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教案
教學目的:
1、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壯闊深沉的意境,培養詩詞鑒賞能力。
2、有感情地朗誦好全詞。
重點與難點:詩詞欣賞與評價、吟誦。
學法指導:誦讀入境,欣賞詩意,鑒賞評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一)同學們前兩天結束了七天的軍訓,在軍訓期間,大家學會了吃苦耐勞,學會了克服困難,堅持到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青春作了最好的證明。有的人還拿起筆寫下了自己青春的感言,記錄下軍訓中的種種感受,不僅僅接受了成長道路上一次特殊的洗禮,也吟誦了自己的青春。今天,大家回到了課堂上,讓我們也來看一看老一輩革命家又是怎樣吟誦自己的青春的。
板書:沁園春•長沙
說明:這是一首以為詞牌的詞作。
學生回憶詞的有關知識:
(1)起源:在隋唐之際配合燕樂曲調,并以“依調填詞”的方式創作出來的歌辭形式,是詩歌中的一種特殊體裁,起源于隋唐之際,大盛于宋,延續于后代,一直于今天。
(2)詞牌:最初是特定的詞樂曲調的名稱,后來成為特定的詞體格式的標目,即:一首詞的詞牌限制這首詞的形式(句數,平仄,押韻等),緊連著詞牌的詞題就是這首詞的內容,也就是說詞牌表明形式,詞題表明內容。如《沁園春•長沙》、《沁園春•雪》等。東漢明帝有個女兒叫沁水公主,沁水公主有個園林,后被外族所奪,有人作詩詠其事,“沁園春”由此而得名。
(3)詞的分類:
①字數:小令:58字以內;中調:58~90個字;長調:91個字以上。
②片段:最短的小令只有14字,最長的長調有200個以上:
單調: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較短;
雙調:兩段,也叫片或闋或遍,上片下片,前闋后闋;
三疊、四疊:即三段或四段,較少見,尤其四疊極少見。
二)、回憶毛澤東的《沁園春•雪》
三)、介紹本詞的寫作背景:1925年2月,毛澤東同志從上海回到韶山,從事革命活動。軍閥趙恒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到達長沙,并獨自去橘子洲頭,是后作《沁園春•長沙》。
二、自讀、學生誦讀。
正音: 沁園春 百舸 崢嶸
寥廓 揮斥方遒 浪遏飛舟
答案:沁園春(qìn) 百舸(gě) 崢嶸(zhēng róng)
寥廓(liáokuò) 揮斥方遒(qiú) 浪遏飛舟(è)
三、整體感知: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1)快速默讀全詞,圈點出塑造“我”的形象的關鍵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