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歸去》教案
二、遠行與回望——文本研讀(38分鐘)
給同學們5分鐘時間,請大家認真閱讀文章,劃下三類詞句:表現作者心情的,觸動個人情感的,一時難以理解的。(ppt)
(一)感性認知(自主探究)(12分鐘)
學生反饋閱讀中劃下的詞句,發現的問題。
同學們對文本有了感性的認識,劃下的這些詞句對我們理解文章會有直接的幫助,同學們知道文題也是解讀一篇文章的一把鑰匙。(ppt)
師生互動以下問題,主要由學生依托文本得出結論,教師適當點撥。
1.文題為“我心歸去”,作者的心要歸去哪里?(ppt)
異鄉(法國—圣•納塞爾)——故鄉(中國—長沙)
從題目理清文章的思路,1-3身在何處,4-6歸去何方,7深化文題。
作者身在法國,心歸故鄉。
2.法國和自己的故鄉有哪些不同呢?試著從原文篩選信息,體會作者筆下的異鄉與故鄉的區別。完成問題之前,請先看一下老師根據文中描繪搜集的圖片吧。(ppt)
異鄉—雅靜奢華、繁華酥骨、靜謐侵肌、幽深奇詭
故鄉—貧瘠臟亂、浮糞四溢、擁擠不堪、陰沉連日 對比
3.既然法國奢華舒適,故鄉貧瘠落后,為何還要心歸故鄉呢?(ppt)
因為物質上的富有無法填滿精神上的空虛。
文中有表現作者這種心情的語句嗎,請同學們找出來,從表現手法和表達效果上進行分析。(生成預設以下問題)
①“這里的一切聲響都棄你而去”,擬人手法,一個“棄”字道出作者在法國受冷落的孤獨無助感。
②“拿起電話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著門鑰匙不知道出門后要去何方”,兩個“不知道”說明這里的一切都那么陌生,人群陌生,環境陌生,這是直抒胸臆。
③“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語的監獄無處逃遁”用比喻渲染心中的煩悶,熟悉的母語離你而去,就像被囚禁在監獄里無處可逃。
④“在下一個鐘頭,下一刻鐘,下一分鐘,你就不知道該干什么”,運用重復的手法表現自己極度煩悶和空虛。
⑤“懸崖”運用比喻修辭,將抽象的無形的情感孤獨與空虛,寫得具體化、形象化。
⑥“你對吊燈作第六或六十次探究”,用夸張的修辭將自己近乎瘋狂的心態表露無遺。
共同總結:
人在異鄉(冷清、虛空、發瘋)—心歸故鄉(惦念、親切、激動)(板書:人在異鄉 心歸故鄉)
4. 作者想念故鄉,那里最讓他割舍不掉的是什么?請一位同學深情地朗誦文中觸動你情感的句子,讓我們一起細心聆聽,去感受作者的濃濃思鄉之情。(ppt)
親人:……我坐在柔和的燈霧里,聽窗外的海濤和海鷗的鳴叫,想象母親、妻子、女兒現在熟睡的模樣,隔著萬里守候她們睡到天明。
故鄉:……使你熱淚突然涌流的想象,常常是故鄉的小徑,故鄉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著銀色的光澤,一只小羊還未歸家,或者一只犁頭還插在地邊等待明天……
親人、月夜、小羊這些就是作者心中的故鄉的全部嗎?他熱淚涌流,心里憂愁什么。古人講“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我們只知其憂,卻不知其求。
文學評論家嚴羽在《滄浪詩話》中這樣評價一篇優秀的文章——“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板書),文貴含蓄,那么我們能否從文中那些你一時還難以理解的語句入手,來思考他在尋求什么,來理解作者心中故鄉的真正內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