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教案
一. 教學目標:1. 引導學生了解華羅庚的生活經歷,思考華羅庚的生命價值,從中汲取人生的教益
2. 把握本篇傳記在組織材料和語言上的特點,以便在寫作中借鑒和運用
3. 培養學生分析文學作品的能力
二.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華羅庚的生活經歷,思考華羅庚的生命價值,從中汲取人生的教益
(2)把握本篇傳記在組織材料和語言上的特點,以便在寫作中借鑒和運用
2. 難點:
(1) 本傳記在組織材料上的特點
(2) 理解文章中所引用到的華羅庚的一些話語特別是詩句
三. 教學方法:多媒體、講授法、討論法
四. 課時安排:2課時
五.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點:
了解華羅庚的人生經歷,感受其高尚品格,汲取人生的教益
(二)教學過程:
1. 導入語:
同學們,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最大的興趣又是什么呢?微軟總裁比爾•蓋茨說過:“在你最感興趣的事物上,隱藏著你人生的秘密。”他的意思是:一個人的最大愛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人生方向。我國數學界的名人華羅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同學們知道華羅庚最敢興趣的事物是什么?(數學)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華羅庚》這篇文章,一起來了解他的人生與數學的不解之緣。(板書:華羅庚)
2. 請大家翻開課本第30頁,本文作者顧邁南,她是新華社女記者,采訪對象多為科技界名
人和科技界發生的重大事件,關于她的作品請大家看一下課件。
3. 下面請大家用五分鐘的時間瀏覽一下全文,留意一下:從這篇文章中我們能否想象出華羅庚的具體肖像?能否了解到他家庭婚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4. 讓生回答剛才的問題(不能),那我們主要了解到的是什么?(華羅庚的求學和事業)
5. 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一個小標題的內容[板書:一.艱苦自學的青年時代]大家看看:這是一個什么結構?重心在哪?(定中結構,重心在后)由此我們不僅了解到華羅庚的青年時代是艱辛的,而且還了解到他是自學成材的。那么,他是否從小就自學呢?(不是)
如以失學作為界限,這一部分的內容可以分為失學前和失學后兩部分,失學后的他又遇到了更大的挫折:一場可怕的傷寒癥使他雙腿殘疾了;所以失學后那部分的內容又可以分為殘疾前和殘疾后兩部分。引導學生概刮出他在失學前、殘疾前和殘疾后這三個階段的表現以及他對數學的態度。
失學前:初露鋒芒(初中妙法解題) 深愛數學
失學后:殘疾前:艱苦自學(他姐姐華蓮青的話)癡迷數學(羅呆子)
殘疾后:矢志不渝 獻身數學
6. 小結:不管條件是怎樣地艱辛,也不管命運是如何地坎坷,他對數學都是一往情深、堅貞不二,終于有志者事竟成,他寫出了什么?(讓生回答)[《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一鳴驚人。那么出名之后,他是否沉醉在成功的喜悅之中,還是乘勝追擊?請大家用5分鐘的時間瀏覽一下第二個小標題《研究數論得出華氏定理》的具體內容 ,歸納出:華羅庚去了哪些地方?每個地方他各取得了哪些成就?
7. 提問并學生回答:清華大學四年:助理員→助教→教授[“破格”、“迅速”]
劍橋大學兩年:學術研究成果豐碩[寫了18篇論文]
西南聯大七年:〈堆壘素數論〉
訪美四年:研究范圍擴大[“這期間他的研究范圍擴大到多復變數函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