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教案全套4
這首詩的寫作,頗有些“無心插柳柳成陰”的味道。詩人未必有意諷刺現實、表達嚴肅的主題,只是在特定情景的觸發下,向讀者開放了思想感情庫藏中珍貴的一角。因此它寓莊于諧,別具一種天然的風趣和耐人尋味的幽默。據說豪客們聽了他的即興吟成之作,餉以牛酒,看來其中是有知音者在的
2.白居易《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新釀的米酒泛起綠色的泡沫,小火爐吐露著紅色的火焰,在天空彤云密布大雪即將來臨的時侯,我希望我的朋友能來和我共同把酒話古今。于是有了這首膾炙人口、音韻和律的詩作。這是白居易被貶江州后所作,他邀請的劉十九就是劉軻,當時隱居廬山,因為和白居易性情相投而結為好友。白居易這首詩歌怡然自適、情趣盎然,字里行間看到了詩人平和舒緩的心情,確實有“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的遂意和適意。
面對充滿無數坎坷與磨難的現實人生,怎樣立身處世,是每一個人都必須做出回答的問題。白居易做為古代一個文人,他面對“兼濟”與“獨善”的矛盾沖突。白居易的態度是: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仆雖不肖,常師此語。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時。時之來也,為云龍、為風鵬,勃然突然,陳力以出;時之不來也,為零豹、為冥鴻,寂兮廖兮,奉身而退。進退出處,何往而不自得哉?這里,白居易表白了自己對窮達進退、立身處世的人生見解,現在看來,他把儒學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積極進取精神和佛學看穿憂患超然物外的心靈境界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行成自己的形成自己的生存觀念,并固守著自己營造的心靈家園,以此來遮蔽人世間的狂風暴雨。
1.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709—780),中唐前期的重要詩人,工五言,描寫個人生活和自然風景的詩,具有高度的藝術技巧,詩的風格以工整清麗出名。
此詩為劉長卿山水詩的名篇。詩人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幾筆勾畫出暮雪中的山村圖景,直敘旅途中雪夜投宿的見聞,不加渲染,而意思曲折、深刻。開篇即是一組靜物,日薄西山,蒼山隱隱,空曠的山野中惟有一座茅屋立于風雪之中。詩人極盡旅途之苦,風雪中得入柴門,頓時帶來一股溫暖的氣息。蒼山、風雪、白屋、柴門、歸人,層次分明,有遠有近,有聲有色,形成一幅淡雅的雪夜客至圖。
4.齊己《早梅》: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臺。
萬木經受不住嚴寒的侵襲,枝干將被摧折。梅樹的孤根卻吸取地下的暖氣,恢復了生氣。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獨開。它的幽香隨風飄散,一只鳥兒驚異地看著這枝素艷的早梅。我想寄語梅花,如果明年按時開花,請先開到望春臺來。
齊已是鄉下貧苦人家的孩子,從小一邊放牛一邊讀書,學習非常刻苦。幾年后,能夠吟詩作賦,被寺院長老發現,收進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剛剛下過一場大雪,清晨齊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幾只報春的蠟梅花引來了報春鳥圍著梅花唱歌,齊已被這景色驚呆了,回寺后,馬上寫下了《早梅》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