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漢魏晉詩三首
◎課前自主
【走進作者】
迢迢牽牛星
《古詩十九首》中國東漢文人五言詩的代表作。最早見于南朝梁蕭統的《昭明文選》。作者為無名氏。《古詩十九首》也真實地記錄和反映了失意文人仕途碰壁后所產生的生命無常、及時行樂等頹廢情緒。《古詩十九首》的藝術上成就相當突出。劉勰推崇它為“五言之冠冕”。
《古詩十九首》代表了漢代文人五言抒情詩的最高成就。它繼承了樂府民歌中抒情詩的技巧,又吸取了《詩經》、《楚辭》的營養,把抒情詩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短歌行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后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懂卓的戰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為袞州牧,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從此用其名義發號施令,先后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后,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輯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歸園田居
陶淵明(365~427)中國 晉 宋時 期 文學 家。一名潛 ,字元亮 。潯陽柴桑 (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淵明出身于沒落的仕宦家庭 。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時官時隱,舉棋不定。后期(41歲以后)陶淵明因時局動蕩,仕途險惡,以及官場政治腐敗,門閥制度森嚴而對現實極端不滿,毅然辭官歸隱,與官場徹底決裂。陶淵明的創作包括詩歌和文章兩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詩歌成就最高。
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8XX年間最杰出的詩人。陶詩今存125首 ,多為五言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 、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①飲酒詩;②詠懷詩;③田園詩。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極端憎惡和徹底決裂;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容,出現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里顯得特別可貴。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可使我們間接地了解到當時農民階級的悲慘生活。它以純樸自然的語言 、高遠拔俗的 意境 ,為中國詩壇開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陶淵明現存文章有辭賦3篇、韻文5篇 、散文 4篇 ,共計12篇。總的來說,陶文數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詩。
【背景感知】
迢迢牽牛星
此詩寫詩人遙望星空,矚目銀河兩岸的織女星和牛郎星,聯想起凄迷美幻的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詩人滿懷同情地站在織女的角度,設身處地地遙想她的思戀與憂傷,那無心織錦,淚如雨下的形象細膩傳神,其苦戀之情更令人唏噓。僅僅一水相隔,卻無法傾訴一句情話的表白,讓人更能理解織女因何“泣涕零如雨”。在神話的背景下,這首詩呈現出浪漫含蓄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