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
教學目標
1、捕捉文章中環境描寫和人物描寫的關鍵語句,品味語言,感受湘西清麗的風光,把握翠翠的性格特征。
2、抓住重點段落,反復誦讀、品味語言,體會文章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祖孫親情。
3、品味環境描寫的語句,理解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在小說中的作用,感受小說詩意的語言風格。
說明:
這是本單元中最富有詩意,但也最難讀懂的一篇課文。沈從文的小說本就自成一家,而課文又是節選,小說所描寫的湘西風情、復雜的人物心理與上海學生的生活實際也有較遠的距離,這些都給準確把握課文帶來了困難。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從單元目標出發,從課文所節選的兩章內容出發,就能夠比較好地處理教學上的難點。沈從文的小說就是一幅風情畫,而閱讀小說時人物形象的把握是一個重點,翠翠是小說的主人公,也是這幅湘西風情畫中的一個典型形象,所以,我們首先要指導學生通過捕捉關鍵詞句、品味語言來感受湘西風光的美麗,從而準確把握生活在這一環境之下的翠翠的性格特征。本單元的單元目標之一是懂得和感受親情的美好,所以,在對節選部分內容有了整體理解之后,在課文思想情感的把握上,我們就側重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調動自身的情感體驗,感受翠翠和爺爺之間的祖孫親情。高一的學生在文學作品的鑒賞上沒有很高的要求,但是,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帶著鑒賞的眼光閱讀作品,尤其是面對《邊城》這樣的美文,通過品味環境描寫的語句感受小說詩歌一般的意境,是大部分學生能夠達到的目標。當然,這個目標是有較高要求的,不強求每個學生都能夠說得出,但至少要能夠感受得到,能夠明白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內心活動是有直接關聯的。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品味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的語句,把握翠翠的性格特征,理解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在小說中的作用。
2、難點:反復誦讀,感受小說詩意的語言風格。
說明:
與通常的小說注重情節設置的特點不同,沈從文的小說是以意境見長的!哆叧恰烦錆M詩情畫意的風格和翠翠天真淳樸野性的形象對于上海的學生來說具有強烈的吸引力,所以,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就落實在品味環境描寫、人物描寫的語句上,通過反復品味能夠使學生獲得情感上的體驗。而小說詩意的語言風格對于習慣了淺白、粗陋乃至荒誕的表達方式的當代學生來說,是有一定認知和體驗上的困難的,大部分學生已經沒有了深入研讀,細心品味精致、細膩之美的習慣,所以,教學中教師應盡力帶領學生反復誦讀關鍵語句,以使學生能夠沉浸到作品創設的意境氛圍中去,從而跨越障礙,感悟這樣一種獨特的語言美。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展示湘西的風景畫面,請到湘西旅游過的學生介紹自己的見聞。
簡介沈從文的生平,著重介紹沈從文從湘西這塊土地上獲得的滋養。 交流自己到湘西旅游的見聞和感受。
介紹自己所了解的沈從文。 調動學生的自身體驗和已有的知識積累,激發學生閱讀小說的興趣。
初讀課文,了解小說主要內容
通讀課文,根據注釋,說說小說節選部分(第一、十三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默讀課文,根據課文第1個注釋了解小說的全貌,概括第一、十三章的大意。 課文是小說的節選,如果不關注其他部分的內容,就很難理解翠翠在第十三章中的煩躁而復雜的情緒,所以,要求學生學會利用注釋獲取必要的信息,幫助自己更好地把握課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