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教案全套4
于是飲酒樂甚,扣弦而歌之。(代詞,代前面的美景)
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詞,的)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耶,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前一個助詞,的,后一個助詞,不譯)
何為其然也?(代詞,它)
其皆出于此乎?(韓愈《師說》)(語氣副詞,表推測,大概)
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宋濂《送東陽馬生序》)(連詞,如果)
于是飲酒樂甚,扣弦而歌之。(介詞,因)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介詞,從)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柳宗元《捕蛇者說》)(介詞,在)
四、布置作業
1.柳宗元的山水詩文都流露出借游解憂的情緒,試找出有關詩文并加以體會。
2.背誦全文。
●有關資料
一、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現在山西省永濟縣)人,世稱“柳河東”。又官至柳州(現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刺史,也稱“柳柳州”。生于長安,九歲時因避戰亂,曾隨父輾轉到夏口(現在湖北省武漢市)、九江、長沙等地,切實體驗到社會動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對他以后投身社會變革運動影響很大。貞元九年(793),二十歲時中進士,曾任集賢殿正字,藍田縣尉。不久,參加了太子侍奉王叔文領導的“永貞革新”。王叔文集團執政僅146天即告失敗,參與者均遭貶斥。柳宗元被貶為永州(現在湖南省永州市)司馬。在永州九年,他關心人民疾苦,游歷當地山水名勝,提倡“古文”創作,寫下了不少詩文名篇。唐憲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又被貶到柳州。多年的貶謫生活,使他的身心備受迫害,四年后病逝于任所,年僅四十七歲。柳宗元支持韓愈倡導的古文運動,散文以山水游記和寓言成就最大,多諷喻現實之作,也常常抒發遭受政治迫害、不為世用的抑郁苦悶。他的作品,劉禹錫編為《河東先生集》,明人輯注的《柳河東集》較通行,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對后世游記散文的發展有重大影響,《永州八記》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即《始 得西山宴游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他寫的游記不僅文筆簡潔,描摹生動真切,富有詩情畫意,而且處處滲透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著對生活遭際的感慨和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始得西山宴游記》是《永 州八記》的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寫偶識西山的欣喜,寫西山形勢的高峻,寫宴飲之樂,寫與 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懷。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并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 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譯文
我自從為罪人,居住這個州,長久地恐懼。空閑時,就漫步而行,任意而游,每天和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完曲折的溪流,幽遠的泉水和怪異的山石,沒有(因為)遠而不到的。到就分開草而坐,傾盡酒壺(喝酒)而醉。醉了就進而互相枕著躺下,躺下就進入夢鄉。心思所到之處,夢境也有同樣的旨趣。睡醒就起來,起來就回去。以為凡是這個州的山形態奇異的,都歸我所有了,可卻未嘗知西山的奇怪特別。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為坐在法化寺西亭,望西山,才指點驚異它(的奇怪特別)。于是讓手下的人過湘江,沿著染溪(走),砍伐雜樹,焚燒野草,上到山頂才停止。抓扶而攀登,蹲坐而玩樂,那么凡是幾個州的山川,都在坐席之下了。那高低的形勢,幽深凹陷,像蟻堆蟻穴,千里之遙如在尺寸之間,聚集收攏,疊到一起,沒有什么可以逃出視野的。青山縈回,白云繚繞,外面和天相接,四下眺望都一樣。然后才知道這山的獨立出眾,不和小土丘為伍。悠悠然與天地之氣一道,而不知它的邊際,洋洋啊與造物者相處,而不知它的盡頭。持杯滿飲,頹然欲醉,不知太陽落山了。蒼茫暮色,從遠而近,到看不見什么還不想回來。精神凝聚安定,形體得到解脫,與萬物的變化暗暗相合,然后知我從前沒開始游,游從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