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念劉和珍君》研究性必修一
雖然社會十分黑暗,但作者并沒有絕望,在文中,魯迅先生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前行!”表現了魯迅先生的堅定信念和對民族生存圖強的強烈期望。
魯迅先生善于攝取“現代社會的魂靈”,他深感世態炎涼,窺視于“世人的真面目”。他除了用筆于“始終笑著”,“從容轉碾”“干練堅決”的劉和珍君、楊德群君等進步青年,展示了中國女性的勇毅和溫和,“雖壓抑至數千年,而終于沒有消亡的明證了”的形象,還著眼于那些庸人與閑人,著眼于罪惡的段政府,下劣的無恥文人,文中雖然沒有勾畫他們的“尊容”,但強烈的對比反差使那些在處陰暗潮濕里的陰暗物們顯得多麼的丑陋!
課題:《紀念劉和珍君》的行文思路探究
撰稿:二組成員
執筆:王立慶(高一、二十四班)
指導教師:楊延濤
這篇文章的總體行文思路是這樣的:作者在一、二兩節中交代了《紀念劉和珍君》這篇文章的寫作目的,三、四、五小節具體展現了紀念的內容,最后兩節闡述了紀念的意義。這樣,文章的層次就一目了然了,文章在層次上劃分為這三個部分,但各節各段之間又不是孤立的,作者通過使用過渡句和過渡段將全文連為一體。
首先,作者在寫作目的這部分內容中提到了作者由什么萌生了寫作念頭和在當時寫這篇文章的重要性。段祺瑞執政府槍殺請愿學生,已經使作者憤怒了,再加上一些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論調,扭曲事實,使作者出離憤怒了!于是作者說:“我也早覺得有寫一些東西的必要了。”拿起文學武器向敵人反擊。
在這兩節中由開追悼會想起了段政府槍殺學生,很自然地就寫起了對劉和珍君和其他被害青年的哀悼,繼而借助猛士的形象暗含了要喚起民眾推翻反動統治,改造舊社會的強烈愿望。
在第三節中作者介紹了和劉和珍君的交往始末。在作者的印象中劉和珍君總是微笑和藹的,文中提到她敢于反對廣有羽冀的校長這一事件,為下文寫她敢于冒著生命危險在政府門前請愿臨死不懼打下了性格展現的基礎。
第四節中開始描寫了作者復雜的心理活動,作者開始不相信和珍君被槍殺是事實,作者說“我對這些傳說頗為懷疑,我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接著作者向讀者展現了劉和珍君被害的鐵的事實,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劉和珍的哀悼和對下劣兇殘的敵人的憤怒。