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
3、關于敘事。通訊離不開寫事,事件通訊更須完整地敘述事件的起因、人員、場面、結果等,以交待事件 的復雜性和社會影響度。敘事要注意兩點:第一,理清主線、豐滿細節。一個新聞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有因有果,有人有事,頭緒多而關系復雜,作者須理清主線,按事件原貌將其完整地、動態地、立體地呈現給讀者。而為實現這一目標,就須選擇典型的細節。一篇優秀的事件通訊,必然有幾個生動感人的細節來充分展示主線,使作品豐滿而具現場感。第二,時間為經、時間為緯。通訊須有一定的時間要領因為事件、故事總在于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組織好時空畫面既是一個結構總是也是一個表達方法問題。篇幅不長而情節不太復雜的事件通訊可多運用插敘、補敘、分敘等手段,充分展開矛盾和利用背景材料,使文章有變化起伏。容量大而情節復雜的事件通訊則常常運用時空交叉方式,以時間推進、空間變換等手段來切割事件,構成若干側面。經過作者精心的組合剪輯將事件完整而利落地報告于世。
【教材實例解析】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問題。
①改革開放為中國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中國,終于又開始了向太空進軍的新征程。
②然而,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員送入太空,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首先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運載火箭;第二是安全返回技術;第三是要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統,為太空中的航天員提供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
③第一個和第二個問題中國已經有了解決的基礎:1970年,“長征”一號火箭首發成功至今,“長征”系列火箭已經形成五大型譜,成功發射了60多次,其中“長征”二號丙火箭的發射成功率達百分之百,“長征”三號乙火箭可以把5噸以上的衛星送上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早在70年代,中國就掌握了衛星返回技術,1980年發射的返回式衛星已經和原蘇聯的飛船重量相當。
④最后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關橫亙在中國科學家面前:載人飛船上所必須具備的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統和工作環境。盡管有國外可供借鑒的經驗,但對于中國航天人來說,這一切,幾乎是從零開始。
⑤飛天路上的重重困難,難不住富于智慧與創造的中國人。從載人航天工程立項開始,中國航天人在短短7年時間就攻克了載人航天的一道道難題: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員培訓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建立了體現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飛船應用系統;新建成了載人飛船發射場、陸海基載人航天測控通信網和飛船著陸場。
問題:試分析文段的結構層次。(文字表述、圖表方式均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課文的段落都比較短,節選的這五段文字也都不長,但敘述層次相當清晰,這也是本文學習的重點。第①段敘述中國又開始進行載人航天研究,第②段用一個“然而”轉折說明在航天研究中所碰到的三大困難,第③段說明已解決了第一、二個問題,第④段說明第三個問題最難解決的問題,第⑤段說明第三個問題已經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