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
答案:
文字表述:第①②段文字是總括,說明航天研究中碰到了三個難題,第③④⑤是分說,依次說明這三個難題都一一解決。
圖表方式:① / / ②/③ // ④ /// ⑤
(轉折) (總分) (并列) (并列)
思路點撥
劃分語段層次的方法:
(1)根據句意歸類。一個語段由許多句子組成,準確把握句子間的意義關系,將各個句子分別歸于幾個意義點中,根據句子聯結的緊密程度,從意義疏松處斷開; (2) 把握體現思路的重要語句,如抓中心句或提挈句,這些句子在語段中起著領起下文或收束上文或承上啟下的作用。依靠它們,我們便可弄清某層次開頭、結尾的界限。
【研討與練習釋疑】
一、本文的題目是“飛向太空的航程”,非常醒目,又非常簡約,同時又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內容,限定了寫作的范圍。
二、見[寫作技巧1]
三、 中國航天大事記
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
1964年7月19日,中國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廣德發射成功,中國空間科學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始選訓宇航員和進行載人航天醫學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88年9月7日,長征4號運載火箭在太原成功發射了風云1號a氣象衛星。
1990年4月7日,“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研制的“亞洲1號”衛星,中國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成功,為發射載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礎。
1992年,中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制,這項工程后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宇宙飛船“神舟”試驗飛船。
XX年1月10日1時0分,中國成功發射“神舟”2號試驗飛船。
XX年3月25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3號試驗飛船。
XX年12月3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4號飛船。
XX年10月15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5號飛船。
解題規律
一、好的標題要做到六個字:準確、簡約、傳神。
二、新聞也可分三部分:導語、主體、結尾。按教材的說法,是把結尾放入主體部分中。
三、從文中能總結出大部分內容,大家再查一查資料,了解地會更詳細些。這道題的目的是掌握本文的整體結構,加深對載人航天事業的研究意義的認識。
資料:對于中國來說,進行航天活動尤其是載人航天活動不失為一種提升國家形象,增強政治影響力,建立強大而可靠的國家威懾力的好方法。首先,中國成功地進行載人航天發射,象征著我們這個曾經貧窮落后的農業國正在向先進的工業國家轉變,這對提升中國的形象有很大的好處。其次,和其他顯示力量的方法相比,進行載人航天活動在道義上無懈可擊,在政治上能爭取主動。第三,載人航天發射活動對其他國家的領導層、普通民眾和本國民眾都有很大的心理影響。對于本國民眾來說,國家成功地將宇航員送入太空將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而且這種航天活動是無比生動的科學普及課程,十分利于培養民眾尤其是孩子們熱愛科學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