,它就是通過給人物作傳來反映歷史的。
傳記題材較廣,內容繁雜,一般從體例來分,有自傳體和傳記體。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寫的,如:如:魯迅寫的《魯迅自傳》,克林頓寫了《我的生活》。我們這個單元所要學習的課文中,愛因斯坦所寫的《我的回顧》就屬于自傳體。傳記還有一種是他人撰寫的,比如現在關于唐宗宋祖的傳記現在是很多的,同學們如果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去找來看看。本單元的《“布衣總統”孫中山》、《華羅庚》、《羅曼•羅蘭》、《留取丹心照汗青》都屬于傳記體。
現代的傳記著作分為歷史性傳記和文學性傳記兩大類。前者記敘史實;后者用形象化手法描寫各種著名人物的生活經歷、精神面貌,以歷史事實為依據,不排斥合理的藝術加工。本單元的傳記文章都屬于文學性傳記。
關于傳記的更加詳細的知識,就需要同學們跟老師一起,通過對這個單元課文的學習加以體會。
4課文導入
學習了關于的傳記的基本常識以后,讓我們轉入對課文的學習。大家翻開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布衣總統”孫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