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漢魏晉詩三首
不同點:
《桃花源記》中的生活場景是作者虛擬出來的,它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的現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愿望,它是作者理想中的農村生活;
《歸園田居》是作者棄官歸田擺脫塵網仕途之后真實的農村生活場景,更多的是體現出一種解脫、解放、輕松、愉快、怡然自得的閑適的心態,是對勞動的贊美,對田園生活的傾慕。
◎堂上演練
【夯實雙基】
練習(一)
1.a、xiān zhuó tiáo jīn b、zhá zhù mò duō c、zā jī ài
2. (1)擢:引、伸出 (2)零:落
(3)幾何:多少 (4)悠悠:長久的樣子
(5)契闊:久別重逢 (6)歸心:人心歸服
(7)適:迎合 (8)墟里:村落
練習(二)
1.答案:a(b.中“陌”應讀“mò”;c.中“匝”應讀“zā”;d.中“衿”應讀“jīn”。)
2.答案:d(“茁”應為“拙”。)
3.答案:(1)脈脈不得語 (2)少無適俗韻 (3)羈鳥戀舊林 (4)曖曖遠人村 (5)復得返自然 (6)天下歸心
4.答案:
現在的青年,一般都不愿在農村生活,想盡一切辦法擠入城市,這或許是社會的進步,或許是時代的產物。現在的青年是怎樣看待田園生活的呢?通過這一練習,作一了解。
【疑難探究】
1.明確:為了實現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曹操雖然取得了許多成就,但也遇到不少挫折和失敗。他深感奮斗中的艱難,也因年歲增長,光陰流逝,理想尚未實現而憂愁,所以才有人生短暫之嘆。但這一“嘆”不是無所作為者、蹉跎歲月者、不思進取的消極之“嘆”,而是一位渴望得到賢才幫助以實現建功立業雄心的英雄之嘆。“人生幾何”“去日苦多”是進取中的憂嘆,追求中的苦悶。表達了詩人抓緊時機、大干一番事業的中烈愿望,隱含著的仍然是積極昂揚的精神。
2.明確:這四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話和周公“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史記•魯周公世家》)的故事,來說明詩人自己一方面感到生命易盡,一方面則更加激勵他及時建功立業的思想,渴望有更多的有才能的人來幫助他實現他的政治理想。
【基礎知識】
1.b a.包庇bì c.睥pì睨 d.殺戮lù
2.a a.別出心裁 b.贓款 姿勢 c.影碟 陳詞濫調 d.無錯字
3.b a項“身陷囹圄”指人不幸蒙難關進監獄。含同情意味,與對象不符。c項“不絕如縷”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不能指人。
d項“當仁不讓”泛指遇到應該做的事,積極主動去做,不退讓。得獎是被動的
4.b a“人口老齡化的增加”不能搭配,改為“老齡人口的增加”或“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或刪掉“的增加”。c改為“為達到……的目的”。d“任何……也……”改為“任何……都……”或“其它……也……”
5、b
6.1.盈盈一水間 脈脈不得語
2.久在樊籠里 復得返自然
【詩歌鑒賞】
(1)寫出春雨后水邊草木之貌;富有韻律感,增強表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